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阁老-第1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别说我夸张哦。去看看葛贤领导的苏州织工暴动,就是那么文明……何况现在有江南集团加持。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为石昆玉檄暴君文

    苏州知府衙门。

    新上任的府尊石昆玉,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织工暴动搞出那么大动静,他自然早就知道了。

    期间孙隆也派了小太监来求援,但石知府没敢趟这浑水,只命人守好粮仓银库,当然还有自己的府衙。

    又传令吴县知县温如璋,长洲知县黄如金各自维持好苏州城内治安,切莫酿成暴乱。

    然后便招来自己的西席沈先生沈惟敬,紧急商议对策。

    “开始了,果然是先从苏州开始的!”石昆玉背着手,焦躁的来回踱着步。“为什么就不能从金陵开始呢!”

    “这是明摆着的。”沈惟敬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袋,吐出个烟圈道:

    “苏州影响力够大,是江南集团的发迹之地,其高层也大都来自苏州。他们在这里经营日久,基础最好,可以确保开个好头至于南京,衙门太多,还有十多万军队,变数太多了。”

    “唉,也是。”石昆玉郁闷的点点头。

    不说别处,就说苏州的官场吧。

    他的上司,应天巡抚金学曾,赵昊的亲传弟子,从步入仕途那天,就跟江南集团搅在一起,早已不分彼此!

    他县黄如金是福建莆田人。两人都是凤凰书院的毕业生,还是万历十七年的同榜进士。这种背景的年轻人,都是狂热的赵昊崇拜者。

    事实上,就连他府衙的佐贰官,也都是江南集团的人了。吏部已经被江南帮把持多年。裤衩不够红,也是不可能被派来苏州做官的。

    但石昆玉不一样,他是皇帝特简任命的。因为他为官有清誉,以清廉刚正著称天下,号称小海瑞。

    而且他还是立场鲜明的保皇派,前番争国本时,百官众口一词逼万历早立太子。他却上本替万历辩护,说什么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更无不是的君王,我们做臣子的不要逼太紧云云。

    把万历感动的眼泪哗哗的,这石爱卿说的太对了,官们就是逼太紧了。

    不用想,这下石昆玉肯定在京里混不下去了。但万历特简他外放苏州知府,避避风头,好出政绩,再帮自己收拾一下江南集团。

    石府台到任这半年,最大的发现就是苏州完全成了江南集团的地盘。就连府里的弓手队,县里的枪手队,都是江南集团顶着官府的名义在搞,自己完全插不上手。

    不过石昆玉可不是容易服输的性格。半年来,他一直着力收回权力,跟江南集团暗中较量了好几回。尤其是万历重新海禁之后,别的府都在敷衍,他却当了真。

    石昆玉还去了崇明县,准备关停江南造船厂结果门儿都没捞着进,就被愤怒的船厂工人撵出了崇明岛。

    搞得石府台颜面尽失。他也彻底撕破了脸,向皇帝上本告状,说江南集团藐视海禁,煽动工人对抗官府。还弹劾他的上司应天巡抚金学曾包庇江南集团云云。

    可想而知,双方关系有多紧张。孙隆忽然大肆增税,就是看准了石府台现在只能靠皇帝支持,不敢开罪织造衙门。

    孙隆所料一点不错。石昆玉虽然也很不喜欢太监,但眼下,也顾不上挑肥拣瘦了。织造太监好歹是通了天的钦差,知府衙门和织造衙门暂时同声相应,才勉强不算是孤立无援。所以对孙隆敛财的行径,他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了。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谁成想这世界变化太快,转眼间皇帝杀了自己最崇拜的海瑞,这让以小海瑞自居的石府台情何以堪?

    虽然碍于身份,他没有去娄江畔致祭,却也在府衙中摆了香案。还没来得及好好收拾情绪,想想下一步该怎么办,结果孙隆老巢就给暴动的织工端了

    打马骡子惊,石知府也庙里长草慌了神。

    “先生你说,本府现在该如何是好啊?”他巴望着自己重金请来的幕僚。

    “吾有三策,走为上策。”沈惟敬便摇头晃脑道。

    “知府有守土之责,焉能临阵脱逃?”石昆玉没好气道:“中策呢?”

    “立刻与江南集团沟通,表达全力配合之意。”沈惟敬吸一口烟道:“以东翁身份和声望,就算千金买马骨,他们也会既往不咎,甚至送东翁个首义之功的。”

    “事成则卿,不成则烹么?”石昆玉倒吸冷气道。

    “不至于。江南集团的实力远超朝廷,至不济也能划江而治,回到南北朝。朝廷想打过长江?先保住黄河以北再说吧。”沈惟敬轻轻摇头道:“当然,东翁得敢为天下先才行。”

    “唉,难啊。”石昆玉使劲摇头,成为大明第一个公开造反的官员,心理压力太大了。

    他使劲拍下胸膛道:“石某深受皇恩”

    “那就什么都别干,称病吧。”沈惟敬翻翻白眼道:“反正只要东翁不去镇压暴动,江南集团是不会动你的。等江南传檄而定,他们组建好政府,瓜分完权力,谁还管东翁是哪根葱?”

    “石某既为一府之尊,怎能如此消极”石府台又不甘心道。

    正纠结间,门子慌慌张张进来禀报说,那些暴动的织工来了府前街,押着孙隆要交给府台处置。

    “哦!”石昆玉先是吓一跳,旋即居然还有些高兴。这说明,他们没有把他这个老公祖当空气。

    “这还像话。”石府台恢复矜持道:“看来他们也不是完全目无王法。”

    “这是要东翁交投名状呢。”沈惟敬淡淡道:“要是你不杀孙隆,恐怕他们就要抓你去找巡抚了。”

    “啊”石昆玉一下子瘫坐下来。孙隆是钦差,杀了他,不就是造反么?

    可要是真如沈先生所言,不杀孙隆,自己就要跟他共赴黄泉了。

    舍生取义,可乎?可乎!

    石知府正回想着伯夷舒淇等一位位忠臣典范,想要鼓起勇气,追随他们的脚步。

    “那人家千金买马骨,可就便宜了周二府了。”却听沈先生幽幽说道。

    “凭什么便宜他?!”石知府登时不乐意了。“个老举人的!他配么?配几把?”

    完全忘记了他的偶像,也是举人出身来着

    于是石知府下令撤去栅门,大开府门,穿戴整齐,亲自到衙门口迎接暴动的织工

    石知府一口一个诸位义士,让织工们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也让他们彻底肥了胆儿。

    满身浓痰的孙隆,被第二次狠狠摔在地上。

    “伪帝朱翊钧残暴不仁、倒行逆施、残害忠良!阉竖孙隆,仗势行凶,鱼肉百姓!已是天怒人怨,无以复加!果然乱天下者惟君也!今我等举义,非为一家之私,实为天下之无君!”然后葛成高声道:

    “请老公祖上体天心、下顺民意,处斩此獠,解黎民之倒悬,稍慰海公在天之灵!”

    “杀阉狗!杀阉狗!杀阉狗!”织工们便跟着振臂高呼起来,震得石知府耳膜生疼。

    他看明白了,沈先生说得一点错没有,面对暴动的民众,但凡自己敢说个不字,就得跟孙隆躺在一起了。

    他别过头去,不看孙隆那乞求的眼神,无力的挥下手道:“就依你们吧”

    “嗷嗷嗷!”欢呼声中,织工们一拥而上,将孙隆打死当场。

    然后葛成等人又拿出早写好的为石昆玉檄暴君,请石知府署名。

    石知府打眼一看,全通俗易懂,基本上不离孟子范畴。

    开篇先按照惯例,给伪帝朱翊钧列了十大罪:

    其一,残害忠良,无故杀害海瑞!

    其二,穷奢极欲,搜刮民脂民膏!

    其三,荒淫怠政,三年不上朝!

    其四,不顾万民生计,重行海禁!

    其五,偏宠郑氏,欲废长立幼!

    其六,忘恩负义,清算师相张居正!

    其七,执迷不悟,不听言官交章劝谏!

    其八,倒行逆施,逮捕朝廷百官!

    其九,不敬祖先,已经多年不祭祀。

    其十,暴虐,廷杖官,打死无数宫人

    客观的说,每条罪状都是实打实的,万历皇帝能在三年半,一千天里,就达成这么多成就。也真是没谁了。

    悉数罪状后,檄就定调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意思是,皇帝无罪杀士,所以他石知府身为士大夫,不能再当暴君之臣了。

    对于这种执迷不悟的独夫民贼,就该把他干掉,杀之不为罪!不算是弑君!

    那由谁来杀呢?君王得天下的基础是民心,所以民众当然有权力推翻暴君了。

    这一点是突破了孟子的,因为孟子没有肯定民有权起来反抗暴君。他的主张是,民对于暴君只能忍受,期待仁君的拯救。

    但起义歌一出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我们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就历史性的,将消灭暴君的权力,交到了百姓的手中!

    所以他石昆玉顺应民意,诛杀了暴君的走狗,并号召天下各府县一同起义,推翻君王的暴政,终结家天下!

    ps。继续写哈,别等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攻陷南京皇宫

    虽然石昆玉的后人坚称,他当年绝对是在清醒状态,在《檄文》上签下的大名。

    但官方史书上的正式记载,和葛成的回忆录《工人万岁》中都说,石昆玉看完这份平易近人的《为石昆玉檄暴君文》,当场就昏了过去。

    然后是‘葛贤’持其腕,签下了他的名字。

    因为这份珍贵的反帝革命檄文,后来一直保留在国家档案馆中。在保密期过后,公众得以观其真容。那歪歪扭扭的落款,似乎佐证了后一种说法。

    但无论如何,在万历十八年冬月初七这天,苏州首先宣布起义!

    很快,临近的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也相继发生了工人暴动,府县老爷们也很配合的宣布起义!

    然后是徽州、太平、安庆、池州、宁国……

    浙江那边,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台州、温州、金华等府也相继宣布起义。

    眼看大势难违,浙江巡抚唐鹤征也‘只好’宣布浙江全省和平起义……

    整个江浙唯一不和平,果然是应天府。

    南京城毕竟是大明陪都,有六部衙门,有大军驻守,还有守备太监,甚至还有南京东厂,着实算一块硬骨头。

    所以在组织工人暴动时,赵昊指示米娃,金陵这边可以先暂缓。待整个江南传檄而定,集团大军压境,那时再发动不迟。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南京守备太监张贵见江南各府纷纷举旗造反,居然下令城门紧闭,金陵戒严!

    同时又派南京东厂,查封了江南日报南京分社,和遍布全城的发行点。妄想阻止那篇《为石昆玉檄暴君文》,还有各府相继起义的消息,在民间散布。

    他又派人将几位江南集团的高管,和织工行会的骨干分子,抓到守备衙门关起来,企图通过这种方式阻止织工暴动。

    然而张公公的行为适得其反了——织工们得知首领被抓,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西皇城根儿南北街,想要冲进西安门救人!

    因为南京皇宫是外皇城内宫城的回字形结构。守备府和南京东厂,还有内宫诸监诸库,羽林左右卫都驻扎在皇城内,拱卫着已经一百六十年没有主人的紫禁城。

    所以守卫皇城的羽林军把城门一关,织工们就只能面对高高的皇城墙望而兴叹了。

    所以张公公才在有恃无恐之下,居然还妄想掌控金陵城的局面。实属不智!

    不过现在也只能寄希望于那些织工能在雄伟的皇城前知难而退了。

    ~~

    然而张公公根本不明白南京百姓的心理。

    他们怎么能落后苏州呢?

    虽然首义之功抢不到了,但还可以打响起义第一枪!开出起义第一炮嘛!

    “到皇城去!”

    “到西安门去!”

    万历十八年冬月十四日清晨,在一夜的奔走相告后,愤怒的南京市民,从秦淮河,从钟鼓楼,从蔡家巷,从小仓山,从玄武湖,从金川河……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向了南皇城。

    当然,南京父老一直坚称那是皇城。

    而且跟苏州城不一样,南京外城实在是太大了,几乎所有南京百姓都居住在城郭内,所以张公公之前关闭城门的命令,等于关了个寂寞……

    到了当天上午,几十万南京爷们儿包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