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这一轮的威慑,南京城中剩下的那些图谋不轨之辈定被吓得肝胆俱裂,再不敢行那大逆不道之事。
对朱慈烺来说只要手中有兵权,便不必担心有宵小逆臣犯上作乱。若有人真的想找死,朱慈烺不介意再次把钢刀举起,杀他个人头滚滚
第六十七章 棱堡
第二更,求推荐票感谢书友柔之虎的500币打赏,感谢书友喜欢历史课的200币打赏,感谢书友陈帝扬的100币打赏
德州大捷给整个大明帝国带来的欢欣鼓舞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不过朱慈烺却没有一直沉浸其中。
作为一个灵魂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他十分清楚此次满清派来收复山东的只是一只偏师。
如果多尔衮被这次德州大败刺激,改变了整体战略,将兵力往东线倾斜,明军就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朱慈烺当然不会对满清抱有任何幻想,他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将一切可能的情况考虑在内。
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满洲人便一直缺乏攻城能力,故而多是用间,靠内应制造混乱打开城门,兵不血刃的拿下城池。
这种战术自然是有局限性的,皇太极也正是看到了这点才组建了乌真超哈一只配备大量火炮的军队。
皇太极的战略眼光还是很毒辣的,他知道明军的优势在于火炮,那么只要八旗军能够在这一项上追赶上明军,便可以在与明军的对决中处于全线优势。
宁锦防线给皇太极制造了极大的阴影,他自然无比迫切拥有一只重火炮军队,轰开坚固的城墙。
可惜只有辽东一地的满洲人缺乏制炮技术,即便皇太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亦不能让乌真超哈的火炮媲美明军。
直到登州之乱的发生,孔有德叛明降清,带去了大量登州的火炮。
这些火炮都是葡萄牙雇佣兵从壕境澳门带来的佛郎机炮,属于同时代最先进的火炮。
有了这些样炮,皇太极便可以命辽东的匠人们进行仿制。虽然仿制出来的重炮不及佛郎机人的原装货,但比之原先的粗糙火炮还是要强上不少的。
至此,满洲人的火炮已经不输于明军。
原本历史中崇祯十七年孔有德等三顺王随清军入关,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攻打李自成。
他们和吴三桂部一起作为先锋为满洲人冲锋陷阵。
其中吴三桂、尚可喜等军追随阿济格由大同向榆林进兵,从陕北南下西安。孔有德、耿仲明等部则在多铎的带领下,从河南怀庆攻击潼关。
李自成的应对是派李过、高一功守陕北,自己则亲率大军死守潼关。
最终潼关失守,李自成自知西安守不住,再次做出大撤退的决定。这之后被清军一路穷追猛打,最终死在了九宫山。
若按照原本历史发展,满清对陕西用兵发生在崇祯十七年十月下旬,在此之前孔有德等部汉军不可能威胁山东。
但朱慈烺担心德州大捷带来的蝴蝶效应影响多尔衮的决策。
若是多尔衮把孔有德等部派到山东,那局势就完全不同了。
德州虽然是坚城,但面对孔有德部汉军的重炮猛轰恐怕会承受极大的压力。也许这些重炮不能直接轰塌德州的城墙,但却可以严重损毁城垛以及守城器械,使得明军的伤亡人数急剧攀升。
这当然不是朱慈烺想要看到的。
思忖再三,朱慈烺决定在山东北部,即武城、德州、乐陵一线修筑棱堡。
所谓棱堡,实质就是把城塞从一个凸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多边形,这样的改进,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城方暴露给数个棱堡面,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对其进行多重打击。
而大明现有的城池,包括孙承宗当年在辽东修筑的堡垒群,都是传统意义的四方城。
这样的城池如果修筑的坚固,面对一般的火炮或许没有什么问题,但其最大的软肋在于会需要较多的士兵守城。
试想一下,四面城墙每面即便派一千人去守,整座城池也需要派至少五千人驻防。五千人便是五千张嘴,即便城中没有一个百姓,粮食全部供给士兵,消耗量也是惊人的。
当年皇太极取大凌河的策略,便是围而不攻。即便清军不能直接攻下城池也可以把其团团围住,把祖家军饿死。围城拼的就是消耗,清军的消耗固然很大,但大凌河城中的祖家军消耗更大,而且是坐吃山空。
最终祖大寿吃光城中百姓后开城投降,皇太极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大凌河。
如果把大凌河换成西式棱堡群呢
毫无疑问,效果会非常好
棱堡的一大优势就是需要的守军兵力极少。一座小型棱堡只需要几百人,甚至几十人就可以抵挡成千上万的攻城士兵。这些小型棱堡虽然面积不大,但就像一颗钉子钉在那里。你拔还是不拔
不拔他就在那里恶心你。
若是拔,棱堡抗火炮击打能力远比普通城池要高,最终还是得围城。
可几十人、几百人驻守的棱堡怎么围派出多少人围
派的人少了围不住,派的人多了粮食消耗是个很大的问题。
若是攻城方派出上万人围一个几百人防守的棱堡,围上个半年粮草要消耗多少
而棱堡内的守军,完全可以储备几百人一年乃至更久的口粮。
怎么看,都是攻城方吃亏。
若是棱堡群,则更为恐怖,可以有效阻止骑兵推进。要想把这些钉子全部拔除,恐怕得倾尽举国之力。
当然,棱堡的强大是建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
只有搭配犀利的火枪,棱堡才可以把优势发挥到最大。
这也是朱慈烺这么急着设立火器司,打造优质火铳的原因。
棱堡可以提供交叉火力,如果再搭配犀利的火铳,无疑可以起到机枪交叉扫射的作用。
棱堡、火铳,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若是把火铳换成了弓弩,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当然,棱堡不可能是绝对无敌的。
它的诞生是因为旧式火炮的出现,它的消失是因为开花弹的广泛使用。
朱慈烺现在自己都研制不出开花弹,满清自然也不可能制出。
所以,棱堡在这个时代就是无敌的。
最关键的是修筑棱堡所需要的费用实在是太低了。
一座几十人、几百人驻守的棱堡花费不到一座县城的十分之一,以大明朝廷现在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在山东北部修筑一片棱堡群,彻底把满清军队阻隔在外。
满清不把这些棱堡尽数拔除,便是想劫掠棱堡群后方的村庄、镇子都不可能
第六十八章 密旨
求推荐票支持感谢书友小司機、书友东京网友的5000币打赏,感谢书友大号被封用小号的400币打赏,感谢书友寂寞的小鱼27、书友160724101855420,书友雪洗天心、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的100币打赏。
棱堡的主体结构较为复杂,朱慈烺前世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他最赞赏的便是沃邦式棱堡。沃邦式棱堡主要结构包括实心棱堡、空心棱堡、胸墙、中堤、凹面堡、三角堡、隐蔽路、屯兵所、斜堤。这种棱堡呈星形放射状,在表面会覆盖一层厚厚的土层,以避免敌方火炮跳弹产生的二次伤害。
实心棱堡是一个土堆高台,堡上配以胸墙。在胸墙之后往往会配备火炮,作为棱堡主要火力输出。所谓中堤指的是棱堡中间的部分,与大明的城墙类似。
凹面堡的修筑是为了防止敌方火炮对中堤直击轰击,三角堡亦之。两者皆会比主堡低,以不影响主堡上的火炮射击,形成交叉火力。
隐蔽路和屯兵所的作用是掩体,斜堤是最外围的防御工事,较大的倾斜角度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交叉火力的威力。
总体来说,棱堡与大明现有城池的构造完全不同。如果没有一张详细的图纸参照,工匠们很难建造出符合朱慈烺要求的棱堡。
好在朱慈烺曾经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棱堡的结构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海中,要想画出一张主体结构图并不困难。
朱慈烺并不想有任何的耽搁,当即提笔勾勒起棱堡的轮廓。
不得不承认,朱慈烺的空间结构感并不算好,画出的棱堡结构图也不算太美观,但好在把主体结构都交待清楚了。
朱慈烺已经决定,在山东北部先修筑一批外围棱堡群,这批棱堡不用修筑的太大,每个能容纳两三百人足矣。它们的作用就是拖住满清南下的脚步,为朱慈烺训练新兵赢得时间。
这当然会花费一大笔钱,但比起修筑坚城要便宜的多,运维费用更是低了不少,而且花的值得。
“来人,召兵部尚书路振飞、工部尚书高弘图觐见”
武昌,按察司衙门。
湖广按察司副使堵胤锡背负双手在花厅中不住踱步,显得心事重重。
前日朝廷派来传旨的陈公公抵达武昌,包括湖广巡抚何腾蛟、湖广总兵左良玉在内一干文武官员都来到巡抚衙门,设好香案跪接圣旨。
堵胤锡自然也在其中。
陈公公当众宣读了圣旨,声音抑扬顿挫,彰显着浩浩天威。
至于内容却是波澜不惊,无非是表彰何腾蛟、左良玉等人的忠心,还给左良玉晋了爵位,从宁南伯晋为宁南侯。
巡抚何腾蛟和宁南候左良玉接旨之后设下接风宴为陈公公接风洗尘,除了何、左二人,其余一众文武官员在酒宴上对陈公公大肆吹捧,恨不得认了陈太监做干爹。
堵胤锡对此虽然很失望,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如今大明官场的风气就是如此,他便是站出来反对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会引得同僚反感,从而受到排挤。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陈太监以酒醉为由率先离席,众人便也相继散去。
堵胤锡也坐上了轿子返回自家宅邸休息。
翌日一早,陈太监便以私人的名义去了何腾蛟、左良玉的宅邸。
对此堵胤锡不觉得有丝毫的奇怪。宦官多贪财,这个陈太监自然也不会例外。
按照官场上的惯例,上官所到之处,下属要准备一笔丰厚的程仪以作表式。
陈太监是代天子传旨,自然是上官,何、左二人作为湖广文官、武将的代表,各自送上一份程仪自然也可以理解。
但之后陈太监又去了武昌知府、湖广布政使等大员的私宅,看样子是狠狠的赚了一波。
当时堵胤锡给陈太监作了一个评价:贪中恶鬼。
看样子这位陈公公不向所有湖广官员都讨要一份程仪是不会罢休了。堵胤锡官场混了半辈子,没少见贪婪的人,但贪到陈太监这个份上绝对是独一份。
如此贪婪的人自然不会忘记堵胤锡。
实际上,堵胤锡此时虽然是湖广按察司副使,但因为正职一直空缺,他便是实际的按察司衙门堂官。加之堵胤锡又掌着武昌兵备道事,绝对可以排到湖广官场前五。这样的大鱼,陈公公自然不会放过。
堵胤锡得知陈太监登门,便命管家准备了一份程仪,只盼着早点把这位瘟神送走。
可谁知陈太监进到堵胤锡书房中并没有急着暗示程仪的事,而是叫堵胤锡屏退左右。
堵胤锡虽然感到十分奇怪,但还是给陈太监面子照做了。
陈太监环顾左右确定没人,这才压低声音命堵胤锡接旨。
堵胤锡微微一愣,旋即明白天子有密旨给他,连忙跪倒在地接旨。
陈太监从贴身小衣里抽出一份叠成手掌大小的纸张,展开来念。
密旨的内容十分简短,只有一句话:左镇跋扈,卿可分而治之。
便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堵胤锡激动不已。
他之所以激动,不是因为天子看重他,特地下了密旨给他。而是天子有收服左镇的雄心
作为大明的忠臣,堵胤锡对左良玉的跋扈早就看不下去了。可惜何腾蛟和左良玉打得火热,二人一唱一和,外人根本没有插话的机会。
加之左良玉手下二十余万大军,堵胤锡为大局计也不敢斥责左良玉引发不良的政治影响。
在他看来朝廷也是忌惮左良玉的,这才会对他加官进爵以示恩宠。
这也无可厚非,朝廷手中没兵,不和军阀合作又能如何得过且过罢。
但当他领到天子密旨的那一刻,他才明白当今圣上是个有着雄才大略的英主。
天子看问题看的很透彻,分析的也是一针见血。
左良玉跋扈,是因为其手下兵多将广。
但这些兵将可不都是左良玉的嫡系,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投降收编的。
因为军饷待遇不同,左良玉麾下各营矛盾不少,绝非铁板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