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十一章 两头下注

    第一更,求推荐票,老坤急需推荐票支持感谢书友飘空游的500币打赏,感谢书友大爱楚玉嫣的100币打赏。

    姜瓖犹豫再三,还是叫亲兵放那清廷使者进城,一路引着来到总兵府中。

    那使者手持摄政王多尔衮的令旨,又有清廷兵部信牌为证,姜瓖命人查验后便亲自查看了多尔衮下达的令旨。

    “大同总兵官姜瓖忠诚为国,擒杀伪将,平定大同、阳和等功,予甚嘉悦。但立枣强摄理国事,以延先祀等语,甚觉不宜,其枣强王可炤旧守其本等爵级”

    多尔衮在令旨中肯定了姜瓖反正杀贼的功绩,但也指出其立明宗室枣强王摄理国事是不合适的,其中口吻俨然是以神州之主自居。

    原来姜瓖反正之后,为了赢得民心拥戴了明朝宗室枣强王朱鼎珊为盟主。

    照理说这位枣强王不过是个傀儡,根本没有什么权力。但多尔衮的反应却极为强烈,直接以令旨的形式对姜瓖发出了警告。

    如果说之前姜瓖还存在一丝幻想的话,现在他可以确定清廷确实有逐鹿中原之心。

    那么他究竟该如何是好

    此先他已经拥戴了明宗室为傀儡,表现出对归顺明廷的倾向性,在这时候清廷摄政王招降于他,该何去何从

    好在那使者并没有逼姜瓖立刻表态的意思,只淡淡道:“姜总戎且考虑几日,摄政王的意思很明白,只要姜总戎能够归顺大清,高官厚禄朝廷绝不吝惜。”

    这一番表态让姜瓖心里痒痒的。

    千里做官,只为吃穿。

    给谁卖命不是卖命既然清廷能够允诺高官厚禄,那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现在清廷并没有展现出绝对一统天下的实力,这个时候归顺是不是太早了一些

    想到这里,姜瓖又有些犹豫,咳嗽了一声道:“贵使一路车马劳顿,实在是辛苦了。来人呐,且带贵使下去好好休息。”

    打发了清廷的使者,姜瓖长叹一口气道:“诸位以为某该如何是好”

    “大帅,为今之计,还是降清为妙”

    说话的是姜瓖麾下猛将孙应武。

    他抱拳道:“属下听说恭顺侯吴惟英之弟吴惟华已经奉清廷摄政王之命前来招降山西,带来了几千人马。另外固山额真叶臣也已经集结人马准备进兵山西。摄政王这时候下令旨给大帅是先礼后兵。若是大帅不从,恐怕清军第一个要打的就是大同啊。”

    姜瓖面色不由得变得凝重起来。孙应武一番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如今清廷在山西边境动作频频,明眼人都知道大战在所难免。

    大同不光是边关重镇,距离京师更是只有七百里,多尔衮若不拿下大同势必寝食难安。

    如果说吴惟华带的几千绿营兵马没有多少威慑力的话,叶臣统率的满洲镶红旗部可是让人闻风丧胆。

    真要打起来,姜瓖不认为自己能够守多久。

    何况现在他已经背顺,万一再得罪了清廷,等于被夹在中间两边挨打。

    但姜瓖仍然不甘心就这么降清。毕竟清廷没有定鼎天下的绝对实力,万一最终失败了姜瓖可是要跟着陪葬的。

    高官厚禄虽然极具诱惑,可身家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吃饭的家伙什没了,要再多的钱有何用,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大帅,万万不可啊。清军八旗乃是虎狼之师,若是入主大同可还有大帅说话的份”

    姜瓖侧头看去,发声的正是他的首席幕僚荀宜。

    “荀先生说的不错,只是若某不降清,难道还有别的路”

    “大帅可以两头下注,清廷强则降清,明廷强则降明。”

    荀宜一字一顿道。

    两头下注

    姜瓖愣了一愣,旋即心中大喜。

    是啊,如今局势不明,他为何不两头下注

    多尔衮并没有急着派人接管大同,姜瓖还能继续拖下去。

    如今河南大部在清廷治下,但豫西尚在李自成手中,豫南处于权力真空之中。这种情况下清军不可能把全部兵力囤积到山西沿线。

    若是派出十几信使化妆成顺军骑兵,经太原、汾州、平阳,由豫西、豫南辗转进入南直隶,向南明朝廷表个态,岂不是多给自己留条后路

    至于化妆问题完全不必担心,姜瓖所部几个月前本就是改旗易帜成了顺军,现在不过是把顺军军服重新换上罢了。比起剃发留辫子这可容易多了。

    对于姜瓖来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只要让明廷相信大同反正的军队是心向大明的,效果便达到了。

    同样的话他也会通过那个清廷信使说给多尔衮听。

    至于他最终倒向谁就要看谁能够先取山西了。

    姜瓖觉得清廷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不过即便清廷真的拿下了山西,也不意味着能够最终定鼎天下。

    姜瓖觉得凭借南边数省的富庶,明廷迟早能够收复山西、河北,光复神京。

    那时候姜瓖便可再次反正,声称自己之前只是在与清廷虚与委蛇,待时机成熟便反清拥明。所以提前派人去南京向天子表忠心便显得尤为重要。

    思定之后姜瓖便朗声吩咐道:“某意已决,便依荀先生说的办。这书信之事便请荀先生捉刀代笔吧。”

    荀宜闻言大喜,连忙拱手道:“谨遵东翁之命。”

    北京,紫禁城。

    多尔衮听闻觉罗巴哈纳、石廷柱德州大败的消息后直是暴怒。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五千余旗兵怎么连一座德州城都拿不下来。

    按照王鳌永、方大猷这两个奴才的说法,德州不是连五百士兵都凑不出来了吗

    “王爷请息怒,奴才觉得此事必有蹊跷,可待二人率部返京之后仔细质询。”

    侍立一旁的范文程不疾不徐的说道。

    多尔衮抬眼一瞥,清了清嗓子道:“范先生觉得此中有诈”

    “回禀王爷,奴才觉得多半是明廷向山东驻兵了。”

    嘶

    多尔衮闻听此言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怎么可能明廷还有多余的兵力增派山东”

    多尔衮直是觉得不可思议。

    “若真是如此,李自成领军攻向北京的时候这些人为何不率部勤王”

    “此一时彼一时。”

    范文程悠悠说道。

    

第六十二章 范文程献策

    第二更求推荐票,老坤急需推荐票,泣血求感谢书友懒的杨杨的1000币打赏,感谢书友柔之虎的500币打赏,感谢书友飘空游的100币打赏。

    多尔衮不由得眼前一亮,清了清嗓子道:“范先生不妨明说。”

    虽然他出任摄政王以来,在汉臣方面更加重用洪承畴,但并不是说他就忘记了范文程。

    恰恰相反,他对于范文程十分信任。这份信任也是有道理的。毕竟范文程万历四十六年时就主动投到太祖皇帝帐中效命,多年以来为爱新觉罗家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

    若是没有范文程,天聪三年时皇太极怎会如此轻松的招抚潘家口、马栏峪、山屯营、马栏关、大安口五城。

    若是没有范文程,天聪七年时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又怎会毫无顾忌的前来归降。

    若是没有范文程,顺治元年时他多尔衮又怎会毅然出兵伐明,最终谋得山海关,得以逐鹿中原。

    大清不能没有范文程,也绝不会忘记范文程多年来为大清立下的汗马功劳。

    “王爷,这天下若是一方棋盘,那么王爷以为何处是必取之地”

    范文程双眼微微眯起,不疾不徐的说道。

    “这个嘛本王也听说过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说法。依本王看,若把如今天下看作是一方棋盘,四川、关中、北直隶、东南便是四角,为必取之地。”

    多尔衮也是颇为精通棋道,当即便高谈阔论起来。

    “四川位于西南,有天险可守,号天府之国。若是取之则可放心发展,屯田练兵自给自足,无后顾之忧矣。不过此处已经被张献忠占据,恐怕一时难以取之。”

    稍顿了顿,多尔衮继续道:“关中自古便是谋取天下必取之地,有得关中者得天下之说。如今关中在李自成的手中,要想打下来恐怕少不了一场硬仗。”

    深吸了一口气,多尔衮起身踱起步来。

    “至于北直隶不用多说,为畿辅龙脉所在,如今在大清的掌控之中。剩下的便是东南了,尚在残明治下。”

    多尔衮一口气说完只觉得畅快不已。

    “王爷说的不错。若是把天下看做一方棋盘,那么黄金四角确实是这四处。巧合的是,这四角恰恰被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四方占据。”

    范文程的话得到了多尔衮的认同。大清、残明、李自成、张献忠都有实力逐鹿中原。

    “王爷也说了,下棋讲究的是先占角,再夺边,最后发力扩张谋得全局。那么王爷何不把这四角连起来,看看银边在何处呢”

    多尔衮恍然大悟,仔细分析道:“若连起四角,山西、山东、湖广、汉中则为四边。这么看来,河南位于天下腹心,反而是四战之地了。”

    “山西位于北直隶、关中之间,不论是大清还是李自成,若想吞并对方皆必取之。汉中位于四川、关中之间,不论是张献忠和李自成,若想吞并对方皆必取之。湖广位于东南与四川之间,不论是张献忠和残明,若想吞并对方皆必取之。山东位于北直隶、东南之间,不论是大清亦或是残明,若想吞并对方皆必取之。”

    范文程一口气说完,感慨道:“如今与大清接壤有直接冲突的便是关中的李自成,东南的残明。大清要想往西边扩张,则必取山西。大清若想往南边扩张则必取山东。同理残明要想往北扩张,山东亦必须攥在手中。至于四川的张献忠,暂时先不必考虑。”

    嘶

    经由范文程一番分析多尔衮直是心惊胆战。

    照这么说来,残明朝廷收取山东便十分好理解了。

    “若真是这般,本王该如何是好”

    多尔衮有些惊慌失措,若是山东被残明收取,明军便随时可以北上,进窥河南、畿辅。山西那边又有李自成虎视眈眈,大清四周可谓虎狼环饲啊。

    “王爷莫急,奴才有一计可破此僵局。”

    听闻范文程要献策,多尔衮直是大喜,连忙挥手道:“范先生快快请讲。”

    “为今之计,当集中兵力先取一边。奴才以为当集中兵力猛攻山西。山西一取则关中唾手可得。至于残明,可先虚与委蛇。只要灭了李自成,王爷便可腾出手来对付残明。”

    多尔衮蹙眉道:“本王也知道应该先打一边,可残明朝廷会不会在本王对付李自成的时候从背后插上一刀”

    多尔衮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清廷抽调主力对付李自成,畿辅一代的兵力势必十分空虚。

    若是残明朝廷派兵从背后偷袭,确实十分麻烦。

    “王爷不必担心,奴才有一计可保畿辅不失。”

    范文程刻意卖了一个关子,用余光瞥了一眼一旁的洪承畴,神情十分得意。

    多尔衮此刻已经被范文程彻底吊起了胃口,哪里还注意的到范文程和洪承畴之间的嫌隙,只催促道:“范先生快讲与本王听。”

    范文程清了清嗓子道:“离间。”

    多尔衮对于离间自然不陌生,自太祖皇帝起兵伐明以来,他们便屡次离间明廷君臣关系。

    这一招屡试不爽,甚至几次把大清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尽管多尔衮很自傲,但也不得不承认,若是明廷君臣一心,恐怕辽东早已被收回。

    但是汉人骨子里便是互相不信任的。这点放到君臣之间尤甚。

    便说崇祯和袁崇焕,从最初的互相信任到貌合神离才用了几年

    “范先生是说,让本王离间残明小皇帝和山东守将的关系”

    多尔衮越想越觉得有趣,面上隐隐浮现出一抹笑意。

    “不错。奴才听说如今残明的皇帝是崇祯的太子,不过十五岁耳。其以冲龄践祚,如何能压服诸镇军阀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正是离间的好时机。”

    范文程幽幽说道:“不论山东的守将是谁,其统兵在外,小皇帝势必不会放心,这时候若是有传言四起,恐怕小皇帝自己就坐不住了。如此一来,残明后院起火,自然没有精力对大清用兵。只要大清收拾了李自成,腾出手来还解决不了一个残明小朝廷吗”

    “妙哉,妙哉范先生真是胸中自有百万兵,经你一番谋划,这天下岂不已是我大清囊中之物”

    

第六十三章 郑芝龙动心

    第一更,求推荐票支持感谢书友柔之虎的500币打赏,感谢书友前天不是前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