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开局成皇子,被李二曝光-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眼前的李辉,就像是一把宝剑一般,哪怕是他已经藏在了剑鞘之中,笑而不语,但那一股子冲天的才气从任何可以释放的地方早就释放了出来。

    玄奘起身,行礼:”原来是侯爷,失敬,失敬。”

    李辉呵呵笑道:”玄奘大师可有什么东西要问本侯的?”

    玄奘脸上挂满了忧虑,“侯爷,实不相瞒,您这西游故事,可是把小僧害惨了。”

    “自从玄奘的名号出现在其中之后,长安之中,所有人都在等着玄奘西行。”

    “近日,那天竺僧人来到长安,小僧就知道时机差不多了,只是……这种感觉很不好。”

    这种感觉当然不好了,就像是一个下棋的人,你要走这一步了,突然有人把你要走的这一步点出来,人下意识就会有逆反心理。

    观棋不语真君子,知晓了人生道路而不说破,才是真正的高人。

    故事里和现实有一点点出入,但至少西行是真实的。

    西行也确实是玄奘的想法,如今玄奘陷入了沉思。

    李辉淡淡一笑,“大师,故事就是故事而已,佛经之中的故事那么多,也没有见过你当真,怎么一个西游故事,你就当真了?”

    “这世间千奇百怪东西多了去了,你若是想要坚定的西行,那么自然不必要在意书中所说。”

    “更何况,玄奘大师乃世外之人,不应该着相啊。”

    李辉叹息一声,吐了个烟圈。

    玄奘内心中波澜起伏,如同老僧入定一般,目光看着前方,陷入了沉寂之中。

    阁楼上,人声鼎沸,阁楼下方,女人的声音充满了魅惑。

    阁楼之外,多少人看着醉月楼发出了惊呼,伸着脑袋想要看看今日大德高僧在青楼之中做了什么。

    过了许久,玄奘终于吐了一口气,“侯爷,小僧就想知道一件事,最后故事里的玄奘是否取得了真经。”

    “九九八十一难后,取得真经。”
………………………………

第198章跟和尚谈唯物主义

    “我知道了侯爷。”玄奘缓缓说道,他的心里已经释然,他的脸上露出了笑意,他起伏的胸膛也渐渐平静了下来。

    大唐高僧玄奘,从这一刻开始,终于决定了他要一路向西的念头,西方大乘佛法所在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天竺,那些来自西域的僧人,从来就没有放弃过中土,在他们眼中,佛祖的话就是灵丹妙药,佛祖说过,佛法兴于震旦,大唐这一片沃土,就是天竺想要把佛法扎根的地方。

    人越多的地方,佛法就越容易传播。

    天竺人也不少,但在天竺,异教徒的兴起,人们对佛法敬畏已经失去,没有了敬畏,就没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在和异教的对抗之中,他们选择了大举东移。

    远在南北朝时期,佛法东渡已经成为常态,达摩祖师,六祖慧可,便是那个时期杰出僧人代表。

    天竺高僧一批又一批来到大唐,面对的将会是更加严苛的环境,还有道门的崛起。

    如今,大唐陛下对沙门颇为暧昧,没有说全面禁止沙门,但也没有提供任何便利,反倒是道门,作为中原本土教派,欣欣向荣,一片繁华。

    玄奘西去,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更深层次的佛经教义,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实现佛法东渡的目标。

    佛门教义的传播需要纽带,玄奘,这个在大唐,在长安,风云一时,胸藏锦绣,博古论今大德高僧,更是最好的连接纽带。

    天竺的僧人找寻了很久,只发现了玄奘一个,当然,如果有其他人,他们也会鼓励这些僧人朝着西土前行。

    “侯爷,那西行之路真的有十万八千里吗?”

    玄奘问道,他对于真经充满向往,但并不意味着他不需要知道这一路的距离。

    十万八千里是西游故事里面的杜撰,其实从大唐长安到天竺也不过是一万三千多里,如果非要算上沿途之中曲折之地,也就一万三千八百多里地。

    “玄奘大师对着天竺梵文似乎颇为擅长,不如这一路多多记录沿途的风景地貌,大大小小国家,以及各地风俗民情,以及一路上各种各样的奇闻异事,奇观之类。”

    李辉淡淡一笑,“从古至今,我最佩服的就是如同大师这种不远万里,一意孤行,置之死地而后生之人。”

    玄奘愣了一下,总是觉得李辉这话里有些不对劲儿,自己明明就是为了取经,怎么成了勇士一般的存在?

    他可以预想这一路之艰辛,但他绝对没有想过也要置之死地而后生这种事情。

    但僧人们为了坚定的志向,总是奋勇向前的那颗心是不会变的。

    至少在玄奘这里,有些事情比起生命来说更加重要。

    “两位,玄奘此去,不取真经,不回大唐。”

    李辉淡淡一笑,发下宏愿是好事,可这一路的艰辛啊,先不说那高山沙漠流水滔滔,也不说一路上盗匪蛮人还有牢狱之苦,有些路,自始至终都没有人走过,就等着玄奘去开拓,箪路蓝缕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不过是一句话两句话,但在当下,如同登天一般困难。

    “大师,若一去不回呢?”

    玄奘愣了一下,他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清澈眼神之中泛起了深邃,智慧的光芒在他的脑门上开始闪耀,“那便一去不回吧。”

    “我若不死,便回大唐。”

    李辉拍手称快,“好!大师好气魄,一路西行,李辉就先在这里恭祝大师早日取得真经了。”

    玄奘发现李辉说话有些奇怪,西土之上,天竺那边,佛法研究或许先进一些,但也不至于是真经吧,自己也只是客套一下。

    学问上面的东西就要孜孜不倦,努力上进,乐天侯不愧是那西游故事的书写者,完全已经入戏了。

    “呵呵,乐天侯言重了,哪有什么真经啊,世间万物皆可成佛,所谓真经,都

    在人们心里,我只是去天竺找到那一条适合小僧的路而已。”

    李辉觉得这个和尚真的是很有意思,难怪在历史长河之中,西去的人那么多,唯有他被人铭记。

    —方面他是第一人,也是最有名的一个,另一方面,他在这个过程之中,记录了无数东西,成了对中原地区,对唐朝文化颇为有利的一面。

    “和尚,你看那外面旌旗飘飘,是风在动,还是旗在动。”

    玄奘淡淡一笑,“侯爷,是贫僧的心在动。”

    这是标准答案,是佛门之中的标准答案,虽然标准答案很多,但大都是唯心主义。

    佛教就不是这样吗?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依据,用强调来世约束现世,用逃避现实来使人忘却烦恼。

    李辉虽然没有和佛教有深入接触,但大学的时候哲学老师讲过相关的知识,明确指出佛学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为人们逃离世俗的牵绊划定了一条线而已。

    然而,即便是逃离,也只是他自己逃离,世俗就在那里,影响也一直都在。

    以为的逃避不是办法,勇敢地面对才是消除恐惧的唯一办法。

    “大师还是有些过于唯心了。”

    李辉点着一根烟,“大师心若是不动,难道那风就不动了?”

    “大师若是闭上眼睛,不看外物,难道这旗子就不动了?”

    “旌旗和风就在那里,不论大师心动与否,它们都在动,只是大师愿意看见与否。”

    李辉似笑非笑,其实他不是想要劝说玄奘还俗,也不想用这一套理论去说服玄奘,而是要告诉玄奘,不管你去不去,西方就在那里,天竺就在那里。

    不管你对佛法的执念有或者没有,一路上的坎坷就在那里,丝毫不会因为你内心波动而改变。

    你能骗的,能改变的不过是自己的心态而已。

    该面对的苦难,你不去解决,它会一直在那里。

    玄奘陷入了沉思。

    这个时代哪里有什么唯物主义哲学,让他临走之前纠结一下,也算是一码事。

    玄奘整个人开始迷茫了起来。

    多年来他思维之中的一切根源都来自于佛经,佛经拯救了他,也造就了他,成就了他。
………………………………

第199章不曾消失的长林军

    但是佛经之中的局限性在于心。

    李辉哪里不知道唯心主义的缺陷,在物质文明匮乏的时代,唯心主义借助某些天赋人权的道理可以让大多数人团结在一起,但这一切是正确的吗?

    人的生命之中是没有对错的,玄奘认为的正确,在别人看来或许就是傻子行为。

    可认为玄奘是傻子的人,难道就不是傻子么?

    玄奘思索了一阵,本来还有些无奈的身体此时已经舒展开来,仿佛生命之火点燃一般,崭新的世界出现在眼前一样,不多时,他长长叹息一声,“今日和乐天侯一席话,玄奘内心之中领悟颇多,他日若取得真经,玄奘定当和乐天侯把酒言欢。”

    和琛迷惑了,你不是大师么,之前不是说了真经是假,学问是真的吗?

    怎么又开始提起真经了?

    不过和琛的疑惑是和琛自己的疑惑,李辉就明白了玄奘的意思,玄奘现在的意思里,真经就是真正的道理。

    披着佛祖外衣的沙门,第一个思想家就这么出现了,李辉在玄奘心里种下了唯物主义的果子,或许有朝一日,玄奘突然发现,那么多年坚守的佛门至理不过是过眼云烟,味同嚼蜡,也会弃之如履,随后步入人生新的境界。

    但这已经不重要了,程朱理学在王阳明心里的种子引起了王阳明的思考,龙场悟道成就了心学的诞生,如今在明朝之前几百年的时光里,一个和尚,第一次接触到了后世的哲学。

    李辉不知道玄奘是否会像王阳明一样成为圣人,但玄奘绝对会成为开创时代的沙门高僧。

    他的高明不在虚无缥缈的道理里面,而在人世间。

    玄奘离开之后,和琛叹息一声,“这和尚被你搞得神神叨叨了,我看你更像是一个神棍。”

    理解不了的事情,就用玄学解释,是华夏民族多年来根深蒂固的思维,也是人们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从古至今,从古代到后世皆是如此。

    和琛一开口,李辉就笑而不语,这种东西,时间会给你们答案。

    去吧,西行吧,玄奘法师,这一路可不会有孙大圣,不会有天蓬下凡,没有卷帘大将和白龙马朝夕相伴,保护你的安危。

    这一路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没有人能坚守这一路的坎坷辛苦,但你绝对可以。

    或许回来之后,你讲述一路上危机之时风轻云淡,波澜不惊,但你心里的孙大圣,你心中的天蓬元帅,你内心之中的卷帘大将和白龙马,早就成了人们心中亘古不变的美好记忆。

    齐平今日汇报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打野年间桂花楼的消息,这是马周经过调查之后传来的准确信息。

    曾经参与建造桂花楼的那些人,都是当时隋朝有权有势之人,其中不乏高官富商,也不乏门阀。

    在那时候,大兴城代表着兴盛之意,所以几乎是大兴城里面所有的达官贵人都以参与桂花楼的建造为荣。

    其中有两家人引起了齐平和马周的注意。

    博陵崔氏已经不算什么了,他们几乎是明目张胆出现了。

    但博陵崔氏如此富硕之家,只是捐献了五千两白银,就没有其他动静了。

    桂花楼高九层,号称是大唐之中最为壮观的阁楼,比起过些年即将出现并且成名的”明三暗七”滕王阁,这桂花楼有过之无不及。

    从外面看去也就是一座高楼,虽然在长安的建制之中,桂花楼的高度已经超过了皇宫最高的建筑,但不影响李家人对桂花楼的特许和喜爱。

    毕竟站在桂花楼上,可以俯瞰长安所有的景色,高高在上的感觉,是个人就喜欢,开阔心胸,目之所及,尽是蜷蚁,那种美妙再好不过。

    九层高的桂花楼当年一层一户人家出资建造,博陵崔氏只有五千两,连一层

    都建造不起来。

    但其中有一户姓车的人家引起了马周和齐平的注意。

    车姓,在古时候也算是稀少的姓氏,这车姓之人,叫车百令,传说中是个富商,但长安之中任何卷宗之中都没有这个人的记载。

    他就像是凭空出现的一般,唯一知晓的信息是这个人是做布匹生意的。

    布匹生意,崔氏,就像是一个符号一般,从几百年前开始,就几乎可以画等号了。

    “侯爷,这些动手的人之中,李建成余孽居多,都是当年长安之中的长林军。”

    长林军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纠结一棒子长安之中无所事事的痞子流氓组建的军队,号称长林军,是因为他们经常在长林门附近活动,每一次他们活动,周围的百姓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