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这个味道!”
谢启一边吃着炸蝗虫,一边点评道。
听着谢启嘴里所说的话,百姓们立刻就相信炸蝗虫是皇上最喜欢的一道菜了,毕竟刚刚他们知府大人说的这话,很明显就是他以前也吃过啊。
百姓们现在闻着炸蝗虫的香味是不停地吞咽着口水。
谢启吃完炸蝗虫之后,再次抓了一大把蝗虫放进油锅里,随后对着周围的百姓朗声道:
“乡亲们,你们想尝尝皇帝最喜欢的一道菜吗?想尝试的话就排好队,一人仅限一只!”
几乎是谢启话音刚落的瞬间,周围混乱的百姓们就立刻开始在油锅前排起了长队。
他们都想尝尝皇帝最喜欢吃炸蝗虫到底是什么味儿。
没有辜负百姓们的期望,几乎是在蝗虫入口的一瞬间,就征服了府衙百姓们的味蕾。
他们瞬间就爱上了这酥脆爆浆的味道,不少人更是暗自琢磨着自己也要去抓些蝗虫炸来下酒。
看着百姓们满意的目光,谢启就知道他的目的达到了,将蝗虫给推销了出去。
但想到有些百姓们的家境不太好,舍不得用油来炸蝗虫。
谢启又提供了几条新的蝗虫吃法,比如说烤蝗虫,炒蝗虫等吃法。
一时间整个绵州府内掀起了一股吃蝗虫的热潮。
第248章 及时雨
谢启将蝗虫的吃法分享给绵州府的百姓以后,勇于尝试的百姓们都尝到了甜头。
见绵州府掀起了一股吃蝗虫的热潮,那些没尝试过的百姓们也大胆的尝试了起来。
在尝过蝗虫的味道以后,绵州府的百姓们都彻底疯狂了。
谁不喜欢吃肉呢,虽然蝗虫个头小,但它也是肉啊!
最重要的是蝗虫不要钱!甚至还能卖钱!
不过短短的时日,绵州府境内的蝗虫竟被百姓们抓得差不多了。
一些自家吃了,还有一些则是以两文钱一斤的价格卖给了他们的知府大人谢启。
到最后蝗虫是供不应求,抓蝗虫的人比蝗虫都多了。
谢启之所以以两文钱一斤的价格收购蝗虫,不仅仅是为了向恐惧蝗虫的百姓们推销蝗虫的美味,也是为了解决流民们短缺食物的问题。
苍州府大旱,整个蜀省的各个府城都有些缺水,缺水之下造成今年的粮食大幅度欠收,许多受灾的百姓们吃不上饭,只能啃树皮挖树根充饥。
啃树皮挖树根这还算好的了,甚至有人实在找不到吃的,开始挖起了观音土来。
不过都这般困难了,百姓们也不敢将主意打到蝗虫的身上,因为大家都觉得蝗虫是天神的使者,是他们之中有人做错了事,惹怒了天神,才会派蝗虫来惩罚他们的。
在蝗虫是天神使者的传说影响下,寻常百姓们都不敢轻易伤害蝗虫,更别提说是吃这长相可怕的蝗虫了。
如此恶性循环下,蝗虫的数量与日俱增,周边的绿色植物也在急剧减少,百姓们能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少。
所以,谢启第一步就是先假借炸蝗虫是新武帝最喜欢的一道菜作为噱头,打破蝗虫在百姓们心目中是天神使者的观念。
听到皇帝都爱吃炸蝗虫,百姓们的关注点就放在了炸蝗虫的味道上面。开始对蝗虫是天神的使者的这个说法,怀疑了起来。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的人再进行尝试就简单得多了。
再加上谢启宣传的是油炸的做法,直接将蝗虫的香气激发到了极致,勾起了百姓们的食欲,让他们有了想要吃蝗虫的念头。
如此一来,炸蝗虫的美味彻底在绵州府中流传开来,向着其他州府慢慢流传。
从此,蝗虫是天神使者的传说也就没人相信了,他们心里都认定蝗虫是害虫了。
现在在绵州府内百姓们已经开始吃蝗虫了,有了蝗虫充饥,他们家中的粮食也节约了不少。
至于谢启收上来的这些蝗虫就拿来充当流民的食物,用来改善他们的伙食了。
苍州府受灾之后,谢启可是收容了不少苍州过来的流民,虽然绵州府现在有钱,但正值灾年粮食也不好买。
蝗虫这个既花不了多少钱,又能节约粮食的食物无疑是给谢启减轻了不少负担。
蝗虫的繁殖速度是非常快的,谢启也不怕蝗虫不够百姓们吃,吃没了正好,也解决了害人的蝗灾,一石三鸟。
本身蝗虫的产卵数量就非常多。现在正值干旱,蝗虫的产卵数量更是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
干旱的环境会给蝗虫提供更好的产卵条件,因为蝗虫是一个喜欢干旱的物种。
如果蝗虫食用了含水分非常高植物的话,那么它的生育能力会有所下降,所以一般有蝗灾的年份都是干旱的年份,再加上苍州府是遭遇了数十年来难得一遇的大旱,蝗虫就泛滥得更加厉害了。
此刻,用蝗虫来当做受灾百姓们的食物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
香喷喷的肉和又老又硬的树皮树根,傻子也都知道选肉了。
同时,谢启也没有忘记蜀省内其它的遭灾的州府。
他连夜炸出了一大锅蝗虫和书写了好几份信件往各个州府的知府送去。
至于他们接不接受他的建议,谢启就不知道了。
不过为了那些忍饥挨饿的百姓们,谢启还是做了两手准备,派了几队衙役乔装打扮成百姓的模样,前往其他的府城宣传蝗虫的吃法。
免得百姓们因为那些官员们不接受谢启的建议而继续忍饥挨饿。
不仅如此,早在想出办法的第一时间,谢启就往京中写了一封奏折向新武帝说明情况,要不然到时候一个欺君之罪的帽子扣下来,他也是吃不消的。
因着每次谢启的奏折都能给他带来惊喜,新武帝特地嘱咐了谢启的奏折不必走程序,直接放在他桌子上就是。
很快,谢启的奏折直接越过了他的顶头上司们的审查,直接放在了新武帝的桌案上。
“皇上,时辰已经差不多了,监正大人和文武百官们可都在等您了。”
看着新武帝站在御书房的书架旁没有要走的打算。
太监总管苏有德眼看着钦天监算的吉时已经快到了,不由得出声提醒道。
听着苏有德的话,新武帝将目光从书架上收了回来,内心叹了一口,随后面无表情的回答道:
“朕知晓了。”
虽然他很不甘心要写下罪己诏昭告天下,但现在整个蜀省的情况愈发严重了,要是不写下罪己诏的话,蜀省的内乱只会更严重。
想到此处,新武帝就不由得捏紧了拳头。
这些该死的东西,总有一天他要让他们死!!
只是当新武帝的目光扫过桌案上时,却是被桌案上那打着圆形印记的奏折给吸引了。
是谢启的奏折!
最近皇帝都被罪己诏这一事气得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已经好久没注意到桌案上的新增奏折了。
在看到谢启奏折的第一时间,新武帝整个人都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
顾不得即将错过的吉时了,直接拿起桌案上的奏折,细细的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新武帝握着奏折的手不由得捏紧了,甚至还发出了一阵大笑声。
“哈哈哈!谢爱卿真是朕的及时雨啊!”
第249章 新武帝的赏赐
皇帝也算是苏有德从小看着长大的,情分自是不一般。
看着皇帝一扫多日的阴霾露出笑容的样子,一旁的苏有德也高兴的咧了咧嘴。
皇上终于笑了!真是担心死他了!
在看完谢启的奏折之后,新武帝也不忙着去太和殿了,反正他也不想写这破劳什子的罪己诏!
至于吉时误了也就误了吧,反正也不是他的吉时。
想到此处,新武帝再次拿着手中属于谢启的奏折开始细细的推敲起来,想着等会儿要怎么在太和殿舌战群臣。
不同于此刻御书房内轻松愉悦的气氛,此刻太和殿的气氛可是诡异极了。
钦天监监正和一干大臣们都快将脖子给拉长了,还是没看到新武帝的身影。
以往的新武帝可是最守时不过了,现在都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了,皇帝都还没来。
这十分罕见的情况让众人的心中有些没底。。。coM
此刻众人也顾不得场合不对,开始交头接耳起来了。
“怎么回事儿啊?皇上今天不来了吗?”
“我也不知道,这都快一刻钟了,难道是皇上发生了什么事了吗?”
“呸呸呸,乌鸦嘴你说什么呢!!”
“……”
听着周围交头接耳的议论声,本来信心十足的吏部尚书心中也有些不确定起来。
再加上新武帝迟迟没有出现,吏部尚书左藩心头越来越慌张,最后涌上了一股不妙的感觉。
皇帝该不会反悔不写罪己诏了吧?
要是事情没有办成的话,那吕丞相承诺他的东西还算不算数?
抱着十分忐忑的心理,左藩忍不住朝吕兴木的方向看了看。
吕兴木似乎也感觉到了身后灼热的视线,给了左藩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他刚想开口询问其他的太监时,一抹尖细的声音就响彻整个太和殿。
“皇上驾到!”
看着新武帝来了,吕兴木才按捺下兴奋的表情,与周围的大臣们一同行跪拜大礼。
刚一行完礼,吕兴木就迫不及待地动了动左边的袖子,这是他和左藩约定的暗号。
见着这暗号,左藩心中叫苦不迭。但此刻这贼船上都上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免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看着新武帝十分高兴的样子,左藩有些不情愿地上前迈了小半步朗声道:
“皇上,您终于来了!”
“臣叩请皇上写下罪己诏,救万民于水火!”
说罢,左藩就跪了下来狠狠地对着脚下的石板磕了起来。抬头的时候,众人看见左藩那破皮的额头就知道他刚刚磕得有多用力了。
看见左藩这一副为民请命的诚恳模样,不少大臣都对左藩的映象有所改观了。
不过,心情大好的新武帝却是被左藩的行为给膈应得不行,脸上当即挂不住了,直接沉声道:
“朕今天不是来写罪己诏的!”
听着新武帝的话,太和殿两边站立的大臣们都愣住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前段日子皇上不是答应得好好的吗?
其中吕兴木的脸色最为难看,他可不想让筹谋了这么久的计划付之东流。
他赶忙上前小半步行礼道:
“皇上!现在为今之计只有写下罪己诏上表上苍,才能化解此次的危机了。还请皇上三思啊!”
对于此处蜀省危机的原因,吕兴木可谓是心知肚明的。
但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新武帝梁祯元失了民心,所以不管不顾的胡说八道,试图用百姓这二字来压新武帝,让他写下罪己诏。
听着吕兴木的话,新武帝当即摆了摆手制止了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谁说只有罪己诏这一个办法了?你能保证朕写下罪己诏,蜀省就能下雨,蝗灾就能消失吗?”
吕兴木刚想开口说他能保证时,新武帝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将他所有的路堵死了:
“要是朕写下了罪己诏,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的话,吕丞相你是要提头来见吗?”
听着新武帝这似笑非笑,却是十分认真的口气,吕兴木瞬间就把嘴给闭上了。
见吕兴木识趣的闭上了嘴,新武帝在心中冷哼一声,看着下方的臣子们十分威严的说道:
“朕刚刚之所以来晚了就是接到绵州府知府谢启的奏折了,他们绵州府的蝗灾危机已经解决了!”
听着新武帝的话,不少大臣们都不敢相信刚刚自己耳朵听到的话,在经过长达三秒的愣神之后,直接炸开了锅。
“什么!这谢启竟然如此厉害???”
“真的还是假的?谢启怎么可能解决蝗灾??”
“就是啊,这么多人都没解决,他一个黄口小儿怎么就解决了,该不是诓我们的吧!”
“我觉得他肯定是解决了,要不然的话就是欺君之罪了,他一个寒门出身的没落子弟定是不敢诓骗皇上的!”
“……”
看着朝臣们的反应,新武帝十分满意,他直接将谢启在奏折中所描写的蝗虫解决办法给说了出来。
不过谢启这办法,大多数官员们却是接受不了。
蝗虫那么恶心的玩意儿能吃吗?
不过目前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毕竟谢启所说的办法比罪己诏靠谱多了。
此刻无论是心系百姓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官员们都将全部的心神,放在了蝗灾的解决办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