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在8月16到18日,俄法两军在斯摩棱斯克郊外,及东面的高地上展开了激战,结果是俄军抵挡不住法军的猛烈进攻,随即放弃斯摩棱斯克双方伤亡惨重。不过这次战斗却使得巴克莱彻底摆脱了早已筋疲力尽的法军,并沿通往莫斯科的大道进行退却。
自从6月战争爆发之后,20万俄军(民兵)携带数百万民众不断地向后撤退,曾被沙皇给予厚望的斯摩棱斯克反击战,也在一片混乱中草草收场。巴克莱的逃跑战术在激起俄国民众强烈不满的同时,也迫使怒气冲冲的沙皇下令解除巴克莱的西线俄军总司令的职务。
在8月20日的这一天,亚历山大任命原摩尔达维亚军团指挥官,库图佐夫元帅为抗法俄军的最高统帅。此时,现年67岁的半瞎子……库图佐夫由于一生酷爱美酒佳肴与香车美人,目前已垂垂老矣,圆鼓鼓的腹部甚至连马镫都不踏不上去。
很快,一名法国…军官自编了一首歌,借以取笑俄国沙皇及其将军们的笨拙指挥与逃跑战略,诗词如是写道:
“有亚历山大这样瞎指挥的;有本尼格森这样自大无比又喜欢出馊主意的;有巴克莱、巴格拉季昂这样互相敌视,且都看对方不爽的;有叶尔莫洛夫这样两头说坏话的;有托尔这样不务正业,喜好到处乱窜的;有库图佐夫这样老来无力的,还酷爱寻花问柳的……”
8月末,当这首“俄国之歌“从斯摩棱斯克刮到德赛耳边时,他笑了笑,提笔重新修改了歌词:“有亚历山大这样有决心打到底的;有本尼格森这样精通战术的;有巴克莱这样大公无私的;有巴格拉季昂这样勇猛而嗅觉良好的;有叶尔莫洛夫这样擅长挽救危局的;有托尔这样亲自勘察地形不辞劳苦的;有库图佐夫这样德高望,能统帅俄**队迎接胜利的……”
事实上,巴克莱在斯摩棱斯克策划的一系列反击战和阻击战,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失败。由于拿破仑的大军团主力被吸引到斯摩棱斯克,直接使得俄军右翼指挥官,彼得?维特根斯坦将军(一位效忠俄国沙皇的德意志人),能有时间征集到数万俄国民团,并在两次波罗茨克战役中,将乌迪诺元帅的第2军团的4万2千人,以及圣西尔元帅的第6军团(即巴伐利亚军团)的2万2千人,成功阻击在由南至北,通向圣彼得堡的碎石公路上。
这两次战役继而改变了圣彼得堡方面的形势,使得俄国首都解除了波罗的海法军与南线法军的钳形攻势。只要能继续坚守住里加要塞,将麦克唐纳的第10军团与德赛的波罗的海军团阻挡于城墙之外,那么俄罗斯战局就像发生重大变化,至少圣彼得堡就会安枕无忧了。
在一次军官会议上,德赛对他的指挥官们强调说:“我宁愿诸位高看敌人三分,也不希望大家低估对手一分。请务必注意,除了幅员辽阔的广袤领土,复杂多变的恶劣气候是我们目前的天然大敌之外,俄罗斯人那超出常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异常坚韧顽强的传统,同样值得重视,这种传统精神是成功拯救东斯拉夫民族于危难之间的力量支柱。所以对俄国…军队来说,击溃他们带来的所谓胜利将显得毫无意义的,必须将他们毫无留情的彻底绞杀!”
……
………………………………
第90章波罗的海军团的任务(。。。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依照两位帝国元帅在涅曼河口的克莱佩达城达成的协议,7月下旬,麦克唐纳元帅的第10军团(普鲁士军团)从加尔格日代再度出征,沿着茂密森林与大片沼泽之间的蜿蜒道路,向着东北方向,168公里外的里加要塞进发,沿途经过泰尔希艾、希奥利艾、叶尔加瓦等地。
由普鲁士人组成的第10军团的作战目标非常明显,在9月彻底占领里加要塞,夺取进攻圣彼得堡的一个前哨阵地,并配合南线右翼的主力部队:第2军团(乌迪诺元帅)和第6军团(圣西尔元帅),沿波罗的海方向包抄俄国首都…圣彼得堡。
与此同时,德赛麾下的波罗的海军团(东征军团),其海军舰队除了务必保障但泽……柯尼斯堡……克莱佩达一线的海路补给安全之外,一支分舰队还将沿波罗的海北上,突破伊尔别海峡,攻入里加湾,协助第10军团拿下1万8千名俄国**军把守的里加要塞。
另外,德赛指挥的地面部队(第二军、第三军与近卫师团),除担当第10军团的总预备队,更要保证从涅曼河到里加前线之间补给线路的安全,派兵清除隐藏于乡间、丛林、湖波、沼泽、河流一带的武装反抗者,而这也是德赛非常擅长的作战方式。在成功征服赫鲁纳、加泰罗尼亚与葡萄牙的一系列战争之后,德赛被誉为法国元帅中最善于绥靖地方的指挥官。
此外,鉴于德赛军团配属的战地医院设备先进齐全,军医人数众多且技术高超的特点,羡慕不已的麦克唐纳元帅干脆将第10军团的战地医院交给总军医官卡瓦伯爵代为管理。
在两个军团的分工布置方面,表面上德赛吃亏不少,他既要充当地方上的维持会长,又要负责补给后勤的安全,还要出动海军舰队协助地面友军,更要负担前线伤兵的医疗照顾,另外,麦克唐纳的战地情报来源也需要军情局特工的大力支持。
对于第10军团而言,以3万2千人的优势兵力(普鲁士军队精锐),大举围攻由杂牌军和俄国民兵组成的1万8千名里加守军,埃先将军率领的**军,取胜自然不在话下。当然麦克唐纳元帅还需情报与补给保障,以及波罗的海舰队的强有力配合。
作为对波罗的海军团的补偿,麦克唐纳对做出德赛承诺:但凡第10军团的战利品将无偿分出三成交予友军,同意波兰或加泰两国商人在法军控制区域进行各种贸易,并允许德赛下派的军需联络官进驻柯尼斯堡,协调两个军团在武器弹药与军需补给的分配问题。
对于这些安排,德赛欣然接受。需要说明的是,波兰国王看中并非第10军团的战利品,也不是占领区的贸易权,而是波兰军队能合法进驻柯尼斯堡,为吞并东普鲁士提前做好准备。这显然是违背了拿破仑先前的嘱托,但身处战斗前线的麦克唐纳也管不了这么多。如果没有德赛的全力配合,他的第10军团即便成功来啊里加,也将因各种战斗损失变得无力再战。
早在第10军团渡过涅曼河之前,巴尔巴内格尔将军的第二军已经扫荡了帕兰加、普伦盖、加尔格日代等乡镇,并迫使兵力薄弱的俄军接连弃守了泰尔希艾、希奥利艾与帕内韦日斯三个重要城市。所以7月29日,麦克唐纳元帅率部进军里加要塞时,一路之上畅通无阻。
8月2日,第10军团业已抵达距离里加仅30公里不到的叶尔加瓦城。这里仅有1个团兵力的俄国正规军在两千多民兵的配合下,于叶尔加瓦南郊高地建立了一道不算牢固的防御阵地,进行了极为英勇的抵抗,成功阻击麦克唐纳的普鲁士军团,居然长达15个小时。
实施叶尔加瓦的南郊高地阻击战的部队,隶属于俄国最精锐的立陶宛近卫军,主要指挥官是步兵团团长,乌多姆上校;以及他的副手,季莫费耶中校。
在从德赛派出联络官,科罗尔中校那里得知俄军的部署情报后,麦克唐纳不以为然的指令一支普鲁士轻骑兵负责突破叶尔加瓦南郊高地防线,围歼驻防该处的俄国人,但遭遇惨败。
当面对“法军骑兵”的快速攻击时(俄国的官方文件已将拿破仑指挥下的欧洲联军一律视为法军),乌多姆上校早已将他在高地的部队呈方阵列好,借以对抗普鲁士骑兵的进犯。
尽管面对大量敌人,坚守高地的俄国士兵仍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信心,直到普鲁士骑兵足够接近才开始齐射,并大声喊着“乌拉”,扰乱了普鲁士骑兵的阵型,成功将敌人赶下高地,使之蒙受巨大伤亡损失。接连两次,俄国人以这种快捷方式击退了普鲁士骑兵的攻击。
傍晚,因为进攻失利而受到侮辱的麦克唐纳元帅,继而又派出精锐的胸甲骑兵加入高地战场。此时,季莫费耶中校已代替身负重伤的乌多姆上校,担当叶尔加瓦防线指挥官。
亲临一线的季莫费耶中校给列成方阵的士兵下令:“准备,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许开火!”俄国指挥官在第一时间告诉他的士兵们,“法国人的牲口是不会攻击由寒光闪闪的刺刀构成的墙,所以,若胸甲骑兵冲到你们近前,我会下令用刺刀刺马的面部!”
太阳落山之前,第10军团的胸甲骑兵从各个方向包围了俄军的步兵方阵,威武雄壮的普鲁士骑兵像海浪一样铺展开来,此时的俄国步兵的方阵就像在胸甲骑兵构成的钢铁巨浪中飘摇的小岛。然而,进攻部队始终没能瓦解俄军,突破其坚守的阵地。
在首次冲锋失利后,普鲁士的胸甲骑兵很快在距离俄国步兵方阵30步开外的地方进行重新列队,准备再度集结进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季莫费耶中校利用每个骑手各自寻找站位的空挡,大喊“乌拉”,亲自率领俄国士兵伺机反击。
俄国步兵端起刺刀进行攻击,靠前的胸甲骑兵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便受到了刺刀的袭击。在遭遇重大伤亡后,进攻一方士气严重受挫,难以维持阵型,不得不进行后撤,
天黑之前,普鲁士胸甲骑兵在轻骑兵的配合下,又一次发动攻击。不过依然延续同一个模式,很快就被俄国人击溃。进攻的普鲁士骑兵被迫撤退时,一些战友仍被困在高地阵地上,他们大都沦为俄国步兵的战俘,在解除武装后,这些俘虏被押解到30公里外的里加要塞。
深夜时分,借助夜幕的掩护,季莫费耶中校带着这支残余的俄国部队主动弃守高地,向北撤离里加城中。入城时,在军鼓与军号声齐鸣,立陶宛近卫团受到司令官埃先的热烈欢迎,那是他们以刺刀成功对抗着胸甲骑兵,并用铅弹无数次击退过“铁人”,重挫了敌军锐气。
是役,俄国人总共阵亡1千2百多名士兵(大部分为民兵),但赢得一场局部战斗的胜利,成功鼓舞了要塞守军的军心士气;与此同时,普鲁士军团的战斗损失为8百人(包括胸甲骑兵与轻骑兵)。直到第二天黎明,第10军团这才狼狈不堪的进入一座早被遗弃的空城。
目睹南郊高地攻防战全过程的科罗尔中校,他事后在写给德赛的报告中,曾对俄国士兵那种吃苦耐劳与坚韧顽强的战斗精神,还有两位战地指挥官的军事素养,都给予了极高的赞誉,称“俄国士兵是用钢铁等特殊材质锻造出来的怪物,不害怕敌人,不畏惧死亡!“
至于普鲁士人在此役中的表现,科罗尔中校坚持成为普鲁士军队依然嬴弱不堪,在过去5年之后,仍旧没能找回昔日的自信心。普鲁士人“尽管勇敢,但缺乏坚韧性;尽管服从,但缺少配合意识,普鲁士军队的指挥官更是刻板而保守,毫无战场应变能力,时常陷入被动挨打的糟糕局面……短期之内,普鲁士军队的作战能力无法对波兰形成有效威胁。”
8月4日,经过1天的短暂休整后,第10军团的主力离开叶尔加瓦,继续向北挺进,并在第二天抵达里加城下。除去沿途兵站的驻守,以及战斗导致的伤亡外,麦克唐纳元帅的普鲁士军团已不足3万人,但相对里加城中的1万7千名俄国…军队,进攻一方依然占据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在里加要塞的驻军之中,大部分为征召不久的俄国民团士兵,而类似立陶宛近卫军这样的精锐步兵团仅有4个,在经历叶尔加瓦阻击战后,人数已不足3千。
8月6日下午,第10军团完成了对里加要塞的地面包围。与此同时,由4艘战列舰和12艘巡防舰组成的波罗的海舰队里加分舰队,也在马亚尔上校的指挥下,于8月7日开赴伊尔别海峡与波罗的海交汇处,准备进入里加湾,参与到围攻里加要塞的序列中。
黎明时分,马亚尔上校派出两个团的海军陆战队,并在舰炮重炮的掩护下,于中午之前,分别攻占俄国…军队扼守伊尔别海峡两端的海防基地:萨雷要塞与科尔卡要塞。
傍晚过后,受到消息的里加分舰队在科尔卡要塞一侧海域严阵以待,攻击了试图偷袭己方的俄国海军舰队。在击沉两艘、俘获1艘俄国…军舰后,这支波罗的海的分舰队还将剩余的俄国海军统统赶回里加港的锚地内避难,继而切断了里加与圣彼得堡之间的海上通路。
8月9日清晨,马亚尔上校指挥的波罗的海里加分舰队驶入里加要塞的附近海域。这一天,在海军舰队与第10军团的重重包围下,里加城的陆地与海域都均被法国…军队有效加以控制,守军失去了同圣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