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文明之地,应该得到长时间的休整!
然而,就在德赛说出这番外交辞令的半月不到,他又暗地下令兵力已扩充至6万人的西里西亚军团与近卫师团,于苏台德山与喀尔巴阡山之间,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意在演练上述部队的快速反击能力。
………………………………
第73章战争的脚步(上)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这是昨天的章节,补上。
新的一周,俺又厚颜无耻的求票票,谢谢支持!
~~~~~~~~~~~~~~~~~~~~~~~~~~~~~~~~~~~~~~~~~~~~~~~~~~~~~~~~~
从1810年到1811年,随着拿破仑与圣彼得堡的联姻失败,加之法军分别入侵,吞并了汉堡、不莱梅、卢贝克和奥尔登堡公国,并继续在普鲁士驻扎大量军队之后,沙皇亚历山大心中已明白,曾经给予法俄两国带来4年宝贵和平时光的《提尔西特条约》即将被撕毁,俄罗斯即将面临同法兰西帝国的最后死战。于是,亚历山大一世决心向拿破仑实施反击。
期初,圣彼得堡试图通过军事演习来威胁法国的附庸国……华沙公国,但遭到波罗的海联合舰队的羞辱,加之同土耳其越演越烈的边境战争,亚历山大不得不提前最终这场闹剧。
亚历山大非常清楚,作为欧洲的最高统治者……拿破仑拥有的领土在物质资源上远远超过俄国;作为宗主,他属下有7个王国和30个公国,所以俄国迫切需要欧洲盟友的支援。
于是,沙皇亚历山大不停的外派特使,公开或秘密的造访英国、瑞典、莱茵诸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尽管十分同情沙皇亚历山大,但俄国的两位传统盟友:普鲁士和奥地利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于1811年的年底,正式拒绝加盟俄国公开反对法国占领军的请求。
在先后失去但泽走廊与普属西里西亚,因为担心受到德赛领导的华沙公国的持续军事入侵,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连同内阁首相哈登堡男爵,抛弃了上位者的所有尊严,像两名低级外交官一样,从柏林驱车星夜赶往巴黎的杜伊勒里宫,恳求拿破仑皇帝的召见。
在一场没有经历太过激烈的讨价还价过后,11月5日,普鲁士首相哈登堡男爵代表已先期返回柏林的威廉三世陛下,同法国正式缔结盟约,屈辱的爬上了拿破仑指挥的滚滚战车。
按照这份盟约规定,在1812年,普鲁士则须出2到3万士兵参加攻打俄国,允许拿破仑的军队在普鲁士的土地上自由过境,同时还要交大量粮秣补给,其中包括2千万公斤的裸麦、4千万公斤的小麦、4万3千只羊、7千万瓶啤酒供法国及其盟友的军队使用。至于2万雇佣军的军饷,以及军需供应的付款方式与时间,普鲁士人被告知:日后另行商榷。
很快,在圣诞节的前三天,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亲王也同样代表奥皇弗朗西斯,与法国在巴黎签署盟约。由于拿破仑秘密许诺让哈布斯堡家族收回伊利里亚诸省,梅特涅于是在条约上保证:维也纳将在1812年至少出兵3万,赶赴沃尔希尼亚,掩护拿破仑侵俄大军的侧翼。
在整个1811年,俄国唯一显眼的外交成是在斯德哥尔摩方面。
由于之前的法国元帅,现在的瑞典王储,贝尔纳多特在上台之初,就表现出他一贯的**思想,不肯答应拿破仑的命令:永远不和法国打仗。除非拿破仑赞助自己的斯德哥尔摩朝廷获得刚刚**的挪威,那么,瑞典将给拿破仑以及他的军队在北路方向的支援。
然而,瑞迪王储的建议却遭遇拿破仑的粗暴拒绝,皇帝仍旧以对待各个附庸国的轻蔑口味,下令给贝尔纳多特王储,责成他的瑞典务必继续执行大陆封锁制度,否则法军将占领瑞属波美拉尼亚。但即使这样的威胁,也不能迫使贝尔纳多特低头。倔强的摩尔人后裔宁愿放弃在德意境内这块引起许多麻烦的属地,也不肯失去同英国的对外贸易。
于是在1811年12月,法国出兵占领了瑞属波美拉尼亚。与此同时,在斯德哥尔摩王宫,贝尔纳多特欣然接过圣彼得堡方面递来的橄榄枝,与俄国沙皇的特使签署了一项两国和约。
这份和约规定,亚历山大理解并同意瑞典将来取得挪威。作为交换条件,瑞典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需要支援俄国反对拿破仑。然而,这种有限的支援属于秘密的,不公开的。
除了贝尔纳多特害怕此举会招致拿破仑的激烈反弹,将打击的目标首先放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另外,他也担心议会反对派与瑞典旧皇族进行抗议或从中阻扰。此外,贝尔纳多特在俄瑞两国合约上背书一句,郑重强调瑞典军队绝不参与到俄国在华沙公国土地上的战争。
作为传统反法盟友的英国,倒是一如既往,无比慷慨,且坚定不移的支持着伟大俄罗斯帝国的正义事业。然而与瑞典一样,伦敦方面在处理波兰问题的上始终脚踏两只船。一方面,英国人给予圣彼得堡每年近百万英镑或物质援助的同时;另一方面,他们也给予沙皇亚历山大的死敌之一,安德鲁?德赛同样的支持力度,包括在波罗的海那支日趋强大的海军舰队。
当然,英国战争与殖民地大臣,利物浦伯爵答复前来交涉的俄国大使的语气中,振振有词的辩解说:“这是唐宁街内阁同曼雷萨内阁签署的双边协议,而不是针对华沙公国与俄国。至于安德鲁?德赛大公,他已不再统治加泰罗尼亚联合王国,目前只是华沙公国的君主!”
尽管俄国驻伦敦大使,斯特罗加诺夫伯爵为此显得忿忿不平,但最终无可奈何的加以接受了。毕竟就当前来说,放眼整个欧罗巴大陆,唯有英国才是俄罗斯唯一的,公开的,且立场坚定的真正盟友。俄国人需要来自英国援助的武器、弹药,以及黄金。
另一方面,利物浦伯爵为安抚俄国驻伦敦大使,让圣彼得堡竖立抗法的坚定信心,随即他又信誓旦旦的保证说,在法俄两国正式开战之前,威灵顿将军率领的英国远征军将主动出击,将马塞纳元帅指挥的法国…军团赶出葡萄牙境内,并将熊熊战火燃烧到西班牙腹地,迫使拿破仑无法将伊比利斯半岛上的25万精锐法军,抽调到千里之外的俄罗斯战场。
与此同时,驻留朴茨茅斯的英国本土舰队,将奉命彻底封锁英吉利海峡与北海通道,不允许任何对俄国抱有敌意的外**舰或补给商船,自由出入于波罗的海。
粗心大意的斯特罗加诺夫伯爵显然不知道,遵从加泰罗尼亚联合王国与不列颠王国签署的协议,前往波罗的海的军舰上都被允许保留有一面英国海军军旗。在必要的时候,加泰海军的英方联络官还可以向正在执行封锁任务的英国舰队,发出准予通行的请求。
大战之前,在与法国相互拉拢盟友方面,圣彼得堡最为担心的是如何尽早结束已同土耳其持续了五年,那场导致双方都筋疲力尽的血腥战争。
尽管库图佐夫统帅的摩尔达维亚方面军在得到增援后,通过鲁什丘克战役和斯洛博齐亚战役,两次大败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迫使伊斯坦布尔重新回到谈判桌上。但由于受到法国大使与加泰罗尼亚方面的支持与煽动,土耳其的年轻苏丹在强硬军方抵触情绪的影响下,似乎不愿意停止战争。所以,这场尚未结束的战争依然在黑海与罗马尼亚一带继续僵持着。
与此同时,在巴黎,拿破仑进攻俄国的准备工作到1811年底,已经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等到法国与普鲁士、奥地利、丹麦等国缔结盟友,与西班牙、萨克森王国、华沙公国、意大利、莱茵联邦等附庸国,顺利签署了一系列1812年反俄同盟条约之后:
12月4日,拿破仑与陆军大臣研究“新大军团”的炮兵编制,拟在炮兵部队中配备512门火炮,另将176门火炮配属给步兵;
12月16日,拿破仑命令贝西埃尔将在西班牙服役的近卫军悉数带回,并让他们为参战作准备。近卫军将编为三个步兵师,配备128门野炮,两个骑兵师,配备48门野炮;
三天后,拿破仑密令在波兰购马3千匹,在符腾堡购马1千匹,在汉诺威和威斯特伐利亚购马2千匹,在奥地利购马4千匹;
同一天,拿破仑还命令其图书管理员,将可搜集到的所有有关俄罗斯和立陶宛的地理志以及查理十二在波兰和俄国的战役史料等书籍都给他送去。
……
………………………………
第74章战争的脚步(中)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求票~
~~~~~~~~~~~~~~~~~~~~~~~~~~~~~~~~~~
1812年新年伊始,就在拿破仑在杜伊勒里宫里,下定决心发动一场对亚历山大以及4千万俄国人的征服战争之际,他似乎没有得到法国政界和军界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
在巴黎,大部分内阁成员,包括首相兼司法大臣康巴塞雷斯、陆军大臣达武、后勤部长达律,内务大臣夏普塔尔,财务大臣戈丹,国库大臣莫里昂,邮政大臣拉瓦莱特等人,联名上书拿破仑,委婉的向皇帝发出请求:放弃远征俄罗斯的“荒唐计划”,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国内诸多激烈的争端,诸如通货膨胀导致的经济萎缩,失业加剧、贫困与教育问题。
前警务大臣富歇在获得拿破仑的首肯之后,从费里埃堡驱车两小时赶往巴黎,这是他在遭贬下台之后,20个月来第一次进入杜伊勒里宫。然而,一直奴颜婢膝的富歇同样在告诫皇帝,千万不要攻打俄国!他的争辩理由与内阁大臣们的看法一致:法国最急待解决的是尽早结束伊比利斯半岛的马拉松式的战争,以及妥善处理国内的政治与经济矛盾。
如今的拿破仑已经容不得半天反对意见,只有顺耳的话他才听得进去,谁附和他的主张他才听。皇帝固执的认为那些勿开战端的人要么是鼠目寸光,要么就是对他的能力不信任。他看不起这些人,他们必须服从他的意志。在法国,甚至在欧洲,他的意志就是一切。所以,富歇再度被愤怒的皇帝打发到田园乡间的城堡里继续养病,且未得诏令不得再入巴黎。
离开巴黎前,富歇拜会了依然春风得意的老对手塔列朗亲王,将参加皇帝的经过叙述了一遍。塔列朗笑而不语,静静等到富歇说完后,这才嘀咕一句,“到了该把他推翻的时候了。”
本来,如果拿破仑老老实实地待在国内,是不大可能被推翻的:士兵和农民拥护他,元帅将军们效忠于他,银行家与高利贷商人依附于他;此外,还有富歇苦心经营多年,萨瓦里加以继承的严密而庞大的秘密警察网,可以遏制与绞杀一切反对拿破仑的敌人。
可如今,昏了头的拿破仑却挑起战端,准备把自己的主力部队开到遥远的俄罗斯土地,白白去消耗掉,这就给他的政敌们有了可乘之机。送走富歇之后,塔列朗并没有时间轻松一下,而是立即开始了紧张的谋划活动,包括在巴黎近郊与马莱将军做秘密会晤。
在法**方,反对与俄国开战的声音同样此起彼伏,传到杜伊勒里宫。
元帅将军们并不关心国内诸多问题,他们是在害怕东西两线作战引发的巨大风险,希望拿破仑先结束伊比利斯半岛上的战争,再回头去征服俄国。对此,达武等人希望将德赛从波兰调回西班牙,接替进展不利的马塞纳元帅,全权主持葡萄牙战事。
拿破仑未加思索的否决了来自军方的提议,让德赛重新回到伊比利亚半岛?简直是放虎归山,以小德赛那卑劣狡猾的贪婪个性,一定会想法设法与英国人相互勾结,把西班牙与葡萄牙都纳入加泰罗尼亚囊中,或许还包括在半岛征战的25万法军精锐。
所以,必须让德赛留在华沙公国,留在对俄的战争前线,留在受到华沙议会掣肘的克拉科夫,让波兰人自己继续相互闹腾,相互向自己寻求援助。就在克拉科夫与华沙相互争论,相互诋毁,相互敌视的时候,拿破仑只需处于中立立场,在某些适当机会,扶植一下弱势,打压一下强者,即可继续把持对波兰的控制,保证东方战线与出征基地的安全。
所以最终,拿破仑以一贯蛮横粗暴的态度,压制了一切反对他征服俄国的军事方案。见状,达武等人也不在进言,同时基于对皇帝以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信心,他们默然接受了各自的使命,纷纷回到军营,整军备战,准备数月后再次跟随拿破仑出征。
就在巴黎政界与军方的反对呼声相继偃旗息鼓的时候,法国驻俄全权大使,科兰古侯爵回到巴黎。一下马车,他就冲进杜伊勒里宫,几次进谏拿破仑,恳求皇帝放弃出征计划。
科兰古是拿破仑的心腹,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