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广东的丁魁楚态度暧昧,只有瞿式耜相对而言配合,郑芝龙只能和瞿式耜合作。

    搭上这根线之后郑芝龙才知道原来瞿式耜背后是桂王朱由榔。

    而朱由榔野心勃勃想要寻找机会把当今明廷的皇帝拉下马自己做皇帝。

    仅就这一点来说二人是有共同目标的。

    只是要让郑芝龙全力配合朱由榔的行动真是有些难。毕竟战时的消耗是惊人的,郑芝龙平日里养这些士兵都很勉强,真要打起仗来怕是会拖垮整支郑家军。

    最好是把消息报给北京,让清军出兵。

    这样郑芝龙不出一兵一卒也能够做到帮桂王涨声势。

    若在以往要做到这点并非不可能,毕竟这对满清也有好处。

    可现在却是难了。

    郑芝龙当初搭上满清这条线靠的是洪承畴。可如今清军在四川吃了场大败仗,许多名将被斩首。洪承畴也不知所踪。

    虽然清廷方面对外宣称洪承畴已经返回陕西,但郑芝龙总觉得不对劲。

    清军在四川惨败,总要有一个背锅的。这种时候洪承畴这个汉人自然是不二人选。

    可是洪承畴却并没有出现在北京而是留在了陕西,这实在是让人费解。

    唯一的可能是多尔衮希望通过冷处理把这件事的火药味淡下来。可郑芝龙觉得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更可能是洪承畴已经死了,清廷为了面子称洪承畴已经逃回。至于说博洛等人因为尸首在明军手中,即便他们扯谎也没有什么意义。唯有洪承畴的失踪让他们得以大做文章。

    若洪承畴真的死了事情就难办了。

    郑芝龙跟清廷搭关系搭的太晚,故而跟清廷高层说不上话。

    这还是体面的说法。若是粗俗一些那就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别看他拥有一支无敌水师,但在多尔衮眼里还真未必算的什么。

    这或许是因为满洲人的自大,亦或是因为他们实力使然。

    不论是哪一种郑芝龙都将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不过郑芝龙还是决定一试。

    两害相权取其轻,让清军出血总比让自己出血的好。

    思罢郑芝龙便提笔蘸磨,挥毫疾书了起来。

    口吻嘛自然是极为谦卑的,一口一个主子喊的亲切。

    既然做奴才就要有做奴才的觉悟,一切以哄主子开心为上。

    反正写些肉麻的话又不会掉块肉,这种没有任何损失的事郑芝龙最愿意干。

    他在心中早有腹稿,言语又不用过于华丽,故而这封奏疏写的是一气呵成。

    郑芝龙写罢之后吹干上面的墨迹,将其封了起来。

    然后唤来心腹郑重其事的交到他手中。

    “这封奏疏很重要你跑一趟,走海路,亲自送到天津,要确保万无一失”

    秋天到了,望着殿外有些枯黄的树叶多尔衮的心情惆怅了起来。

    四川惨败,消息传来之后多尔衮当即晕了过去。被御医救醒后他还是不敢相信数万精兵的八旗军会败的那么彻底。

    八旗军有多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惨败了

    多尔衮记不清了。他只知道这是奇耻大辱。而这奇耻大辱竟然是拜他最鄙视的南人所赐。

    这真是太讽刺太真实了。

    此战过后清军已是伤筋动骨,伤了元气。

    多尔衮不得不下令旨给陕西的阿济格,命他切莫轻举妄动。

    四川拿不下来不要紧,若是陕西再丢了,清军就真的在北边站不住脚了。

    好在陕西还有吴三桂在,这也是不小的兵力补充。若是明军发动进攻,应该守得住吧

    眼下当务之急是怎么稳住军心防止士兵生出对南人的恐惧。

    当然满洲八旗子弟也是要安抚的。死了那么多人总要有个背锅的,多尔衮最先想用洪承畴做替罪羊,可惜洪承畴也是不知所踪。

    这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怎么拿来做替罪羊

    那些八旗子弟可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若不让他们看见洪承畴被明正典刑他们是不会罢休的。

    无奈之下多尔衮只得把责任推到死去的汉中巡抚佟养和身上。

    反正死人不会替自己辩解,这件事便算是暂时避过去了。

    今年多尔衮已经不想再大动干戈了,先把这个年过好吧。

    便在多尔衮怅然若失时,亲兵突然来报说有一封来自福建的奏疏。

    多尔衮喃喃自语:“福建,看来是郑芝龙了”

    罢了又转向亲兵道:“取来给本王看。”

    亲兵恭敬的双手呈上,多尔衮一把抓来展开看。

    他通识汉字,故而阅读郑芝龙的奏疏没有什么问题。

    看罢之后他嘴角难得的勾起一抹笑容。

    “好,好啊总算等来一个好消息。”

    他实在没有想到,在这种时候给他带来好消息的竟然会是明廷皇帝的叔父。

    这个桂王图谋篡位不料被发现,现在是要狗急跳墙了啊。

    只是桂王毕竟实力薄弱,故而希望清军能够出面攻打明军防线缓解他的压力。

    这些话当然是郑芝龙转述的,至于其中有多少是郑芝龙自行添加的就无从可考了。

    不过多尔衮觉得这件事总体来说对清军是好事情。

    南面有郑芝龙和桂王牵制,清军行动将更为灵活。

    至于这次要不要出兵多尔衮一时还没有想好。

    出兵的话就会有粮秣消耗,原本怨声载道的旗兵肯定会满腹牢骚。

    但若是不出兵,坐看桂王被明廷剿灭似乎也有些亏。

    思前想后多尔衮还是难以抉择。

    以往这种时候他都会向洪承畴问策。可惜现在洪承畴身死未卜。

    多尔衮叹了一声,吩咐道:“去把范文程放出来吧。”

    自打上次软禁范文程后,这名清廷谋臣便结束了政治生命。现在多尔衮无人可用,不得不再次启用他。

    

第四百二十章 范文程起复

    范文程此时已经被剥夺了一切职务,幽禁在一处小院子里。

    他每日无事可做便侍弄花草打发时光。

    所幸他虽然是被幽禁,但吃穿用度并没有被太过刁难。

    这日他正在修剪花草突然大门被打开,走来一个彪形大汉。

    范文程不由得皱眉,现在也没到吃饭的时间啊,为何会有人来

    不过他也没啥可怕的,放下剪子凑上前去。

    “范先生,摄政王说了从即日起您官复原职了。”

    范文程直是一愣,仿佛觉得自己是在梦里。

    “你方才说什么我官复原职了”

    “是啊,这是摄政王亲自下的令旨,还能有假”

    范文程的身体不由得开始颤抖,胸口急剧起伏。

    摄政王终究还是原谅他了啊。

    勒克德浑惨败本就不是他的错,他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摄政王之所以降罪于他也是无可奈何,毕竟打了败仗总得有一个人来顶缸。

    “稍等,稍等,容我整理番仪容再去见摄政王。”

    “还等什么,摄政王不在意这些,你快跟我走吧。”

    “好,好”

    范文程此刻沉浸在狂喜之中,恨不得立刻离开这个小院子。

    他本就不是能够放下一切的人,现在有了起复的机会当然要抓住。

    却说范文程随多尔衮的亲随出了院子,早有马匹备好,二人相继翻身上马朝睿亲王府而去。

    转眼的工夫二人打马而至,正门并没有开,范文程他们是从角门进的王府。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范文程此前犯下那等罪行,即便被宽恕启用也得低调一些,不然要是让那些八旗贵族抓住一阵狂喷,便是多尔衮也扛不住。

    范文程胸中的情绪难以平复,一边走一边思考一会儿见了摄政王该如何说话。

    看的出来摄政王如今是遇到了难处,不然也不会这么急着起复他。

    范文程最擅长的就是出谋划策,总能根据时局献出最合适的计策。

    没多久范文程便来到了多尔衮的书房前,他深吸了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见多尔衮背负着双手在看一幅舆图,范文程催步上前跪倒行礼道:“奴才范文程拜见摄政王。”

    多尔衮闻言转身,脸上带笑,虚扶起范文程。

    “范先生不必多礼。”

    范文程顿时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就在今早他还是一个罪臣,可半日过去却受到摄政王如此礼遇。

    这真是造化弄人啊。

    “奴才戴罪期间深刻反思了一番,今后绝不会再犯那么愚蠢的错误。”

    “好,好啊。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多尔衮笑着点头。

    这个奴才真是知进退,知道主动给主子找台阶下。在当今时局下也确实是代替洪承畴的最合适人选了。

    多尔衮微微眯着眼睛,淡淡道:“范先生刚刚出来对眼下的时局还不太了解,本王便跟你念叨念叨。你且来看。”

    多尔衮转向舆图,在四川的位置点了点。

    “四川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进可攻取云贵、湖广,退可与汉中连为一片。是以前不久本王命洪承畴、博洛、佟养和等人率部攻打四川。”

    范文程很快进入了角色,听得十分认真。

    “可惜明贼和西贼狡诈,竟然联起手来设计伏击了他们。八旗军遭了一场惨败啊。”

    多尔衮苦笑道:“自本王记事起,八旗勇士对上南人都是一面倒的屠杀,从未吃过这么大的败仗。此仗过后损失且不提,就怕是南人的自信要涨起来了。”

    范文程听多尔衮这么说自然也是吃了一惊。

    照理说清军战斗力极强,即便拿不下来四川也应该能全身而退。

    怎么会一败涂地的

    当然范文程不会傻到去过问具体的细节,多尔衮叫他来肯定不是听他问这些的。

    “范先生以为,为今我大清该如何自处”

    果然,多尔衮开始问策了

    范文程在心中暗暗思忖了一番,随即答道:“回王爷的话,以臣的愚见此刻我军当以休养生息为主,不宜再动干戈。”

    多尔衮显然有些不甘心,继续道:“如果南面有人起事呢,又当如何”

    范文程一愣。

    南面有人起事

    他被圈禁之时洪承畴尚未和郑芝龙勾结在一起,所以他并不知情。

    多尔衮遂解释道:“福建总兵郑芝龙早有投诚之意,已经经由海路卖粮给大清。近来明廷桂王也有意和大清合作。”

    范文程只觉得云山雾罩。

    光是一个郑芝龙已经够让人吃惊的了,怎么还有明廷桂王掺合

    “这也是极为正常的事情,毕竟龙椅只有一把,谁都想去做。”

    多尔衮解释道。

    “王爷的意思是,这个桂王想要自己做皇帝”

    范文程总算听明白了。

    多尔衮颔首点头道:“正是如此。”

    若是如此,倒也说得过去。不过这个桂王是真的蠢啊。

    一山不容二主,一国不容二主。

    他想借助清军推翻明国皇帝,事成之后划江而治。可多尔衮却不会同意的。

    若真的南面内乱,清军肯定会趁虚而入一举拿下江南,统一天下,哪有为别人做嫁衣的道理。

    不过看摄政王的意思,是想暂时和这桂王合作啊。

    范文程在心中权衡了一番,谏言道:“若是像王爷方才所说,那么与这桂王合作倒也不无不可。只是王爷不宜投入过多的八旗兵力。只派吴三桂等汉人藩王去攻打即可。”

    多尔衮其实也是这样的想法,毕竟八旗军在四川之战中损失惨重,从上到下都不太愿意在短期内再进行大战。

    如果多尔衮强行开战,恐怕会引的一致反对。

    而如果派吴三桂等汉人藩王去打仗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毕竟这些军队是白捡来的,即便有所折损也不会太心疼。

    只是这样一来吴三桂等人的个人声望势必会有所增长,多尔衮也不得不给予他们更多的统兵自主权。

    这等于是权力下放,难免会让人有些不舒服。

    但在眼下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了。

    多尔衮沉吟了一番点头道:“本王也觉得这是个法子,便这么办吧。”

    

第四百二十一章 扑朔迷离

    多尔衮主意已定,命人拟好令旨后立刻发往关中。

    如今吴三桂是在陕西驻防的,多尔衮要调他自然得派人去陕西。

    至于尚可喜、耿仲明二人嘛多尔衮暂时还不想调动。

    毕竟他只是帮桂王涨声势,又不是要一举灭了明军,没必要把太多筹码压上去。

    有吴三桂做做样子便足够了。

    范文程这个老东西果然有两下子,看来重新启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