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霸占东昌民田百姓向御史告状御史依法提审蓝玉一顿乱棍把他赶走。朝廷明令禁贩私盐他却令家人私买云南盐一万余引进行走私活动。他北征归来夜过喜峰关守关将士因为没有及时开关迎接他竟纵兵毁关而入。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告蓝玉谋反于是兴起党狱布《逆臣录》“族诛者万五千人”把军中骁勇之将几乎杀了个干净。
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前后十四年一共杀了四万五千人之多“元功宿将相继尽矣!”1在二案之外朱元璋还鞭死亲侄朱文正毒死亲外甥李文忠。廖永忠以僭用龙凤不法事赐死朱亮父子被鞭死胡美以犯禁死周德兴以帷薄不修被杀。洪武二十七年(1394)杀王弼、谢成、傅友德二十八年(1395)杀冯胜。传说开国功臣徐达在洪武十八年(1385)背生疽经治疗已有好转时“帝忽赐膳魏公对使者流涕而食之”2不数日而死。经过朱元璋的大肆杀戮开国功臣已寥寥无几。
对于朱元璋如此滥杀功臣的做法皇太子朱标极力反对他主张仁慈、宽大君臣和睦相处他曾对朱元璋说:父皇杀人太多恐怕会伤了和气。朱元璋听后一言不。到了第二天他故意把一根长满刺的荆棘放在地下叫太子拿起皇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说:你怕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都给你去掉了再交给你难道不好吗?现在我杀的都是对国家有危险的人除掉他们你才能当好这个家。皇太子说: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臣民。朱元璋大怒拿起椅子就朝太子扔去太子只好赶紧逃走。这个故事或许是出自明朝野史的杜撰不一定真实但也反映了朱元璋为明皇朝的长治久安而颇费心机。他这样做的真正动机乃是为了让他的后代能坐稳江山。对此朱元璋或许比谁都清楚对于他的行为他生前虽然没有公开忏悔过然而在他即将离开人世时却下令不准后人效法。
1《明史》卷一二七《李善长传》。
1《明史》卷一三二《蓝玉传》。
2徐祯卿:《翦胜野闻》。
统治洪武时期有一事对后人影响很大这就是朱元璋采取特务手段侦缉臣僚私下的言行。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处处猜疑多虑的性情所致但更重要的是他出于控制臣僚的目的。身为一国之君他不能容许臣僚对他有所欺瞒他要求他们绝对忠诚。
早在明朝建立前朱元璋就开始派遣检校从事这样的活动其职务是:“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有的人甚至专做告人家的勾当。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作的好诗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忙磕头谢罪1。国子监祭酒宋讷在家独坐面有怒容第二天朝见时朱元璋问他为什么生气宋讷大吃一惊照实说了朱元璋把派人偷着给他画的像拿出来2。吏部尚书吴琳告老还乡回黄岗朱元璋不放心派人去打听等使者回来说吴琳正在家老实务农朱元璋听了很喜欢3。
洪武十五年(1382)四月朱元璋出于打击元勋功臣的需要他把自己身边负责警卫事务的亲军都督府的仪鸾卫改为锦衣卫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大权。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有指挥、佥事、镇抚、千户、百户所统率的人员有将军、力士、校卫直接由皇帝控制。它下设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有它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也就是民间所称的“诏狱”。朱元璋把重大案件交给锦衣卫处理由自己亲自掌握锦衣卫也只对皇帝负责。朱元璋让锦衣卫在朝廷上执行廷杖的刑法使不少大臣惨死杖下。
在地方上各府县的关津要冲之地朱元璋还设置了巡检司有巡检和副巡检都是从九品官带领差役、弓兵警备意外负责把关盘查、缉捕盗贼、盘诘奸伪。但是即使这样似乎对广大民众仍不能达到约束的目的。于是里甲便被赋予执行检查的任务。里甲内的百姓不能随便外出如果到百里之外必须事先向地方政府领取路引(通行证)倘无文引必须擒拿送官而且里甲有责任了解所属百姓对无正当理由外出的要报告官府不报者以连坐处置。
这样朱元璋通过这些机构布下了一张监视网络从城市到乡村从官僚到百姓都处于严密的监视和控制之下。明初几起大狱的兴起多与这些机构有关系因此不少达官重臣也难逃厄运。朱元璋尝说:“譬如人家养了恶犬则人怕。”这就充分暴露了他帝王的嘴脸。
朱元璋利用特务手段实行恐怖统治对强化皇权一时颇有成效然而他却同样不希望后人效法。洪武二十年(1387)处理胡案罪犯已近尾声时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把犯人移交给刑部。又过了六年待蓝玉案犯处理完后他又再一次申明以后一切案件交由朝廷三法司审理内外刑狱1叶盛:《水东日记》摘抄二。
2《明史》卷一三七《宋讷传》。
3《明史》卷一三八《吴琳传》。
公事不再由锦衣卫处理。
朱元璋试图以一个开国皇帝的能力为子孙后代创造条件以保证他们将权力的接力棒永久地传下去。可惜没过几年他的四子朱棣以“靖难”成功登上帝座又重新利用锦衣卫来镇压建文帝的臣下并且还设置了提督东厂开了明代厂卫一起制造恐怖气氛的先河对明朝政治造成极坏的影响并且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取士与文字狱朱元璋出身贫寒早年读书不多但他很注意访贤纳士吸纳知识分子并虚心向他们请教如李善长、陶安、宋濂、刘基等。他们给他讲经读书参与军事密议成为他的智囊谋士这对建立明朝起了极大作用。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仍沿袭战争年代的做法非常重视人才洪武年间他几次下诏访求贤才如洪武六年(1373)朱元璋命令各级官吏荐举人才其科目有许多种: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弟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等等。荐举来的人许多被授以大官如尚书、侍郎、副都御史地方上的布政使和府尹等官就更多了。
与荐举并行还建立了科举取士制度以进一步延揽人才。洪武三年(137o)朱元璋下诏设科取士但到六年一度停止十七年(1384)复设后遂为永制。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以“四书”、“五经”为题行文必须根据古人的思想来阐释不许有自己的见解。考试分三级进行。规定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乡试中式的成为举人。乡试的第二年二月举人会考于京师称作会试。会试后再经皇帝亲自复试叫做殿试取中的成为进士。进士分为一、二、三甲一甲三人称作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凡考中进士的就可授以官职了。另外为了进一步培养新的统治人才朱元璋还特别重视学校教育。早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朱元璋就在应天创办了国子学。洪武十五年(1382)改名国子监这是朝廷的学校。在地方上还设府、州、县学洪武八年(1375)又在各地农村设学。国子监的学生在学校结业的可以直接做官或者再通过考试做官。有些甚至被授以地方大员或朝廷官吏至于州县地方官更是大批任用。另外在学的监生还常奉命巡行、监督水利、清丈田亩、在各衙门实习办事等等。由于明廷对兴办教育的重视并且又从中大批选拔人才充实朝廷机构入学就可入仕因此士人入学读书的积极性都很高可以说明初的学校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兴盛达。
朱元璋出于统治的需要而延纳人才扩大新皇朝的社会基础但却仍有一部分地主文人不愿和朱元璋的新皇朝合作。他们认为朱元璋出身卑微迹于红巾军不甘做他的忠臣。有的甚至采取自杀、自残肢体、逃往漠北、隐居深山等办法躲避朱元璋的征调。典型的如贵溪儒士夏伯启叔侄俩斩断手指誓不出仕。朱元璋把他们逮到南京审问他们还口口声声称红巾军为“红寇”引起朱元璋大怒下令把叔侄俩押回原籍处以死刑。当时许多不愿和朱元璋合作的地主文人都落了个杀头没产的下场。
朱元璋对付这些不肯合作的地主文人多采用严刑峻法而这些人更不满意朱元璋的统治这样双方的对立越来越显著。朱元璋痛恨这些人胆敢抗拒用尽一切方法镇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的疑忌心越来越大。因为他曾经当过和尚所以忌讳“光”、“秃”这些字眼就连“僧”字也很刺眼推而广之连和“僧”同音的“生”字也不喜欢了。他早年投身红巾军起义最恨人说“贼”、“寇”连和“贼”字形音相近的“则”字看到也生气。明初地方官逢年过节、皇帝生日及皇家喜庆日子所上的表笺都是歌功颂德的言辞照例由学校教官代作然而这小小的表笺却使朱元璋屡次怒下令处死作者。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海门卫官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一语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表文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朱元璋牵强附会硬说文中的“则”是骂他做过贼“光”是光头“生”是“僧”意是骂他当过和尚。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为本府作《谢赐马表》有“遥瞻帝扉”“帝扉”被读成“帝非”。尉氏县教谕许元为本府作万寿贺表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八字就更严重了“法坤”是“髡”“藻饰太平”是“早失太平”。翰林院编修高启曾经作了一名叫《题宫女图》的诗其中有“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二句被朱元璋认为是讥讽他的从此怀恨在心。后来苏州知府魏观把知府衙门修在张士诚的宫殿遗址上犯了忌讳被人告。正巧新房子的上梁文是高启写的“龙蟠虎踞”朱元璋大怒把高启和魏观均腰斩。文字狱从洪武十七年(1384)闹到二十九年(1396)前后达十三年。
其间造成了朝野文人提笔怕文字狱人人自危的恐怖局面。据说有一年元旦之夜朱元璋微服出巡。他忽然现一个灯谜上画了一个女人手里抱着一个大西瓜安然地坐在马背上马蹄故意画得特别大。朱元璋见了大怒。回宫后即命察缉结果将做灯谜的杖死了。刑官执刑后还莫名其妙后来才明白原来马皇后是淮西人是个大脚朱元璋怀疑灯谜是在暗讽马皇后就这样一条小小灯谜竟送了一条人命。
这些未必可信据陈学霖先生考证朱元璋极可能因个人好恶或以政治关系需要铲除异己故意断章取义而罗织成狱罪名虽谓干忤圣旨事实或非如此。1尽管这样恐怕多多少少也能反映出朱元璋的专横和残暴。1陈学霖:《明太祖文字狱案考疑》《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
第三节经济政策朱元璋即位伊始几近二十年战乱的中华大地却是遍地荆棘、满目疮痍。特别是山东、河南地区受战争破坏最重“多是无人之地”2而河北州县有的地方“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有的地方“积骸成丘居民鲜少”3。面对严峻的现实朱元璋采取了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洪武元年正月各地州县官来朝朱元璋对他们说:天下才定百姓财力都很困乏像刚学飞的鸟不可拔它的羽毛新栽的树不可摇它的根一样现在必须休养生息、搞好生产。同年十二月朱元璋任命宋免为开封府知府上任前要求他到开封后务在安辑人民劝课农桑以求实效。他还要求各级官吏把“田野辟户口增”1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规定官吏的考核都要上报农桑的治绩违者降罚。
为了安定社会恢复生产朱元璋鼓励开垦荒地。洪武三年(137o)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同时还规定战争中抛荒的田地被他人耕垦成熟的就成为耕垦者的产业如果旧业主复业只能依丁拨田这就承认了自耕农开熟地的产权也鼓励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直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还在大力推行。并规定洪武二十七年(1394)以后新垦荒田不论多少俱不征税若地方官有去征税危害百姓的要以法治罪。
为了加荒地的开朱元璋还采取了移民屯种的办法把农民从人多田少的地方迁到人少地广的地方。凡移民垦田的都由朝廷给予耕牛、种子和路费还免去赋税三年。在定额之外多开垦的荒地永不起科。洪武三年(137o)六月迁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无业农民四千多户到濠州种田又移江南民十四万户于凤阳。以后朝廷多次组织太湖流域和山西无地的农民迁到淮河下游和淮河流域垦荒。
这些措施大大刺激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也使大量土地得到开和利用。据户部统计从洪武元年到十三年垦田数目逐年增加十三年中增加的垦田数字为一百八十三万三千一百七十一顷。这个数目是巨大的。
明初除了民屯外还有军屯和商屯。军屯由卫所来管理以屯为单位以每军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