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阁老-第1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余大量己方官员,三分之一在两京各衙门任职,三分之一任各省府佐贰,还有三分之一在省里候补多年不能补缺,被长官安个某某委员的名头便随意差遣,吃苦受累背黑锅。

    好多人受不了告病回家,甚至跑到集团去挂职……

    之所以造成这种糟糕局面,除了过去七年失去对吏部的掌控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裁汰冗员乃张居正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张相公柄国十五年,几乎年年都裁撤大批冗员。他的逻辑很简单,因为在考成法的督促下,官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自然就用不着那么多人做事了,还能节省大笔俸禄和办公开支……

    其中裁员力度最大的万历九年,张居正在中央裁撤419人,地方官员裁撤902人!在他当政期间,大明官吏总数减少了十分之三!

    在这种背景下,哪怕赵昊的弟子也难免沦为牺牲品……这也是赵昊和张居正决裂的又一明证。

    其实赵昊私下是乐见这种局面出现的,彼时他的大移民刚起步,海外正奇缺管理人才呢。而且这些有功名的弟子来到海外行政区挂职,既是他们从头学习的大好机会,也可以让集团自己培养的行政人员,学习如何与传统文官共事。以免将来措手不及。

    现在张太师作古,首辅和天官都姓赵了,再不照顾一下弟子们,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不过赵昊还是希望,尽量让他们在府州县正堂打熬。非但可以避开未来的朝堂风暴,而且一旦天下有变,这些地方主官可比京官有用多了……当然,这不足为外人道也。

    ~~

    嘱咐完了赵锦,赵昊又给吴时来斟杯酒道:

    “老哥哥的总宪之位,就由吴叔叔来接了。”

    “哎。”吴时来赶紧双手接过道:“我自会尽心竭力,干好该干的事儿。”

    “接下来几年,吴叔叔的日子怕是不太好过。”赵昊歉意道:“所谓物极必反,言官们在隆万两朝压抑太久,势必要出现一次大爆发。你身为总宪,一个弄不好就会引火上身啊。”

    “唉,总要有人来干嘛。”吴时来苦笑一声,左都御史地位极高、权力极大,但偏偏对下属没有太大约束力。十三道监察御史,都有单独上奏的权力。更别说六科廊那帮家伙,鸟都不鸟总宪了。

    “不要紧,我起起落落早习惯了。”

    “不错,吴叔叔尽管放心!你还年轻,就算下去了,日后也定能东山再起。”赵昊笑着与他碰下杯道:“将来我老哥哥退了,天官就该你来了。”

    “哎哎,我都听贤侄的。”吴时来赶紧杯口低低的与赵昊碰了杯,满脸堆笑道:“就像过去二十年一样。”

    “咱们再干他二十年!”

    “好呀,哈哈!”两人大笑着,一饮而尽。

    谈笑间,小阁老就已经把未来两任吏部尚书安排好了……

    最后赵昊又向两人一起敬酒道:

    “京城和家父这边就拜托二位了。”

    “小阁老放心,我们定然鞠躬尽瘁,以为元辅!”赵锦和吴时来赶忙一起举杯。

    待满饮此杯后,赵锦又有些担忧道:“只是皇上已经壮年,怕是不会再允许权柄旁落,叔父很难像张太师那样一手遮天啊。”

    “嗨,想什么呢。”已经醉眼惺忪的赵首辅打个酒嗝道:“我也不是那块料啊……”

    “老哥哥担心的很有道理,皇上好容易拿回权柄,就像小孩子终于得到了心心念念的玩具,肯定要新鲜一阵子的。”赵昊全当没听见的,自顾自对赵锦和吴时来道:

    “估计这一两年,他会起复很多被我岳父贬斥的官员,贬斥很多我岳父重用的官员。”

    “完全有可能。”两人忧虑道:“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老哥哥这边,我看就顺水推舟吧。我们要尽可能长久的占据天官之位,那就要尽量让皇上觉得,老哥哥和他是一伙的。”

    这可不是一厢情愿,人家赵锦有得天独厚的圣眷!

    他儿子赵士禧可是万历皇帝眼前的红人……禧娃没成太监哈。人家是正经的武骧左卫指挥使,给皇上看大门的!

    当年夺情风暴,赵锦曾和上司张瀚一起上书劝张居正丁忧。结果张瀚勒令致仕,而赵锦却因为他儿子的缘故,被万历网开一面,只罚俸了事。

    但赵锦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成为了朝中反对张居正的核心人物。

    因为是王学传人在朝执牛耳者,与反对空谈,打压心学的张居正素来尿不到一壶。万历八年,张居正禁讲学、毁书院后,更是遭到了赵锦严厉的批评……

    赵锦可不是像赵昊那样做戏。

    因为人和人的关系再亲密,也不会是完全重合的两个圆,总有不相交的部分——比如赵锦信的是王学,赵昊信的是科学。

    张居正碍于赵昊父子的情面,也只能捏着鼻子由他去了。

    老侄子身为朝中反张的头号人物,哪怕没有禧娃那层关系,也天然是皇帝亲政后的心腹!

    “至于吴叔叔这边就要反过来了。”赵昊看一眼可怜的吴时来道:“你要全力保护那些被弹劾的官员,他们可是缔造万历新政的能臣干吏啊!”

    “哎,看来我这日子是真不好过……”吴时来苦笑着点点头,心说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呢?

    “没关系,能混几年是几年。”赵昊笑着给他减压道:“咱们海外早就有条件接收更多移民了。下半年松松口子,多送出去五十万移民。明年开始每年三百万,三年一千万,优势就更大了!”

    “这么多?”众人纷纷倒吸冷气,别看他们身为江南帮核心,然而谁也没去海外看过。

    “不多,九十八个市,明年就是一百多个市了,每个市分三万人不到。”赵昊却丝毫不以为意道。

    “哈哈好,等我被罢官回家,一定要去海外十八省看看,咱们为华夏打下的大好河山!”吴时来似乎被注入了一股能量,一扫畏缩之态,抖擞精神道。

    ps。整整奔波了12个小时,终于到家了。睡一觉起来码完一章,继续睡了,明早起来全力开搞!

 第四十一章 送礼

    二更夜半,酒席散去。

    赵昊送客回来,见父亲还在吃茶,便知道他有话说。

    “儿啊,怎么听你这意思,又要走呀?”赵守正不舍的望着赵昊。“才回来几天啊?”

    “对,要走了。从前岳父大人归葬,我这个女婿都千里相随。此番岳父大人殁了,我却不扶棺南下了,岂不让人笑掉大牙?”赵昊点点头道:“再说还有个老太君呢,我和筱菁得送她老人家回江陵的。”

    “那下葬之后呢?”赵守正巴望着儿子,他以为自己当上首辅,赵昊就会在京里常住了呢。

    “集团二十周年大庆,还有一堆事儿要处理呢。”赵昊轻叹一声道。

    “大庆之后呢?”赵守正又问道。

    “明年是四五计划收官……”赵昊歉意道:“现在集团摊子越来越大,怕是在京里也待不了几天。”

    “唉,真是聚散匆匆啊。”赵守正鼻头酸酸道:“还以为,终于可以跟你常见面了呢。”

    “……”看着赵守正斑白的两鬓,赵昊涌起一阵歉意。老爹今年也五十有七,在这年代是正经的老年人了……

    饶是他巧舌如簧,此时却搜肠刮肚,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安慰父亲几句。

    “瞧我,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些。”赵守正笑笑,宽慰儿子道:“你放心回去吧,不用担心为父,你都安排的这么妥当了。”

    “是,我父子最好不要同时在京里。”赵昊点点头,低声道:“父亲有什么事吃不准,你跟吴先生说,当天我就能给你答复。”

    “哦,你们现在这么厉害?”赵守正惊喜过望道。他却是从来不怀疑儿子的。

    “对,现在就这么弔。”赵昊笑道:“天涯若咫尺,父亲有什么我第一时间就会知道。”

    “那太好了!”赵守正似乎大感安慰道:“你有什么事,也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为父!”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赵守正起身抱了抱儿子,眼泪汩汩而下。

    ~~

    翌日傍晚。

    吏部尚书王国光结束了忙碌的一天,坐着官轿回到自己的天官府。

    待轿子稳稳落下,轿夫压下轿杆,管家挑起轿帘,扶着一脸严肃的老天官下来。

    “今晚吃刀削面还是臊子面?”王国光开口就是人生头等大事。

    “回老爷,今晚吃凉面,夫人说再不吃就秋凉了。”管家恭声答道。

    “唉……”老王叹口气,凉面口味忒淡,他不是很喜欢,便补救道:“我那碗多放麻酱。”

    “是,老爷。”管家赶紧应下。

    “府上今天有什么事啊?”王国光一边往屋里走,一边随口问道:“送礼的人还多吗?”

    马上到八月节了,这可是与春节并称的两大送礼时节。往年这时节,天官府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收到的礼物能把库房挤爆!

    然而京里没有秘密可言,他要致仕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官场。王国光很担心会影响到自己最后一次敛财的机会。

    “回老爷,还行。”管家轻声答道:“收到三四十份礼单,就是就往年都薄了不少。”

    “那是肯定的。”王国光黑着脸道。

    “哦,对了。小阁老送的倒是分量十足。”管家忽然神情怪异道。

    “小阁老给我送礼?”王国光刚抬腿准备进屋,闻言单腿悬住,好似金鸡独立道:“这太阳打哪边出来了?”

    心说是不是嫌我给他家送的老陈醋和竹叶青太寒碜了啊?我这不快退休了吗?还破费个啥啊……

    “礼单拿来看看。”王国光忙道。

    “没有礼单。”管家摇头道:“就两条大铁疙瘩。”

    “大铁疙瘩?”王国光愈发奇怪。“拿来瞧瞧。”

    “哎。”管家忙应一声。

    盏茶功夫,六个壮硕的家丁,抬着个足有一丈多长的木箱子,步履沉重的走了进来。

    “搁这儿,当心点,别砸坏了地砖。”管家指挥着家丁,将木箱子缓缓放在堂中。“慢,慢点儿。”

    木箱用的木料很一般,就是普通的松木板,连漆都没上,一看就是用来装货的,而不是装人的棺材。

    待家丁卸掉箱盖,王国光便见铺满木屑的箱子里,躺着两根长长的工字型铁轨。

    “就这玩意儿,死沉死沉的铁疙瘩。”管家从旁道:“搞不懂送这玩意干啥?”

    “你这傻缺,这可是千金不换的宝贝啊!”谁知王国光却两眼放光,趴在箱子上,双手抚摸着那光滑笔直的轨面,喃喃道:“对我们山西来说,更是万金不换的无价之宝啊……”

    他曾经亲自去西山考察过门头沟铁路,自然一眼就能认出来这是铁轨来。

    不过门头沟铁路的铁轨比这个要得多,一根足有五丈长,让他没法让人偷一根回来研究,这会儿才能亲自一睹实物。

    唐山钢铁厂生产铁轨的标准尺寸是16米长,每米25公斤重。

    铁轨要尽量的长,这是赵昊亲自要求的。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减少接头,便于安装也让行驶更平顺。

    而且防盗效果杠杠的。因为以这个年代的车厢载重量来说,用30公斤以下的轻轨便绰绰有余了。铁轨要是造的太短,被盗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在大明,铁,可是很值钱的!

    单根铁轨来到16米长,重量达到800斤,虽然会给运输带来很大困难。但对常年运送动辄数吨重原木的集团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麻烦。

    却足以让外人绝了偷铁轨的歪心思,这种锯不断、砸不烂的玩意儿,就是能偷回去你也没地儿藏啊!

    赵昊这是为了给老王展示铁轨,才让人截了两段一丈长的样品下来。

    ~~

    王国光让仆人赶紧把褚鈇和刘东星叫来家里一起吃凉面。

    三个人一边端着面碗哧溜哧溜的吃面,一边看着几个山西老铁匠现场鉴定那两根铁轨。

    等他们吃完面,几个铁匠也有了结论。

    “说说吧。”王国光拿起帕子擦擦嘴,对那个为首的欧铁匠道:“这玩意儿你们造得多少钱一根?”

    “多少钱都造不出来。”欧铁匠叹气道:“这玩意儿整段都是钢质的,而且从断面看,里头也是钢的。”

    “噗……”褚鈇一口茶水喷老远:“你胡说什么!”

    他是工部侍郎,对大明的钢铁工业并不陌生,知道最先进的渗碳法,也不过是把熟铁外面一层变成钢。

    “可事实就摆在眼前。”欧铁匠一脸绝望道:“我们山西一年炼出的钢,也打不了这么几段……”

    “卧槽……”王国光一头汗道:“这不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