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村夫-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舅母袁氏也拿出了早早起来给谢启烙的薄饼,这是她准备给谢启在考场里吃的午食。

    县试虽然是科举的第一步,为了防止学子们作弊,县衙的检查是十分严格的。

    不仅是学子们身上的衣物,鞋子要检查。甚至是他们带进去的吃食和装水的竹筒都要细细检查。

    如果带馒头或者是窝窝头一类的话,这些衙役们都要细细的掰碎来检查是否夹带有纸条。掰成碎末了,到时候中午就没法吃了。

    所以袁氏就直接用面粉给谢启烙了很多薄饼,这薄饼一眼就可以看出没问题,衙役们自然就不会将谢启的午食给弄碎了。

    临走之前谢启再次检查了下考篮里的文房四宝和吃食以及村长开具的籍贯书以及保单之后就向着考场出发了。

    走到考场外的时候,这边已经围满了不少参加县试的学子和来相送的亲属们了。

    临近考场,这外面被密密麻麻的官差给围了起来,送考的亲属们不能再接近了。

    见此情况谢启停下了脚步对着送他的谢周氏等人说道:

    “外祖父,娘,舅舅舅母我就先进去了。”

    谢周氏有些泪眼婆娑的看着自己已然长大的儿子,笑着开口道:

    “去吧,启儿。我们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

    谢香茹也向着谢启挥了挥手道:

    “哥哥,加油!等你考中了我用私房钱请你吃好吃的!”

    而周家大舅和舅母也笑着预祝谢启高中。谢启一一谢过之后,便挎着篮子向考场走去。

    谢启先是在考场门口等了一会儿,因着参加县试是有担保连坐法的,必须五人结保一同参加考试,这五人之中只要有一人作弊,其余皆连坐,取消县试资格。

    而谢启这次都是和宋先生科举班的学子一同考试的,大家都是一个村里知根知底的,也不担心。

    待叫到谢启和其余四人名字的时候,他们旁边早已请好的廪生就开始了唱保环节。

    这廪生也是确认考生是否冒考的最后一环节。要是廪生担保的考生发生冒考情况的话,他也是要被追责的。

    最后出示了村长的保单和籍贯书,以及确认了谢启的相貌特征之后,官差才将谢启放进了一个棚子之中。

    这棚子只是官差们检查谢启是否夹带小抄的地方。在这里面谢启需要脱去身上的衣物,让官差们仔细检查衣物上是否有小抄的痕迹。

    甚至这些官差连谢启的脚底板都检查了一遍,看是否有小抄。

    本来之前县试都是不会检查到脚底板的,但是前朝有一位狠人,直接将小抄写到了脚底板上,一路抄上了殿试。

    直到殿前皇帝出题的时候,才发现这人竟然是个草包。皇帝震怒之下下令彻查此事,最后才发现这狠人竟然将小抄写到了最臭的脚底板上一路抄上来的。

    后来避免这种事再次发生,考前的搜查才越来越为严格。甚至是严格到了变态的地步。

    在这寒风瑟瑟的二月份,即使是在生了炭火的棚子里脱衣服还是会有些冷,稍有不慎就会感染风寒。

    幸好谢启挺有先见之明的,一直在坚持练武。现在他的身体强健,这点冷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不像旁边那个瘦得跟个鸡崽子似的哥们儿都冷得在颤抖了,连连打着喷嚏。只怕一场县试下来,这哥们儿命都没了半条了。

    难怪都说科举难,死在天气这一关的考生们都数不胜数,稍有不慎就会感染风寒,原主的老爹就是这样名落孙山的。

    抛开了脑中的杂念,谢启赶忙穿上了衣服,紧接着来到了自己的考篮面前。

    当着谢启的面,官差将考篮中的物品一样一样的拿了出来,仔仔细细的检查过后才放回了考篮。

    至此谢启才算是真正检查完了。随后他挎着考篮便跟着官差的指引走进了考场。

    这考场之中的座位是早已安置好的,待所有的考生检查完后,才能到座位上坐下等待开考。

    但是现在他们还站在考场门口等着,因为他们在等一个人。



    第40章 县试遇熟人

    

他们等的这个人自然就是本次县试的主考官了,县试的主考官自然就是县令了。

    谢启早就听说威远县的县令换人了。但是这几年他忙于学业和家里的事业一直没怎么去县城里。

    自然也就没见过他们的新任县令了,对这个新县令谢启有些好奇。

    所以当听到主考官进场的时候,他下意识的将头抬了起来看向他们的新任县令。

    这不抬头不要紧,刚看见那人的时候,谢启的眼睛都瞪圆了。死去的记忆突然开始攻击他了。

    新任县令就是那年谢启在大榕树下练功背书遇到的万大哥!

    之前隐约之中谢启就猜出了万大哥可能是当官的,还以为他是传说中那种微服私访的钦差。

    后来因着红景天的丰收就把这事给忘到脑后去了,没想到再见就是两年后的今天了。

    似乎是感知到了谢启震惊的目光,县令对着谢启的方向微微一笑,随即这笑容就不见了,快得像是做梦一般。

    接着县令开始宣布了本次考试的注意事项:

    县试的时间为三天,一共考三场,从巳时开考到申时结束,这期间所有考生一律不得出考场范围。上茅厕需举手示意。。。。。。

    听着这长长的考试规则,谢启就觉得有些头皮发麻。

    没过来以前他还以为古代的科举没有照片只有个名字最容易冒考了,可听着这一项项的规则简直是严得令人发指,想冒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待县令讲完了考试规则,县令就开始对着考生名单念了起来。

    念到一个考生的名字,这人就要出列领取试卷,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座位。

    谢启愣神的这会儿功夫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了,他赶忙出列对着县令行了行礼。

    县令旁边另一个考官直接将属于谢启的试卷递到了他的手中。

    谢启再次对着县令和这个考官行了行礼,随后谢启跟着旁边看守官差的指引来到了自己的位置。

    谢启的运气不是很好,这个位置挨着走廊,旁边就是来回巡逻的官差,这官差的脚步声实在是有些扰人思绪。

    但谢启也不嫌弃,毕竟这位置不算是最差的了,最差的还有传说中厕所旁边的位置。

    对比令人作呕的气味,谢启觉得脚步声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坐下来之后,谢启先是再次检查了下自己的考篮,随后拿出了刚刚考官分发的试卷。

    将试卷分门别类后,谢启拿起了最上方的那张试卷。随后拿出了考篮中自己的笔墨纸砚。

    当然今天谢启用的是宋夫子送他的那只湖笔。

    待磨好墨之后,谢启就开始仔细的阅卷起来。这第一场为正场,试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

    正场是最简单的一场了,录取的范围比较大,文字通顺熟读四书五经者基本都能考上。

    但题目,诗,文写法都有一定的格式,整张卷子不能超过七百字。

    大致的扫完试卷之后,谢启的心中就有了底。

    第一题: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段话的出处及释意。

    “恐惧乎其所不闻。”这段话后面还给谢启留了三处空白的地方,意思是让谢启将剩下的一段补充完整。

    见这题目,谢启毫不犹豫的提起了手中的湖笔,用着已有几分风骨的字体先是将“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一段补充到了题目之上。

    随后他开始洋洋洒洒的奋笔疾书起来:

    “这段话出自《礼记·中庸》”

    “释意为: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写好了第一题,待墨迹微干之后,谢启又对着剩下的题目奋笔疾书起来。

    写完了正场试卷的四书五经和试帖诗后。谢启又拿起了第二场名为招覆的试卷。

    这招覆,亦名为初覆。写四书文一篇,性理论或孝经纶一篇。最后再默写“圣谕广训”百字。

    对于这场考试谢启自然是很有信心的,他将试卷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就回忆起了所有的答案。

    将湖笔蘸足墨之后,谢启就开始了第二场招覆试卷的书写。还未到午食时间,谢启就已然将第一场正场试卷和第二场招覆试卷全部书写完毕。

    再次检查之后,谢启就交卷了。随后从就从龙门走出考场,谓之“放排”。

    谢启是第一个出来的,外面的一大家子人午食都没回去吃,依然站在考场的不远处等着谢启。

    见谢启气定神闲的样子,就知道他心中有把握了。怕谢启有压力,谢周氏等人也就没问谢启考得怎么样。

    一家人接到谢启之后,就到旁边酒楼处开开心心的吃了一顿,不过谢启还是吃得很清淡,生怕接下来的考试中拉肚子。

    第二天一早,又是经过检查之后谢启又进入了考场之中,只是这次位置跟昨天的位置不一样了。这次他分到了一个较为安静的位置。

    今天考的是第三场再覆。试卷的内容是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以及默写前场“圣谕广训”的前二句。

    今天的内容稍稍要多一些,谢启直到正午才书写完毕,交卷之后就离开了考场。

    县令旁边的一名考官看见谢启又是第一名交卷不由得有些惊叹,昨天谢启的试卷他们已经看过了,都认为谢启写的是极好的。

    而今天谢启又是第一个交卷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县案首的名头必定是落在他的身上了。想到此处考官的笑容都不由得深了几分。

    第三天是最后一场了,今天考第四第五场连覆,经文,诗赋,经文,姘文。

    再次将卷子书写完毕,交卷直到走出考场的最后一刻,谢启才是松了口气。

    这考场实在是太压抑了,整的他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巡逻的官兵以为他作弊。

    谢家人和周家舅母这几日不知疲倦的接送谢启进出考场,见谢启考完这最后一场时微笑着对他招了招手。

    见这一幕,谢启微笑着奔向了自己的家人。



    第41章 放榜

    

看见谢启这生龙活虎的样子,一旁等候家中考试子弟的家长们露出了羡慕的目光。

    他们等自家孩子的途中已经观察谢启好几天了。每场谢启进去不到半天就出来了,而且每次都是面色红润,目光清亮。

    不由得心道,这小子的身体真好,经历了三天的考试还生龙活虎的。不像他们家的孩子都是恹得跟个瘦弱的小鸡崽似的。像生了场大病似的。

    还有不少考生得了风寒,一直坚持着带病考试。哪像谢启这般生龙活虎。

    再看着谢启这么小的年纪就来参加考试,且每次不到半天就出来了。他们下意识的就觉得谢启只是来凑数玩玩的。

    想到此处他们也就释然了,继续用望穿秋水的眼睛盯着考场的大门。好在孩子出门的第一时间扶住他,不让他倒下。

    谢启自然是不知道这些人的心里想法了,即使是知道了也只是淡淡一笑,反正这些人又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考试完后接下来就是放榜的日子了。

    因着宋夫子从小就要求他的学生进行锻炼,所以这次去参加县试的学生们一个病倒的都没有。

    见学生们十分听话,于是宋夫子又大手一挥再次给他们放了四天假,等待着放榜的日子。

    当然谢启宋夫子是毫不担心的,考完的第二天谢启就回了青云村将自己考试过后临摹的答案交给了宋夫子。

    以宋夫子的眼光来看,谢启这秀才的功名是稳了!

    接下来这三日谢周氏连带着周家人都是如坐针毡,虽然他们对谢启很有信心,但没到放榜之日他们还是有些焦灼。

    这连着两日谢周氏都不敢出门了,因为青云村的村民们知道谢启要考县试了,都十分关心谢启的考得怎么样。

    谢启倒是无所谓,每次被问到的时候都笑着说道还行。

    每当听到这话的时候,这些村民都会来提前恭喜谢周氏,恭喜她马上要当上老夫人享福了。

    但谢周氏却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压力,终于在第二天晚上一家子就收拾收拾东西往威远县城去了。

    因为明天就是县衙放榜的日子。

    。。。。。。

    第二天一早,周家大舅便带着谢启等人赶去县衙了。虽然他们已经来得很早了,但是他们还是挤不进去。

    县衙门口已经被考生及考生的家人围得水泄不通了。大家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