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通史-第12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华日报》经过中国的不懈努力抗日战争开始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经过与国民党的多次交涉1938年1月《新华日报》在武汉正式出版。《新华日报》成为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一份机关报。这是一份有重大影响的报纸。它不仅面临艰巨的抗日战争也要与国民党展开复杂的斗争。

    《新华日报》在“刊词”中说:“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战斗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更将尽其所能为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效力。”

    《新华日报》在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的领导下积极宣传的全面抗战路线报道新四军、八路军英勇抗日的战绩无情地抨击了国民党一切有害抗日和的行为。《新华日报》在动员和团结各阶层人民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及抗战胜利后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方面作出了贡献。由于国民党的迫害《新华日报》于1947年2月停刊。《新华日报》是研究中国现代史的一份重要史料。

    第四节期刊期刊早在清末即已展至民国后则更如雨后春笋纷纷创刊。中国近代后期的杂志数目亦无精确统计仅上海图书馆馆藏1949年前出版的各类杂志即达8ooo多种。这是比较多的馆藏。

    本节仅就中国现代史上一些影响较大的期刊作些介绍和评述。

    北洋政府时期的期刊1。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期刊。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促进了民主精神的高涨。但是革命很不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得而复失封建逆流沉渣泛起。中国的出路何在?人们开始新的探索。1915年后一个以《新青年》杂志创刊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蓬勃兴起。

    《新青年》是五四时期最著名的、也是影响最大的杂志。它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后更名《新青年》。它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在中国掀起了一个反封建主义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它激烈地抨击了中国封建的伦理道德和主义制度提倡白话文和文学革命运动。陈独秀、鲁迅均在《新青年》上表了一系列反封建的著名文章。1918年以后《新青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十月革命和歌颂劳工运动先后表了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名著标志《新青年》杂志向社会主义方向跨出一步。192o年中国上海起组成立后《新青年》杂志成为其机关刊物。1921年底出版九卷五号后一度停刊1922年7月出版九卷六号后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出版实际并未能按季出版至1924年12月只出4期。后不定期出刊又出版5号于1926年7月终刊。《新青年》杂志在五四前后影响和培养了一代知识青年。

    五四时期又一个重要刊物为《每周评论》。它于1918年12月在北京创刊至1919年8月被北京政府查封为止共出版37期。《每周评论》先后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编辑。前期主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报道爱国运动的消息激群众的爱国热情。后期在胡适控制下极力宣扬实验主义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表了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每周评论》不失为研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史料。五四时期北京大学是青年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学生中的三大社团即“国民杂志社”、“新潮杂志社”、“国故杂志社”反映着不同的政治思想观点。

    《国民》月刊于1919年1月出版受到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社会进步人士的广泛支持。当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学生不断进行示威游行并组织了全国性的爱国团体——学生救国会。该会以《国民》杂志进行反帝爱国宣传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团结广大爱国青年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起到了推进作用。《国民》杂志社社员有2oo多名思想观点复杂但爱国是一致的。后来成员走向分化。

    北京大学另一个著名刊物为《新潮》月刊。它是1919年1月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新潮社”创办的由胡适的主要弟子傅斯年、罗家伦等主持受到胡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的积极支持。《新潮》杂志高举“伦理革命”旗帜反对封建的伦理道德提倡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同时高举“文学革命”旗帜反对封建旧文学积极响应《新青年》杂志动的白话文运动成为五四时期著名的白话文刊物之一。五四以后新潮社的社员纷纷出国《新潮》杂志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积极作用日益减弱。但《新潮》在新文化运动中显示的光辉仍不可磨灭。

    五四时期一个著名的社团叫“少年中国学会”它存在六年多社员有11o多人分布于全国由王光祈起建立。成员有早期知识分子李大钊、、邓中夏等人;也有日后国家主义派代表人物曾琦、李璜等。学会于1919年7月在北京创办大型综合性刊物《少年中国》月刊。该刊宣称:“欲集合全国青年为中国创造新生命为东亚辟一新纪元。”“最终目的即为创造‘少年中国’。”少年中国到底什么样提倡者们也很模糊。许多社员在《少年中国》月刊上表文章阐述见解。由于学会成员复杂思想分歧少年中国学会日益走向分裂1925年遂停止活动。《少年中国》月刊反映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

    1919年7月在长沙创办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湘江评论》。在这个刊物上表了许多文章热情歌颂世界潮流和俄国十月革命。在他写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号召工人、农民、各阶层人民群众联合起来向统治阶级展开斗争。《湘江评论》只出版了4期加一个增刊即停刊但它对湖南革命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周恩来、邓颖等建立的“觉悟社”把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探索改造中国的道路作为宗旨。192o年1月他们在天津创办了《觉悟》杂志宣称“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他为应该铲除应该改革的”。《觉悟》杂志指导了天津爱国学生运动的展。可惜由于周恩来等被捕入狱《觉悟》只出版一期即被迫停刊。

    五四以后戴季陶和沈玄庐在孙中山支持下于1919年6月在上海创办《星期评论》周刊。该刊曾大量地介绍过社会主义学说和苏联情况刊登过国内外劳工运动的消息。但是如戴季陶本人所说他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劳工运动在中国生。《星期评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还是起了作用的因而该刊也受到人们的重视。一年后《星期评论》停刊。

    2。早期刊物。

    中国十分重视报刊的宣传教育作用早在192o年11月就由中国上海起组创办了《》月刊。该刊译载了列宁的一些重要著作介绍过十月革命和欧美各国的概况以及俄国的建党经验。《》月刊还表文章与无政府主义思想展开论争。月刊的出版为中国的正式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中国成立后1922年9月在上海创办了《向导》周报。这是中国的第一个中央机关刊物。它到1927年7月停刊经历了党的创建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程。它着重地宣传了中国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纲领多次刊登中国对时局的宣言和政治主张大量报道了工农运动的消息对推动和维护第一次国共合作、展革命形势作出了贡献。

    1923年7月中国又在广州创办另一个中央机关刊物《前锋》月刊。该刊在“刊词”中说:“我们认定国民运动是中国国家生命之救星。”因此“在此运动中不敢说是领袖更不敢说是先觉只愿当前锋只愿打头阵”。《前锋》月刊创办于三大之后因此它着重宣传了三大以后的方针、政策介绍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情况。由于《前锋》至1924年2月停刊因此不如《向导》影响大。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个机关刊物为《先驱》半月刊。它于1922年1月在北京创刊。该刊在“刊词”中说:“本刊的任务是努力唤醒国民的自觉。”“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该刊表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介绍苏联、国际共运情况的文章。《先驱》多次出版专号刊登青年团的有关文件和讨论团的建设问题。《先驱》在教育青年走向革命和推动青年运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在《先驱》停刊两个月之后1923年1o月中国青年团又在上海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由中国青年运动的领袖恽代英主编。该刊出版过许多专号介绍俄国革命帮助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宣传关于青年运动的理论与方针。《中国青年》后曾迁广州、汉口出版至1927年1o月停刊。

    提高工人政治觉悟组织工人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的基础。上海、广州、北京的小组分别创刊《劳动界》(192o年8月)、《劳动者》(192o年1o月)、《劳动音》(192o年11月)。这是中国最早的指导工人运动的刊物。它们以通俗的语言向工人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使广大工人群众认识自己的处境明确本阶级的历史使命。

    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工人运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于1921年8月在上海创办机关刊物《劳动周刊》。次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迁往北京又将北方地方党主办的《工人周刊》转为自己的机关刊物。这两个刊物的出版行都是处在中国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涨时期它们以大量史实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不断报道各地工人罢工的消息激了广大工人群众的革命热情。1924年1o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又创办《中国工人》月刊。这是指导工人运动的重要刊物半年后又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刊物。该刊报道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内外工人的生活和斗争状况。邓中夏、赵世炎、等都在该刊上表文章论证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强大力量从而批判了党内忽视工人阶级力量的倾向。上述刊物是研究中国早期工运的重要史料。3。反映其他社会政治与文化思想的刊物。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份行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的刊物即《东方杂志》。它于19o4年3月在上海创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至1948年它已出版44卷。之后移台湾继续出版。《东方杂志》是一份大型的综合性刊物。它的内容可以说无所不包既有政治新闻也有军事、外交、教育、财政、实业、交通、商务、宗教方面的内容介绍以及翻译或图画等。《东方杂志》早期倾向保守以其主编杜亚泉为代表在东西方文化派关于新旧思潮的论争中支持旧派主张。《东方杂志》由于内容丰富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因此它是一个丰富的史料宝库。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展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反映了中国历史展的潮流。但是它受到了各种社会政治和文化思潮的抵制或反抗。

    北京大学三大学生社团之一的“国故杂志社”于1919年3月创办《国故》月刊。该刊宣布它的宗旨是“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实际上是宣扬封建文化反对新文化;崇尚古文反对白话文与《新青年》杂志抗衡与《新潮》杂志论争。

    1922年1月在南京东南大学由吴宓、胡先骕、梅光迪等人编辑出版了《学衡》杂志。它也以“讲究学术、阐明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在整理国学和研究中西方古代文化方面作出了贡献。但是他们盲目崇古主张恢复旧传统。在其刊行的十余年间没有中断对新文化运动的攻击表许多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研究系张东荪、梁启等人于1919年9月在上海创办《解放与改造》半月刊(后更名为《改造》半月刊)。这个刊物刊登了许多讨论社会主义的文章和译文实际上是在社会主义被人们普遍关注的情况下从另一个角度曲解社会主义阻止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解放与改造》杂志挑起了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

    “五四”以后胡适日益背离新文化运动他在失去对《新青年》的控制以后1922年5月在北京创办《努力周报》以与《新青年》相对抗。胡适在他写的《我的歧路》一文中流露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满。胡适还表《我们的政治主张》、《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等文章提出了他的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努力周报》还开展过“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在各种新旧思想、东西文化的激烈冲突中在护法运动失败以后孙中山埋头于革命和建国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