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怎么说何腾蛟都是一个隐患,要是能够早点除去绝对不能犹豫。至于左良玉,更是早该死了。
朱慈烺在湖广埋下的这颗暗棋也到了该动一动的时候了。
他相信依靠马进忠、金声桓的实力配合江西的堵胤锡足以击败左良玉。
写完朱批之后朱慈烺又翻开袁继咸上的奏疏,提笔挥毫,告诫他坚守九江,配合堵胤锡做好平贼之事。
乍一看来,眼前局势与原本历史很相像,但实际上细节有很多区别。
譬如左良玉提兵南下的时间提前了几个月,那么他还会像原本历史中那样病死在军中吗
譬如金声桓、马进忠已经被堵胤锡收买,他们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再譬如袁继咸已经提前得到了朱慈烺的警告,肯定也不会轻而易举的被左良玉诱骗至军中。
当然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朱慈烺决定调集黄德功前往江西,增援袁继咸。
前不久黄德功登州之行无功而返,心里憋着一股气。
朱慈烺采取了冷处理的办法,很好的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但他知道要想让黄德功真正放下此事,必须让他立下一项大功,朱慈烺再借此封赏一番。
眼下便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在原本历史中黄德功就曾经击败过左梦庚统领的大军,只不过不是在江西。
眼下虽然左良玉还没病死,但内部却出现了裂痕,朱慈烺认为黄德功配合马进忠、金声桓等人的哗变,能够赢得更容易些。
至于北伐的高杰,朱慈烺并不打算调回来。
多铎的大军已经在回师的路上,高杰很难再在此之前打下北京,不过也要尽可能多的攻城略地,消耗清军有生力量。
朱慈烺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和清军拼消耗,依靠江南的富庶,大明人口的优势把满清拖死。
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高杰派人将一名清军使者押到了南京,交由朱慈烺御审。
朱慈烺直接被这事交给赵信去办。
那信使自打进入诏狱起,尝遍了锦衣卫的一干刑罚,终于承认他奉命离间高杰和大明皇帝的君臣关系的事实。
朱慈烺下令将这名清军信使的供词公之于众,发布在皇明早报上。
如此一来等于朱慈烺公开表态,对高杰充分信任与支持。
高杰、黄德功是眼下南明阵中最能打的将领,朱慈烺绝不会在这个时候自毁长城。
如今南京城中还有五万神策军,朱慈烺认为足够用了。他不准备把驻防在山东的神策军调回,因为他觉得多铎若真是回援京师,高杰很可能会一路撤退,撤回河南南部以及山东固守。到了那时有神策军的策应高杰应该能过守得更稳当一些。
山东是朱慈烺的底线,要想御敌于国门之外,山东是必守的。
他也坚信山东一定能守住。朝廷不惜血本的在山东北部修建棱堡群,若是清军真的要南下,便让他们撞个头破血流好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左军哗变(第三更,月票四百票加更!)
湖广动乱,天下震动。
以四省总督身份驻节江西的袁继咸更是忧心忡忡。
他派出斥候四散查探消息,得知阿济格率领的清军与李自成的顺军在距离九江不远处爆发了一场大战。李自成的左膀右臂刘宗敏被俘杀,顺军元气大伤。
李自成遂放弃继续沿江而下,转而率军绕过清盆山,往九宫山方向而去。
让袁继咸感到惊奇的是,先一步率军从武昌撤离的左良玉军,竟然也没有顺江进抵九江,而是在黄州府兴国州一代驻扎,似乎是想等清军和顺军决出胜负再做打算。
不久前圣旨传到九江,当今天子提醒袁继咸一定要当心何腾蛟与左良玉,必须严守城池不出,以待黄德功率部援助。
九江城内是没有多少兵力的,原本袁继咸最倚仗的便是部将张世勋,此人统领着总督标营的两千甲兵,是袁继咸的臂膀。
可皇帝陛下却在圣旨中提醒袁继咸亦要提防此人。
这让袁继咸感到惊讶不已。
如果说何腾蛟与左良玉相互勾结图谋不轨,天子命他提防当然说的过去。
可张世勋却是袁继咸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他为什么要提防
更让袁继承感到难以理解的是,皇帝陛下怎么会知道一个小小总督部将的名字
天子日理万机,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不可能把所有人的名字记住。文官之中,内阁辅臣、大小九卿、总督巡抚值得一记,武官之中,也就是各镇总兵值得天子记住名姓。
当今天子英明神武,这袁继咸是知道的。可人再怎么聪慧,也不可能记住所有人的名姓啊。难道说皇帝陛下对他不放心,故而特意调查了他的僚属
那也说不通啊
若真是如此,皇帝陛下就该直接派锦衣卫缇骑来拿人了,而不是发一道圣旨叫他留心部将
袁继咸怎么也想不明白。
不过既然天子提醒了他,他自然要留一个心眼。万一那张世勋真是一条白眼狼,他提早准备总是好的。
袁继咸虽然没有直接剥夺张世勋的官职,却在他身边安插了两员大将,死死钳制住了他。
如果张世勋有什么异动,袁继咸就能第一时间得知,并作出及时的应对。
做好这一切后袁继咸还不放心,又发总督手令调集鄱阳湖水师到九江封锁江面。这只水师是袁继咸出任总督以来一手组建的,虽然鄱阳湖水师的船身大小不如龙江船厂造出的福船、广船。但在这长江江面上也足够使用了。体型太大的战船在长江上反而不容易发挥。
若是左良玉军不打算攻打九江而是直接乘船东下,袁继咸也好派出水师进行阻击。
无论如何他不准备放左良玉部过九江,因为一旦他们进入安庆府,就会直接威胁到南京,威胁到圣驾。
左良玉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行的却是谋反之事。
袁继咸是绝不会允许左良玉威胁到当今天子的安危的。
如果左良玉想要穿过九江府,就必须从他袁继咸的尸体上踏过去
“父亲,大事不好了”
左梦庚慌慌张张的跑到左良玉大帐中,急切道:“哗变,军队哗变了”
左良玉听到哗变两个字,猛然站了起来,咬牙道:“是哪个营”
左良玉麾下共有三十六营,一共二十余万人。这么多人肯定不可能全部哗变,故而左良玉会如此问。
左梦庚抖若筛糠,结结巴巴道:“是马进忠、金声桓两营”
左良玉闻言直是深吸了一口气。
马进忠、金声桓两营都是大营,人马加在一起有五万多人,兵力不容小觑。最可怕的是他们的战斗力也是左良玉三十六营中最强大的。即便是左良玉心腹李国英统率的亲兵营,论作战的凶悍也比不过马、金二人统率的秦兵。
可左良玉实在想不明白二人为何要鼓动士兵叛乱。他们虽然不是左良玉的嫡系,但左良玉也没有亏待过他们,至少面上都是一碗水端平的。
至于私底下的小动作,二人也不可能知道啊。
左良玉的好心情一扫而空,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之所以离开武昌后他没有下令全速行军,而是在黄州府兴国州一代休整,就是为了看看清军与顺军大战的结果,看看能不能赚些便宜。
对左良玉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清军与顺军两败俱伤。
可李自成实在不争气,再次被清军追上痛揍一番,逼得他逃往九宫山。
好在李自成的仓皇逃窜把追击的清军也吸引走了,让开了长江水道。
左良玉不敢再耽搁,正想率军沿着富水进入长江进抵九江,谁知却摊上了哗变这种事。
哗变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士兵自发组织的,一种是有将领暗中操控的。
左良玉想都不用想,他摊上的肯定是后者。
金声桓、马进忠二人肯定是想借着机会跟他谈条件,哼,真是养了两条白眼狼
左良玉心中发恨,拳头紧紧攥起。
“哼,老子就不信这个邪”
思量一番后左良玉还是觉得不能认怂。
他是一军主帅,现在又是率部清君侧的非常时期,个人威信一定不能折损。
别管是马进忠还是金声桓,都别想让他低头。
见左良玉一脸杀气,左梦庚心中稍定。
父亲就是他的主心骨,只要父亲在身边他就不慌了。
“父亲,此事要不要找何巡抚商量商量”
左梦庚惴惴不安的问道。
“哼,他就是个墙头草,你指望他表态吗”
对于何腾蛟左良玉是不怎么指望的。这次从武昌起兵时何腾蛟就极为犹豫,若不是左良玉态度强硬,半是胁迫的把何腾蛟带上,很难说此人会作何选择。
再说,一个巡抚的态度在这种时候也无关紧要。
左良玉要想镇压叛乱,最重要的是依靠手中的兵力优势,而不是什么狗屁巡抚的一句话。
“庚儿,伺候为父穿戴甲胄。为父倒要看看那两个小蟊贼能掀起多大风浪来。老子还没死呢,这楚镇二十万大军还姓左”
第一百七十七章 斩杀何腾蛟(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左良玉这辈子见过的大风大浪多了。
战辽东,剿流寇,戎马倥偬了大半辈子,混到了如今的地位。
马进忠、金声桓二人怂恿部下哗变并没有让他惊慌失措,穿戴好甲胄后他在儿子左梦庚的陪伴下走出中军大帐,召集亲兵准备去看个究竟。
左军大营是分营驻扎的。
左良玉的亲兵营位于正中的位置,在亲兵营的外侧是李国英等人所领的嫡系四营。
再外围才是其余将佐统领的非嫡系兵营。
左良玉见西北方向燃起滚滚浓烟,知道马进忠、金声桓已经闹出了大乱子,心中冷笑一声,带着亲兵营便出辕门而去。
谁知他刚一出辕门,李国英便匆匆忙忙跑到跟前哭诉道:“反了,金、马二人彻底反了。他们冲进末将的大营随意砍杀,末将毫无防备损失惨重啊。”
左良玉闻言心凉了一大截。
他原本以为马进忠、金声桓二人怂恿鼓动士兵哗变只是想借此机会跟他讨价还价以求更好的待遇。
谁曾想二人是真的要发动叛乱
他们已经冲进李国英的兵营砍杀,坐实了叛乱的罪名,看来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啊。
“父亲,现在该怎么办啊”
左梦庚的脸色已经是惨白如纸,十根手指紧紧抓着袖口。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甚好怕的。国英,你去调遣其余各营将士,随本帅前去平叛”
既然已经认定马进忠、金声桓不可能回头,左良玉便起了杀心。
这种公然叛乱,是在挑衅他作为一军主帅的权威,绝对不能姑息。
马进忠、金声桓二人必须死
至于他们的部下,千总以上的也必须处死,以求斩草除根。
千总以下的倒是可以和普通士兵一道打散编入其余各营。
现在想起来,他允许秦兵单独成营真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要是马进忠、金声桓统领的不都是陕西兵,怎么可能如此心齐拧成一股绳。
左良玉在调兵遣将,马进忠、金声桓也没有闲着。
他们在李国英的兵营中一番冲杀,将士兵杀的四散溃逃。
从西北方向打开一个缺口后,二人可以直接率军威胁到左良玉的中军大营。
而在二人阵中,有一个身着绯红色官袍的文官,他就是堵胤锡。
这次哗变,就是堵胤锡一手策划的。
从和金声桓、马进忠搭上线后,他就在极力拉拢二人。
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堵胤锡直接向二人摊底,表明他是领受了皇帝陛下的密旨,要诛杀左良玉。二人若是能够配合他的行动,事成之后少不了加官进爵。
马进忠和金声桓本来就不是什么善茬。这些年来一直被左良玉打压、区别对待,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气。
加之左良玉曾经想让他们诈降白旺,在城中以作内应,完全无视他们的生死,更是让他们心中的邪火烧的更旺。
堵胤锡的一番话最终说服了二人,他们答应配合堵胤锡的行动,借机诛杀左良玉。
当然,在武昌城中要做到这点是不太可能的。
马进忠和金声桓二人虽然很能打,但麾下士兵只有五六万,兵力处于绝对的劣势,想要夺城难度太大。
二人若想起事成功,必须出其不意。
他们本以为这个机会要等很久,谁知李闯突然杀向湖广,左良玉做出了放弃武昌的决定。
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