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雍摇了摇头,一脸的无可奈何。

    “我这次回来就是告诉你赶快出城去吧,先逃到绍兴府避一避。那里有朝廷的重兵,倭寇应该不敢挑衅。”

    “啊,堂叔,那我们一起走吧。”

    “不行,我是衙门公人,走不得的。我若是走了,到时饭碗也丢掉了。你先走吧。”

    乔雍说罢从包裹里取来些碎银子,递到了乔渊的手中。

    “这些给你做路上的盘缠。”

    “堂叔”

    乔渊直是感动的无以复加。

    堂叔待他如此好,他怎能舍弃堂叔独自逃命。

    “堂叔,要走一起走,你不走我就不走了”

    乔渊的倔脾气上来便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乔雍一时愕然。

    “你这孩子,哎,这是何苦呢。”

    乔渊挺直胸脯道:“堂叔,你就答应我吧,让我留下来陪你。我还就不信了,区区倭寇能攻破我大明的城池。”

    “好吧,既然你真的不想走,我也不勉强你。”

    乔雍咽了口吐沫道:“不过有一句话我说在前面。县尊可能会在城中招募民壮协助守城。以你的年纪应该是逃不过去的。”

    “不就是协助守城吗,我可以的。”

    乔渊这句话说的底气不足。

    若是他真的不怕倭寇,当初也不会逃进城来了。

    可是叫他抛下堂叔独自逃命他真得做不到。既然留下来了自然不能再犹犹豫豫,而要把胆气竖起来。

    “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

    乔雍微微颔首。

    “好了,我还要回衙门去。刚刚不过是告了半个时辰的假,若是回去的晚了,难免惹得上官责怪。”

    “堂叔,你放心好了。我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这就好。”

    乔雍一路风风火火的返回了象山县衙。

    他是户房的书吏,自然是在户房办公。

    他一进公署,见一众同僚愁眉紧锁,便试探着问道:“诸位,可是县尊又发怒了。”

    “谁说不是呢,县尊大老爷他向知府老爷求援。请求知府老爷调拨一些兵丁出来协助守城,可是被知府老爷一句话就给搪塞过去了。县尊大老爷现在正在气头上呢,不知砸了多少瓷器。你可千万别赶在这个时候前去触霉头。”

    “啊”

    乔雍不由得惊呼出声。

    其实县尊大老爷前去向知府求援他一点也不奇怪。

    照理说倭寇肆虐,理当由朝廷出面派兵围剿。

    可是朝廷远在南京,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到朝廷的大军到了,没准象山县城已经被攻破了。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也是一个道理,布政司衙门、巡抚衙门驻地都在杭州。

    等到杭州城的几位大佬得到消息,没准县尊的人头已经被倭寇砍下来了。

    所以县尊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向知府求援。

    可是知府显然不打算因为一个象山县把自己手中仅有的兵卒全部派出去。

    打赢了还好说,万一打输了怎么办

    那岂不是他连一点自保的能力都没了

    只能说知府做出了一个正常人都会做出的选择。

    只是如此一来县尊就要感到绝望了。

    象山县的知县姓陈名桓,山东清河人氏。

    他是崇祯年间中举,进而进士登科。

    这十几年来陈桓都是在各地外放任知县。

    若是一般人可能会哀叹不已,认为前途渺茫。

    可是陈桓不会。

    陈桓最大的优点便是乐天知命。他很懂得知足。

    七品县令虽然小,但再怎么说也是一方父母官,也得被百姓尊称一声百里侯。

    多少人想要做县令却做不得呢。

    他若是能够一辈子都做县令,那就知足了。

    可是老天爷似乎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好端端的东南竟然起了倭患。

    宁波府是其中重灾区,象山县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守住县城,落得个失土的罪名。别说是保住乌纱帽了,怕是连他的项上人头都要不保。

    这么一想,陈桓雷霆暴怒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四百四十三章 翘首以盼迎王师

    陈县令雷霆暴怒,下面的差役小吏可是倒了霉。

    平白挨训挨骂倒也罢了,关键是有的人还生生吃了一顿板子。

    衙门的板子那可不是好挨的。县尊大老爷又正在气头上,打板子的差役不敢放水,受刑人端是被打的哭爹喊娘。

    一些心思缜密的便尽量在人前不提起倭寇的事,免得惹了大老爷愤怒,平白挨打。

    乔雍便是这类人。

    只是有时你不想招惹事,事情却主动找上你。

    陈县令突然命户房将库署之中的银子、钱粮清点出来以作募军之用。

    乔雍是户房的书吏,这件事自然是逃不掉的。

    看来还真如他之前所料,县尊大老爷要在全县范围内招募士兵协助守城了。

    自己那个倒霉堂侄不知能不能躲过此劫。

    招募的布告已经张贴了出去,凡是应募者一律先给五两银子安家费,之后每个月有二两银子的军饷,包吃包住。

    这个待遇绝对算的上优厚了。

    许多之前畏军如虎的人也不禁生出了投军的想法。

    当然真正前去投军的人数还是有限,一天下来只要寥寥几十人。

    这和象山县数万青壮的人数相比简直就是讽刺。

    陈县令再也忍不了了。

    他下令凡是十六以上的男丁必须从军。

    战时从权,许多规矩都要改上一改。

    不然若是人人畏缩,谁来守城

    到时倭寇真的攻打来了,难道靠区区几十个衙役上阵肉搏吗

    陈县令不想这么窝囊的丢掉脑袋,所以他决定狠上一回。

    这道命令下达之后全城不禁变得鸡飞狗跳。

    象山县的百姓人人自危。

    这年头谁家还没个男丁谁家希望自家男丁去当兵

    这可是乱世,动不动就要打仗的。

    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万一捅个血窟窿出来还能活命

    而且陈县令为何在此时招募士兵他们都很清楚,那是为了打倭寇啊。

    倭寇可是比鞑子还要凶残的存在,和他们对战岂有获胜的可能

    所以家家户户门窗紧闭,给前来搜查的衙役吃了闭门羹。

    如此一来陈县令更是暴怒。

    所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令尹。

    他或许对那些世家大族,土豪乡绅无可奈何,但对付区区升斗小民有的是办法。

    他只要抬起脚狠狠踩下去,就能把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刁民踩成齑粉。

    他下令衙役强行撞开门前去拿人,凡是适龄青年一个不放过。

    这些良家子被衙役们半拿半锁的带走,集中到一起开始训练。

    虽然他们心中千般不愿却也没有办法,他们已经算是新兵,如果逃跑那就是逃兵,被抓回去第一次杖责,第二次就要砍头了。

    他们纷纷祈祷倭寇千万不要来象山县城,即便来做做样子就好,千万不要猛打猛攻。

    不然他们就得真的上阵迎敌,就凭他们这临阵抱佛教训练的三招两式,怎么可能是训练有素杀人如麻的倭寇对手

    岂不是送人头吗

    乔渊也被抓了去。

    虽然他提前得到了堂叔的告诫却并没有逃走,可他实在无法做出抛下堂叔独自逃命的事。

    现如今象山县中竟然拉起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

    虽然这支军队的士兵穿戴各一,有的甚至连佩刀都没有,但至少人数很多看上去很唬人。

    陈县令已经想好了,到时倭寇若真的来攻打县城,就把这一万多人全部派到城墙上,东南西北围城一圈。

    倭寇看到这阵势多半会怂,只要他们退兵陈县令的目的便达到了。

    至于这期间士兵们的吃穿用度嘛自然从县库之中出,虽然账面有亏空不好看,但至少保住了性命。

    就在陈县令为自己的英明决策而沾沾自喜时,突然接到报告,朝廷的大军已经抵达宁波府,正在朝象山县方向开来。

    陈县令不由得愣住了。

    朝廷大军

    他没有听错吧

    朝廷竟然派了大军来象山

    难道是为了平剿倭寇

    他实在想不出还能是因为什么。

    “统兵的将领是谁来了多少人”

    陈桓十分激动的问道。

    报信的差人连忙道:“朝廷此番前来剿灭倭寇的大军乃是兵分两路。一路从陆路出发,一路从海路出发。从陆路出发的军队有三万人,由神策军将领韩阳统率。从海路出发的有五十艘广船,合计一万人,由郑成功统领。”

    陈桓原本还有些怀疑,但听差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见不似有假,心中却是狂喜。

    好,好啊。朝廷派出大军来剿灭倭寇,他便不用再担心了。

    原本他已经在自己床头备下了一把匕首,如果倭寇攻入城中他便用那柄匕首自尽守节。

    这样即便他死了,他的家人也不会遭难。

    如果他没有自杀殉城而是选择了苟活,他的家人肯定会被朝廷问罪严惩。

    现在他再也不用自杀了。

    前来平剿倭寇的大军数万,且都是神策军的兵,这可是大明最能打的军队,就连鞑子也不是对手。

    区区小股倭寇也就是给这支军队填牙。

    不过这样一来陈桓招募士兵就成了多余之举。到时朝廷的大军开至,他还得让这些新兵给朝廷的军队腾地方。

    但总的来说朝廷派大军前来绝对是好消息,与之相比他的这点付出又算的了什么

    “你方才说朝廷派出的大军已经到了宁波府几时能到象山县”

    “快的话今日就能到,慢的话明天也应该到了。”

    “好,好啊”

    陈桓攥紧拳头道:“速速通知下去,全县的官员、吏员、乡绅都要通知到,准备好迎接朝廷王师。”

    “小人遵命”

    “恩,退下吧。”

    陈桓此刻的心情显然很好,他甚至很想畅饮一番。

    不过理智告诉他现在还有很多需要他准备的东西。如果不能把前来剿倭的将军伺候舒服了,他们出工不出力,届时吃亏被责罚的还是陈桓自己。

    所以他一定要提前布置,尽可能的把每一处细节都想好,让领兵的将领挑不出一丝错来。

    尤其是那个什么郑成功,此人现在可是天子面前的红人,自己一定要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

    

第四百四十四章 客军

    韩阳和郑成功先后脚到了象山县。

    此前象山县令陈桓已经提前得到消息,备下酒宴为二人接风。

    酒宴之上陈桓说了许多恭维的话。没办法他也不想这样厚脸皮,可现在他是有求于人,面子嘛反倒是没那么重要了。

    只要郑成功和韩阳能够击退倭寇,那他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只不过酒宴结束之后,郑成功单独找到陈桓要与他商议抵御倭寇之事。

    陈桓大感惊讶。

    要知道现在可是后半夜,这郑成功的积极性也太高了吧。

    当然,陈桓不敢拒绝,他把郑成功请到书房,命人奉上热茶准备来一次秉烛夜谈。

    屋内摆满了蜡烛、油灯,火光映照在郑成功的脸上显得有些阴晴不定。

    “不知郑将军想问何事”

    郑成功淡淡道:“既是抵御倭寇,自然要了解倭寇的动向。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郑将军说的极是。据本县所知,袭扰象山县的倭寇大约在五千人左右,他们居无定所,每每出动必定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方才陈县令说他们居无定所”

    郑成功挑了挑眉。

    “是啊,倭寇都是如此,没有一个固定住的地方。”

    “陈县令想当然了。”

    郑成功当即打断道:“即便是倭寇,也肯定有一个老巢。陈县令认为他们居无定所,或许只是因为他们的住所不在陆上。”

    “不在陆上”

    陈桓满是狐疑。不在陆上难道还能在海上吗这个郑成功也太自信了吧。

    “对,不在陆上。”

    郑成功顿了一顿道:“如果某没有料错的话,他们的老巢很可能在一个岛上。他们平日里都是在那个岛上休息、补给,只有外出劫掠时才会乘船。”

    陈桓听得愣住了。要真是如此可算是颠覆了他的既有认知了。

    他一直以为倭寇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却不曾想倭寇也会有老巢。

    “那依照郑将军方才所说,我们只要找到倭寇的老巢,就可以将他们一网打尽了”

    “不错。”郑成功颔首点头道:“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倭寇的老巢。”

    陈桓心中感慨,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