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秣军饷之事朕便全权交给本兵去办了,山东这仗不但要打,还要把东虏打痛”

    朱慈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为此他必须向清廷挥舞一番拳头,告诉多尔衮大明也不是好欺侮的。

    历史上南明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软了。政治软弱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手的轻视。满清可以毫无顾忌的把全部兵力投入西线,拿下关中解除后顾之忧后再腾出手来灭掉南明。

    朱慈烺要做的就是在多尔衮心中钉下一根钉子。

    “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所能,力保山东粮秣军饷供应。”

    陆振飞稍顿了顿道:“还有一事臣不知当不当讲。”

    “但说无妨。”

    “启禀陛下,徐州发来塘报,说萧县一代发现大股敌骑,有千骑之多。徐州方面判断这些人是马贼。”

    路振飞面上满是忧色。

    如今山东方面大战一触即发。这个时候后院起火绝不是什么好事。

    朱慈烺却是并不怎么惊讶,轻叩了叩手指道:“如今留守徐州的是高卿的外甥李本深吧”

    路振飞愣了一愣,旋即道:“陛下英明,如今守备徐州的正是李本深。”

    “此人虽然武略一般,但有个优点那就是十分谨慎。所以高总兵才会在尽遣主力北上的情况下放心把徐州交给他。”

    李本深这个名字对朱慈烺来说再熟悉不过。

    在原本历史中此人在高杰被杀后与李成栋一起降了清,充当满清的急先锋一路残杀同胞,绝对当的起为虎作伥四个字。

    只是在这个时空,高杰已经收取了山东,李本深似乎暂时没有降清的动机。

    那么他突然上塘报给朝廷是什么意思

    “南直隶不产马,一时在萧县出现上千骑,本兵不觉得奇怪吗”

    朱慈烺颇为玩味的说道:“在朕看来,如果这个李本深没有夸大其词的话那么只有两种可能。其一这些人是清兵。其二,是二刘部众化妆成马贼劫掠。本兵以为是哪一种”

    “这”

    天子突然把问题抛给路振飞,这让他有些无措。

    他当然也怀疑过劫掠萧县骑兵的身份问题,但却并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

    若是清军的话肯定是从河南方向来的。但现在清军在河南的主要兵力都囤积在豫西,和李自成对峙,怎么可能分出上千骑兵去劫掠萧县

    再说与河南直接接壤的是凤阳府,此乃刘泽清和刘良佐的驻地。若是清军真的派出骑兵去徐州袭扰劫掠,肯定要通过凤阳府,二刘难道就没有对徐州方面发出任何的示警

    倒是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只不过两镇总兵派部下化妆成马贼劫掠重镇,这也太耸人听闻了吧。

    “陛下,若真是二刘所为,恐怕此事有些难办了。”

    路振飞喟然一叹道:“昔日刘良佐是受凤阳总督马士英之邀进驻凤阳,沿途便烧杀劫掠。刘泽清从山东一路溃败逃入淮安时军纪也十分败坏。但那时他们都是丧家之犬,劫掠一番尚是为了吃饭活命。现在他们已经驻扎安定,再生劫掠之心也太无耻了。”

    “所以他们才化妆成马贼去劫掠萧县的嘛。”

    朱慈烺冷笑一声:“他们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要脸,便把脸遮住以为这样就没人知道了。”

    路振飞猛然一惊道:“若真是二刘所为,他们难道所谋徐州”

    也难怪路振飞会这么想。如今高杰主力尽在山东,徐州兵力空虚。

    刘泽清、刘良佐两只饿狼挤在凤阳府一处,难免会心生贪念。

    “他们敢想却不敢做。”

    朱慈烺摇了摇头道:“除非他们想和高杰彻底撕破脸皮。不过为了稳妥起见,还是调部分黄得功军队驻守滁州、和州吧。”

    若是手中有充足的军队,朱慈烺便会毫不犹豫的调亲军驻扎在滁州、和州。但现在神策军不过八千人,加上两千御马监的军队也就是一万人。

    一万人驻守南京尚且有些捉襟见肘,如何能够再往外调拨。

    看来扩军事宜刻不容缓了,若是手中有一只五六万的亲军,便是哪个军头也不敢把朝廷小看了去。

    之前朱慈烺之所以没有招募太多的新兵是因为担心银子吃紧。毕竟当兵吃粮天经地义。一个人一张嘴,一万人便是一万张嘴,能生生把本就不充盈的内帑吃空了。

    但现在经过几轮查抄,内帑中堆放着上千万两银子,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花光的,扩军也就没了顾忌。

    等到朱慈烺和郑家的海贸合作步入正轨,朝廷仅靠海贸一项一年便能有数百万两的收入,完全养得起一只数万人的军队了。

    而眼下调黄得功部到滁州、和州驻防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黄得功是勇卫营出身,对朝廷忠心耿耿,其部又是除了高杰部以外最强大的一只军队,调一部分监视二刘可以让他们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朱慈烺此举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可能的把二刘逼去袭扰敌占区。

    河南如今在清廷手中,二刘不能去徐州、滁州、和州,那就只能去袭扰河南了。

    别管他们是光明正大的去还是化妆成马贼流寇,都会让清廷在河南本就薄弱的统治动摇。

    也许朱慈烺现在还无法像收复山东那样收复河南,但他却不介意不断的打游击战骚扰清廷后方。

    哪怕是小规模的骚扰也好,只要能够不时给清廷放一放血,他们就会陷入深不见底的泥潭之中。

    在如今小冰河的时代背景下,北方常年干旱,粮食歉收很严重。

    清廷接收了河南、京畿地区就要养这些地方的投降军队。

    而如果当兵的吃不饱饭那可是会闹事的,哗变一旦发生便会像海啸一般席卷,清廷即便是弹压下来也会精疲力竭。

    当然二刘若是能够和清军大战一场就更好了,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也会消耗二刘的实力。

    清军和二刘拼的两败俱伤,朱慈烺坐收渔翁之利绝对是最理想的结果。

    s:感谢书友荷塘v听雨的1000币打赏

第五十二章 滇马

    第二更,求推荐票

    比起凤阳府驻扎的刘泽清、刘良佐,朱慈烺更关心战马的问题。

    大明自立国以来素来关注军队战马的配备。

    洪武年间便有马政,永乐时期屡征蒙古也获得了不少良驹。

    这之后明廷在边境设立马市,向蒙古人买马,甘陕地区也可以养马,总得来说不必太担心战马供应问题。

    可到了明末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陕西流寇四起连年战乱,马政自然废弛。原本与明朝关系良好的蒙古各部也被满洲人打怕打服,收为跟班。

    及至甲申国变,满清入关半壁江山陷入贼手。

    此时明廷彻底失去了从西北获取战马的途径。

    虽然依靠装备精良的步兵和炮兵也可以抗衡骑兵,但朱慈烺还是想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犀利骑兵。

    这也是为何他在组建神策军的时候单独成立一骑兵营。

    不过南明的战马来源很成问题。大部分战马都是各镇军头带来的,如高杰部、黄得功部。

    属于朝廷的马匹大部分都是各省乃至藩国的供马。

    这些马挑选凑出几百上千匹来不成问题,但要凑出上万匹是绝不可能的。

    现在朱慈烺还勉强可以给神策军天骑营配备足额战马,但等到将来扩军,增设更多的骑兵营,再想靠供马配备就不可能了。

    于是乎朱慈烺便得从别处想办法。

    让各镇军头进贡马匹是不可能的。战马在明末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远比士兵重要。

    黄得功、高杰或许会看在天子的面子进贡几十上百匹,但要想让他们一下进贡上千匹战马绝对是痴心妄想。

    向蒙古人买马也不靠谱。

    且不说林丹汗死后蒙古各部相继臣服清廷,便说真有蒙古小部落贪图南明朝廷给出的高价卖马给明廷,如何从北地把马匹带回江南也是个问题。

    要知道这可是上千匹马,目标实在过于明显,只要被人盯上很难安全输送到南面。

    北面不行自然只能在南面想办法了。

    朱慈烺毫不犹豫的想到了滇马。

    滇马又称云南马,是华夏历史上有名的马种。

    早在两汉、三国时期滇马就已见诸史书。华阳国志南中志云:“长老传言,滇池有神马,或交焉,即生骏驹,俗称称之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

    唐宋时期,蛮书记载:“马出越赕山东面一带尾高,尤善驰骤,日行数百里腾冲及申赕亦出马,次赕,滇池尤佳。”新唐书南诏传中亦云:“越赕之西有荐草,产善马,世称越赕骏。始生若羔,岁中,细莎縻之,饮以米渖,七年可御,日驰数百里。”

    宋朝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大理马,为西南蕃之最。”

    周去非岭外代答也说:“南方诸蛮马,皆出大理国。”

    元代,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云南省及广西高地产健马,躯小而健,贩售印度,然应知者,人抽取其筋二三条,俾其不能用尾击其骑者。”

    明时南中杂志记载:“滇中之马,质小而蹄健,上高山,履危径,虽数十里而不知喘汗,以生长山谷也。”

    世人都误以为滇马身材矮小,故而不适合做战马。

    其实历史上滇马作为战马的使用先例不胜枚举,就连南宋岳飞军中有使用滇马的记录。

    事实上滇马虽然身材矮小,却耐力极强。也许短距离冲刺滇马比不了大宛马,但长距离行军跋涉滇马绝对完克大宛马。

    战马也分很多种,有的是专门冲锋的,有的是用来输送士兵的,有的是用来驼运粮草辎重的,不可一概而论。

    就滇马来说日行八九十里完全没有问题。

    滇马一般两至三岁即可配种繁衍,四岁左右就发育完全。

    大体来说,滇马分为三个类别。

    其一是大理马。

    大理马主要产于云南鹤庆、大理、剑川等县。这一品种成年马匹的高度大概在11米左右,主要用作驮马。

    其二是乌蒙马。

    乌蒙马产于昭通地区,在高原和山区分布最多。

    因为高山草场水草肥美,乌蒙马的数量亦较多,成年马匹平均体高也在一米一上下。相较于大理马,乌蒙马能适应南北干湿两种不同的气候,比大理马更适合做战马。

    最后一种是腾冲马,也是三类滇马中是体格最大的一种。一般来说成年腾冲公马体高能达到一米二。由于腾冲山地草场面积很广阔,马匹皆是放牧。所以腾冲产的马匹野性也是三种滇马中最强的。

    朱慈烺一直认为马匹必须放牧,不能圈养。圈养出来的马匹失去野性,做驮马、挽马或许还行,但做战马是不够格的。

    如此看来腾冲马是最适合选择的类型。

    其实蒙古马也是矮种马,成年马匹的平均高度也就是一米三左右,比腾冲马高不了多少。

    只是因为蒙古草原太过广阔,马匹的野性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耐力爆发力尚佳,是以蒙古马才会被大规模用作战马。

    但即便如此骑乘蒙古马的骑兵也只是轻骑兵,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蒙古马负载力有限,扛不动太重的甲胄。

    欧洲之所以可以组建重骑兵,就是因为马匹高大,负重能力更强。

    在这方面滇马的优势便体现出来了。

    因为多是生于高山草场,滇马的负重力极强,成年滇马负重力能达到两百斤,甚至可以用做重骑兵。

    当然,即便是最优质的滇马也不可能立即适应行军打仗,必须进行一轮轮的训练才能使滇马变成战马。

    如今云南尚在沐天波治下,朱慈烺决定把采购滇马的事宜交给这位黔国公来办。

    此人对大明的忠心是不用怀疑的。原本历史中,永历帝逃到缅甸时沐天波誓死追随,于咒水之难被缅军挟持,仍夺刀杀敌直至战死。

    现在南明的大形势比原本历史要好,沐天波自然更会忠于以太子正朔继位的朱慈烺。

    唯一的问题是张献忠已经入川,为了防备张献忠入滇,沐天波势必会派大军到滇川边境驻守。

    如果朱慈烺没记错的话历史上沙普之乱便是发生在这前后吧。

    

第五十三章 填壕

    第一更,求推荐票啊,老坤需要大家的支持

    六月二十一日,觉罗巴哈纳部、石廷柱部清军进抵德州。

    二十二日,觉罗巴哈纳命人写下劝降书绑在箭上射入城中,无果。

    二十三日,清军开始攻城。

    德州城周长5100米,城高12米,墙厚9米。护城河宽15米,深6米,共开有五个城门。其中东门为长乐门,南门为朝阳门,西门为聚秀门,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