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阁老-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谁让人家是天官呢?说有就有吧。

    “哦,是吗?”杨博开心的大笑一阵,又对一旁的侄子笑道:“四和,你不是有事情要请教赵公子吗?怎么不说话啊。”

    “这不是听伯父和赵公子聊吗?”杨四和留着修剪整齐的小胡子,一副精明强干的模样。便接过话头笑道:“赵公子这半年点石成金的手法,真让我们这些晋商自叹弗如啊。谁能想到,靠不起眼的煤炭,能赚到数百万两之巨的财富?”

    “呵呵……”赵昊脑瓜飞快运转,从杨四和的话里,提炼出两个关键词‘晋商’、‘煤炭’。

    他喵的,原来是这么回事儿。赵公子明白了个七七八八,却依然佯作不明,只谦虚礼貌的作答。

    “四和,行了,别绕弯子了。”杨博看不下去了,提醒侄子一句道:“赵公子连小阁老都玩的团团转,你还是实在点吧。”

    “是伯父。”杨四和尴尬一笑道:“侄儿我是觉着太唐突,不知该怎么开口。”

    赵昊让这爷俩一唱一和逗乐了。“行了吧,快说说山西煤业何时成立吧?”

    “啊?”杨四和吃惊道:“原来赵公子都知道了?”

    “今天之前什么都不知道。但我想杨员外巴巴要见我,肯定不是想拉在下,入伙盐商的买卖吧?”赵昊淡淡一笑道。

    “看吧,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你还在那吭吭哧哧。”杨博骂侄子一声,然后拉着赵昊的手道:

    “贤侄啊,你也知道,我们山西是个穷地方。地上不长庄稼,净长这些黑不溜的的煤疙瘩。看着贤侄的西山煤业风风火火,四和这帮山西的商人才知道,原来自己是捧着金饭碗,到处要饭了。”

    为了拉动家乡经济建设,杨天官直接给赵昊涨了一辈。

    赵昊心说是啊,后来都要到辽东去了。面上却和善笑道:“山西煤炭甲天下,晋商更是实力雄厚,肯定可以搞起来的!”

    “赵公子对我们还真是有信心啊……”杨四和不禁苦笑。

    赵公子体会不到那苦涩的笑容里,有几多心酸,几多挫败啊……

    ~~

    事实上,晋商已经跟在他身后吃了好久的屁了。

    晋商在京城的势力何其强大?煤藕一问世就被他们盯上了。

    凭着敏锐的商业眼光,他们意识到此物将大有可为,便雄心勃勃准备以资金优势,抢夺大半煤炭市场!

    杨四和他们很快也在京城开了家煤藕场,挖了些卢沟桥煤场的熟练工人,也学着开模打煤藕,跟着分一杯羹。

    那玩意儿仿制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晋商们的煤藕很快也问世了。样子与卢沟桥煤场的一模一样,烧起来却比后者呛人多了。

    他们发现哪怕改用无烟煤打煤藕,产生的烟尘也比原版的要多。机灵的晋商们很快意识到,人家肯定还有秘方。

    晋商们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发现了卢沟桥煤场的秘密配料厂。然后花了大价钱威逼利诱,终于从工人口中套出了消石灰及其配比。

    他们这才终于配置出了,质量差不多的煤藕。

    长舒一口气的晋商们,赶紧准备扩大规模生产一波。谁知这时,煤炭又涨价了。

    更过分的是,卢沟桥煤场的煤藕却变相降价十分之一。

    这里外里一挤兑,让煤藕的利润一下就薄了很多。

    想到还得跟长公主的煤场贴身肉搏,晋商们顿觉心心念念一春的煤藕,它就没那么香了。

    不过他们还是舍不得京城偌大的市场,尤其是看到人家把买卖做遍了直隶,就更是快把隔壁的晋商馋哭了。

    于是几个晋商头领一合计,咬牙往门头沟砸了十万两银子,收购了二十多个煤窑,准备自给自足,不再受制于人。

    谁知祸不单行,先是遇上‘地龙翻身’,顺天府禁止西山采煤。好容易等解禁了,天空一声巨响,西山煤业又闪亮登场。

    排水王呼呼一抽,废煤窑变废为宝!

    而且西山煤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从生产到运输的全部技术都遥遥领先,每百斤煤的成本几乎是他们的一半。

    等到三条京西山道修好了,根本就是彻底卡住他们这些小户的喉咙,可以随意操纵他们生死好吧?

    晋商们不忿,便撺掇煤老板想给咄咄逼人的西山煤业上点眼药,让他们收敛一下,给大家留条活路。

    谁知才刚进入语言威胁阶段,东厂、顺天府、刑部就轮流过来警告了。

    还把斋堂的一帮煤老板带到京里蹲了几天班房,让他们写下保证书,又交了保证金才放人。

    这尼玛还让人玩个屁啊,你们自己玩吧!

    晋商们甘拜下风、自叹不如、退避三舍、此致敬礼。彻底放弃了在京城和赵公子抢食吃的念头……

    尽管赵公子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还有对手存在,但不妨碍晋商们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然,晋商能如此心平气和认输退出,是因为他们非但没赔钱,反而跟着赵昊大赚了一票啊!

    所谓对手才是最了解你的人。晋商们是最早认识到西山公司股票有多值钱的人。

    虽然没赶上原始股,但在钓鱼台的首轮招股会上,他们却满载而归。

    那几个出价最高、认购份额最大的买家,大半都是晋商。

    其中杨四和就买了整整一千股!如今已经浮盈二十多万两了。

    而且他们花十万两买的煤窑,也因为赵昊开放所有采矿技术,开采寿命起码延长一两倍,所以这一笔毛估估也要赚个十万两。

    哪怕在他们自认为失败的煤藕生意上,晋商们也赚了万把两银子。

    ps第三更,求月票、推荐票啊~~~

 第三百零九章山西煤业

    一盘算,这帮在京的晋商发现,居然比之前一年赚的都多……对赵公子的怨气登时就转化成了崇拜。

    再说,咱们在京里斗不过,还可以回老家发展嘛。

    毕竟论起煤的产量来,不是额们山西自夸,在座的各位都是弟弟。就西山煤矿这点煤,那简直就是额们山西的九牛一毛。

    而且在山西老家额们可是地头蛇,就是赵公子去玩也不灵光!

    只要额们把赵公子在京里干的一切,统统照搬回山西去,就也能赚个盆满钵满,从今往后坐在家里数钱就成了?

    老西儿们一边呼啦呼啦吃面,一边开心的想象道。

    ~~

    当然,上面这些话,杨四和是不会告诉赵昊的。

    毕竟,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追了半天,却连对手都没惊动,还是挺丢人的。

    “看着赵公子的生意风生水起,说不眼红就太假了。不过我们知道自己的斤两,不敢在京城和公子抢食吃,就决定回老家,也开个山西煤业,学公子把生意做起来。”他便又苦笑一声,对赵昊道:

    “可我们几个激动的讨论了几天,却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因为赵公子的成功,是有几个不可复制的地利的。”

    “怎么讲?”赵昊端起茶杯,看看里头红黑色的液体,心说尼玛不会是老陈醋吧?

    他好奇的尝了尝,咦,居然是普洱茶。

    “一者,西山煤矿正好坐落在京城地下水聚集之地,才会有那么多煤窑透水严重。‘排水王’才会大放异彩。”杨四和叹口气道:

    “可我们山西缺水啊,煤窑往下挖一百丈都不会渗水,所以排水王在我们那儿根本用不上。”

    “用不上是好事儿啊,说明你们山西的煤窑好开采。”赵昊微笑着安慰一句。

    “呵呵,那倒也是……”杨四和强笑一声,心说可那样我们就没法血赚一票了。

    “还有呢?”

    “二者,西山煤矿非但比邻人口百万的京师,而且水运还四通八达,可以打破‘百里不贩樵’的规矩,把煤炭卖给七八百万人口。”杨四和又道:

    “而我们山西一省,一共才八百多万人口,且到处都产煤。别说百里不贩樵了,就是几十里都卖不出去……所以我们那儿煤太贱了,才四五十文钱一百斤,赚头了了。”

    “三者,各地流民都往京师跑,就连我们山西的老百姓也一样,让西山煤业有数不尽的廉价工人。这又是我们山西比不了的……在我们那儿,挖煤跟种地差不多,老百姓都嫌脏嫌苦不愿干。”

    “嗯。”这个赵昊不反对。他之前做调研时就已经认定,北京是大明最适合产生工业革命的城市,没有之一。

    山西目前的条件,确实远远没法跟北京比啊。

    所以这就注定了晋商,没法通过单纯的模仿,复制赵昊的成功。

    说完,杨四和起身朝赵昊深深一揖道:

    “古往今来,没有比公子更会做生意的人了。敢问公子何以教我等?”

    “这个么……”赵昊摆出苦思的神情道:“一个地方一个样,我也没去过山西,怎么说得好呢?”

    杨四和看看杨博,见伯父点头,便咬牙道:“我们山西煤业愿出半成干股,聘请公子为我们的高参!”

    “呦。”赵昊不禁刮目相看,出出主意就给百分之五干股,没想到这帮老西儿还挺舍得下本儿,也怪不得人家日后会一家独大。

    “我们已经募集到一百万两银子的股本了……”杨四和又告诉赵昊。“未来不说跟西山公司比,值个千把万两总不成问题。”

    “杨员外这就见外了。”赵昊这才呵呵一笑道:“那我就姑妄说之,你姑且听之。不合适就全当一乐子吧。”

    “成成,您请讲。”杨四和赶紧去桌上取来纸和笔,洗耳恭听。

    “在山西开个煤业公司是有搞头的。山西虽有六大产煤区,上万小煤窑,但交通不便、技术落后,而且煤老板们普遍实力不强,上头婆婆众多,这势必会造成生产成本高企,加上煤又贱,自然赚头不多。”

    “赵公子行家啊!”杨四和一拍大腿,伯父让他拿干股请赵昊帮着想法子,他还有些不情愿。“就是因为利太薄,所以咱们晋商宁肯走西口,闯北京,也不愿意碰家里的煤窑子。”

    果然还是伯父英明啊。赵公子居然对山西的情况这么了解……

    “做生意嘛,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弃。”赵昊便笑道:“我相信,如果山西煤业能利用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可以把售价压下一到两成,就能迅速形成行业垄断……一时没那么大胃口,可以先从垄断太原的煤矿开始。”

    “嗯。太原也有西山,而且我们西山的煤,可比北京西山的煤质量好多了。”杨四和重重点头道。

    “不过我不建议在太原推广煤藕。”

    “为何?”杨四和与杨博异口同声问道。

    “因为山西老百姓本来就都烧煤。”赵昊便微微一笑道:“干嘛要教他们省煤的法子?”

    “哦,哈哈哈……”杨博闻言放声大笑道:“贤侄真奸诈,不过我喜欢。”

    “也是,煤藕比散煤节省太多,我们本来就发愁销路呢,怎么能推广这玩意儿呢。”杨四和也笑起来,然后又发愁道:“可一个太原就几十万人,市场终究有限。”

    “拿下太原只是第一步,可以帮山西公司扎稳根基。”赵昊又道:“然后你们有两个选择。要么东进,要么南下。”

    “东进怎么讲?”一到战略层面,老杨博可就不困了。

    “东进,就是打通从漾泉到正定府的交通,西煤东输。”赵昊沉声道。

    “漾泉到正定府?懂行。”杨博竖起大拇指道:“太行八陉中,就这条井陉道能走大车!”

    整个山西资源丰富,除了无穷无尽的煤之外,还有极其丰富的铁矿,山西的冶铁业也十分发达……之所以困顿,就是因为被连绵的太行山从北到南与中原隔开,只有八条古时开凿的小径通行,交通十分不便。

    “平定县的煤商,从宋元时就用骆驼和骡子运煤到正定去卖。”杨四和苦笑道:“但井陉道‘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运力十分有限,怕是杯水车薪啊。”

    “所以我说,要打通两地交通!”赵昊一拳击在桌案上,斩钉截铁道:“为什么要开公司,为什么发行股票?难道是为了敛财吗?”

    对,就是。

    “是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赵昊沉声道:“就像西山公司要大修京西山道,山西公司也要拿出大修井陉道的气魄来!”

    “好!”杨博激动的鼓掌道:“这大明朝,就需要贤侄这样的魄力!”

    “可太行山何其险峻?岂是门头沟的小山坳子可比?”杨四和嘴角有些发苦道:“没那个条件修成大道啊,不然朝廷早就不惜血本也要修好了……”

    “不需要拓宽,只需要将现有的井陉道修整一番,将原先的车轨变成铁轨即可!”却听赵昊石破天惊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