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本深点了点头:“杜先生说的不错。徐州也是坚城,二刘想要打下绝非易事。”
如今高杰远水解不了近渴,李本深只能靠自己了。
他只希望朝廷可以早些发现二刘的动向,派兵来援徐州。
“千算万算,算不到二贼敢如此行事啊。”
杜晦怅然一叹道:“所幸城中粮草充足,坚守一段时间应该是没问题的。”
李本深现在满脑子都是分配人手部署城防,没心情听杜晦发表感慨。
他随便罩了一件外袍就阔步朝外衙而去。
李本深是高杰留下的徐州守备,在高杰不在的日子里可以全权决断。
他在总兵衙门召集一众军将后先是把情形做了一个简单的通报,随后便开始分配任务。
一通调配下来,李本深已是口干舌燥。好在布防事宜已经安排妥当,他自觉没有什么疏漏。
如今便是以逸待劳,等着二刘来犯了。
不过李本深显然没有心情继续待在总兵府了,他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登上城头,于城楼中坐镇。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便见黑压压的军队从南面而来。
李本深定睛瞧去,这些人不是刘泽清、刘良佐部却是谁
他心头腾地升起一团怒火,便要上前骂阵。但仔细一瞧,却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刘泽清、刘良佐部军队的人数也太多了吧
如果李本深没记错的话,二刘麾下都是两三万人,加在一起也不过是四五万,可看这样子怎么有十万人左右。
难道二刘是想驱赶百姓去做攻城填壕的炮灰
李本深觉得只有这个解释说的通。
不过他对这些百姓不会有丝毫的同情。
只要这些百姓被二刘驱赶冲向徐州城,李本深就会毫不犹豫的下令守军弯弓搭箭对他们攒射。
可让李本深感到意外的是,他并没有看到攻城用的撞车、云梯。甚至连最简易的排梯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二刘想靠什么攻城
正当李本深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发现二刘大军稍稍调转了方向,从徐州城西边绕了过去。
嘶,这两个贼人想要围城
李本深心中断定道。
若是有十万人围城确实是个好选择。何况徐州城中兵力空虚,摊到四面城墙就更是薄弱了。
李本深急忙命集中在南城的兵力分驻到其他几处去。忙活了好一阵却发现刘泽清、刘良佐部并没有合围徐州,而是一路向北而去
嘶,这两个贼人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他们兴兵来犯,却过徐州城而不攻,难道仅仅是想劫掠徐州城附近的州县这也太蠢了吧
便在这时杜晦高呼道:“二贼不是要打徐州,是要窜入山东啊”
他指着徐州城外黑压压的军队道:“将军请看,二贼抓来的百姓不是用作填壕攻城的,而是抓来做壮丁夫子的。”
经由杜晦那么一点李本深才发现这些百姓身上都套着绳索,奋力的拉着车子。
车子上都是捆绑好的一袋袋粮秣。
若二刘是来打徐州的自然不可能带这么多粮秣。
只有一种解释,二刘要长距离行军。
而看他们的行军方向,确是奔着山东去的。
第一百二十章 济宁州(第九更,求订阅,求月票!)
山东,济宁州。
驻守城防的是神策军骁果营。
作为神策军的第二批编练新兵营,骁果营中的士兵集训时间较短,故而被留在了最南面的济宁州。
这里背倚徐州,属于安全的大后方。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什么敌袭的情况。
士兵们在军官的带领下在城中校场卖力的操练,个个挥汗如雨。
“都加把劲,别一个个有气无力软绵绵的,好像老子没给你们吃饭似的。”
王富贵从一队队新兵间走过,时不时的抬脚朝这些新兵的屁股踢去。
半个月前他被从玄武营调到了骁果营,负责新兵的训练。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军官,王富贵一眼就看出这些新兵的问题出在了心态上。
这些人大概以为进入了神策军便抱上了金饭碗,故而在训练中有所懈怠。
这可不是个好兆头,若是形成风气,会影响整营军队的战斗力。
王富贵走到一颗枣树下,抹了一把汗,解开牛皮囊仰起脖子喝起水来。
咕咚咚,咕咚咚。
连着灌下一牛皮囊的水,王富贵才觉得解了渴意。
他娘的,都八月中了,还这么热。
王富贵盘腿在枣树底下坐下,忽的想起刘三水等人,竟然有一些想念。
也不知道这帮小子现在怎么样了。
都是一个小队出来的,情感自然比一般的袍泽深厚。王富贵又是其中最年长的,把刘三水等人当作自己亲弟弟看待。
唉,要是能早点调回玄武营就好了,留在这济宁州,都快闲出个鸟来了。
王富贵刚闭上眼睛想眯一觉,便觉得有人在拍他的肩膀。
睁眼一瞧,不是骁果营的营总沈复却是谁。
据说这位沈将军是正儿八经的东宫嫡系出身,在当今圣天子还在做太子时就是侍卫了。怪不得神策军编练增设新营后,会选他做营总。
“沈将军,我就是休息一下,这天气太热”
王富贵显得有些尴尬,急忙站起身来解释。
沈复推了推手道:“集合所有人到北门。”
“啥集合所有人”
王富贵脱口而出。
他一说完便后悔了,在军中服从便是正理,问的太多容易遭上峰厌恶。
“我这便去”
王富贵挺直腰板保证道。
过了一刻,所有校场上的新兵都被集合到了北门前,接受陈复的训话。
陈复扫视了一番朗声道:“本将奉赵指挥使令率骁果营驻守济宁州,自当坚守城池。现刘泽清、刘良佐所部北上,但本将并未接到圣旨亦或是赵指挥使令,故而怀疑此乃乱兵”
嘶
王富贵听到这儿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二刘部北上这可是件大事啊。
“从即日起济宁州戒严,四门紧闭。没有本将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城。”
陈复说的气势十足,众兵将皆是面面相觑。
看这架势,怎么像随时可能打起来啊。
刘良佐、刘泽清都是朝廷封的总兵官,难道真的造反了
不过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万一二刘部真的是乱兵,确是对济宁州的一大威胁。
上峰一道命令,底下的人自然是跑断腿。
济宁州是大洲,城中百姓亦不少。
要把戒严的告示贴满全城颇费功夫。
陈复派出近千人去到每个坊市张贴告示,向百姓宣贯戒严令。
对济宁州的百姓来说,戒严根本不算是什么稀奇事。
这年头山东也不是什么太平的地方,贼寇来过官军来,时时刻刻都在打仗。
既然军爷们说要戒严那就戒严吧,待在城里还安全呢。
剩下的千余人则被分派到四处城门驻守,在陈复的命令下搬运巨石堵住了城门。
忙完了这些陈复心中才稍稍有了些底。
他从城头望下去,但见黑压压的一片朝济宁州方向涌来。看人数足有数万。
过了不到一刻的时间,二刘部的前锋营抵达济宁州城下。
一名弓箭手出列将绑着书子的箭矢射向城头。
陈复解开绑在箭矢上的书子展开来看,不由得蹙起眉来。
书子是刘良佐写的,说他们奉了兵部调令赶往山东与高杰部汇合一同北伐。现在路过济宁州,要求城中守将打开城门放他们进城补给休息。
刘良佐的话乍一看没有什么毛病,但仔细一想却是漏洞百出。
如果刘良佐、刘泽清真的是接到朝廷调令北伐为何不从凤阳府直接进入河南配合进驻归德府的高杰部,而要舍近求远折向山东兜一个大圈子呢
再说,陛下派神策军进驻山东就是为了接应高杰部以防不测,为何会又派二刘前来,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陈复越想越觉得刘良佐的说法站不住脚,心中断定二刘所部就是乱兵。
这种情况下他当然不会打开城门,而是直接拒绝了刘良佐、刘泽清的入城要求。
济宁州城外,中军帐中。
刘良佐冷笑道:“区区一营将官也敢拒绝老子,等老子打下济宁州定要把这厮五马分尸”
刘泽清闻言连忙劝道:“老哥哥莫要动气。这厮不过是个小卒子,奉命行事罢了。老哥哥真想要拿下济宁州实乃易如反掌,不过某觉得现在不应该在济宁州上多费工夫,而应该继续北上啊。”
刘良佐如何不明白刘泽清的意思。
这次他们举兵北上投清,还是他的弟弟刘良臣牵的线搭的桥。
早在大凌河之战后,刘良臣便跟着祖大寿降清。
虽然刘良臣的官位不算太高,但毕竟投降早,资历老。
这么多年下来也算是混了些地位。
此番清廷原本是想招降驻扎在睢州的河南总兵许定国,结果刘良臣建言献策,建议派人顺道潜入凤阳府,策反招降刘良佐。
反正凤阳与河南也接壤,多尔衮一番思量后便欣然同意了。
刘良佐行事十分谨慎。若是突然来了清廷的信使招降他未必会立即答应。但信使带来的还有他亲弟弟刘良臣的一封亲笔信。
刘良臣在信中描述了他降清后受到的优待,苦口婆心的劝刘良佐率部北上降清,并表示摄政王最少会允诺他个总兵之位。
第一百二十一章 刘良佐的如意算盘(第十更,求订阅,求月票!)
刘良佐分析了利弊得失,最终一拍脑袋决定降清。
他娘的,跟谁干不是干,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如今怎么看都是大清定鼎天下的机会大,继续做明朝的总兵有个鸟的意思,迟早还不得被拉着陪葬。
满清八旗那可是不可战胜的存在,刘良佐可不认为自己能够抵挡的住八旗军哪怕一轮冲锋。
至于德州大捷,他是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的。
大明将领写捷报的本事那可是一绝啊。想当年袁崇焕主辽事时,斩首二百级都能给朝廷报捷,称宁锦大捷。
刘良佐都对此人感到佩服。没别的,这脸皮真是比城墙还厚。
如果按照宁锦大捷来比对,刘良佐认为德州大捷多半也是守将秦拱明自己编造出来糊弄朝廷的。
清军或许真的攻打德州了,但看到德州城池坚固后没准主动就退兵了,根本就没咋发力
毕竟八旗兵少,个顶个的精贵,哪能浪费在这种攻城战中。
也许德州守军侥幸杀死了几十名清军,恩最多一两百人,结果却夸大了十倍报捷于朝廷。
在刘良佐看来,事实一定是这样。
至于首级还不好弄
杀良冒功不是大明将领们最擅长的事情吗至少刘良佐非常擅长此事。
虽然他和清军交手的机会几乎没有,但剿贼的次数却是不少。
刘良佐虽是堂堂总兵,麾下却没有多少精兵,面对李自成等强大的农民军只有抱头鼠窜的份。
但朝廷那边还得交代,刘良佐便命手下洗掠一两个村庄,把村中百姓全部屠杀,人头斩下送到京师邀功。
贼寇的首级虽然不如东虏的值钱,但好歹也能换点银子。刘良佐既可以蒙混过关又可以获得朝廷的奖赏,何乐而不为
至于那北京城中的崇祯皇帝,还不是底下的人报啥信啥
皇帝算个屁啊
该骗你的时候就骗你,根本不商量。
欺上瞒下,可是在官场混需要掌握的重要本领啊。
所以这个秦拱明多半也是个同道中人。
捷报写的天花乱坠,把南京城中的小皇帝骗的团团转,还以为明军真的能够打赢清军。
呸,自打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对清军打十仗有九仗九都输了,还是输的彻彻底底。
秦家虽然在四川有些威望,但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土司,能翻出多大的浪花来
这小皇帝也是个愚笨至极的蠢物,竟然想着守什么山东。
山东有险可守吗守得住吗
若山东守的住,刘泽清那厮当初为何要仓皇从山东跑到南直隶
要知道那厮可是正印山东总兵
老老实实守江淮还能多苟活几日,派兵去山东送死,是老寿星上吊活的不耐烦了吗
刘良佐虽然书读的少,但也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
东虏又不傻,看到明军占据了山东,肯定迟早会派大军来打的。
到时孔有德等重兵一至,红衣大炮往那儿一摆,德州城还有守住的可能
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