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口气写了十几封信,涉及到的土司有腾越州、广邑州、云龙州、邓川州、剑川州、宝山州等。

    这些土司往日里对沐天波都是很敬重的,重要的节日都会派专人来奉上大礼。

    沐天波不清楚这些人中有多少会真正响应他的号召出兵平叛,但总归是得把能做的都做了。

    写好信后沐天波将信纸分别封好,郑重的交给杨畏知道:“有劳杨大人了。”

    杨畏知点了点头道:“黔国公放心好了,下官一定派人把这些信件送到滇北诸土司手中。”

    四川,成都。

    原蜀王府改建的皇宫之中张献忠正蒙着眼睛追着几十名宫娥。

    这些宫娥发出一声声嬉笑,张献忠从而能够判断出她们的大致方位。

    “哎呀呀,美人别跑啊,朕来追你们了。”

    张献忠向前跑了几步撞在一人身上。他抱着猛地嗅了嗅,淫笑道:“让朕猜猜你是谁,你一定是秋水,对不对”

    张献忠一把扯下眼睛上蒙的绸布,却见是张定国站在自己的面前,不由得有些惊讶。

    “定国,你怎么进宫来了”

    四个义子中张可望最得张献忠的器重,负责处理各项内政。

    而张定国主要是作为领兵的将领冲锋陷阵。

    难道是说军中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吗

    张定国冲张献忠抱了抱拳道:“父皇,儿臣得到消息,云南的沙定洲反了”

    “哦”

    张献忠顿时来了兴趣,挥了挥手道:“说下去。”

    “是”

    张定国深吸了一口气道:“儿臣的探子得到消息,云南土司沙定洲在昆明发动叛乱,攻克了黔国公府。沐天波仓皇逃往楚雄府,如今沙定洲已经占据了昆明,对外号称总府。”

    张定国说的十分仔细且小心,说完之后静静的等着张献忠询问。

    张献忠背着双手连踱了几步这才停下来问道:“明廷那边有何动静”

    “据说是要让秦良玉到四川来募兵,然后前往云南平叛。”

    嘶秦良玉那老不死的,还能上的了马

    对秦良玉张献忠可没有啥好印象。

    几次与秦良玉的交战中张献忠都没能占到什么便宜,甚至还一度损兵折将。

    “父皇这对我们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啊。”

    “恩此话怎讲”

    张献忠双眼眯成一条缝,紧紧盯着李定国。

    “父皇,您想啊。明军如今的注意力都在北边,即便是在四川的军队也不敢调去云南。这才会派秦良玉募集子弟兵。但仅仅靠募集的这几千人怎么可能平定叛乱,儿臣觉得他们肯定会召集其他土司去攻打沙定洲。”

    张定国的一番分析让张献忠眼前一亮。

    “你是说云南可能会空虚”

    作为一个流寇出身的草头王,张献忠十分善于利用时间点做文章。

    如果沐天波真像张定国说的那样号召全滇土司集结出兵以平叛,那么云南势必会出现大片空虚的情况。

    有机可乘啊

    “父皇英明”

    张定国送上一记马屁后说道:“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儿臣请求父皇降旨,派儿臣前往建昌探探虚实。”

    大西军入川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

    本以为可以割据四川过上逍遥日子,谁曾想明军怎么也甩不掉。大西军前脚刚走,明军后脚就跟来。

    双方光是对重庆府的争夺,来回就不止十余次了吧

    现如今重庆府又落入了明军的手中,这让张献忠恼火不已。

    前段时间刘进忠率部降清的事件更是给本就不好的形势添了一把火。

    汉中如今掌控在清军的手里,阻挡了张献忠北上之路。刘进忠又对张献忠在四川的布防很了解,若清军真的有意攻打四川,张献忠是很被动的。

    再加上川南的一些土司时不时的给张献忠添点堵,他胸中的火气是一直压不下来。

    如果能够换个地盘倒也是不错。

    其实张献忠一直都对云南有想法,只是碍于有个沐天波不好动手罢了。

    毕竟沐家在云南诸土司中是很有号召力的。万一张献忠真的兴兵攻打,恐怕会遇到不小的麻烦。

    但现在确实是个机会。

    因为沐天波本身就已经被赶出了昆明成为了一条丧家之犬。

    沐天波现在的所有精力肯定都放在了号召各地土司率兵响应参与平叛之上。

    一旦沐天波率领的诸土司联军、秦良玉的白杆兵和沙定洲的军队交战,云南势必会乱成一片,却是张献忠浑水摸鱼的绝佳时机。

    云南虽说不如四川富庶,但物产也算丰富,若能占下来当作老巢经营绝不会有错。

    狡兔尚且三窟,张献忠自然也不能把宝全压在四川上。

    万一清军真的要打四川,有了云南张献忠还可以后退,不然就只能死战到底了。

    “你准备带多少人去”

    “儿臣觉得一万人足矣。”

    张定国信心满满的说道。

    “好那你就先领一万人去建昌探探底,万一滇北真的兵力空虚,便把丽江府给咱老子拿下来”

    张献忠仿佛又恢复了崇祯年间刚起兵造反时的意气风发,上前拍了拍张定国的肩膀鼓励道:“好好干,咱老子等着你的好消息。”

    “儿臣遵旨”

    张定国也是大喜。

    事实上来之前他也不知道张献忠会不会同意让他领兵去建昌。

    毕竟建昌离成都很远,他若是领兵前往等于脱离了张献忠的视线。

    而张献忠的疑心是很重的,哪怕是对四个义子也是如此。

    如果张献忠真的不同意他去建昌,他也不会太过坚持,只是可惜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好在张献忠最终还是同意了。

    成都有张可望、张文秀、张能奇在已经足矣,张定国可不想继续留在这里浪费时间。若是能够趁着这次机会拿下丽江府从而控制滇北,大西军或许会多一条出路。

    

第三百零九章 这才是忠良(第一更!)

    张定国一直都不满于大西军偏安一隅,乐得自满的态度。

    细数一数,历史上偏安巴蜀的政权有哪个最终落得善终了

    蜀道再难也能被攻破,如果大西政权真的只盯着巴蜀这一亩三分地那就真的完了。

    对大西政权来说要想扩张无外乎三个方向。

    往北是陕西汉中,往东是湖广,往南是云贵。

    湖广自然是最为富庶的,可惜明军在此囤积重兵,大西军即便倾巢而出也不一定能够占到便宜。

    再说汉中。

    汉中是由巴蜀通往关中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如今汉中被清军占据,又有刘进忠这个投敌者的策应,要想拿下也非易事。

    这么看来只有云贵可取了。

    因重庆尚在明军手中,大西军要攻打贵州还得绕道十分不便。

    而如果要去打云南就方便的多了。

    从成都府南下,过嘉定州,取道大凉山便来到了建昌。

    渡过金沙江便进入了云南。

    如今的云南乱作一团,正是大西军大展宏图的好时机。

    所幸他的奏请得到了张献忠的准许,如今张定国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去建昌了。

    当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出兵打仗粮秣是第一位的。

    而这属于后勤的范畴,归张可望管。

    张定国倒是不怎么在乎面子,大大咧咧的找上门去。

    他对大哥一直很敬重,张可望也是除了义父之外最亲的人。

    只不过大哥有时的一些做法他感到有些难以理解。不过这并不会影响兄弟二人之间的感情。

    张可望得知了张定国的来意,沉吟了片刻便拍着胸脯道:“既然此事父皇已经降旨,本王自然会全力支持。不过定国,你真的觉得大西军有希望拿下云南吗”

    张定国一听打仗顿时来了劲头,侃侃而谈道:“大哥,你就放心好了。我已经看准了,云南势必大乱,我们趁此时机出兵准没有错。”

    张可望轻点了点头。

    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云南越乱越有利于大西军的发挥。

    “如此甚好。本王可以给你准备三个月的粮食,不知定国觉得够否”

    “足矣”

    张定国信心满满的保证道:“三个月我必拿下昆明。”

    “好那本王便等着你的好消息”

    张可望顿了一顿继而接道:“对了,建昌那边你最好也推行军屯,这样多少还能收获一些粮食。”

    建昌位于四川行都司,原本就是卫所军队驻扎地。

    此地有大量的军屯,虽然荒废了不少,但底子还在,张定国若是顺着这个模式发展下去,建昌将成为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产粮地。

    这样即便没能拿下云南,对于大西军来说也是多了一桩好事。

    张定国对此事却是没有太大的兴趣,他只在意打仗,至于军屯这种事情他认为是文人该做的。

    “大哥,咱不擅长这个啊。”

    张定国挠了挠头道:“要不,你派个人来建昌主持军屯”

    “哎,不擅长可以练嘛,有谁是天生就擅长的便是本王也是经过几十次的锤炼,才练出来的嘛。再说,你领兵去建昌是父皇的旨意,我派人去恐怕不妥吧。”

    张可望轻捋着胡须道。

    张定国听罢清了清嗓子道:“也好,不过我若做的不好,大哥可别笑话我。”

    张可望半开玩笑的说道:“你看看你,还没做呢就先给自己找退路了,这可不像那个天不怕地不怕,敢把皇帝老儿拉下马的张定国。”

    张定国挠了挠头道:“说正经的大哥,我走了之后军务就全靠文秀、能奇了。父皇若是有什么冲动的地方,大哥你也多劝着点。”

    有些话不能明说,点到为止。

    张可望也明白,微微颔首道:“你放心好了,成都有本王在,天塌不了。”

    秦良玉在神策军的护卫下经由湖广进入重庆。

    重新回到石柱宣抚司,秦良玉老泪纵横。

    她已经七十一岁了,本以为将会老死在南京,谁曾想还能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

    有人说将领就该是死在马背上的。

    所谓马革裹尸,这是武人的归宿。

    秦良玉觉得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好的,既然朝廷需要她,陛下需要她,她就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

    天下兴亡,并非君父一人之事,是千千万万人之事。

    不管别人怎么做,但至少在秦良玉这里,在秦家、马家子侄这里会为朝廷流尽最后一滴血。

    秦良玉在石柱宣抚司乃至整个重庆府境内的号召力、威望都是惊人的。

    得知她来到重庆,大大小小的土司都前来拜会,还有不少土司带来了子弟兵。

    少的带几百人,多的带一千来人,凑在一起也有一万人了。

    秦良玉感到很欣慰。

    看来大明还是得人心的啊。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民心仍在,大明就有中兴的希望。

    为了做出表率,秦良玉亲自前往石柱宣抚司征募士兵。

    石柱宣抚司的子弟没有一个不敬仰秦良玉的,纷纷踊跃应募。

    最终秦良玉招募到了一万人,比预想的还要好。

    文安之又给秦良玉凑了八千人,由曾英统率,这样秦良玉麾下的军队便有了三万人。

    三万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在文安之看来,如此大军前去讨伐一个谋反叛乱的土司足够了。

    沙定洲再强能强过朝廷官军

    他们不过是占了一个突然袭击的优势罢了。

    若是摆开了阵仗对决,黔国公沐天波都不可能输。

    文安之又分出了一大笔粮食,充作秦良玉大军的军粮。

    他要驻守重庆,严防张献忠偷袭,能够给秦良玉的支持只有这些了。

    不过他会在内心深处默默的支持秦良玉,等着她得胜归来。

    文安之在巴县设下酒宴为秦良玉践行。

    秦良玉也是感慨万千,在酒宴之上赋诗一首以壮声势。

    文安之感动到无以复加,强忍着眼泪没有流下来。

    什么是忠良忠良不是那种靠犯言直谏博取名声的腐儒,而是在朝廷有需要时毫不犹豫站出来的人。

    秦良玉确实当得起忠良二字。

    

第三百一十章 活着(第二更!)

    活着好累啊还好他学会了捕猎,不然恐怕早就饿死了。

    孙二娃一边生火一边感慨道。

    他是建昌卫一个普通的农户。

    原先明军控制四川行都司的时候虽然每年要纳的粮食一粒不少,但总归能够剩下一些,省着些吃勉强也够了。

    可自打大西军入川后所到之处皆是寸草不生,别说种地了便是撒下草籽都长不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