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阁老-第4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穿着红色号衣的轿夫,和随轿的官差胥吏们大气都不敢喘,仿佛会惊扰到衙门内的诸位大人一般。

    今天是新任应天巡抚海瑞正式上任的日子。他所辖的十府一州十一位地方长官,以及苏松常镇兵备道、徽宁池太兵备道、督粮道等地方监察官,自然都要前来站规矩。

    此时,海瑞一身绯红官袍,端坐在大堂之上,十五位地方高官全都噤若寒蝉,看都不敢看他一眼。

    偌大的巡抚大堂中满是红袍、针落可闻。

    直到海瑞开口,才打破了这份死寂。

    “诸位都是守令、司道一级的正印官,最短的也出仕十几年,场面话肯定比本院会说。”便听海瑞沉声道:“咱们不妨直入正题。”

    “请中丞训示。”蔡国熙等人惶惶然,如老鼠见猫一般。

    “吴中乃天下首富之地,如今却积习生弊,有颓靡不振之迹。本院蒙恩,巡抚江南,当清理积弊、振风隶纪,如此方不负皇恩。”

    海瑞朝北方拱拱手,然后斩钉截铁道:“本院以为,清理积弊、振风隶纪,关键是要约束好各级官吏。化民易俗,知府为之,功在一府;知县为之,功在一县。地方正印称职,则一邑百姓安居乐业;不称职则一邑百姓水深火热。”

    “所谓‘欲安百姓先正守令’,而欲正守令就要先立法度。”海瑞一挥手,田柏光便捧着厚厚的一摞纸页出来,分发给众位大人。

    “这是本院以在知淳安、兴国时所制订的条约为蓝本,结合江南情况,稍微润色加工,制订的《督抚条约》三十五条。现在颁行给诸位大人,你们回去后,也要颁行给各州县,务必命府州县所有官吏,皆照此执行、不得违反,否则休怪本院严惩不贷!”

    说完,他啪的一声,重重拍了下惊堂木。

    吓得一众四品高官齐齐一哆嗦,赶紧打开手中《督抚条约》拜读。

    简单说来,这《督抚条约》是海瑞给自己和下属官吏制订的法规制度。

    总结起来,大概有五个方面。

    一是禁止下属在接待自己时讲排场、摆阔气。譬如规定自己到地方时,官吏不得出郭迎送;本院到处不用鼓乐,不许铺毡结彩等等。

    二是反对侈靡。如规定自己到州县,只在原有公所居住,不许再行改建;公所中若所有陈设,也只用原物,不得新制;自己到地方吃饭,物价高的地方,每餐不得超过银三钱;物价低的地方,每餐不超过两钱。

    三是禁止贪污及化公为私。规定‘不是为公为民、决不支用公物’,不得用公物请客送礼充人情。办私事要用自己的俸金,如果公私不分,混行支用,便以贪赃论。

    四是禁止行贿受贿,规定不许给长官送礼,同时也要严防胥吏收受贿赂。如果官员行贿,要加重处罚。

    五是严惩渎职。对所有例行和交办的差事,都要按时完成,否则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各府县负责开饷的官军领不到两项,府县官也不能支取,或者把府县的俸禄,扣发给官军。

    ~~

    看完这份《督抚条约》,蔡国熙和他的小伙伴们全都惊呆了。

    这,这,这还让人活吗?

    不能受贿、不能贪污、不能吃吃喝喝,不能讲排场,还不能磨洋工……这官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可海瑞要求他们做到的,同样也要求自己做到,而且对自己的要求更狠更没余地。

    这让知府司道们不敢烦言,只用一张张苦瓜脸对着海中丞,可怜巴巴看着他。

    “你们不必这样,这三十五条《督抚条约》,已经比从前我在淳安兴国所定的条例宽松太多了。”海瑞却视若无睹道:“而且每一条,都可以从《大明会典》中找到原文,绝无任何一条是本院凭空造出来,为难诸位的。”

    “这……”镇江的钱知府忍不住小声道:“中丞容禀,会典多有不近人情之处……”

    “因此本院只颁行了三十五条。”海瑞瞥他一眼,淡淡道:“钱知府还嫌不够,本院现在就可以,专门为镇江府再加几条!”

    “不不不……”钱知府吓得毛都炸起来了,忙连连摆手道:“够,够,足够了……”

    这不通融还好,一通融还要再给加几条,这他妈谁能遭得住啊?

    一众官员马上全都闭上嘴。没人敢再跟海阎王讨价还价。

    横竖海瑞就祸祸三年,全当坐三年牢吧……

    ~~

    《督抚条例》一经颁行,马上生效。

    海瑞当场就开始问责了,他看着站在班末的衷贞吉道:

    “衷知府,本官翻阅林中丞未完成的公务,发现应天十府,九府已经清丈完毕,唯有松江迟迟未曾清丈,不知是何道理?”

    “回禀中丞。”衷贞吉冷汗津津,出班深躬到底,颤声道:“松江乡绅实力太大,官府亦不能制。为此林中丞曾亲自坐镇督办,还遭到乡民的围攻……”

    徐家这条船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他当然要划清界限、表明立场了。

    “不过中丞放心,下官回去就再次着手去办!”

    “年底。”海瑞冷声道:“年底前必须清丈完毕,否则衷知府自劾吧。”

    “下官遵命。”衷贞吉乖乖应声退下。

    海瑞又看蔡国熙道:“蔡知府。”

    蔡知府吓得打个寒噤,赶紧出班道:“下官在。”

    “本院将巡视所辖府州县,第一站,便定在苏州吧。”只听海瑞沉声道。

    “遵,遵命。”蔡国熙挤出一抹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道:“荣幸之至。”

 第十六章 李叫兽

    苏州府学位于三元坊,与沧浪亭隔街相对,乃北宋范文正公所建。

    相传当年他任苏州知州时,掏钱买下了这块地,准备在此卜筑定居。按习俗请风水师看过后,对方告诉他,这块是块风水宝地,范公将家安在此处,将来必定世代出公卿。

    换了别人,肯定会欢天喜地盖屋安家了。范公却说,如果我在这里安了家,只我一家富贵。哪有在此建个学校,让吴中子弟都来受教育,大家都富贵来得好?

    于是他捐出了这块地,在此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府学。

    当时的苏州水患频仍,远没有今日发达。范公建学之初,只有二十多学子入读。手下人认为,这学校是不是建的太大了,范仲淹却自信道:“吾恐异日以为小也。”

    于是他请大名鼎鼎的安定先生胡瑗‘首当师席’,招徕著名学者纷纷来苏讲学。一时间盛况空前,影响遍及全国。非但让苏州自此便为文教之乡,还带动了全国的官学建设。于是‘府有府学、州有州学、县有县学’,文教自此兴焉。

    自宋以来,吴中高中进士者达数百人,服紫拜相显贵者不计其数。苏州既非都城,亦非盛会,却能繁华甲于天下,多蒙范文正公的遗泽。

    因此海瑞将自己巡视苏州的第一站,放在苏州府学的目地,也就不难理解了。

    他是要拿范文正公做榜样啊。

    ~~

    提前一天,蔡国熙便让陈同知和张通判来府学盯着,以免这头一站就捅了篓子。

    蔡知府的担心不是没道理的,因为府学教授李贽那是相当的不靠谱。

    李贽来苏州上任已经半年了,起先还只是迟到早退,隔一天就溜去昆山过夜,这种工作态度问题而已。

    因为他有赵公子关照,蔡国熙只让人去敲打了他一番,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谁知这厮却非但不知收敛,反而愈发张狂起来,开始在生员中大肆宣扬他那套异端邪说。

    起先蔡国熙也没在意,直到府学的老师、生员们纷纷跑来向他投诉,说听了李卓吾的讲课,感觉自己心都脏了,再也没法做个单纯的儒教子弟了。

    蔡国熙还有点儿不信邪,觉得是这帮人意志太不坚定,受不了一点儿精神污染。他便微服到府学,旁听了李贽一节课。好么,差点连他这个理学名家都要开始怀疑人生……

    李贽在课堂上,公然指斥六经和《论语》、《孟子》,并非什么万世不易之圣典,而是那帮圣人弟子们,追忆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或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或根本就是胡编乱造写下来汇集成书的。

    后代书生们却以为这全是圣人的精辟理论,而奉若经典。又哪晓得,这其间多半根本不是圣人的精论呢?

    即使真有圣人讲的,也不过就彼时一事,随机应答,以点拨那些不开窍的弟子。就事论事、对症下药而已,怎么可以当成万古不变的真理,去刻舟求剑呢?

    所以显而易见,六经、《论语》、《孟子》早已被拿来用做道学家唬人的工具,成了伪君子藏身的挡箭牌了,因此绝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更不应该一言一行都学孔子,那就是一种丑态了。

    蔡国熙实在忍不住了,拍案而斥道:“既然没什么价值,为何学校还要教授呢?”

    “它唯一的价值,只是求取功名的工具而已。”李贽淡淡道:“天下的读书人‘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有几个真信它的?”

    学生们不由暗暗点头,不为了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谁整天到晚读这些面目可憎的圣人之言,牵强附会的程朱注释?

    “你胡说!”蔡国熙面红耳赤,气急败坏的喝道:“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岂是你个小小狂生,可以一言否定的!”

    “啊,原来老天不生孔丘,世界是黑暗的。看来老子、三皇、五帝这些孔子之前的圣人,都是整天打着灯笼走路啊!”

    “哈哈哈……”学生们捧腹大笑起来,战斗结束。

    “什么狗屁教授,我看就是个会叫的禽兽!”蔡国熙被气得鼻子都歪了,可又辩不过李贽,只好骂骂咧咧拂袖而去。

    而且让他没想到的是,有人认出了他的身份。结果‘李叫菜’的段子在苏州传开,李贽彻底火了!

    非但府学的学生对他五迷三道,还满城尽是李叫兽的‘粉丝’。如今李贽一开课,课堂马上满满当当,县学的生员、在乡的举人、观里的老道、庙里的僧人也跑来旁听。然后没几天,他那些歪理邪说就会传遍全苏州。

    后来教室里实在装不下人,李贽便改在文庙前的广场上讲学。结果每次开讲,都有上千人前来听课,一个个如痴如醉,成了李叫兽的脑残粉。

    毫不夸张的说,李贽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压过苏州城那些文人名士,女史名妓,成了横扫儒、释、民的学术明星,苏州第一大众偶像。

    他不光反对假道学、抨击程朱理学,也抨击王学右派的空谈,大力提倡功利主义,重商主义、民本思想。

    几乎他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都让那些道学家如芒在背,深恶痛绝,又纷纷找到蔡国熙,求知府大人务必将此异端赶出苏州城。

    谁知还没等蔡国熙写好弹劾李贽的奏章,苏州发生了民变。结果全靠赵昊和江南公司才帮他稳住了局面,将一场灭顶之灾消弭无形。

    这让蔡知府怎好不打招呼,就撵赵昊的人?他只能跟赵公子委婉的提了一下,是否可以让李教授在讲课时收敛一下。赵昊答应的挺痛快,但跟没跟李贽说,他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过了这么久,李贽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蔡知府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由他去了。

    “今天,至少今天,你不要给我捅娄子。”看到巡抚大人的轿子已经到了街口,蔡国熙回头恶狠狠瞪一眼李贽。看到他那一脸的不驯,蔡知府不由自主的放软了语气道:“老虎屁股摸不得啊,算我求你了成吧?”

    “成吧。”李贽翻翻白眼,望向天空,根本就没把‘菜知府’的话放在心上。

    ps这章算昨天的吧。还有三更,求月票!

 第十七章 视察

    其实李贽一脸的不爽,并非针对蔡国熙,而是因为嫉妒海瑞。

    妈的,海瑞是举人,老子也是举人。他是县学教谕出身,老子也县学教谕出身。

    可他竟能当上应天巡抚,老子却还是个教书先生。

    虽然他也知道海瑞当这个巡抚实至名归,但不爽就是不爽,再多的道理也没用。

    今儿个李叫兽铆足了劲儿,想要跟海瑞较量较量,要驳他个哑口无言,证明自己并不比他差。

    反正李叫兽也不指着这个芝麻官吃饭,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

    待海瑞的轿子在府学门前停稳,蔡国熙赶紧小跑上前,恭迎海中丞莅临府学。

    众官员早就得到吩咐,在学宫门前不得跪拜中丞,改为作揖行礼,以示尊师重教。

    海瑞点点头,命平身后,便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进去府学。

    苏州府学和文庙乃是一体,文庙在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