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入耳,吕梁便心中生起不对劲的感觉。
他身怀生死簿,与地府府君孔寒安不对付,这是只有他知道的秘密。
不谈生死簿离体他会魂飞魄散,便是他活着的时候也得罪过孔寒安,此时地府的黎更妖前来拿鬼,难道是他?
正想着,吕梁发现,他虽被吹飞,却未落地,整个灵魂被风包裹着,就往酒馆外飞去。
就是拿他了!
吕梁大惊,一路大呼小叫,希望引起城中修罗的注意。
“救命啊!地府当天化日之下居然抢鬼啦!有没有人管管啊!”
他的惊恐,引起了风中一些满足的叹息声,一只三脸妖怪凑到他的眼前。
“地府拿鬼本就天经地义,你喊吧,喊破喉咙都没人管你的。”
第231章 扑朔迷离
吕梁被拿到了孔寒安面前。
这一路上,他也想明白了。
这群风妖怎么说的?
要赔偿,找城主府。
原来修罗族新晋的鬼仙大统领修罗伍,居然是地府埋在修罗族的卧底。
他还开开心心的往里撞。
孔寒安之布局,恐怖如斯。
吕梁此刻心若死灰。
看着眼前负剑而立的孔寒安,他不由想到了和略镇。
彼时孔寒安一剑抹掉了他的剑招,其实力,也是恐怖如斯。
实力与心机兼备,这等人物,哪是他能比肩的?
吕梁越想越怕,但孔寒安没功夫管这等小人物心中怎么想,他直接开口问道。
“强行拘魂,勒索,你们到底在搞什么?”
这话问的吕梁一愣。
“府君若要取我性命,直说便是,何故污我清白?”
孔寒安将手中的卷宗摔到他面前:“你自己看吧。”
吕梁低头看了看,脸色大变。
他当初便是猪油蒙了心,对百姓施展了万剑诀,才被废去修为,郁郁而终。
如今怎么可能再犯这种错误!
而且,他被修罗族软禁,也没那实力做这些。
“府君,冤枉啊!”
吕梁一通申辩,孔寒安皱眉深思……
看来,这上郡之事,与道统无干?
之前衡山有言,接引亡魂的法则,在巫神大司命身上。
大司命与东极青华大帝争斗,也在这附近。
再联想到之前这两郡可能有书生被逆天改命,孔寒安心中思索。
这帮冒充地府的人,难道是巫神殿?
孔寒安看了眼一旁满脸无辜的孟愈,心中有些疑惑。
如果是因为巫神,孟愈火急火燎的将他带到上郡,又是为何?
之前温元帅在南郡降下瘟疫的原因还没搞清楚,只从温元帅只言片语之中得知,道家有些神,与巫神联手了。
现在上郡与北地郡又出现了疑似地府的势力。
这些诸神们的博弈,越发的扑朔迷离起来。
见孔寒安看向自己,孟愈耸了耸肩膀。
“孔老弟,这人是捉的不对?”
孔寒安学着他耸了耸肩。
“看来是巫神殿的残余干的,正好,他们与书生案或有干系。”
一阵风带着黎觅海的声音进入耳中。
“府君,李攸禀告了祭酒,北地郡那边,小黑已经去了。”
小黑便是黑无常,现如今整个地府,只有黎觅海与孔寒安能这么叫。
孔寒安拍了拍手,吕梁身上的生死簿被勾出,让黎更族阴差将吕梁带回冥界。
而后吩咐道:“多来些人手,就近巡视,若有意外速来禀告。”
上郡生死簿已与体内生死簿合而为一,上郡纳入了地府的管辖,只等秦广安排起临时城隍,地府一众便可随意出没,不怕对方不露马脚。
“喏!”
妖风大起,自门窗向外涌去,吹得啪啪响,须臾便停,只剩一堆门窗和瓷器的碎片。
魏旭看起来十分心疼,这损失太惨重了,他又不好找朝廷报销。
难道说府衙被孔监正召唤的鬼怪破坏的?
他真这么报了,只怕仕途就危险了。
之前孟愈介绍时便有说,这位孔监正,是孔圣人的侄儿。
便是打死他,都不敢找索赔,更勿论告状。
他没找孔寒安,孔寒安却转而看向了他。
“魏郡守,我麾下已在上郡布控,那伙凶徒暂时不必担心,有关书生才气的案子,您那儿有卷宗么?”
说起正事,魏旭不敢打岔。
“监正大人,有是有,但……发现不对报案的那位书生,也被灭了满门。”
孔寒安嘿然。
巧了不是……
怪不得孟愈将他拖来。
原来不是要借他手打击道统,而是因为这事儿和地府有关系。
孔寒安瞥了眼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孟愈,摇了摇头。
“孟老哥啊,以后有事直说行么?”
孟愈展颜,俯身从地上的卷宗中挑出了一份,递给了孔寒安。
“孔老弟,不是我不直说,而是我怕我直说了,你接受不了。”
孔寒安嗤笑一声,也不再开口,接过卷宗打量起来。
卷宗上记载的是独乐镇的一家书生。
书生姓王,叫王浩,家中小有余财,是郡里出类拔萃的人才,只等恩科,便可被上郡送往京城应试。
十日前,王浩前往独乐县县衙,向县令禀告,说近日里连连噩梦,导致无心读书,怀疑有鬼作祟。
县令检查了他的身体,发现他身上才气锐减,几近于无,这便向上禀告了。
可没等郡里派人前往,三日前,王浩一家惨死家中,仅回娘家的妻子得以生还。
家中墙壁上,被人用血迹画下了一个狰狞的鬼头。
孔寒安看完卷宗,抬起头问道。
“这就完了?”
魏旭不解。
“啥?”
孔寒安没想到这一郡郡守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没有验尸?没有其妻口供?没有附近邻居的证词?就这么草草的推到阴司地府行凶作恶上了?”
魏旭错愕。
您不是知道有人假冒么?怎么还以此发难了!
这脏水也不是我们往您身上泼的呀!
倒是孟愈察觉到了什么,开口道。
“请孔兄细说之。”
孔寒安拍了拍卷宗,口若悬河。
“第一,那伙恶徒,目标皆是将死或者已死之家,这王浩没有子嗣,应该是个年轻人,其父母年纪也不大。”
“第二,那伙人行凶,从未留下伤口,死者皆是被勾走了魂魄,可案发现场却满是血迹,甚至鬼头图案都是以鲜血画成。”
“第三,其妻为何那么巧,不在家中?因何故回的娘家?若是夫妻失衡,邻居当能听见争吵声。”
“第四,即便是那伙恶人行凶,这王浩家中还有人残存,未必不会再来,你们便没有安排人保护一番?”
孔寒安一连串问题,问的魏旭满头大汗,呐呐无言。
孔寒安长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大齐一统已经太久了,这地方上的郡守官员,也并不都是如王冬那般干练。
南郡郡守弃城而逃,这上郡郡守,怎么看着也是个草包。
孔寒安对孟愈拱了拱手。
“孟老哥,知道独乐县怎么走嘛?咱们去一趟?”
孟愈笑道:“孔老弟心细如发,愚兄佩服,那咱们便走一遭吧。”
魏旭小声呐呐道:“孔监正,孟先生,不吃了饭再走?怎么也得我尽一番地主之谊吧。”
两人却没管他,径直离去,独留魏旭看着一地狼藉怔怔出神。
第232章 现实比小说更离奇
上郡不大,仅是剑阁郡一半不到的面积。
从地图上看,其形状狭小,像被夹住的骨头。
郡所肤施城位于中间,略靠近北地郡方向。
而独乐镇,正好在北地郡与上郡的交汇处。
既然不远,那以木牛牛车的速度,很快便抵达了独乐镇。
孔寒安下车,迎着太阳伸了个懒腰,略带歉意的对孟愈说道。
“老哥,倒是劳烦您给我驾车了,只怕圣人也没坐牛车跑这么远过吧。”
孟愈笑道:“想啥呢,这大齐的江山,圣人昔日乘车跑了个遍。”
“倒是孔老弟你,明明未曾离开过剑阁郡,但见识胆略皆非常人,仅靠卷宗,便看出了很多问题,老哥我自愧不如啊。”
两人一阵客套,竟比初见之时还要礼貌一些。
谈话间,独乐县县令迎了出来。
“圣人座驾至此,在下魏远,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孟愈带着孔寒安走了上去,大概讲解了一番此间情况。
魏远听闻,也是浑身冷汗。
一桩命案,其间这般疏漏,关键是还被上差识破了,可把他吓坏了。
他眉头紧皱,喝道:“魏武,带几位上差去寻那王刘氏。”
魏武这名字,听着霸气,但人却不咋地。
孔寒安抬眼看去,只见一个穿着捕快服的油腻胖子,挠着脑袋出了列。
胖子似乎还未吃饱,嘴里还在咀嚼着什么,导致说话都有些含糊不清。
“知道鸟,蜀黍。”
魏远喝骂道:“怎么教育你的,当差之时别喊我叔父,要喊我大人。”
胖子魏武点了点头道:“好滴,蜀黍。”
孔寒安皱起了眉头。
怎么这里的捕快,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
说是胖子魏武带路,但其实,还是魏武之下的一个小衙役领着众人前往王宅。
胖子滴溜一圈,在一个拐角后,从队伍里消失了。
孔寒安越发觉得这独乐县不靠谱,他开口问衙役道。
“这位兄弟,魏捕快是凭借叔侄关系被魏县令看重的么?”
衙役瘦弱枯木,苦笑一声。
“大人别唤我兄弟,小的当不起,您叫我刘二便可。”
“魏捕快确实是魏县令的亲戚,不止如此,整个上郡,不姓魏的官儿都屈指可数,他们都是那位的亲族。”
刘二伸出手,指了指肤施城方向,这是暗指郡守。
刘二继续说道:“其实我们县衙,很多人都发现了王先生家的不对,可偏偏县令和捕快嫌麻烦,想快点结案,所以推给了鬼神之事。”
孔寒安的眉头皱的越紧。
“你们没有上报?”
刘二苦笑:“我们上报给谁?魏氏自秦国起,便一直是上郡大族,他们盘根错节,这上郡,是姓魏的呀。”
孔寒安有些惊讶。
他本以为只是一颗老鼠屎,没想到这大齐的上郡,一锅坏掉了。
便是县衙的小吏衙役,也看不惯魏氏的作风,不愿为他们说半分好话。
身边便是大齐儒圣门徒,丞相身边行走,孔寒安自然要告一番状。
“孟老哥,您不劝丞相管管?咱们大齐官制,不是有就任回避原籍的一条么?”
所谓就任回避原籍,便是指官员不得在家乡所在郡县及周边郡县任职。
这个制度,是封建时代为了防止地方大族做大而建立的。
在这个封建愚昧的时代,知识便是财富,便是上升渠道,掌握在地方大族手中,官员多出自家族。
若官员回乡任职,极有可能与本家勾结,导致地方脱离中央王朝掌控。
同理,大家族盘根错节,附近郡县的家族也互有勾结,所以官员任职也要回避。
孔寒安这一问,孟愈只能苦笑回应。
“孔老弟,上郡与北地郡特殊,临近北境边界,彼时朝廷也考虑过,但最终还是给他们开了特例。”
孔寒安怔了怔。
没想到,自己这么快,便从大齐的西南边界,到了北方边界。
既然是边界,那勉强说的通。
剑阁郡那便还好,身毒人体弱,且剑阁郡地形复杂。
但上郡与北地郡,山地不多,更多的是平原,外族也多是游牧民族,时常犯境,本地大族有经验,也常组织反击,孔寒安上辈子,各个朝代,北方边境的大族原地就任的例子比比皆是。
只是这魏氏一众官吏,是不是太草包了些。
北敌来犯时,挡得住么。
正想着,一行人走进了个一个还算宽敞的胡同,抵达了目的地,王浩府邸。
要么怎么说是书香门第呢。
这宅子光看正门,便比孔寒安在和略镇的老宅强了不少。
两尊石狮器宇轩昂,拱卫着红木大门,青砖百瓦为高墙,将王府环抱在内。
但在孔寒安眼中,这王府,还更不一般些。
阴眼之下,院中煞之气滔天,内里只怕满是怨愤。
许是刚刚孔寒安问道了痛处,孟愈没话找话,试图岔开话题。
“刘二兄弟,我们寻王浩的妻家,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刘二指了指正门。
“王夫人带着她一家老小,都住进了王府。”
孟愈奇道:“若只是其妻便罢,怎么娘家人也搬进来了?”
刘二冷笑一声。
“王夫人本名刘婵儿,乃本县郊外一刘姓猎户家之女,那刘猎户也是能生,王夫人还有七个兄弟,迫于生计,她曾当过怡翠阁一阵子头牌。”
“王先生当年痴迷于她,顶着很大的压力将她赎出,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