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杰直是一愣。

    东宫

    自己眼前这个俊秀少年就是太子

    我勒个娘呀

    高杰只觉得一阵眩晕,险些一头栽下。

    他抿了抿嘴唇,直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孤素闻高将军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不同凡响。”

    朱慈烺伸出右臂和声道:“高将军坐吧。”

    高杰只觉得喉咙发干,良久才哑声道:“臣遵旨。”

    高杰此刻一头雾水,屁股只将将沾在了椅子上,却是不敢坐实了。

    “高总兵,殿下是从海路到的淮安府。”

    路振飞不疾不徐的说道:“京师被闯逆围困,殿下来南边监国,吾辈文武当誓死追随殿下。”

    高杰连声称是。

    他现在大概明白了,原来东宫在李自成攻城之前逃了出来,然后走海路来到了淮安府。

    虽然此时是三月末,高杰却觉得后背直冒虚汗。得知李自成挥师神京后,他急忙跑路,先是到了山东,之后又一路逃到南直隶。他本以为就此可以松一口气了,谁知却在淮安府遇到了东宫太子。这可真是要了他的亲命了。

    太子是谁那是当今天子的大儿子啊。

    天子在神京势微时曾经下诏令各部兵马入京勤王,高杰却充耳不闻只管跑路。

    若是太子秋后算账,追责起来,高杰绝对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他现在越发觉得这场宴席就是一个鸿门宴了。天杀的陈金星,竟然怂恿他来赴宴。这下好了,他连亲兵都在楼下。万一这东宫太子真的要发难,他是毫无抵挡之力的。

    高杰做贼心虚,自然觉得风声鹤唳。他环顾四周,只觉得屏风之后都隐藏着甲士,怕是那太子一掷酒杯就会冲杀而出。

    他勉强挤出一抹笑容,冲朱慈烺拱手道:“殿下既为监国,臣自当为殿下效死命,杀贼杀虏,匡扶社稷。”

    他绝口不提神京被围之事,就是怕牵连到自己。

    他也知道李自成攻破京师是迟早的事,那时天子必定不能苟活,这监国的太子就会理所当然的继承帝位。

    此时表态多少还有些用处,高杰不求加官进爵,只希望这个东宫殿下能够看在自己效命追随的份上不要再追究他跑路逃命的罪过。

    “好,好啊高总兵有如此壮志,孤心甚慰。”

    朱慈烺拊掌笑道:“不知高总兵此来淮安带了多少人马”

    高杰连忙回道:“禀殿下,共有步卒两万,骑兵五千。”

    朱慈烺哦了一声,心中却是惊讶不已。

    两万五千人马,其中还有五千骑兵,这实力可不算一般了。

    这还是高杰刚刚逃到淮安拥有的人马,历史上他定策开镇之后,在当地补充兵员,麾下兵马更多。怪不得史可法想要北伐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高杰,大概也是因为此人的实力在四镇中最强吧。

    朱慈烺有些庆幸当时的决断,他现在手中缺少的就是高杰这样有作战经验的将领。

    他倒了一一杯酒,微微呷了一口,幽幽说道:“两万多人马,粮草之事便是重中之重,孤已经命路巡抚按照客军规制向高总兵输送粮草,当能解燃眉之急。”

    高杰闻言朝朱慈烺投来感激的目光。

    路振飞无缘无故援助他粮草,他就觉得十分奇怪。不曾想这竟然出自东宫太子的意思。

    高杰一路逃来如过街老鼠一般,文官们连正眼都不瞧他一眼。

    这路振飞虽然与他说了一些客套话,但高杰知道,若非太子路振飞也不会对他如此客气。

    “殿下臣今后便是殿下的人了”

    说罢高杰竟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冲朱慈烺叩首道。

    他虽是武将,却甚是机敏。如今傻子都看得出天子没有活路,那么这东宫继统就是迟早的事。这种时候大表忠心虽然算不得雪中送炭,却比太子登基之后再投效好的多。

    那时候大局已定,太子已成天子,怎看的上他这区区几万人马。何况锦上添花的分量也轻了许多啊。

    高杰长跪不起,朱慈烺却没有急着去扶他。

    上位者礼贤下士换取对方追随,是有一个完整的套路的。其间分寸拿捏尤为重要,一个细节没做到位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朱慈烺当然不认为高杰会死心塌地的追随他,此人既然当初会造反,就不会相信什么受命于天的鬼话。

    朱慈烺与高杰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朱慈烺眼下需要的是一只有足够威慑力的军队,那两万团练兵自然不行,高杰的部众是最好的选择。

    高杰需要借助朱慈烺觅得从龙之功,从而加官进爵。

    他现在是总兵,加官是没法加了,但进爵却是可以的。

    至于对高杰的安排,朱慈烺早已想好。此时他会对高杰较为倚重,等到登基称帝局势稳固以后,他会慢慢把高杰部边缘化,并拆分他的军队。

    届时朱慈烺势必已经有了自己的亲军,绝对实力上会高于高杰,谅高杰也不敢反对。

    当然,高杰本人朱慈烺还是会用的,只不过会淡化高杰的影响力,只给他保留一营的兵力。

    这也是大明制衡武将的套路,总兵只有作战时拥有指挥权,平时总兵除了自己那营官兵,连副将、参将都指挥不动。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眼下还是得获得高杰的效忠。

    高杰这句话看似平常,实则表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他是朱慈烺的私人了。

    朱慈烺现在毕竟不是皇帝,即便登基称帝也会有心腹之说。

    看来这个高杰的野心很大,是想做未来圣天子的心腹啊。

    对此朱慈烺却是并不排拒,就凭高杰敢于兴兵北伐抗清,就不是个没把的孬种。

    此人身上固然有暴虐、唯利是图的缺陷,但也无是一无是处。

    有缺陷的人才更好驾驭,朱慈烺坚信自己可以驾驭好他。

    

第十二章 登基

    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五,比原本历史早了三日,淮安巡抚路振飞接到塘报,神京陷落。

    路振飞在和朱慈烺商议过后将这个消息公布给了当地官绅,并告知南京六部官员。

    原本路振飞想要封锁消息,只叫家丁快马至南京报与史可法,却被朱慈烺拒绝了。

    神京既已沦陷,消息传到南面是迟早的事。这种时候封锁消息不但无甚用处,反而会令当地官绅惧怕,生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稍晚几日,崇祯帝自缢煤山的消息传来,永王、定王等皇族也被闯贼俘获。所幸的是东宫太子殿下顺利南渡,已经抵达淮安。

    这个消息也被重点散布,使得绝望中的南京六部官员看到了一丝希望。

    朱慈烺对于神京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早有心理准备,路振飞等人却是一时难以接受,若不是还要主持大局真怕是要垮掉。

    恰巧此时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以及周王、恒王都逃难至淮安,暂居于淮安城中西湖咀。朱慈烺便把他们召集,商议赴南京即位的事宜。

    这些藩王们得知东宫就在淮安皆是惊讶不已。原本历史中继统的两个热门人选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此刻都十分坚定的拥护太子继位,全无政治投机客的嘴脸。

    朱慈烺另下了一道令旨,命人送到南京交予史可法。

    作为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是留都文官中地位最高的,朱慈烺要去南京继统,自然要找他。

    史可法收到朱慈烺的令旨,直是激动不已。原本他就是奏请太子监国的倡议者,现在太子真的南渡,他自然会毫不犹豫的拥戴。

    史可法立即召集了六部官员商议太子赴南京的具体方案和细节。

    而直到此时,凤阳总督马士英才刚刚得知太子就在淮安的消息。

    他不禁勃然大怒,对路振飞的欺瞒举动十分不满。

    然此刻太子对路振飞颇为倚重,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只点了一些护卫星夜奔来淮安护驾。

    原本历史上借定策之功飞黄腾达,跃居首辅的马士英,此刻却是连喝汤都喝不到了。兵部尚书史可法和礼部尚书王铎先行一步,于四月十三抵达淮安,而马士英四月十四才到了淮安城外。

    对于这个政治投机客朱慈烺没有什么好感,但要说厌恶却也说不上。

    有人说马士英是阉党,给他贴上一个大大的阉党标签。实际上这却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说马士英是阉党太过勉强。

    但既然马士英已经被贴上一个阉党的标签,那么朱慈烺却可以利用这一点制衡朝堂。

    毕竟南京六部官员中东林党复社的背景太浓重,还是需要一些平衡的。

    四月十五日,在兵部尚书史可法、礼部尚书王铎、凤阳总督马士英、淮安巡抚路振飞的陪同下,朱慈烺正式从淮安出发奔赴南京。

    四月十八日,太子乘坐的舟船抵达南京城外的燕子矶。南京的留守官员以及缙绅悉数到场迎接。

    朱慈烺并没有直接进城,而是先去拜谒了孝陵。

    甲申国变,天子自缢煤山,这个时候太子拜谒孝陵自然带了一丝不同的意味。

    嗅觉敏锐的官绅都感觉到太子殿下身上带了一股浓浓的杀意,怕是近来南京城不会平静。

    拜谒完孝陵,朱慈烺于四月二十日从朝阳门进城,受到南京城百姓的隆重欢迎。

    神京陷落,天子自缢的消息接踵而至,他们心头聚集了无数阴霾。而东宫太子的抵达就像一束阳光,将这些阴霾尽数驱散。

    朱慈烺的到来太是时候了,他在南京百姓最脆弱的时刻给了他们希望,让这些可怜的升斗小民找到了主心骨。

    对这些百姓来说,只要有一个人能站出来领导他们就是好的,何况是太微星身份的东宫太子。

    朱慈烺原本想先住在内守备府,但在史可法等人的坚持下还是住进了紫禁城。

    他在群臣的簇拥下过承天门、端门,沿着千步廊一路行到午门,后在大汉将军的护卫下从午门进入紫禁城。

    随行的文武官员大部分止步于此,史可法等六部重臣则绕道东华门。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午门只供天子、太子出行,除极特殊的情况文武官员多从东西华们进出。

    朱慈烺有意在文华殿召见史可法等人,故而他们从东华门入宫是最便捷的。

    南京紫禁城的修建是在洪武年间,后来成祖朱棣发动靖难夺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迁都北京。

    南京便作为留都成了政治失意官员、太监们养老的地方。

    南京的六部衙门总还有人在办公,紫禁城却是毫无疑问的空闲了下来。时间久了,风吹雨淋又缺少养护,紫禁城的大部分殿阁都变得破败不堪。

    其中就包括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

    这也是朱慈烺决定在文华殿召集史可法等人的原因。文华殿相对来说破败的没有三大殿那么明显,暂时不需要修缮。

    被召集的都是留都重臣,他们此前也与史可法通过气,知道皇太子殿下的意思是登基大典一切从简。

    可他们身为人臣,却不可能让新天子的登基大典寒酸。

    他们一进文华殿便纷纷推金山倒玉柱跪了下来,嚎啕大哭请求皇太子按照祖宗定制举行登基大典。

    朱慈烺望向史可法,见他默不作声,便明白史可法也是这么想的。

    朱慈烺知道这些文官把道统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绝不会在登基大典仪式上让步,也就同意了他们事先设计的方案。

    四月二十五,朱慈烺在奉天殿举行登基大典,正式即位称帝,改明年为弘业元年。并令全国臣民按照祖制为先帝崇祯服丧二十七个月。朱慈烺任命原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为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张慎言为吏部尚书,刘宗周为礼部尚书,高弘图为工部尚书,原礼部尚书王铎改任左都御史,凤阳总督马士英为刑部尚书,原詹事府詹事姜曰广任户部尚书。姜曰广、刘宗周皆加东阁大学士头衔入阁办事。

    这些人事任命都是没有什么异议的,让群臣感到惊讶的是,原淮安巡抚路振飞被新天子任命为兵部尚书,且加东阁大学士衔入阁办事。

    路振飞的强势崛起也让原本平静的朝堂暗流汹涌起来。

    

第十三章 方略

    尽管南京紫禁城奉天殿经过初步修缮已经可以投入使用,但朱慈烺还是不习惯在这里召见大臣。

    这座紫禁城中最宏大的殿宇让人有一种莫名的压迫感,便是天潢贵胄的朱慈烺也觉得很不舒服。故而除了登基大典时用过一次,朱慈烺再也没有踏入奉天殿中一次。

    按照朱慈烺的心意,大朝议的举办设在谨身殿,平常小范围的君臣议对则在文华殿。

    大明历代君主都有召见臣下的习惯处所。便说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