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历史中张慎言就是在崇祯十七年病逝的,照这个节奏看似乎命不久矣。

    剩下的两人,二选一的话朱慈烺倾向于选择刘宗周。

    一来刘宗周是礼部尚书,且加了东阁大学士的头衔,接任首辅名正言顺。

    二来刘宗周比路振飞更有资历。

    刘宗周是万历二十九年的进士,经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历任礼部主事、右通政、工部侍郎、左都御史,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

    崇祯十七年的时候刘宗周已经六十六岁,资历足够。由刘宗周接任首辅,朝中诸臣不会有什么异议。

    路振飞就不同了,在任兵部尚书前他做到的最高官职是漕运总督兼淮安巡抚,虽也算是封疆大吏,但和刘宗周比起来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当然,朱慈烺这么安排还有一层考量。那就是他需要路振飞这个鹰派执掌兵部,这样他就可以更好的贯彻自己的新军方略而不会被掣肘。

    若是由路振飞入阁接任首辅,兵部尚书的位置势必会空出来。眼下王铎自杀,史可法致仕,张慎言病重,能够接替兵部尚书的人几乎没有。若朱慈烺强行进行内部调动,只能调礼部尚书刘宗周去兵部,可刘宗周是个坚决反对发展火器的人。他曾经向崇祯进言“臣闻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下此非所论矣。”“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愈顿也。”“火器终无益于成败之数。”

    这和朱慈烺的战略构想实在相去甚远。

    再说若不发展火器,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岂不是浪费了

    所以,朱慈烺绝不会让刘宗周染指兵部。如此看来,路振飞留任兵部,刘宗周接任首辅是个最好的选择。

    反正内阁首辅在朱慈烺的人事架构中只是个吉祥物,并不会对大政方针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必须是绝对忠于大明忠于皇室的。

    在这一点上,刘宗周和史可法倒是一致。

    与他的政治天赋相比,刘宗周的儒学天赋显然更强,他上承阳明心学,下开蕺山学派,是为一代大儒。大名鼎鼎的黄宗羲等人都是他的弟子。

    刘宗周也的确是有风骨的。

    在原本历史中清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当时已经乞骸骨在杭州寓居的刘宗周在城破后效法伯夷叔齐绝食而死。

    如此之人,绝对是忠义之臣,作为内阁首辅表率天下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仅仅用好眼下这些臣子是不够的。

    年轻一辈的可以放到皇明军校培训,老资历的臣子却是急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今的南明朝廷还是需要一些老臣撑场子的。

    而大部分有名气的官员在北京城破后或殉国,或降顺、降清。

    南京的官员就这么多,朱慈烺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选。

    既然南京城中没有,朱慈烺决定把范围扩大一些。

    细细考量一番,朱慈烺决定征召文安之。

    文安之这个名字很多人听来可能会觉得陌生,即便在南明的诸多英雄人物中,其也不如郑成功、李定国、张煌言等人出名。可在朱慈烺心目中,文安之绝对是个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文安之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祭酒,后被薛国观所构罢官回乡。他在夷陵老家一待就是十数年,直到甲申国变,神京陷落他仍然赋闲在家。

    弘光帝和隆武帝都先后诏起过他,但因为当时夷陵在敌占区,交通不便,文安之都没有应召。

    不过朱慈烺觉得这其中除了交通不便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文安之对福王、唐王等人争相称帝的不满。

    文安之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是堂堂天子门生,自然不会因为争立藩王的一句话就应召为官。或许在文安之的心目中,对这些国难当头仍然争立火并的藩王十分不屑吧

    至于后来文安之应召永历朝廷东阁大学士,肯定不会是认为永历天子比之弘光、隆武优秀,而是文安之清醒的认识到大明已经到了大厦将倾的时刻,故而他决定放弃对永历的成见前去广西。

    “共持精进心,贾勇寻幽壑。起视桃李烟,春光未云薄。长松相与青,同志有余乐。下马理清言,不复问寥落。”

    路过龙泉时,文安之留下了这首龙泉晓发,足以表达其光复天下的决心。

    这位老臣在广西梧州陛见永历时已经是六十八岁高龄,却仍然满怀雄心。

    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为了抗清大业,文安之自请督师川中联合闯军余部。永历帝封文安之为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并赐尚方宝剑。

    在文安之的努力斡旋下,原本与明廷不死不休的夔东十三家最终联明抗清。

    这才有了后来永历十三年的袁宗第、李来亨水攻重庆。

    不过这个计划最终因为谭宏、谭诣投降清朝而失败,永历也在不久后逃到缅甸,最终南明覆灭,文安之郁郁而终。

    从文安之有效基集结夔东十三家联明抗清来看,他不仅是个史可法、刘宗周式的忠贞死节之臣,更是个极有能力的干臣。

    如今国事艰难,朱慈烺需要更多文安之这样的干臣

    是以朱慈烺决定以礼部左侍郎征召远在夷陵的文安之。

    与原本历史中的弘光帝不同,朱慈烺是以崇祯太子的身份继承皇明帝统,可谓名正言顺。

    所以文安之绝不会有原本历史上媚侍藩王这方面的顾虑。

    唯一的问题是此时夷陵仍然处于敌占区。

    李自成当初控制湖广荆州、襄阳、承天、德安四府后留下大将白旺驻守,而夷陵正处于荆州府辖制内。朱慈烺要想联系到文安之就必须派人穿过敌占区。

    

第四十四章 内厂

    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

    御马监掌印太监韩赞周在得知天子把复建内厂的差事交给他后直是感动不已,冲天子三叩九拜,发誓一定不负天子期望。

    难怪韩赞周这么激动。

    要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他们这些内宫的奴婢来说更是如此。

    刘传宗是在东宫时就服侍天子的老人,新君继位其进入司礼监并提督东厂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至于他韩赞周,能够从南京守备太监升为御马监掌印太监,连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要知道御马监可是十二监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机构,掌握着部分禁军,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正是因为御马监掌握了兵权,这个位置历来都是天子心腹出任。

    成化年间大太监汪直便被宪宗皇帝委任为御马监太监,并始建西厂一时权倾朝野。

    如今天子虽然没有复建西厂,却要重新建立内厂,这个差事又交给了韩赞周,他如何能不喜

    如果只是挂着一个御马监掌印太监的名头,他或许比不过以司礼监禀笔提督东厂的刘传宗。不过若是加上一个内厂厂公的名头,韩赞周便自认为不输于刘传宗了。

    是人都很有野心,太监也是人,自然也不可能免俗。

    韩赞周自然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成为内监中的头号人物。

    但路要一步步走,韩赞周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天子交给他的差事办好。

    与以往相比,这次要复建的内厂职权大大增加,不但负责侦缉应天府内事,更是把范围扩张到全国,包括伪顺,伪清占领的地区。

    天子明确表示要在内厂中下设一个军情司,负责在各布政司府县搜集情报,包括敌占区。

    对此韩赞周自然极为重视。

    在他看来天子复建内厂就是对东厂不放心了。

    自古以来,天子御下重在制衡。不论是东厂还是锦衣卫都是天子养的鹰犬,但若是这对鹰犬太过齐心,天子自然不能放心。

    韩赞周十分清楚自己的作用。内厂的复建就是为了针对东厂。而他就是天子养的一条狗,天子让他咬谁他就咬谁,哪怕天子让他咬的是东厂提督、锦衣卫指挥使他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

    勇士营和腾骧四卫是天子亲军,但自万历以后战斗力远不如从前,崇祯朝时,勇士营与腾骧四卫被整编为新的勇卫营。

    统兵将领有周遇吉、孙应元、黄得功。

    这支直属御马监的天子亲军屡立奇功,在与李自成等流寇以及清军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因为两线作战终是被拖垮。

    最终孙应元、周遇吉战死,只有当时在四川剿西贼张献忠的黄得功部勇卫营保存了下来。

    按理说黄得功部勇卫营理应由御马监统辖,但天子命黄得功率部镇守扬州看护南京大门,故而只能从中抽调一千五百名精锐入南京由御马监统辖。

    南京勋贵谋逆案后京营被裁撤,天子用神策军代替京营,原先京营的五千余士兵亦被拨给御马监统辖。

    故而现在韩赞周手中有六千五百名士兵。

    韩赞周决定从这六千五百人中抽调五千人组建内厂。

    其中五百人负责应天府的侦缉工作,其余四千五百人全部派往地方。

    这四千五百名派驻地方的番子便隶属于内厂下设的军情司,直接对韩赞周负责。

    这样分下来,一个布政司大概能有三百名军情司番子,仅就情报工作来看也算够用了。

    在韩赞周看来军情司的作用是东厂和锦衣卫替代不了的。

    因为军情司会往伪顺、伪清占领地区派驻番子,刺探情报并及时送回南都。

    久而久之,内厂势必会压过东厂锦衣卫一头,韩赞周胜出担任司礼监掌印的可能性也会大增。

    当然,韩赞周也知道内厂与东厂的竞争是长期性的,出于制衡的考量,不到最后一刻天子是不会委任掌印太监的。韩赞周所能做的也只是恪尽职守办好分内的事,至于最终司礼监掌印太监由谁担任还得由天子决断。

    不过眼下倒是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需要韩赞周去办。

    天子有意征召远在夷陵老家的文安之为礼部左侍郎,命韩赞周派人前去传旨。

    若是太平年景这自然没有什么难度,偏偏现在夷陵是在闯贼李自成麾下大将白旺的控制中。

    在这种情况下前去夷陵传旨是件极为危险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被敌军抓获。

    一般来说传旨都是由太监或者文官,但这种局势下肯定不可能了。

    要穿过敌占区,必须有充足的体力和耐力,这绝不是养尊处优的文官和太监能做到的。

    所以韩赞周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一名士兵。

    当然这名士兵现在还有一个新身份,那就是内厂军情司番子。

    在韩赞周看来,正好可以借着这次机会试验往敌占区派驻军情司番子的可行性,是以他对人员的挑选极为重视,甚至亲自过问。

    经过层层筛选,韩赞周终于确定了执行此次任务的番子。

    此人叫周道宁,今年刚满三十,生的孔武有力,此前是京营的一名普通士兵。

    得知这个消息后周道宁直是欣喜若狂。

    他十分清楚,当今天子最倚重信任的是其亲手组建的神策军。南京勋贵谋逆案后京营被裁撤,原京营士兵被打散与黄得功勇卫营一千余人混编,归御马监统辖。

    原本他以为这辈子也就是混吃等死了,谁知韩公公突然表示要挑选大量人手组建内厂,周道宁也被选中了。

    这本不算什么,毕竟六千五百人有五千人都被挑中了。

    但之后韩公公又在这五千名番子中挑选一人前去夷陵传旨,最终选中了周道宁。

    这叫人如何不喜

    因为此去要穿过敌占区故而人越少越好。

    对独自执行任务周道宁并不抗拒。三十年,他活了三十年了就是为了等一个机会。

    他要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而如今机会终于让他等到了。只要他能够顺利的把圣旨带到夷陵,带到文安之面前,他的命运便会就此改变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四十五章 忠烈祠与军歌

    南京京营。

    玄武营的将士们像往常一样在校场东侧集中训练。

    自打原南京京营编制被废除,其中营兵被打散由御马监重新组编后,神策军便彻底替代了京营成为最重要的一只天子亲军。

    这原本属于京营的营房与校场自然便由神策军接收使用。

    按照皇帝陛下的战术分配,炮兵营负责火力压制,骑兵营负责两翼袭扰,步兵营负责本方阵营的防御与正面推进。

    玄武营是步兵营,士兵们的训练以阵列训练为主。如今士兵们已经能够根据旗语在短时间内做出多种阵型变换。

    刘三水被分到了杀手队,在本小队中担任长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