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都知道不能再往后退,遂真刀真枪的与明军拼杀起来。

    正面战场的激战为郑成功拉扯出了空间。

    他得以指挥明军水师不断袭扰天津卫沿海。

    驻守在天津卫的守军被惹得不胜其烦,却没有丝毫的办法。

    郑成功的打法像极了当年的毛文龙。这种袭扰却不决战的态度让清军快被逼疯了。

    好消息一个没有,坏消息却是不断。盛京方面发出急报,朝鲜的军队已经直逼沈阳而去。

    虽然朝鲜的军队战斗力不怎么样,可问题是如今沈阳的守军也没有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留守盛京的将领实在没有把握守住这座清廷的龙兴之地。

    多尔衮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已经接近崩溃了。

    陕西失守,河南沦陷。

    清军的控制区域只剩下了山西和北直隶。

    就连老巢都有被朝鲜人一锅端的可能。

    这一切真的都是巧合吗

    还是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可多尔衮还在苦苦支撑。因为他知道自己若是倒下了,大清便真的没有人能够站出来了。

    直到一个消息传到了京师,多尔衮直接昏死了过去。

    这个消息来自山西,大同总兵姜壤反了。

    他反的时间不紧不慢,恰恰卡在陕西失守后不久,只能说是早有谋划。

    多尔衮被御医救醒之后直是有着一种众叛亲离的感觉。

    他现在还能指望谁,还能够相信谁

    仿佛天下人都在负他一般。

    这次多尔衮是真的撑不住了。他一病不起,虽然还没有毙命但却是吊着一口气,随时可能归西。

    清廷内部内忧外患,主张放弃关内返回关外的声音越来越大。

    而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代善。

    代善的性格老成持重,认为在当下的情况下退守关外是最合适的选择。

    如果继续在关内死耗很可能被明军拖死耗死。

    毕竟满洲女真是小族,拼消耗是不可能拼得过明军的。

    但多尔衮却不同意。

    他虽然重病在身却没有死,既然没有死就还得对大清负责。

    如今天下的形势已经不是皇太极主政时了。

    大清入关后,勇士们腐化的速度很快。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初清军之所以可以占据对明军作战的优势,就是因为能吃苦。

    可入关之后他们过惯了酒池肉林的奢靡生活,现如今再让他们退回辽东苦寒之地是绝无可能了。

    多尔衮十分清楚如果退回关外,据守辽东根本不可能守得住,无非是慢性死亡罢了。

    所以他坚定主张在北直隶和明军决战。

    如果胜了那还有翻盘的希望,如果败了那也许就是天意吧。

    满洲人生长于马背之上,从来不知道怕字怎么写。

    就让这一战来的猛烈些吧

    

第五百三十八章 阿济格暴毙,多尔衮病亡

    弘业三年三月十三,文安之出潼关,与忠贞营合兵攻打洛阳。

    阿济格苦战不敌,败走怀庆府。只是如今卫辉府、彰德府在高杰部将手中,他无法通过此二府进入北直隶,只能转而入泽州,往太原方向逃窜。

    只是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反正的大同总兵姜壤。

    姜壤在反正之后并没有在大同多做停留,而是迅速地挥师南下占据了太原。

    而阿济格要想去往真定府,必须途经太原。

    现在的问题是阿济格想走,而姜壤拼命的想要把他留下。

    一言不合自然开战。

    阿济格的麾下精锐经过洛阳之战后已经只剩下两三万人。

    而姜壤麾下兵力有十余万。

    不过姜壤的兵都是绿营兵,阿济格的却是满洲铁骑。

    故而虽然阿济格的军队人数处于绝对劣势,但真的打起来却不是势弱的一方。

    不过姜壤也没有想过战胜阿济格,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阿济格拖住。

    只要阿济格跑不掉,他就会有一份大大的功劳。反正总是需要流血的,姜壤不在乎。只要能够拿出一份有足够诚意的投名状,他相信明军方面还是会重新接纳他的。

    阿济格如何不明白姜壤的心思,他越战越急,越战越气。文安之和堵胤锡如今已经在河南汇合,随时可能追至山西。

    再这么拖下去他就真的跑不掉了。

    万般急迫之下阿济格命令所有骑兵结成锥形阵准备突破姜壤的围攻。

    姜壤却不甘心放跑阿济格这条大鱼,命令麾下士兵一轮轮的迎上前去,靠堆人命拖住他。

    阿济格亲自率队冲锋,马刀砍得破了刃仍然突破不了包围。

    阿济格觉得自己身边全是姜壤的人。这些人就像蝗虫一样嗡嗡的叫个不停。

    “杀,杀,杀”

    阿济格发泄似的狂吼着。

    姜壤这个畜生。自己待他不薄,他这狗奴才竟然想要反咬主子一口。

    今日阿济格便是要死也得拉着姜壤陪葬。

    阿济格不停冲杀着,手起刀落收割着性命。

    但也许是他杀的太过兴奋,没有注意到迎面射来的一箭。

    这一箭恰好射进了他的左眼。

    饶是他浑身被甲胄覆盖,仍然躲不开这一箭。

    阿济格当场毙命,滚落马下。

    清军一时大乱。

    阿济格是这支清军绝对的主心骨。如今主帅暴毙,清军霎时间变成了一片散沙。

    他们只想着各自逃命,阵型却是乱到了极致。

    姜壤直是窃喜不已。

    他正愁无法拦住阿济格,不曾想阿济格竟然被流矢所杀。

    这真的是天意啊。

    天津,大沽口。

    明军水师对着清军的堡垒一通猛轰。

    清军虽然进行了还击,但无论是大炮数量还是质量都完全无法与明军相比。

    他们这才明白原来明军之前的进攻只是试探性的,真正的猛攻来临时他们完全不是对手。

    郑成功神情十分镇静。

    他等这一刻等了太久,他曾经无数次设想过夺取大沽口时的场景,可当真这一刻真的来临时他却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激动。

    仿佛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理所应当。

    天津对于京畿的意义不言而喻。

    天津失守,则京畿没有了最后一丝防护。

    他训练这支水师训练了整整一年,从当初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到如今的兵将一心这其中付出了不知多少艰辛。

    炮声隆隆,在郑成功听来是最为美妙的声音。

    仿佛只有把天地撕碎才对得起他这些年的付出。

    抢滩登陆无疑是最为困难的一步。

    只有火力绝对压制对方时才能做到。

    而现在还不是时候。

    郑成功在等,等所有堡垒被夷为平地。

    清军在塘沽确实设了不少炮台,这些大炮对水师战船还是有一些威胁的。

    已经有几艘战船被火炮击中,甚至有一艘已经被击沉。

    不过这些都无法改变郑成功的决心。

    塘沽必须拿下,天津必须拿下,京畿必须拿下

    大明必须中兴

    比船坚炮利,比意志坚定明军都丝毫不虚,他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取胜。

    他的友军在各处战场取得了对清军的完胜,故而现在就是猛攻天津的最好时机。

    郑成功必须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克敌。

    海风吹在耳旁十分的清爽。

    郑成功又拿出了那件单筒望远镜望向远方。

    京畿,睿亲王府。

    空气之中弥漫着一股死亡的气息。

    多尔衮躺在病榻之上气若游丝。

    多铎坐在床头紧紧攥着多尔衮的手。

    “十四哥,你别吓我,你别吓我”

    多铎声音里已经带了哭腔,嘴唇微微发抖。

    “想不到明军会变得这么厉害”

    多尔衮的声音很低,多铎只能趴下去听。

    “我死以后,你千万不能垮掉。大清得有一个站出来撑场面的人。”

    多尔衮苦笑一声,似乎是在交代后事。

    “代善不适合做这种事情,他性子太温吞,下不了这个狠。如今大清危若累卵,只有置之死地方能后生。跑是没有用的。”

    多尔衮说完这句话剧烈的咳嗽了几声。

    “十四哥,你慢点说,慢点说”

    “不要想着跑,我大清的勇士起于黑山白水之间,没有一个孬种。便是死,也要站着”

    “十四哥,我都记下了。你放心,我绝不会让明狗打进京来。”

    多铎连忙说道。

    “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多尔衮释然一笑,缓缓闭上了眼睛。

    多铎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拼命摇晃着多尔衮。

    “十四哥,你不要走,你不要离开我。”

    但他的举动是徒劳的,多尔衮的身体慢慢变凉变得僵硬。

    多铎仰天长啸一声,发泄心中的悲愤。

    为什么为什么局面会变成这样

    清军每战皆败,而明军所向披靡。

    他实在想不明白这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明清之间攻守之势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

    就连他的十四哥,都被生生气死了。

    他不甘心,他实在是不甘心呐

    但现在多铎没有太多的时间发泄情绪。

    大清的摄政王薨了,他就得继任摄政扛起这担子。

    这担子便是有千钧重,他也得一肩挑起

    

第五百三十九章 举世伐清

    三月二十日,高杰部大破吴三桂拿下了真定府。

    不过他并没有立即推进,而是在等。

    他在等的便是另外两支明军。

    堵胤锡率领的忠贞营和文安之麾下的川军

    这两支军队在洛阳大战击溃阿济格后稍作休整,随即便驰往北直隶驰援高杰。

    三支明军加在一起足足有五十万之多,声势可谓浩大。而清军一共也就是剩下了二十余万,这还是把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的军队全算上。

    清军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而明军并没有展现出自己的全部实力。诸如黄德功、秦拱明都驻守待命以防不测。

    换句话说明军有充足的自信打赢这场北伐之战。

    如今的北直隶明军已经打下了大半,堵胤锡和文安之率部赶来后高杰与他们商议一番,决定从三个方向向京师展开总攻。

    其中文安之率部攻打保定府的唐县、完县。堵胤锡率部攻打高阳、安州。高杰亲自率部攻打保定府城。

    保定是京畿前的最后一道屏障。只要拿下了保定,便可以随意攻克京畿。

    而退至保定的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已经退无可退。

    再向后退便是顺天府,便是京师。

    刚刚继任摄政王的多铎已经下了死命令,必须顶住明军的猛攻。

    原本吴三桂是存了反心的。但他想要待价而沽,等到明清双方战到最激烈的时候再跳出来,这样一来可以显示自己的重要性,二来也可以把自己卖一个好价钱。谁曾想明军推进的速度太快,陕西、河南、山西相继失守,北直隶直面明军的兵锋。

    吴三桂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迫上了前线。

    这两天他也想明白了,即便明军接受他这时候的投降也不会给他太好的待遇,毕竟他的觉悟实在太低,等到明军已经快收复天下才表态。

    所以吴三桂决定再拼死赌上一次。他要赌这一仗清军能赢。

    即使是惨胜也可以。

    但一定要胜。

    只有胜了他才有和明军讨价还价的空间,只有胜了他才能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吴三桂会在这一战倾尽全力

    而多铎为了督战也亲临保定府中坐镇。

    按照他的话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如果保定之战败了,明军将彻底获胜而大清将死无葬身之地。

    战时当然会实行戒严,保定府全境奉行坚壁清野的政策。

    清军方面坚信此举有助于逼迫明军退兵。

    毕竟明军的补给线要更长一些,而清军的补给线就在身后。

    然而他们错了,许多百姓自发的把自家粮食送给明军。

    甚至有一些百姓绞了辫子扛着锄头、粪叉前去投奔明军。

    这些平日里看起来卑微卑贱的蝼蚁此刻竟然爆发出了这么强大的能量。

    一个、两个或许没有什么关系,但前去投奔明军的百姓却成千上万,他们带去的粮食或许不多,但却是极为鼓舞明军。

    这让明军上上下下坚信他们才是百姓真正希望看到的人。

    从这一刻开始清军就已经输了。

    他们只是在徒作挣扎,做着困兽之斗而已。

    那些被他们欺压过的百姓,那些敢怒不敢言的可怜生灵现在有了依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