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天官看了几份卷子后,拢着胡须笑道:“陛下果然是陛下,这么一划拉,着实选到几位大才呢。”
“哦?”众位大人闻言来了兴趣,纷纷凑过来看杨博赞不绝口的那几份。
果然都是旁征博引、文字老道的雄文。而且能看出作文者,对相关政务的了解,比一般官员还要稔熟。
更难能可贵的是思路开阔,言之有物,既没有不切实际的空谈,也没有拘于成法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样的文章实在是提神清脑,读卷官读着读着,感觉也不困了,也来了谈论兴致。
“说实话,看了一天试卷,都没读到这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
诸大绶也是赞叹不已道:“十年前的下官,可没有这种超人的见识。”
“是啊,这几位对流民问题看得透啊,老夫都深受启发。”户部尚书马森拢须道:“回头一定要和他们当面聊聊。”
“不错,”兵部尚书霍冀更是一脸不可思议道:“他们对鞑子的了解太透彻了,本官感觉,他们的策略切实可行。”
“莫非陛下真有神功不成?那么快的时间,怎能如此准确的甄别出这些贤才来?”王廷难以置信的挠挠头,他看了一天,都没见过几份可与之匹敌的。
“那就这么定了吧。”张居正见他们都信服,便欲收卷道:“这些卷子再度呈送御览。”
ps第二更,求月票、推荐票啊~~
第一百八十三章 答得太好也是错
张居正准备将头十几名的卷子收起来。
“稍候。”却见兵部尚书霍冀,拿起一份试卷道:“余以为,此卷有些不妥。”
“何出此言?”张居正眉头微皱,他对自己的眼光十分有信心。自己觉得没问题,应该就不会有问题。
“此人别的观点都还算老成,只是关于流民问题,言论有些惊悚。诸位听我念一段……”霍冀便捧着那对策卷念道: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衣食住行、兴国强兵,非一农可为之也。以臣愚见,工农商不当一概而论,当以‘农桑‘、‘致用’、‘通货’为本;以‘游业’、‘巧饰’、‘鬻奇’为末。”
“这观点很是新颖啊。”杨博闻言拢须笑道:“头一次有人提出来吧?”
“汉朝的《潜夫论》里,有类似的主张。”博闻强记的诸状元,便轻声提醒道:“不过国朝还没人提过这种观点。”
“嗯,时代不一样了。如今有三百六十行,再用管仲那套简单的四民划分,确实有些不合适了。”户部尚书马森笑道:“我看就冲这一点,也得给他个一甲。”
“要是仅止于此,本官也没意见。”却听霍冀苦笑道:“但此人提出这个观点,是为他解决流民的方案服务的。他说,煤是百姓取暖做饭的必需品,所以在煤矿开采也是本业,不该粗暴抑制。”
“譬如西山有煤矿无数,可以放开限制,由皇家牵头招募流民开采,这样几十万流民瞬间安居乐业。这些人感念陛下,非但不会成为京城的隐患,反而可以派军官定期训练。”
“一旦鞑虏进犯京畿,十几万训练有素的矿工拿起武器,立即组成一道坚固的长城,可保京城万无一失……”
“这是个一举三得的法子嘛。”杨博闻言抚掌大笑道:“既解决了流民生计,让他们成为矿工;又可以让京中百姓都用上煤;还可以在西北方向,为京城构筑一条防线,给官军集结赢得时间,妙哉妙哉。老夫看,给他个状元也不为过嘛!”
众人大人也纷纷点头。都表示能想出这种,既可以切实解决多个问题,还不用朝廷出钱的法子的,绝对是个天才。
“不知毛部堂,到底觉得这法子哪里不妥?”他们便问那苦着脸的霍冀道。
“不妥在它太可行了……”外头传来宫外鸡叫,霍冀幽幽说道:“陛下看了,八成是要才而行之的。到那时,诸位还会觉得好吗?”
“呃……”
“哦……”
众位部堂终于醒悟过来。
这法子可行性太强,而且不用劳烦各部和顺天府,宫里自己就能办了。
日后办不成还好说,办成了话,大伙儿将会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首先,皇帝通过插手煤矿,手里有钱了,就不用再被户部卡着脖子了;
再者,皇帝让御马监训练矿工,又可以大大扩充手中的军权……
土木堡之后,文官们花了一百多年的功夫,才渐渐驯服了京营禁军。这要是让皇帝手中,一下子多出好几万军队,怕是大伙儿又要睡不安生了。
还有……算了,光这两条就已经让人无法接受了。
于是众位大人马上改变看法道:
“还是霍部堂想得远,咱们光想着策论就是随便说说,却忘了还真有可能被采用这种事。”
“是啊,一旦采用,后果太严重了。一旦效仿开来,全国几百上千万的流民都不回家,谁来给咱们……的国家种地?老百姓都吃什么啊?”
“就是,肯定有那野心勃勃的豪强,趁机蓄养死士,训练他们横行乡里的。”
“这是取乱之道啊!”
七嘴八舌的评论一番后,众位大人异口同声道:“拿掉他!把他打入三甲!”
张居正眉头微微一皱,他其实很喜欢这份卷子,尤其是这个招募训练矿工的法子,简直让他拍案叫绝。
但他今日已经够出格了,实在不宜再跟众人唱反调了。
再说来日方长,不入一甲也是一种保护。
但也不能用三甲来羞辱人家。
想到这,张居正便道:“陛下朱批‘极好’,落入三甲太低了,放在二甲靠前些吧。”
“就依相公的。”
众读卷官其实只求别让皇帝看到这一份,并不在意到底是二甲还是三甲。
~~
十七日辰时,隆庆皇帝再度驾临文华殿。
已经熬了个通宵的读卷官们,全都提心吊胆,唯恐皇帝再想一出是一出,害大家再一宿不睡。
好在这次,隆庆没有再出幺蛾子,终于回到了原先的流程上。
他整个上午一言未发,默默听张居正朗读试卷。
张居正读完一份,冯保便接卷放至御案,再由杨博朗读下一份试卷,然后是王廷。
三份读完,众读卷官都忐忑的望向皇帝。
按原先的规矩,三卷读毕后,除非皇帝下令继续读卷,否则剩下的卷子便免读了。
见皇帝依然保持渊默,读卷官们松了口气,让冯保依次接卷,按顺序摆在御案上,
然后他们便退出文华殿,等候皇帝钦定前三名的顺序。
少顷,殿门打开。
读卷官们再度进去时,见那十分卷子已经撕去了糊名,但连顺序都没变。便知道皇帝对他们的排序十分满意。
果然,便见隆庆皇帝起身笑道:“众位卿家学识渊博、慧眼如炬,朕看名次就你们的意思来吧。”
“还是因为陛下圣明,短短几个时辰,就超过臣等十来个人,整整一天的功夫了。”杨博便恭维道。
“哦,哈哈,朕也没那么厉害……”隆庆毕竟是个诚实善良的好皇帝,闻言不禁老脸微红,心说,其实朕每张卷子都只看了前三句。
但凡有维护我的权威的,朕都给了‘极好’。
单纯拍马屁的,给了‘好’。
拍徐阁老马屁的,当然是‘不好’啦!
只是谁能想到,这届屁精居然还内外兼修,除了马屁拍的好,眼光韬略也强的一塌糊涂!
莫非这就是天意吗?
离开文华殿时,隆庆抬头看一眼瓦蓝的天空,忽然蹦出一句道:“宣前十名到乾清宫,朕在传胪前先见见他们。”
“这,陛下……”读卷官们心说,又来了……
不过这又不影响名次了,皇帝爱见就见吧。
“陛下可得抓紧时间,明日就是传胪了。”
于是他们便没再废话,送走了皇帝后,便赶紧进殿,将其余试卷也撕掉糊名。
大佬们先瞅一眼那份争议卷上的名字叫‘赵守正’,便忙活着继续填榜开了。
ps第三更送到,求月票、推荐票啊~~
第一百八十四章 前十(盟主加更)
春松胡同。
今日赵府西院人声鼎沸,宽敞的院子里摆开十几张八仙桌,桌上堆满了茶水点心、时鲜水果。
一两百参加过殿试的举子团团围坐,参加赵守正举办的诗会。
说是诗会,可明天就放榜了,大伙儿哪有心思寻章摘句,吟诗作对?不过是找个由头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纾解紧张躁动的情绪罢了。
其实去粉子胡同效果更好,但这时候大家都唯恐粘上晦气,所以还是来积善之家沾一沾福气的好。
这群读书人说来说去,话题自然离不开明日的传胪,和中进士以后的事情了。
“听说只有二甲前三十六名,才有可能被选为庶吉士?”一个叫王之士的山东举子,有些摸不清状况的问道:“俺那天问礼部的人,咋说没这回事儿呢?”
“这是心照不宣的事体,叫人家咋和你说嘛?”一个叫王家屏的举子笑道:“反正名次再往后,指定进不了翰林院的小门门。”
“进不去就进不去。”一个叫张位的大龄江西举子,便满不在乎道:“一进去就是一二十年,像我这个年纪,怕是没等出头先出殡了。”
“哈哈哈!”举子们笑得前仰后合,没想到这位老哥还挺逗趣。
但像赵守正这样,和他年纪差不多的,也都深以为然。
翰林院固然清贵,可一年一年的空熬资历确实太折磨人了。
再说三年就多三四十个新翰林,十年就能多一百。这一百个人里,能有十个登堂拜相就不错了。
大部分人还是得想办法外放,要不一辈子就蹉跎过去了。
这样想来,庶吉士好像也没那么香了……
~~
“问题是,你不当翰林,放到部里观政,也一样得蹉跎好些年。”便有那更老成的浙江赵志皋道。
“不是也有榜下即用去州县的吗?”一个叫徐显卿的苏州人便问道。
“榜下即用也白搭。”一个叫罗万化的绍兴举子摇头道:“到省里,还是会被留下见习、后补,得等到有知县、知州出缺才能轮上。”
“不错,我们省有见习七八年了,还整天让藩台、臬台当书吏使唤的候补知县呢。”一个叫朱赓的杭州人道。
“所以还是庶吉士好哇。熬上三年散馆后,只要想外放,直接‘带缺出京’,就省了这番折磨。”江西人刘伯燮悠然神往道:“吏部直接指定去哪,颁给委任状,到了就是一方县太爷!”
“听你们说来说去,结果还是庶吉士最香。”一个叫黄凤翔的考生的福建人便滑稽笑道:“可惜能选中的十不足一……”
“是啊……”
众举子谈兴正浓,忽听门外一声号炮。
吓得他们全都收声望去,便见府上的护卫快速跑进来,对坐在主桌上的赵公子禀报道:
“公子,宫里来人了!”
“哦?”赵昊父子闻言起身,果然见一位穿着大红蟒衣,手捧黄册的公公,在一队锦衣卫的护送下,喘着粗气进来。
那公公像是在赶时间,看到满满一院子举子,不由面露惊喜道:“好哇,居然都在这儿。”
举子们不由心里打鼓,这么关键的时候,他们可不想惹上事儿。
然后便听那公公尖声道:“都跪下,有上谕。”
举子们赶忙呼呼啦啦跪了一地,赵昊也装模作样在人群里蹲下去。
反正袍子宽松,不仔细看,也看不出他是跪是蹲来。
“宣十五日应试举子王周绍、王鼎爵、于慎行、华叔阳、金学曾、罗万化、黄凤翔、赵志皋、王家屏、田一俊,十人即可入宫见驾,不得有误,钦此。”
说完他便环视场中问道:“这里有几位啊?赶紧都站起来。”
五阳便纷纷起身,王家屏、赵志皋、罗万化、黄凤翔也赶紧站起来,依次通报了姓名。
“好家伙,九位都在,太好了太好了。”那公公登时喜出望外,笑着招呼他们道:“快快随咱家进宫去吧,陛下等着接见你们呢。”
王武阳几个看了看赵昊,见师父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目光,便赶紧与另外四人一道,跟着那公公走了。
待这些人一出去,‘轰’得一声,院子登时就炸开了锅。
“明天传胪,今天皇上召见,这指定就是今科的前十名了!”
举子们又是羡慕、又是可惜的大声嚷嚷起来道:
“肯定没错了,状元王武阳、榜眼王鼎爵、探花于慎行,传胪华叔阳!”
“二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