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王-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罗德里戈城休整一周过后,马塞纳元帅留下2300名士兵(包括两个步兵营,1个骑兵团,以及2个炮兵连)驻防该城,其余部队继续前进,向西北方向的阿尔梅达要塞运动。

    ……

………………………………

第30章采石场伏击战(2)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在葡萄牙军团转战阿尔梅达要塞之前,军团司令官马塞纳元帅,与第六军军长内伊元帅之间,再度爆发激烈的矛盾冲突。

    内伊元帅的参谋长,约米尼将军在奉皇帝之命,回调巴黎之前,他曾对自己的恩主(内伊元帅给予这位兵法大师施展军事才华的广阔舞台)说道:“一旦葡萄牙战事重启,我们的军队必须尽早与英国人展开战略决战。倘若英军避而不战,或是且战且退,您应该提醒马塞纳元帅予以高度警惕,那是英国人在坚壁清野,引诱我军就范。

    所以,在远征军深入葡萄牙国境之前,务必扫清后方补给线上的西班牙游击队,而不仅仅是攻克边境的几座要塞……如果时间与条件允许,应该大胆效仿德赛将军在赫鲁纳地区的做法:在交通要道,补给线的两侧设立安全村,迁徙方圆50公里范围内的村镇居民,切断叛军的兵源补充与物质供应。”

    对于前任参谋长离别前的这番谏言,内伊元帅时刻牢记于心(约米尼曾在普鲁士战场上的建议挽救过内伊元帅的败局),他数次在高级军务会议上,希望军团司令官放弃围攻阿尔梅达要塞,迅速转向与英军主力进行决战。当获知英军根本无意边境决战后,内伊元帅又要求司令官必须派出至少两个轻装步兵师和一个骑兵旅,沿途扫荡葡西两国边境上的山地游击队,以保障后勤补给线的畅通无阻,其中也提到效仿赫鲁纳公爵设置安全村的做法。

    对此,马塞纳元帅却烦不胜烦,并不接受内伊元帅的合理建议。在葡萄牙军团内部,也没人支持内伊元帅的正确主张。其中,第二军军长雷尼埃将军(瑞士人),是马塞纳元帅的老部下,无条件听从老上司的一切命令;至于第八军军长朱诺将军,由于急切的想要戴罪立功,根本不愿意参与到清剿游击队,这种费时费劲,有无多少战利品的行动中。

    在面对内伊元帅的屡次三番的质疑与挑衅时,马塞纳元帅期初是不再置之不理,到后来,他干脆当众讥讽以“勇猛武威而著称”的内伊元帅,居然被一小撮泥腿子出身的游击队吓破了胆。于是,两位元帅越发闹得不可开交,马塞纳元帅甚至已暗地派遣信使去巴黎,向拿破仑发出请求,强烈要求解除内伊元帅第一军军长的职务。

    在上述消息陆续传到德赛耳边时,他不禁摇头叹气。鲁莽的内伊元帅难得明智一回,却遭遇精明的马塞纳元帅一次糊涂的否决。即便有了穿越者的小翅膀在昼夜不停的拼命煽动,但历史总是以其固有的惯性,决定着葡萄牙军团,及其指挥官们的各自命运。

    德赛也在心中庆幸不已,亏得当初始终坚持**作战原则,没有接受马塞纳元帅的盛情邀请,加入到葡萄牙军团的北线序列。不然,自己也会效仿内伊元帅一般,气得吐血。

    但念头转过,德赛又感觉理当如此。当葡萄牙军团的6、7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连续攻下罗德里戈要塞与阿尔梅达要塞后,使得威灵顿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北线战场。以此同时,自己的师团则固守巴达霍斯要塞一带,不紧不慢的清剿西班牙叛军、游击队,或是搞实战军演,拉练队伍,或是搜刮粮秣,囤积军需,势必触发英葡联军的怠慢之心。

    而这,正是德赛本人所期望看到的。

    认知历史走向识与扮猪吃虎,向来都是穿越者赖以生存的优良本性,德赛也不例外。穿越到拿破仑时代,上帝待他不薄,不仅保留了前世的所有记忆,还给了今生一个好皮囊,以及享受不尽的父辈人脉资源。唯独iq尚且停留在中人之智,没有爱因斯坦那令人恐怖的160。

    所以,德赛仅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方略上,凭借对19世纪历史进程的记忆,做前瞻性的通盘考虑。而在具体实施方面,则尽量放手让专业人士去做,只在一旁加以监管罢了。眼下的采石场伏击战,就是拉斯蒂参谋长与情报部门联合策划的,德赛其间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当然在最后,他还要以师团长的身份,签署一系列作战命令。

    ……

    明晃晃的太阳从山头一侧慢慢升起,照亮了士兵们所走的石灰石大道,波浪式的浓雾逐渐消散,气温又开始上升。眼前的这支部队,就是加利西亚将军指挥的所谓北上兵团。

    士兵们排着还算整齐的行军队列,扛着枪,背着口粮袋,沿着灰沙滚滚的道路前进。尽管夏日的天气又闷又热,但行军过程中的士兵士气保持不错。几个充当临时歌手的士兵在沿途纵声高歌,一曲接着一曲的唱个不停。军官们也不曾出来制止,反而兴致勃勃侧耳倾听,偶尔的,还会有手头大方的军官从马背上扔出几枚银币,打赏唱得好的士兵歌手。

    等到太阳升至湛蓝天空的正上方时,火辣辣的光芒射过酷热的空气,撒在干燥的地面上。中午时分的气温已升至30度,显然已不再适合列队行军。在遇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时,传令官传达了加利西亚将军就地安营扎寨的命令。

    “这鬼天气实在太热了!”加利西亚的心中好一阵痛骂。

    尽管他的额头都是汗水,制服后背已完全湿透,但骑在马背上的加利西亚将军却依然纹丝不动,表情庄重肃然的他,默默注视着从面前经过的各营连士兵。时不时,他的脸上还要显露一丝微笑,为向自己致敬的官兵们挥手示意。

    但望见营寨防御已经搭起,士兵们陆续架好了枪,集体奔向小溪时,加利西亚这才从湿热的马背上跳下。他径直来到树荫底下,随地而坐。

    几名军官从辎重队那里要来一些饼干,想请长官一同品尝,加利西亚却摇摇头,他的嗓子已干得冒烟,根本咽不下去。倒是机警的副官,佛拉维奥上尉懂得察言观色,他为自己的将军送来一壶清水。道谢过后,加利西亚痛快的一饮而尽。

    喝完清水的加利西亚想到一件事情,随即抬起头,嘱咐面前的副官说:“佛拉维奥,你去告知佩德罗将军,让他继续派出5支骑兵小队,在方圆10公里范围内做详细探查,尤其是我们明天所要经过的山谷隘口。注意,每两小时向指挥部汇报一次侦查结果。”

    自从巴罗斯镇冲突事件之后,加利西亚就将效忠自己的6千多部队,从巴罗斯镇,向北迁徙到20公里外的阿尔蒙德村一带。正如帕斯赛尔少校所分析的那样,加利西亚基于军中士气与自身前途的认真考虑后,对随行的军官们表示:

    他的部队不会效仿游击队的作战方式,利用隘路深林和悬崖绝壁的地理条件,凭借横断的围墙,峡谷和沟渠做山地阻击战,而是延续西班牙正规军的光荣传统,做大胆的主动出击,奇袭梅尔达南部的采石场,消灭驻扎当地的法国…军队(水兵营),解救被关押的数百名同胞。如条件有利,还会攻占梅尔达城。
     竒_書_網 _W_w_w_。_q ǐ_S_u_W_α_N_G_。_C_ò_M 

    说是奇袭,可事实上,从阿尔蒙德村到梅里达城南部的采石场,行军路程仅有60公里(除英军、俄军或海军之外,以后的里程单位一律以公里或千米来表示),骑兵只需3个小时,步兵12个小时就能达到,但加利西亚指挥部队却一路小心谨慎,用了三天时间,才勉强赶到距离采石场不到5公里山谷之外,并在此安营扎寨。

    表面上看,加利西亚给人印象是庸俗不堪,没有贵族的优雅举止,喜好用士兵的方式,粗声粗气的说话。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心思缜密,用兵谨慎的高级军官。

    巴罗斯镇事件过后,加利西亚拉出自己的部队到达阿尔蒙德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额补发所欠的军饷,收买军心,获得官兵们的一致拥护;随即,他又下令对全军进行集中整训,在士兵中间选拔各级军官(基于立场不同,中高级军官大都投靠贵族三人团),并反复强调军纪营规。此外,他派人与英国间谍取得联络,明确表达自己的投靠之心。

    选择采石场作为进攻目标后,加利西亚每天都会放出骑兵哨探,侦查目标区域的敌军动静,他还利用熟悉地形,不断变化沿途的行军路线,以防止法军情报人员提前获悉部队踪迹。

    数天的一切侦查结果都在表明,法军关押西班牙俘虏的采石场附近兵力,依然是一支600人左右的水兵营,没有火炮。至于北面两公里外,瓜迪亚纳河对岸的梅里达城,驻守该城的法军士兵也不过2到3个步兵营,2个骑兵中队,外加数门小口径火炮,即便算上水兵营,总兵力也仅有3400人。

    即便在偷袭采石场时,不慎被梅里达城的法国守军察觉,也无关大碍,两倍于敌方的强大军力优势,足以让加利西亚感觉胜算在握。倘若战斗能更进一步,在全歼水兵营,击溃梅里达城的法国援军后,挥师北上渡河,收复梅里达城,势必给法国人以沉重打击,不仅极大提升自己在西班牙国内的政治声望,还能压制来自加的斯贵族议会的反对声音,并从英国人那里获得更多的军援支持。

    想到这里,加利西亚的内心越发滚烫。他起身而立,脱掉身上的军服衣裤,显露满腹黑压压胸毛,大大咧咧与士兵们跳入小溪里嬉闹。

………………………………

第31章采石场伏击战(3)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640年,伊斯兰教兴起之后,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四面扩张。708年伊斯兰教开始传入北非。在伊斯兰教在此传播的过程中,多种文化的族群融入其中,大量当地人把阿拉伯语接受为母语,并皈依伊斯兰教,而这些人就是摩尔人,即北非穆…斯林的形成。

    711年,摩尔人入侵基督教的伊比利斯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随后的百年间年,他们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穆…斯林帝国,然而王族间(39个王子)的不断内讧使这个帝国迅速分裂为十几个泰法(诸侯国),这些泰法表面臣服于科尔多巴哈里发,实际为**王国。

    1031年,随着科尔多瓦哈里发垮台,泰法间相互征战厮杀,半岛民众自发的光复国土运动看到了一丝曙光。在反抗阿拉伯人统治的斗争中,天主教徒逐渐形成了几个小王国,随着形势的发展,他们逐渐联合起来,形成几个较大的天主教国家,但互不统属,同样纷争绵连。

    15世纪开始,在罗马天主教廷的大力支持,加之教皇西克塔斯四世的居中协调持,半岛上的天主教各国放弃彼此成见,一致对外,光复运动这才逐步走上正轨。此后的数十年间,这些信奉天主教的国王又通过彼此间的联姻,最终建立起一个强盛的天主教国家………卡斯提与阿拉贡联合王国,也就是日后的西班牙帝国,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1479年,一个充满活力,拥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与大无畏勇气的伊莎贝拉女王成为这个联合王国的统治者。1492年,西班牙军队进入格拉纳达——北非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王国,而穆…斯林在西欧的统治长达七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宣告结束。

    ……

    由于摩尔人长期统治伊比利斯半岛,使得西班牙各地的建筑风格,包括在住宅、教堂、壁画、桥梁与筑路等方面深受其影响。即便在几个世纪之后,天主教的贵族们依然偏好美丽、色彩缤纷的天然石材,尤其是棕色系浅咖啡色的石灰石(大理石)。

    在伊比利斯半岛战争爆发前,位于梅尔达城以南的采石场,就是西班牙国内出产棕色大理石的几个主要矿场之一,另外它也是臭名昭著的异端流放地。大批摩尔人、犹太人、吉普赛人或是新教徒,在遭遇各地宗教法庭的判决后,关押在此充当苦役。

    1809年,法国…军队(苏尔特元帅所部)进攻梅里达城时,驻防采石场一带的千余名西班牙军队被紧急北调,参与守卫梅里达城。而无人看押的宗教政治…犯们也伺机一哄而散,不少人还在附近村镇进行血腥报复,大肆烧杀抢掠,使得昔日繁荣的采石镇沦为一片荒芜。

    1810年3月,维克多元帅的部队接管了梅尔达城,并将一个水兵营驻防于城市南部8公里外的采石场(镇),主要是防备南部西班牙叛军与游击队对梅尔达城的袭扰。采石场附近有一条小河,由南向北,在穿越一座峡谷,途径采石场镇,最终汇入瓜迪亚纳河。这条小河的原有名字已无人问津,但在德赛师团参谋部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