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阁老-第7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何心隐脸涨得通红,赵公子批评到了他的根子上,自然难以接受。“我从没说过要灭人欲,只是希望通过教化,来提高人们的道德。道德上去了,在欲望方面自然就节制了,清心寡欲又有什么错?”

    说着他想到赵昊那句靠压抑人性来实现的美好,是虚假的美好,不禁哑然。

    是啊,自己可以清心寡欲,却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清心寡欲,不然那跟程朱又有什么区别?

    何心隐沉默许久,方喃喃道:“难道道德教化真的错了?”

    “道德教化本身当然没错,不然人与禽兽何异?”赵昊正色道:“然则,靠道德教化只能决定一个社会的下限,却不能决定其上限。不然我汉家王朝如何会败在五胡辽金元手中?我们的道德再差,也远比他们强吧?那时候读书人的教化有什么用?还不一样被灭国、被屠戮、被当成两脚羊?”

    “这”何心隐三人面露钦佩之色,心说这小子尼玛比我们还狂啊。泰州学派无论如何叛逆,也没跳出儒道法的范畴。与理学的冲突依然是读书人间的路线之争。

    好嘛,到了科学这儿,直接就把读书人的作用,甚至读书人本身给否定了

    罗汝芳忍不住反驳道:“历代王朝靠马上得天下不假,还能马上治天下?最后还不得靠读书人治国平天下?”

    “那当然,因为治国是一件复杂精细的事情,不靠读书人是万万不行。”赵公子说着冷笑一声道:“但也只是矬子里头拔将军而已。所谓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按说只要时间足够,就是一锨一锨的堆土,也能堆成一座高山;就是一瓢一瓢的舀水,也能积成一个大湖。可读书人治理了历代王朝两千年,我华夏却依然停滞不前,不敢说比先秦强多少,甚至很多地方还远远不如!”

    “”三人没法反驳他厚古薄今,因为他们和大多数读书人,甚至包括孔夫子在内,还在追慕夏商周呢。言必称三代,希望回到那个礼崩乐坏之前的时代呢。

    这样一想,读书人也确实够失败的。

    “所以我说,读书人治国,也就是维持个下限罢了。想让我华夏走出治乱循环的怪圈,真正向前发展,他们是绝对做不到的。还想实现更遥远的天下大同?别做梦了。”赵昊冷笑连连道:“我们华夏的百姓是最本分的,只要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就没有人会造反。读书人折腾了两千年,连这点最低要求都做不到,还有脸了?”

    一番话说的三人面红耳赤,甚至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那你能让百姓都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何心隐不忿反唇相讥道。

    “我能,至少我知道怎么能做到。”赵昊眉头一挑,大言不惭道:“你既然在我江南集团的农庄干过一年,就该知道通过科学管理,科学种植,我们昆山的农场实现了一年两熟,亩产七石的高产纪录。”

    “不妨提前透露一下,今年昆山农场的亩产稳稳突破了八石。”赵公子有实际成果打底,说话自然底气十足。“而原先昆山呢?一年只能种一季稻,昆南有时候还一季都收不来。好,不说昆山,就说苏松别的县,最多一年种一季稻一季麦。最高产米两石五,麦一石五,仅此而已。”

    “我们科学可以用同样的土地,种出至少多一倍的粮食来,多养活一倍的人口。而且这还只是开始,日后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产量还会不断提升。你说我有没有底气,说自己有办法让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

    “有”何心隐服气的点点头,他要是不服气,也不会拉下脸来求教。

    “我不是说读书人不行,而是说读书人读的书不行。”见他服气了,赵公子也放缓语气道:“卓吾先生说孔孟学说只是一时所发之药石,并非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不能将其当做万古不易之教条,就非常的科学嘛。”

    广个告, app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竟然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哈哈哈,我算听懂了。”李贽忽然拍着大腿笑道:“你的意思是,读书人都要学科学,才能治理国家的姿势,走出治乱怪圈,让大明永远强大,直到天下大同,对吧!”

    “所谓知己,莫过如此。”赵昊毫不脸红的点点头道:“百姓日用既是道,科学就是研究如何让百姓过的更好的一门学问。所以我们两家确实是同道中人,可以相濡以沫的。”

    “先别说那么远。”何心隐一抬手,皱眉道:“让我捋捋先。赵公子的意思是,只有顺乎人性才能长久。所以读书人的责任,应该是去满足人的欲望,这样组织才能长久,国家才能强大,最终实现大同?”

    “同时还要有道德为欲望设限,”赵昊沉声道:“不受道德约束的欲望是有毒的,最终会让国家变得邪恶,让人民是非不分,最终自取灭亡。”

    顿一下,他眨眼笑道:“当然,这就是你们泰州学派的事情了。”

    三人这才彻底明白,赵昊所言道德是社会的下限是什么意思。无论儒道法都将道德视为社会的上限,所以一代代读书人才会反复求诸于道德。

    但其实,那只是他们没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才通过用道德礼教来降低人们的欲望,来保持社会的稳定。这种削足适履的反向操作,当然最多只能维持社会的运转,无法为百姓带来美好的生活了。

    何心隐的聚合堂虽然放松了名教伦理对族人的约束,但依然没有改变用限制人们欲望的方式,来维持体系运转。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笨蛋,问题是经济啊!

    ps今天没有了,争取明天再早点发。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阳的成绩

    为什么国家要发展经济,因为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问题。虽然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但发展产生的问题,只能在继续发展中才有解决的可能。

    一个经济继续发展的国家,纵使问题多多,却可以不断解决问题。可一旦经济发展停步了,国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丧失了。在这种失败国家中,旧的问题无法解决,新问题不断出现,只能等待旧的政权和利益集团被推翻,通过使经济归零重新获得发展空间。

    我华夏历代王朝为什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根本原因就是无法为经济做增量,只能在存量的范围内,不断的‘停滞——清零——停滞——清零’的循环。

    历史在为大明送来加剧清零的小冰河危机的同时,也为大明送来一次跳出这个怪圈的机会——大航海时代。可惜大明没有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做增量的机会,只能在新时代的门口,倒毙于小冰河带来的饥荒和鼠疫了……

    这就是赵昊自始至终把参与大航海,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的原因所在。

    但做增量并不一定带来发展,大明也可能走西班牙葡萄牙的老路,无法让广大百姓分享到增量,亦无法让增量带来发展。这是赵公子始终担忧的事情。

    所以他要帮助泰州学派发展壮大,让他们为没资格决定蛋糕分配的人群代言。引导这股破坏性极强的力量,在冲毁理学牢笼的同时,学会建设一些东西……

    现金/点币等你拿!

    理想很美好,可现实会如何发展,谁知道呢?

    泰州学派能不能在张相公的迫害下活下来,还是个未知数呢。这样想来,赵公子简直就是在替李贽何心隐们和亲啊……

    实在太为大……哦不,太伟大了!

    ~~

    廿五日清晨时分,科学号抵达崇明三沙码头。

    短短两日时间的,赵公子与泰州学派三人,进行了夜以继日、深入热烈的交流,但在详细记述了赵公子言行的《科学传习录》,以及为泰州学派作传的《泰州学案》中,详细记载均只到‘笨蛋,问题是经济啊!’便结束了。

    之后一天两夜的谈话内容,两者则均不约而同的语焉不详。

    在《科学传习录》中,诸弟子以彼时未曾随侍师父左右为由,只言此次‘江中对话’为科学与泰州学长达数十年的密切合作奠定了基础,是两党共同推翻理学统治地位之滥觞云云。

    而《泰州学案》是李贽这个亲历者所撰,按说以他百无禁忌的性格,如此重要的一次谈话,应该一字不漏的记述下来才对。然而他也罕见选择了春秋笔法,只说次‘江中对话’是科学对泰州学的一次棒喝,为他们在迷茫中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此不只明确了要反对什么,还明确了要主张什么。

    自此之后,泰州学派悄然将‘百姓日用即道’,诠释为‘让百姓生活的更幸福,就是吾辈所追求的大道’,并定为学派主旨,始终不渝的坚持为百姓谋福祉,终于迎来了快速大发展。影响力很快超过了王学各派,迅速成为大明显学,门人上自师保公卿、下逮士庶樵陶农吏,成为理学的最大敌人……当然,这是后话。

    于是后世史学家们猜测,可能正因为双方所谈内容颇多限制级,其中不乏不宜流传的屠龙之术,是以在《科学传习录》和《泰州学案》中才将其隐去了吧。

    他们也不纯是推测,因为在金学曾的《大阳子日记》中,记述了当日他在三沙码头迎接师父时,所见泰州学三人与师父道别时,罗汝芳长揖曰:‘公子对我泰州学恩同再造,日后若有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而何心隐那种绝世狂人,居然也跟着行礼,说‘受教了’。可见受益之大,定已到了脱胎换骨的程度了……

    ~~

    因为中午就要发船了,所以和泰州学派三人分开后,赵公子只在码头和金学曾匆匆一晤。

    今年崇明岛又是成绩斐然的一年,生性爱炫耀的大阳,当然要跟师父好好显摆显摆了。

    “在师父的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崇明的航运、农业、造船业一日千里,为本县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截至九月,本县人口已经接近三十万,比去年整整翻了一番啊!”

    也难怪金学曾迫不及待要表功,他这三年任期,第一年寄人篱下、穷逼至极,第二年当牛做马、苦逼至极,如今终于牛伯夷了。不跟师父好好吹吹牛,岂不是锦衣夜行?

    “唔,不错不错。”赵昊赞许的点点头:“当初你们县才八万人吧,这都翻了几番了?跟当初昆山差不多了。”

    当然,在赵二爷的英明领导下,如今昆山的人口已经超过五十万了……

    “嘿嘿。”金学曾乐得合不拢嘴道:“一是咱们吸引力大,都有流民从河南跑来做工了。二来,县里也没闲着,我把那班白役全撵过江去,让他们招人来做工,光从南通州就招来五六万人,后来气得杜知州在城里拉起横幅,‘防火防盗防崇明’,还给我写信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哈哈哈。”

    洪武初年,南通州下辖海门、崇明两县,后来崇明才归了苏州府。而且南通州隶属于扬州府,也在江南一体化区域之内,是以那位知州才有‘同根生’一说。

    “你给我收敛一点!”赵公子一脚踢在他腚上,骂道:“南通也是江南的一部分,人家南开司和杜知州投诉你好几次了,说你挖自家墙角,十分恶劣!”

    这也是赵昊强调江南一体、协调发展的原因,不然散装的江南各府县,肯定会像金学曾这样互挖墙脚,恶性竞争的。

    所以赵昊严厉警告金学曾,再敢从南通挖人,就要把他吊起来打……

    “也没照着一只羊薅,还有凤阳、淮安、徐州呢,它们总不算江南了吧……”金学曾捂着腚,可怜兮兮的眨巴着小眼儿道:“黄河决堤之后,这几个府的百姓生计无着,幸亏我们招徕,才不至于挨饿。这是做善事哩。”

    “现在潘中丞已经把决口堵上了。”赵公子叹口气道:“那些府州县开始急了,纷纷到南京告状,说江南引诱江北人口,要求苏松两府遣返流民。”

    “啊,是吗?”金学曾吃一惊,这事儿他从没听说过。

    “不然我去南京干什么,不就是为了给你们擦屁股?”赵公子哼一声,才不是专程去浪呢。

    “那现在怎么讲?”金学曾着紧问道。崇明本地人口单薄,想要发展全靠外来人口,要是南京下令遣返,可就要了他亲命了。

    “目前是打点压下了。”赵昊叹口气道:“但我已经承诺,明年不会再从江北各府挖人了。”

    这也是赵公子明知道金学曾挖人挖的太过分,之前却没阻止他的原因。只靠人口自然流动,增长速度还是太慢,该挖人还是得挖。

    金学曾猴精猴精,闻弦歌而知雅意道:“明白了,徒儿这就赶紧把人都派出去,年前再挖最后一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