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阁老-第6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不等人啊!研发一定要快,不要怕花钱。”赵昊沉声道:“我给你一年时间,明年这时候,我要正式开造一号船!”

    “明白,下官今天就开始动手!”杨帆重重点头道:“争取年前把各处船图画出来。”

    “要的。”赵昊点点头,这就是他为何非要杨帆来担纲的原因。

    在这个年代,造船是一门手艺活,掌握最顶尖手艺的就这么几个人,别处没的找。

    又何止是造船一途呢?几乎各行各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这种传统手艺人掌握核心技术的模式,严重束缚了江南集团的脚步。赵公子斥巨资建那么多学校,就是为了将私人的手艺变成公众的知识,这样才能全面进步啊!

    略一走神,他嘱咐杨帆道:“说起作图来,要多向那些佛郎机人取经,他们掌握的尺规作图技术,能让图纸更精确。”

    “是。”杨帆赶紧应下道:“我们会想方设法榨干他们,一滴都不剩!”

    “就是这个意思。”赵公子笑着点点头。

    ~~

    返程路上,金学曾忍不住问赵昊道:“师父,江南造船厂真要造那么多大船?”

    “我像是在开玩笑吗?”赵昊骑在马背上,手搭凉棚看着远处。

    “那千料海船,还造吗?”金学曾追问。

    “当然继续造。”赵昊淡淡道:“想想吧。我们缺了一百五十年的课,得多少年才能把课补上?”

    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因为说出来会惊掉所有人下巴——根据自己的估算,未来江南集团需要有三千到五千条千料海船,也就是达到百万吨级别的运力,才能真正算得上大航海时代的大玩家。

    其实这个数字并不夸张,因为清朝放开海禁后一百年内,江南沿海沙船便增加到五千艘,总吨位达75万吨。而同期英国注册海船有7000艘,总吨位达一百五十万吨……

    江南集团岂能做做近海贸易就满足了?赵公子可是志在七海的,旗下五千艘海船只能说刚刚够用而已。

    别人觉得不可思议,只能说他们想象不到,大航海时代有多浩大罢了……

    ~~

    “那这江南造船厂肯定还得扩大啊。”金学曾顺着赵昊看的方向望去道:“我得给他们留出地方来。”

    “不错,未来江南造船厂少说占地上万亩,员工数万人。”赵昊缓缓道:“再加上配套的上游产业,养活十几万户不成问题。”

    “哇……”金学曾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他辛辛苦苦吸引人口回流,崇明县眼下也才不过四万户,十几万人。有了师父送的这份大礼,崇明县的人口就要翻几番,甚至超过元朝时的盛况了!

    “师父,您老对徒儿太好了,我我,真不知该怎么报答您老人家了……”金猴子美的都语无伦次了。

    “先别高兴太早。”却听赵昊话锋一转道:“还有件事,你要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什么事?师父请讲。”金学曾一愣。

    “漕粮海运的起锚港放在崇明只是权宜之计,并不利于江南的整体发展。”赵昊看他一眼道:“回头有了更合适的港口,集团会考虑迁往别处的。”

    “呃……”金学曾心下一沉,还真是福兮祸所依呢。忙央求道:“师父行行好吧,崇明眼下的繁荣,全仰赖海运啊!”

    “还是造船业更适合崇明,再加上农场经济,足够拉动全县的经济腾飞了。”赵昊不为所动道:“别贪多嚼不烂,要服从大局。”

    “唉。”师父都这样说了,金学曾只好委屈巴巴应下。

    不过他心里其实不慌。他已经琢磨过了,整个江南缺乏交通方便的大型海港,最近的一个还是在师父规划的江南一体化区域之外的宁波。

    要是说把港口设在崇明,不利于江南发展,那设在宁波就更不合适了。

    所以在他看来,师父迁港的念头,短时间内是无法付诸实施的。

    他装着可怜兮兮,不过是为了趁机提条件。“那师父,明年搞农场经营的事儿?”

    “我同意了。”赵昊点头。

    “那农技员?”

    “我去协调。”

    “能不能把史继志请来担纲……”金学曾又得寸进尺。

    “我看你是蹬鼻子上脸!”赵昊没好气瞪他一眼。

    “师父真不是,主要是头一回弄心里慌啊。几十万亩地,万一搞砸了,怎么跟上上下下交代啊……”金学曾腆着脸道:“师父也不想徒儿的仕途才起步,就栽个大跟头吧。”

    “信你这张嘴。”赵昊哂笑一声道:“行吧,我帮你问问他。不准再提条件了!”

    “唉唉,是是是。”金学曾缩头缩脑的应下,心里乐开了花。这下崇明三管齐下,非但摆脱全府垫底指日可待,追上长洲吴县也不是奢望啊。

    “好好干吧。”赵公子大有深意的看看自己的爱徒。“你也当了两年知县了,要学会宠辱不惊。”

    “是,师父。”那时金学曾还不知道,师父这话是什么意思。要是他知道的话,肯定年都过不好了……

    ~~

    翌日一早,赵公子一行离开了崇明岛,中午时抵达了吴淞口。

    受长江口泥沙入侵的影响,吴淞口江面淤积出多处沙包,最大的一处名唤高桥岛,占据了一半的江口。甚至有百余户人家在上头居住,吴淞江淤积之重可见一斑。

    江面淤浅给船舶航行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只有平底的沙船可以进出无虞,换成尖底的福船,只有搁浅的份儿了。

    牛长老亲自掌舵,将赵公子所乘的四百料沙船,小心翼翼驶过吴淞口。这要是不慎坐滩,就得等到涨潮时才能脱身了。

    过去吴淞口,眼前江面依然开阔,足有百丈宽,乍一看水面平缓茫茫如湖面。

    但仔细一看,水面上到处芦苇丛生,其间还有无数沙包,显然同样淤浅严重。

    这些泥沙却是吴淞江带来的了。因为吴淞口被长江的泥沙淤塞,吴淞江水流放缓,泥沙便在这里淤积下来。结果河道越来越浅,水流越来越慢,也难怪太湖一泛滥,吴淞江沿岸就水患频频。

    ps还有一更……

 第八十三章 治水必亲躬

    赵昊是来赴海瑞约的。上月他一回到耽罗岛,就得知海公已经询问过好几遍,他何时返回了。

    得知赵昊的确切归期后,海瑞又约他腊月初四在烂泥渡镇上见面,不见不散。

    赵公子只好歇都没歇,就连滚带爬的来赴约了。

    “这一带叫烂泥浦。”牛逸群一边操船一边向赵昊介绍道:“吴淞江下游南岸号称十八条浦,这烂泥浦就是最东边一条。海中丞约公子见面的烂泥渡,就在烂泥浦边上。”

    说着忍不住嘟囔道:“海中丞也真是的,怎么选了那么个破地方?”

    “那地方怎么了?”赵昊饶有兴趣的问道。说来惭愧,虽然已经买下了整个浦东,但他还没踏足过呢。

    “一个字,‘穷’。上海有民谣唱得好,‘烂泥浦边有个烂泥渡,烂泥路边有行人过路,没有好衣裤,满街的光棍哭……’”牛长老便扯着五音不全的嗓子唱起来,惊起一滩鸥鹭。

    把赵昊差点听吐了,殊不知他唱歌时,人家也是一般的感受。

    不对,更难受。因为旁人还得装着很享受的样子,完事儿还得违心吹捧。简直是三重伤害,361度的虐待。

    话说回来,要不是这破地方一半盐碱地、一半烂泥塘,他能一两银子一亩地,就把整个浦东收入囊中?

    少顷,一个乡村野渡出现在前方。赵昊定睛望去,只见木头栈桥旁停着若干舢板木划子,却没见到应天巡抚的座船。

    要不是打前站的护卫蔡旭、蔡昆兄弟俩和海安在码头迎候,赵公子还以为海公迟到了呢。

    沙船停稳后,蔡旭架好船板,蔡昆跳上来,扶着赵公子上了岸。

    海安笑着向赵公子请安,这位全天候多功能老仆,没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般的小人得志,还是那样朴实沉稳可靠。

    “哈哈,老伯好久不见啊。”赵昊笑着从护卫手中接过个布包,塞给海安道:“弄了点儿高丽参,老伯补补身子,好多服侍海公几年。”

    “呵呵,公子太客气了。”海安也笑着双手接过来道:“不过还得问过我家老爷,他不点头老汉可不敢收。”

    “我又不是外人。”赵昊知道海安的为人,也不勉强他。笑问道:“什么时候到的?”

    “我家老爷都在镇上住了半个多月了。”海安笑答道。

    “啊?”赵昊吃了一惊。

    “哦,只是晚上住在这里,天不亮就坐上小船,跑遍这一带的荒村野水十八浦。”海安苦笑道:“今天又去了黄浦,让小人在这里等着公子。”

    “海公还真是007,拼起来不要命……”赵昊无奈摇摇头道:“那赶紧过去吧。”

    “好嘞。”海安应一声,头前带路。

    要去的地方水更浅,赵昊乘坐的沙船都去不了,只能跟着海安上了条小舢板,朝着芦苇丛生的河浦深处划去。

    护卫们也上了小船木排,紧随其后。

    ~~

    因为今天赵昊要来,所以海瑞没走远,船行出三里地,绕过大片的菖蒲,就看到了水面上停着几条小船。

    一条船上的巡抚亲兵看到有船靠近,警惕的望了过来。待瞧见一行人由海安领着后,这才放松下来。

    另一条船上,正缩在船篷里烤火的牛佥事也探出头来,看见是赵昊后,忙兴奋的挥手致意。

    “中丞呢?”和他打过招呼后,赵昊问道。

    “那儿呢。”牛佥事指了指前头。

    顺着他指的方向,赵昊看到海瑞和上海知县张嵿。两人各拿着根长长的木杆,分立在一边岸上。两根木杆间连有长长的绳索。海瑞抻直了绳索,数一数上头的绳结,高声道:“宽四丈七!”

    牛佥事闻声,赶紧在纸上记下来。

    然后海瑞把木杆插入泥中,拔出脚来上去小船,顺着绳索来到浦中央,将悬着铅坠的另一根绳索送入水中,测量出深度道:“深六尺。”

    牛佥事又赶紧记下这个数据。

    他手中的册子上,已经密密麻麻记满了几千个水文数据,都是海瑞拿着杆子和绳子,亲自测出来……

    赵昊让人把船划过去,笑着向海瑞行礼。

    “你可算回来了。”海瑞看到他,没好气道:“是不是我不催你,就打算在李朝过年啊?”

    “那不至于。这不紧张了大半年,出国放松放松嘛。”赵昊讪讪一笑、不欲多言。总不能跟海瑞说,我去为国争光,打到倭寇老巢去了吧?

    两条船贴在一起,赵昊一边扶着海瑞到自己船上来,一边插科打诨道:“中丞急着唤我回来,喝令公子的满月酒吗?”

    “少不了你一顿。”海瑞老脸一红,却难掩喜色,他上月弄璋之喜,可谓老来得子,喜不自胜啊。遂低声对赵昊道:“多谢了。”

    “客气了,都是李大夫的功劳,我也没帮上什么忙。”赵公子忙谦虚道。咦,怎么感觉哪里怪怪的?

    好在海瑞思想没他那么龌龊,没体会到这话里的歧意。他在船边坐下来,脱掉沾满泥巴的官靴,换上海安递来的布鞋。

    其实他的裤子、袍子下摆,也全都沾满泥巴。光换双鞋根本没什么用。

    再看海瑞的手背上,全都冻开的血口子,耳朵嘴巴也全都皲裂。一张脸本来就黑,又被寒风吹上了一层古铜色的锈斑。说他是个老船夫还差不多,哪还有半分天下第一封疆大吏的风采?

    “中丞这是干什么?”赵昊赶紧让马秘书拿来自己用的护肤油,递给他一瓶。

    “这什么玩意儿?”海瑞端详着那个精致的小瓷瓶。

    “护肤的,抹在脸上防皲裂,你看我在海上漂了几个月,也没像你一样。”赵昊一边说一边演示如何涂护肤品。“咱得对得起这张脸啊,中丞。”

    “不要,老爷们涂脂抹粉,成何体统?”海瑞看他往脸上搓油油的样子,一阵恶寒。

    “爱要不要。”赵昊翻翻白眼,好心当成驴肝肺。“中丞这是在干啥,跑这儿来清丈田亩了?”

    “放屁!”海瑞瞪他一眼道:“应天十府早就清丈完毕了,老夫是在测量这一带的水况!”

    “测水况干啥?”赵昊双手抄进袖筒。腊月的江南,风一样刺人骨。真不知海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治水啊。”海瑞白他一眼,嫌他明知故问道:“今年苏松的大水你不知道吗?不能因为你爹的县淹不到了,就不管了别的县吧?”

    “哦,是治水啊。”赵昊呵着白气问道:“下面人都罢工了吗?怎么还用堂堂巡抚大人亲自现场测量?”

    “罢工?借他们个胆子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