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阁老-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赵昊刚消灭完眼前的食碟,便又有满满一碟摆在面前,不吃还不行。

    于是一顿饭吃了平时两顿的量,差点没把赵公子撑死。

    另一桌上,赵守正和李承恩倒是其乐融融。

    小爵爷没想到,原来赵叔叔也在北京住过好多年,自己玩的那些玩意儿,都是他玩剩下的。

    于是李承恩好一个请教,爷俩好一个聊,看的长公主那个欣慰啊。

    嗯,这多像一家人啊……

    ~~

    午饭后,赵守正谢绝了长公主留晚饭的企图,坚决打道回府。

    赵昊也担心自己在这里住下去,就算不活活撑死,也得被这娘俩喂成猪,便也婉拒了干娘的挽留,跟父亲一起回家了。

    依依不舍的送走了自己的干儿,长公主吩咐李承恩和姬司正,改日将赵守正推辞掉的礼物,给干儿送家去。

    开什么玩笑,长公主送出去的东西,岂能有收回的道理。方才不过是顾忌着赵郎的颜面,才没提罢了……

    待到没了旁人,柳尚宫不禁肉痛道:“殿下,您这出手可太阔绰了。”

    “不打紧,就当提前送出去的嫁妆了。”

    长公主嫣然一笑,心情好极了。虽然没把小人质扣下,但不影响她今日大获全胜的结果啊!

    柳尚宫听得一愣,也不知殿下说的是谁的嫁妆。

    ~~

    那厢间,送走了赵昊的李明月,也回到了自己的绣楼。

    “快快,给我摘掉这玩意儿……”李明月一屁股坐在梳妆台前,指着满头的珠翠道:“要压死我了,这比戴个头盔还重。”

    贴身的宫女赶紧帮县主小心取下头上的金簪、步摇、璎珞,心说县主这话也太夸张了。

    十几样首饰怎么会比头盔还重?

    但转念一想殿下还真戴过好多样式的头盔,所以人家确实有发言权。

    她吐吐舌头,小声问道:“那殿下以后还戴不戴了?”

    “还是要戴的……”李明月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却开心的笑道:“一想到今天赵大哥一看到我,那惊呆的样子,我就觉的值了。”

    宫女心说,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古人诚不我欺。县主可是从来都讨厌繁琐的化妆打扮的。

    “可惜,今天人太多,一直没跟他单独说上话。”李明月郁闷的鼓起腮帮子,下一瞬却开怀笑道:“不过,他现在是我干哥哥了,我可以名正言顺去找他玩了。”

    “殿下,要矜持啊。”宫女赶忙提醒她,那紧张兮兮的样子,像极了柳尚宫。“你不是要当大家小姐吗?哪有大家小姐随便往人家跑的。”

    “倒也是。”李明月苦恼的趴在椅背上,忽然眼前一亮道:“我可以跟我哥去啊,我是他的跟屁虫,他到哪我到哪,这很合理吧?”

    “呃,合理……”宫女弱弱的点点头,她终究还没有柳尚宫那份直言敢谏。

    ps第三更送到,求月票、推荐票啊!!

 第九十四章 年前

    隔天,是赵守正和长公主约好见面的日子。

    他本来还想拉着儿子做挡箭牌。

    可惜赵昊这两天刚开始练武,被高大哥又是千把攥,又是拔断筋,蹂躏的简直不成人形。每天操练完之后,全身上下那个酸爽啊,过个门槛都费劲,哪有出门的力气?

    赵守正只好一个人,硬着头皮去了。

    等他回来时,天已经擦黑,赵昊也差不多恢复过来了。

    他一边享受着徒弟的按摩,一边听父亲唾沫横飞道:

    “殿下昨天进宫一说,二位娘娘果然都慈悲为怀,皇后出了一千两,贵妃出了八百两,委托长公主在城外设粥厂施粥。”

    赵守正说着,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兴奋的用袖子一抹嘴道:“你猜公主准备把粥厂设在哪?”

    “不会也是白云观吧?”赵昊翻翻眼皮道。

    “真让你猜对了。”赵守正便抚掌大笑道:“我还没开口,殿下就说,我看就在白云观外设个粥厂吧。那里地方够大,也有现成的摊子,足够给流民施粥了。”

    赵昊闻言瞥一眼赵守正,心说你俩还真是天仙配呢,居然连想的地方都一样……

    莫非那里对你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不成?

    “那太好了。”他嘴上却鼓励道:“这下父亲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筹款了,再不会有人说你出风头了。”

    “是啊,三位菩萨娘娘镇着呢,谁能抢去风头?谁敢说风凉话?”

    赵守正说着,忽然又有些不自信道:“不过殿下执意要我当粥厂的理事,为父怕干不来。”

    “父亲只管放心。”赵昊已经摸清了长公主心思,便笑着助攻一记道:“殿下手下有的是人做事,你只管多向她请示汇报,保准出不了错。”

    “哦……”赵守正听了心下一松,摩拳擦掌的哼起了小曲。

    他这辈子还没干过一件正经事儿,此刻已经完全被那突如其来的责任感冲昏了头脑。完全没察觉到,这不过是长公主殿下钩他上门的套路而已。

    ~~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赵守正每天早出晚归,和唐鹤征、施近臣等一班同年忙碌的张罗起粥厂的事情来。

    说起来,南直隶的举子也确实有钱,三百多人便出了一万六千多两,赵守正这个话事人直接给凑成两万两。加上长公主和二位娘娘一起出的两万两,足够让灾民正月里都不挨饿了。

    而且这帮贱人还故意挤兑浙江举子。黄解元那帮人本来就和他们别着苗头,哪能让南直隶的举人出风头?他们便也纷纷捐款,憋着劲要超过南直隶那帮土鳖。

    江浙的举子一动起来,别省的举子也不好无动于衷,虽然没他们有钱,但凑个几千两表示下心意,还是没问题的。

    还有那些勋贵达官家的夫人。二位娘娘和长公主都出钱了,哪个敢不长眼装没看见的?便也只好多多少少出一些。

    再加上商人、市民,各界的捐款,短短数日内,认缴的数额已经接近了十万两。

    只要监督有力,执行得当,这个漫长的冬天,应该可以饿不死流民了。

    赵昊觉着这是个,让富贵人家出身的弟子们,了解民间疾苦的好机会,便让五阳轮流陪在师祖身边,帮他一起忙活。

    长公主对此事也十分上心,不仅给赵守正抽调了精干的人手,还派了一队锦衣卫帮着维持秩序。并且向赵守正反复强调,至少隔一天,就要上门汇报一次。并叮嘱他不可懈怠,汇报必须准时,否则自己会很生气……

    赵守正也只好打起精神,隔日去一趟长公主府报到,至于除了赈济事宜外,还有没有聊别的,赵昊就无从得知了。

    日子一天天滑过,转眼就到了年根下。

    过了小年之后,北京城新年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赵昊一家虽然身在异乡,但随着家里人口越来越多,整日里热热闹闹,过年的气氛倒比寻常人家还要浓郁。

    腊月二十四夜里,赵守正带着儿子、徒孙、侄孙祭了灶王爷,先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然后在他老人家被熏得乎黑的神像两边,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保平安’,求他老人家上天后不要乱打小报告。

    赵守正还特意多给灶王爷准备了两瓶上好的‘姚子雪曲’,以感谢他老人家在父子俩最艰难的时候庇佑。

    只是不知道,这位北京赵府的灶王爷,和南京蔡家巷小院的那位是不是同一位。

    ‘说起来,那日拆屋时,也不记得有没有先把他老人家请出来……’

    正在给灶王爷敬酒的赵守正忽然想到自己中举那天,不禁打了个寒噤,赶忙将整瓶酒都洒在灶前。

    ‘就当是同一位吧。’

    ~~

    次日腊月二十五,则是扫房子的日子。

    这一天,家里要里里外外、边边角角,全面大扫除,这么艰巨的任务,自然不能只丢给长腿兄弟。

    除了五阳都要齐上阵,就连赵士祯、赵士禧也被抓了壮丁。

    于是,头裹罩帽,臂戴套袖,手持笤帚、拖把、水桶、簸箕等战斗武器,列队站在大师兄面前的便有整整六人之多。

    “我们的任务是?”大师兄高举着鸡毛掸子,慷慨激昂的做着战前动员。

    “扫尘除埃!”六人一起高喊。

    “我们的口号是?”

    “没有死角!”

    “我们的动力是?”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大师兄满意的点点头,然后本着科学一门严谨的态度,将本次大扫除划分为若干内外区域,并为每一个区域制定了单独的卫生要求和打分标准。

    “屋内区域,墙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处的积尘,均以扫帚清除干净;箱柜上的金属把手等,也应擦拭一新……”

    “赶紧干活吧,快中午了!”

    直到他的屁股被师父踢了一脚,这才灰溜溜的带着六人,开始里里外外忙活起来。

    屋里头干活灰尘太多,赵昊只好躲到院中,好在今日难得晴朗无风,暖洋洋的太阳晒在身上很是舒服。

    他便让高武搬了张躺椅搁在南墙根下,身上再盖个薄毯子,然后一边晒太阳,一边翻看刚刚收到的伍记专递。

    这从金陵寄来的。

    打开结实的木箱子,里头装满了家乡亲人们的心意。

    ps第四更,6600票加更,求月票、推荐票~~

 第九十五章 自君之出矣

    木箱里,最漂亮的一个包裹,是用湖蓝绸布精心缝制的。上头绣着淡雅的兰花,不用看名字,也知道出自谁的手笔。

    赵昊小心的用剪刀拆开包裹,便见里头是三本手抄的书,以及一封带着兰花馨香的书信。

    他便先打开信封,抽出信纸读起来。

    马湘兰的字,就像她的人和画一样,清雅俊秀,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的烟火气。

    ‘公子台鉴:

    屡承垂怜,贱妾感刻肝腑,没世不能忘也。公子临行嘱印书之事,得唐员外襄助,已购得书社一,掌柜辛某甚是得力,昨将公子手稿敬录誊写完毕,偶有擅专,俯请恕罪。今随信寄予公子披览,不知合君心意否?疏缪多否?甚为忐忑。

    另近日仿徐伟长《室思》得一习作,窃望公子不吝斧正,盼归盼复。

    燕地苦寒,恨不能为公子就火添衣,余愫惟面悉。

    门下侍读马湘兰娇力疾拜。’

    然后便是一首五言绝句,题目是‘赋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怕听侍儿歌。

    歌入离人耳,青衫泪点多。’

    所谓‘赋得’,乃是指摘取古人成句为诗题,好比这首诗中的‘自君之出矣’,便是出自《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己时。’

    后来便有很多诗人,都用这句‘自君之出矣’为题,仿照原诗的格式,做了很多首诗。

    这可以算是一种很好的基本功练习了,因此爱好诗词的马湘兰也整一首出来,可以说十分合理。

    嗯,十分合理,才没有别的意思呢。

    赵昊便红着脸将那封信小心收好,然后拿起那三本书来。

    他十月下旬离开金陵前,交给马湘兰三份手稿,这还不到正月,她便已经将其全都誊写改录成样书,也真是有够拼的。

    要知道,这可是准备做雕版用的样书,可不是说只要将原稿抄过来就可以。

    这是要根据行家的意见反复调整版面的,最后既要符合雕版的要求,又要将原文完美呈现出来。

    干这活儿,细心、耐心一样都少不了,反正赵昊是绝对干不了。

    他本以为,明年春闱前,马湘兰能拿出样书来就不错了,没想到居然赶在年前就送到了自己手里。

    唔,我爱马姐姐……这样的好员工。

    赵昊便开心的翻阅着那三本书——一本《数学启蒙》、一本《识字课本》,还有一本《自然小识》。

    这是他和两个弟子,一起给蔡家巷小学堂编纂的一年级教材。

    其中《数学启蒙》就是最简单的百以内加减法,以及九九乘法表和简单的十以内除法。

    华叔阳还给配上了丰富的应用题,以便于孩子理解和应用。

    这本书最大的突破,是将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书写方式,改为了从左到右的横向书写方式。

    并且引入了阿拉伯数字以及现代数学符号……但以赵昊素来不要脸的作风,自然不会再叫‘阿拉伯数字’,而是改称‘科学计数符号’。

    至于那本《识字课本》,上头一共一千个字,全都出自三百千。而且小学堂也是教授三百千的,但并不要求背诵理解,只需要在一学年结束时,将这一千个字听写出八成以上,就算是合格。

    赵昊又翻看第三本《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