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阁老-第4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

    “我们相信老父母,可是徐家太横了,看把我们打的,呜呜呜,我胳膊都折了……”一个昨日里挨打的小地主哭诉道:“老父母做主啊。”

    “老父母做主啊。”民众又七嘴八舌嚷嚷起来。

    “打人肯定是犯法的!别说是徐家的奴仆,就是徐家的公子打了人,也得接受法律的制裁!”郑岳手一挥道:“你们放心,本官一定会严惩不贷的!”

    说着,他吩咐一旁的李班头道:“派一队人马在这里维持秩序,谁敢再动手打人,通通抓起来!”

    然后郑知县又一脸严肃的警告人群道:“你们也收敛点儿,不许冲击元翁的宅邸,不然连你们一起抓起来!”

    刁民们先是一愣,旋即品过味儿来。知县大人言外之意,只要他们不动手,想干什么都行?

    这时,衷贞吉的轿子,从退思园出来。郑岳赶忙上前,与他低语几句,便回头又呵斥一句道:“听见了没有,不许闹事,快都散了吧。”

    “是……”众人便三三两两散去。

    可等他俩的轿子一走远,那帮刁民又去而复返,且愈发有了底气,朝着园子里骂得愈发肆无忌惮。

    “老杀才,你要那些田陪葬啊。”

    “老匹夫,滚出来,不退田我跟你没完。”

    “老乌龟,你给我出来!”

    什么污言秽语都跑出来了。

    饶是徐阁老忍功了得,依然气得直打哆嗦。他此生还未被如此羞辱过呢……

    等等。去岁致仕前,好像京城的百姓也干过类似的事情,还往他家院子里丢过大粪呢……

    果然刁民就是刁民,不分南北,都是一样的货色啊。

    ~~

    知府衙门。

    郑岳陪衷贞吉进了签押房,衷知府指着小郑知县,似笑非笑道:“你是在玩火啊。”

    “下官不明白府尊此言所指。”郑岳笑笑道。

    “这场好戏背后,少不了你在推波助澜吧?”衷贞吉看得清清楚楚,海瑞的两条新政一出,徐家的根基肯定会动摇不假。但正常不应该这么快就陷入众叛亲离的窘境,一定是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才会加速了事态的进程。

    郑岳负责编纂华亭县的虎头鼠尾册,又对这帮小地主有足够的影响,他来做这件事,完全不费吹灰之力。

    “反正出了这个门,下官是不会认的。”郑岳不好再否认。

    衷贞吉暗骂一声,官场菜鸟就是不懂事,只顾着自己上岸,不管上司死活。

    “能否透露一二,是谁想让徐家难堪?”他只好拉下面子,试探问道。

    “无人指使,是下官自己想在海中丞驾临之前,跟徐家划清界限罢了,也不知有没有用。”郑岳一脸坦诚道。

    “真的?”衷贞吉打量着郑岳,将信将疑。

    “真的。”郑岳点点头。

    “肯定是有用的。”衷贞吉叹气道:“把事态在中丞驾临前引爆,至少可以把我们自己摘出来。等他到了松江再爆出来,我们就难逃同党之嫌了。”

    说着,他一脸严肃道:“此事不是你个新知县能承担的,还是算在本官账上吧。日后就说是奉了本官之命,明白了吧?”

    “呃……”郑岳心里那个腻味,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面上却还得感激道:“多谢中丞维护,下官明白了。”

    ~~

    昆山县,小澞河畔。

    赵公子的四轮马车,沿着河边颠簸的道路,缓缓向昆南行去。

    马车旁忽然闪现出个人影,吓了高武一跳,待看清来人他才松了口气,敲了敲车窗。

    “公子,那谁来了。”好半晌,高大哥才憋出一句。

    “让他上来吧。”马车里,响起赵公子闷闷的声音。

    那人又闪身上了车,便见赵昊闭着眼,躺在马秘书膝上。这路实在太颠,赵公子有些晕车了。

    才不是故意吃马姐姐豆腐呢。

    “什么事?”赵公子眼也不睁的问道。

    被无视的少年低声答道:“徐家的下人已经造反了,前天就把退思园围了。郑知县也那边回话说,公子只管放心,他会设法加剧徐家上下矛盾的。”

    “唔。”赵昊点点头道:“告诉郑知县,让他也只管放心,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都不会牵连到他的。”

    “明白了。”那少年应一声。

    他刚要无声无息的消失,赵昊忽然睁开眼,笑问那模样普普通通,让人留不下一丝印象的少年道:“怎么样,还习惯自己的新工作吗?”

    “我很喜欢。”少年点点头,开心道:“这差事很适合我,再也不用苦恼无法引人注意了。”

    说着他咧嘴一笑道:“前天,我混进徐府去,又是煽风又是点火,他们居然没人发现我……”

    说着说着,他声音渐小,郁郁的低头自艾道:“居然那样都没人注意我,我这种人,就算是死了,也没人注意到的……”

    “这只能说明,你是搞情报的天才啊。干情报工作,越不引人注意越好。”赵昊正色鼓励他道:“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明白了。”那人……哦对了,他叫方文,深受鼓舞的点点头,转身消失。

    ps还有两更哈,弱弱的求一求月票。

 第六十三章 赵公堤

    昆南,澄湖东岸,一道混凝土长堤拔地而起,一眼望不到头。

    今日,是澄湖大堤竣工的日子,也是昆山水利工程胜利完工的日子。

    湖堤上彩旗招展、湖堤下人山人海,全县乃至邻县的百姓,都蜂拥而至。本县人是来庆祝的,临县人是想要看看,这神乎其神的‘昆山奇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而且听说海青天也会出席哦。

    数万条大小船只,把通往澄湖的河道堵得水泄不通。所以赵公子才不得不弃舟从车往这儿赶,弄得他都晕车了,还得躺在马姐姐的腿上……

    这让赵公子愈加对昆山县的烂路深恶痛绝,命马秘书记下来,回头督促昆开司,今年一定要把路修好。

    其实马姐姐觉得,这颠簸的路,也不尽然一无是处呢。

    ~~

    待到赵昊从马车上下来,便见远处的湖堤上下,起码聚集了二三十万人,根本就甭想靠近。

    昆山百姓敲起胜利的锣鼓,高兴的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忘情庆祝这伟大的时刻。

    三十万官民齐心协力,居然只用了半年时间,就修完了整整三百里的堤防工程,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奇迹。

    整个江南官场都被震撼了。

    非但苏州知府蔡国熙和新上任的兵备道吴情前来观礼,就连应天巡抚海瑞都应邀出席了这场值得纪念的完工典礼。

    蔡国熙还特命本府各知县前来参观学习‘昆山经验’,回去好比学赶超、奋勇争先……

    “我们争得过吗我们?”长洲知县张德夫看着那仿若鬼斧神工的长堤,一脸认命道:“还是认清形势,紧跟赵状元的步伐吧。”

    “哈哈,心高气傲的张老弟都服气了,看来用不了多久,长洲县就能用上水泥喽。”太仓的王知州笑道。

    “王大人这话可就不地道了,你们太仓不也成立了太开司?”杨丞麟也笑道:“你们那七十里长江江堤,也就这一二年的事儿了吧?”

    “唉,少来这套,不是你俩整天跟府尊撺掇着先修太湖、先修太湖,人家江南集团能把你们排在我们前头?”王知州不忿道:“我们可是有两个董事的!”

    “嘿嘿……”杨丞麟打起马虎眼,笑道:“这不是去年风汛,太湖刚泛滥过吗?”

    “太湖哪年不泛滥?比起长江来,那就是个澡盆子。”王知州郁闷道。

    “泰利兄,没什么好急的。你看看昆山,三百里长堤才用了半年多就修好了,我们那点儿工程算得了什么?都会在任上解决的。”张德夫笑着拍拍王知州的胳膊。

    “那倒是。”王知州也笑起来,觉得自己确实没必要那么着急。

    一旁的常熟知县和嘉定知县也陪着小心加入进来,恳求三位待会儿务必引见一下赵状元。

    只有那崇明知县金学曾和吴江知县易可久没有凑过来。

    前者早就跑去跟师父献殷勤了,后者则是实在没脸往上凑。

    去年赵守正刚上任,就来低声下气求他,想借吴江县境修一条太浦河泄洪,来减轻吴淞江的压力。却被易可久一口回绝。

    那次双方闹得极不愉快,易知县仗着本县有百里石塘,着实没给赵状元面子。当时赵守正拍着桌子发誓说,要修一条二百里石塘,也让吴江县尝尝,在水里一泡就是半年的滋味!

    易知县那时候是压根儿不信啊,还揶揄他们一百年也修不好!

    谁知道才半年功夫,人家吹过的牛就实现了,而且是整整三百里长堤。

    除了想喊一声牛伯夷,他现在就想问问哪里有后悔药卖。

    小易也想要水泥啦……

    ~~

    这时候,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湖堤上。

    庆典到了最重要的环节,‘立碑为纪’。

    堤上的八角碑亭中,应天巡抚海瑞与苏松兵备道吴情一同揭去碑上红绸。

    两米高的青石石碑上,镌刻着凤洲先生王世贞亲笔撰写的碑文,详细记述了赵状元自上任至今半年之内,所创造的丰功伟业,曰《赵公堤记》。

    因其文章过于佶屈聱牙,会让观者产生自己太没文化的挫败感,故隐去。

    权摘《旧明史·赵守正列传》记载的这段历史,以飨读者:

    ‘……守正出知吴县,未到任,铁臀状元已名动江南。知府蔡公以为大才者,不可小用也。恰逢昆山大水,坏城垣、淹田舍,漂人畜无算。遂荐以巡抚林公。公召见相谈,引为古贤人,曰:‘昆山非君不可,然屈就,可乎?’公慨然曰:‘非斯不可。遂改知昆山。’’

    ‘守正至昆山,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守正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然民犹惴惴难安。守正遂庐于堤上,率其子持畚锸以出。昆山父老感之曰:‘县尊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于是官民数万齐上堤,力保誓与江堤共存亡。’

    ‘有在籍副都御史潘公,感守正高义,自湖州前来襄助。是年雨日夜不止,水患为数十年之最,江堤摇摇欲坠,险情百出。守正指挥若定,谈笑自如,军民遂安。又使官吏分堵以守,并造格、遥、缕、月堤以捍江塘,终保县境无虞。’

    ‘寻出梅,险情解。守正与潘公等议,请役民夫十万,筑石塘以为百年计。有邻县易公尝言:‘状元大言炎炎,百年难就。’公闻言笑曰,‘夏虫岂可言冰?’乃命子昊以石灰为料制水泥,将此物与粗石混凝为堤。日成二里,江堤一月乃就,中外以为神迹也。’

    ‘后历时半载,率官民修长堤三百里。守正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严寒不着裘,曰:‘民劳,吾何忍独适?’翌年正月工毕,自此昆山永诀水患、农田大利,重为鱼米之乡,百姓方知生民之乐。然公憔悴如老农矣。’

    ‘公在治水期间,开展全民卫生运动,灭血吸虫、除四害,亦为利在千秋之举。昆山百姓至今仍呼为‘赵父’,曰‘无赵父则无玉昆山’……’

    另据《旧明史选注》曰:

    ‘人常以赵子之丰功,薄赵公之伟绩,譬如以大苏鄙老苏,言‘一人得道、父以子贵’也。’

    ‘更有甚者,谤公为‘木偶’、‘锥桶’、‘复读机’,然观赵公在昆山壮举,此大谬。呜呼,状元之才、宰辅之能,议者均视而不见,其良心为犬食矣?’

    ps求月票。

 第六十四章 到访

    典礼结束,赵守正恭请海中丞、吴观察和蔡知府,并诸位大人登画舫,到澄湖上用午宴。

    海瑞自然不会参加,别人也巴不得他不参加,不然守着个阎王爷,再好的菜肴也味同嚼蜡。

    赵昊便在一条白篷船上,摆下酒席招待海瑞,只有马秘书从旁侍奉,连金学曾都撵去了画舫。

    按照《督抚条约》规定,桌上只有两荤两素一个汤,还有一人一碗白汁卤鸭面。

    海瑞果然吃得十分开心,吃完一碗面,还让马湘兰再添一碗。

    赵昊受早先晕车的影响,食欲缺缺,连半碗都没吃完。

    “不要浪费。”见他要放筷子,海瑞瞪眼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呵……”赵昊只好低头硬吃,心说下回别想来我这儿改善生活了。

    海瑞掏出帕子擦擦嘴,忽然问道:“你刚才说,林中丞醒了?”

    “嗯。”赵昊含糊应一声,低头吃面。

    “禀报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