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见这回答,锦衣卫有些晦气的挥了挥手将那新科进士给放行了。
这只是发生的一段小插曲。
再往前走几步立刻就有一排一排捧着花的宫女们在等着谢启了。
这些花是皇帝专门吩咐下来给每一位新科进士的。
琼林宴是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宴会,按照这规矩每位新科进士耳边都是要簪花的。
待谢启走至宫女们的面前时,立刻就有一名宫女将手上的花恭恭敬敬的奉向了谢启。
谢启也知道这琼林宴的规矩,接过了宫女手中的花,立刻就别到了耳后。
宫女见谢启别好了花之后,便指引着谢启往举办琼林宴的地方引去。
琼林宴也是按照成绩的排名落座的。
宫女将谢启带至他的位置之后便起身离去了。
谢启,迟兴儒,阳治三人的位置是在一块儿的。
皇帝还没来,此刻宴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三人就这么开始闲聊了起来。
皇帝入座之后,所有的大臣和新科进士们便齐齐行礼道:
“臣等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皇帝的免礼声中,彼此琼林宴正式开始了。
今天这宴会只闲聊,不谈国事和政事。期间还有舞女献舞。
直至亥时,这场宴会才慢慢散去。
正当谢启也要往外走的时候,突然背后传来了太监总管苏有德的声音。
“谢状元,请留步!皇上有请。”
第145章 御书房一叙
听到后方传来的话,谢启往外走的脚步当即停了下来,看向了后方。
只见皇帝身边的红人,太监总管苏公公正迈着小碎步走了过来。
苏有德见谢启终于停了下来,赶忙抹了抹因为着而急流出来的细汗。随后甩了甩捧着的拂尘对着谢启笑道:
“谢状元,请吧。皇上还在御书房等您。”
而与其一起准备出宫的迟兴儒和阳治两人听见这话时皆是脚下一顿,半是羡慕的对着谢启作辑道:
“谢兄,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先走一步了。”
见两人作辑,谢启立刻转身回礼,随后便跟着苏有德的步伐往御书房走去。
看着谢启远去的背影,阳治也慢慢地向皇城外走去,只是他那上扬的嘴角瞬间就耷拉下来了。
本来前两天他还挺高兴的,因为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姜丞相府上的乘龙快婿,与他的小女儿姜婳定了亲。
姜丞相虽然有着一大堆妻妾,但子嗣上十分艰难,膝下只有两个嫡女,其他妾室再无所出了。
大女儿是身为国母的皇后娘娘,自然是不需要姜丞相扶持的。
自然姜丞相就会将家族的资源全力朝着小女儿的夫婿倾斜的,所以阳治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当了姜府的上门女婿。
以阳治的骄傲自然是不可能当这上门女婿的,但接连被谢启打脸。
再加上因着方鹤这事,整个京城更加戒严了,阳治更加不敢暴露身份了,只得屈服在了姜婳的淫威下。
不过这几天时间里阳治也想通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既然有踏板那为何不用呢?
正当他准备背靠丞相府准备大展拳脚向谢启炫耀一波的时候,却猛然发现想要超越的目标竟然走了最高处的后门。
见到这一幕,阳治心里将谢启和梁祯元两人的祖宗十八代都给骂了遍。
看着阳治突然垮下来的脸,迟兴儒没想到刚走的谢启身上去。只当阳治是喝醉了酒,不由得有些担忧的问道:
“阳兄,你没事吧?”
迟兴儒这么一问,阳治才反应过来自己忘记表情管理了。
他不由得再次在心里将谢启骂了个遍,自从遇到了谢启他就没顺过,就连伪装都出了一丝裂缝。
回过神来的阳治摇了摇头对着迟兴儒解释道:
“我没事,只是席间喝多了酒现在吹了风有些头疼。”
见阳治没事,两人继续朝着皇城外走去。
御书房内,皇帝正有些头疼地揉了揉眉心。
最近的事没有一件让他顺心的。
本来以为这次,可以靠着谢启出头扳倒吕家,从而撬开一个世家抱团的突破口。
但没想到的是吕家竟然如此狡猾,从头到尾就只推出来一个替死鬼,其他人不露半点痕迹。
再加上吕兴木那个老不死的又是使出苦肉计,又是请太后出山的。导致了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场面,
到现在吕家不仅是一点事都没有,还让那些旁的世家有了警惕心,整个世家们凝结得更为紧密了。
虽然这场行动以告终失败,但他也从中吸取了教训,以后没有万全的把握不能再轻易动手了。
正当皇帝思索间,御书房的门“吱呀”一声从外面推开了。
原来是去而复返的苏有德领着谢启进来了。
看着走在苏有德身后的谢启,皇帝面上罕见的闪过一丝尴尬之意。接下来的话,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说出口了。
想到此处,皇帝有些想不顾孝道问问他母后。
他是亲生的吗?
要不然怎么会如此坑他这个儿子?
没等皇帝多想,谢启已经走至了堂前。
谢启是第一次进这传说中的御书房,他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下御书房内的环境后才对着书桌前的皇帝行礼道:
“微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谢启欲行跪拜大礼,刚坑了他一把的皇帝有些尴尬。随后他脸上立刻露出了一抹和煦的笑容,摆了摆手制止道:
“爱卿不必多礼,来人啊,赐座。”
一旁的苏有德听到皇上这话,赶忙搬了一张小凳子到谢启的面前。
看着皇帝这般客气的行为,谢启心里闪过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总感觉现在的皇帝有点像出去洗脚的男人,因为愧疚而回家对妻子的体贴一般。
虽然心里敲响了警钟,但谢启面上没有半点显露,一番受宠若惊的忠臣模样谢过了皇上的好意。
随后便坐了下来。
不过这皇帝赐座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大大咧咧的坐下来,基本都是只坐了半个屁股,另外半个屁股悬空。
既接受了皇帝的赐座,又表现了对皇帝的敬意。
而这时苏有德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转身出了御书房。尽职尽责的守在御书房门口。
这下整个御书房之中只剩下了皇帝和谢启两人。
见这御书房内尴尬的气氛,皇帝率先咳嗽一声打破了僵局道:
“谢爱卿,你觉得当个文职外官怎么样?”
听到皇帝这话谢启一下子就懵了。
众所周知大梁王朝的官员统共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京官,一种是外官。
京官就是京城里面的官员,而外官则是京城之外的地方官员。
其中这两大类官员又细分出了文职和武职两种官员。
谢启之所以懵了是因为历任的状元都是进入了翰林院,他也以为自己会进翰林院。
但令谢启没想到的是皇上竟然问他当个文职外官如何?
其中的意思显而易见了,这是要将他放到地方上去做官。
似乎是谢启的表现有些愣,皇帝看见觉得更加不好意思了,总感觉自己像个画大饼的骗子一般。
先是让这谢启来替他当清理世家的试路石,结果世家没清理上,反而让这孩子被世家给恨上了。
想到谢启的遭遇,铁石心肠的梁祯元不禁有些缓和的解释道:
“谢爱卿,你被吕家记恨上了。那些王八羔子天天怂恿着太后让朕将你送到江南秦王的封地,给朕的侄儿当先生。”
什么?去当秦王世子的先生?
谢启一下子就被皇帝这话给砸懵了,去当秦王世子的先生那他的前途不就尽毁了吗?
第146章 回皇上臣愿意外放
也不怪谢启大惊失色了,实在是秦王的名声太差了。
秦王梁祯钰是皇帝梁祯元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老皇帝临死前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梁祯元,而嫡次子梁祯钰则是被老皇帝封为了秦王。
封王的封号中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秦这个封号也代表着梁祯钰是皇帝之下最为尊贵的人了。
不过老皇帝却是有些偏心,只给梁祯钰秦王的封号,而其他的那些儿子们则是安,顺,惠之类的封号。
而封地方面,老皇帝则是更加偏心了,其余王爷的封地基本都是偏远地带。而秦王的封地则是整个大梁最为肥沃的江南。
由此可见梁祯钰在老皇帝心中的地位了,再加上太后的偏疼,梁祯钰的日子过得简直都比皇帝好了。
所以梁祯元这个四面楚歌的冤种皇帝,心中不满可谓是达到了极点。
曾经皇帝也自嘲的想过,要不是他占了一个嫡长子的位置的话,只怕屁股下的皇位都是他那好弟弟的。
老皇帝似乎也知道他的做法让大儿子不高兴了,于是趁着断气的功夫,派人一股脑的将秦王给打包到了江南的封地,并且勒令秦王没有皇帝的召见下不能回京。
不过梁祯钰却是接收不到他父皇的信号,不了解他父皇的良苦用心。
觉得父皇偏心,心心念念的都是他的嫡长子,直接恨上了远在京城的皇帝。
由于没人约束,秦王在封地上可谓是放飞自我,欺压得封地上的百姓们苦不堪言。
新帝继位才一年多,而秦王暴戾的名声就从江南传到了京中。
这期间皇帝也派人过去敲打过秦王,但是收效甚微。
每当皇帝要派人惩处秦王的时候,太后就不干了,不是装病就是拿不吃饭威胁皇帝。
皇帝又是个大孝子,慢慢的就妥协了,只要秦王不闹出人命,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还没等谢启从脑海中完完整整的将秦王的资料翻出来,就只听见书桌旁的皇帝有些幽幽的叹了一口气道:
“这事,你受委屈了。”
这声叹息仿佛是确认了谢启的死刑一般,他从一个前途无忧的状元郎变成了一个没有实职的开蒙先生。
而这话可谓是将正准备在官场上大展拳脚的谢启,给浇了个透心凉。
完犊子了!
正当谢启有些不甘心接受这个现实,试图看还有没有回旋余地的的时候,皇帝话锋一转道:
“不过,我已替你拒了母后。只不过你怕是不能当京官了,要不然这些世家联合起来的话,朕也保不住你!”
皇帝的前半句话成功的让谢启从地狱瞬间就回到了天堂。
但听着他那最后半句,谢启一时之间竟觉得这个皇帝当得有点可怜,束手束脚的。
但谢启仅仅只是可怜了梁祯元片刻,就瞬间清醒了。
皇帝还可怜的话,那他这个皇帝的炮灰岂不是更可怜了。
说完这话后,皇帝没有再开口了。他此刻也有些犹豫将谢启安排在哪个位置比较好。
皇帝思索间的功夫,谢启忙不迭的将半个屁股从凳子上抬了起来,对着皇帝行礼道:。c0m
“还请皇上为微臣指点迷津。”
皇帝一抬头就看见谢启那张充满仰慕与信任的脸。看着这张脸皇帝就想到了他那乖巧的小儿子,有些不忍辜负谢启的信任了。
只是瞬间皇帝就做好了决定,他要保住这个信任的手下。
做好了决定,皇帝也不拖泥带水,他示意着谢启坐下,随后问道:
“谢爱卿,朕决定封你为绵州府的知府。你意下如何?”
皇帝的话音刚落,谢启的内心立刻就盘算了起来,要是他死皮赖脸的留在京中翰林院,慢慢的往上升。
不过有着吕家这么个庞大的敌人,再加上其他世家的联手,谢启觉得以现在自己人微言轻的样子,很有可能混不下去。
还要时刻提防着那些个东西下黑手。
而当文职外官,远离了这些世家的根据地,他们就不好下手了。
宝 书 网 w w w 。 b a o s h u 7 。 c o m
虽说绵州府有些偏远,但皇帝给了补偿啊。
一上任就当正四品的知府,起点不知道比那翰林院的六品官高了多少,感觉也不赖。
更何况他当知府的话,那整个绵州府不都是他说了算?
想通了京官和外官的利弊之后,谢启就对着皇帝抱了抱拳道:
“回皇上,臣愿意外放。”
谢启的识趣令皇帝非常满意,高兴之余皇帝不由得再次给谢启画了个大饼:
“谢爱卿,好好干。等风声一过,朕立刻就把你调到京中。”
谢启听到皇帝画的大饼有些不以为然。
暂且不说风声能不能过,就算是过了,按照皇帝日理万机的忙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