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埋大清朝-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啊!”杨起龙笑道,“我正好也准备回一趟广州,刘先生不如和我一起走这一趟吧。”
    “好!”刘玄初笑道,“老夫求之不得!”


第187章 广州根据地
    当刘玄初和杨起龙,正准备动身往广州而来的时候,朱和墭正在广州城内的行世子府的东书房内看地图。
    所谓的行世子府,其实就是揭阳世子府的分号。同时也是“广州根据地”的权力中心。
    现在朱三太子还在揭阳那边“快活”,所以广州这边就由朱和墭这个圣人世子说了算了。而要管理十一县的根据地,当然需要一个大一点的衙门,这衙门就是行世子府了!
    朱和墭的行世子府就设在原来尚之信的世子府里,这里再早前还是靖南王府,是相当豪华的一座府邸。面积很大,房屋也足够多。
    朱大世子的行府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的房子,所以他还将自己的亲兵镇,锦衣亲军随营学堂,还有诸葛军师的行军师府都摆在这座行世子府中。
    另外,朱和墭朱大圣人还在行世子府内开办了一所医院和一间用蒸馏法生产大蒜素的小型制药厂。交给大波玲和苍井塞乌两人负责,这样他就能一边料理行世子府的事儿,一边继续当他的治病救命大圣人了。
    朱和墭现在可不仅仅是定王世子、中书令、锦衣卫指挥使、原儒大学士了,他还是儒家的朱圣人!
    这是可以在姓氏后面加一个“子”的存在!
    而圣人治国,当然是要以德服人的。所以在夺取了广州府城之后,朱和墭并没有大肆向周边地区扩张,而是先行德政。
    地盘当然也占了一些,向北占了从化县和增城县,向东占了东莞县和新宁县,向西占了三水县,又在南线占据了新宁和鹤山两县。加上之前进军广州途中占领的顺德、香山、番禹、南海四县,一共控制了十一个县。
    这可是珠三角的十一个县啊!
    虽然被尚可喜瞎折腾了二十多年,可是这十一个县境内的人口总数依旧超过一百二十万!
    平均一下,每个县的人口都超过了十万——延平郡王郑经在台湾拥有的汉人人口也不过区区二十万,仅仅相当于珠三角的两个县。
    而大佬辉在潮州的地盘上仅仅只有十几万人口,仅相当于珠三角的一个县。
    光是算一算人口,就能想象朱和墭在广州府的这一把赢得有多大了!
    不过这人口一上百万,管理和掌控的难度也就提升了许多倍。
    原先朱和墭在揭阳岛上就管几万人,几十个乡都。而现在要管一百多万人。。。。。。那可是几十座城寨,上千个乡都啊!
    别说把政权的触角深入到下面的每一个乡都,将这一百多万人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了。光是搞清楚底下到底有多少个乡都?每个乡都的人口有多少?土地有多少?以及它们的大致位置。就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了!
    幸亏朱和墭现在是圣人了。。。。。。一手穿墙弹,一手大蒜素,还有集硝池、甘蔗酒、特别白的白糖、平南王府藩地、沿海界外土地、澳门商埠等六大利益可以分配。还把广东仇人最多的尚可喜家灭了个七七八八。而且还在夺取澳门和入主广州的过程中,将十几万壮丁和广州城的百姓纳入旗下,使他们处于行世子府的直接管理下。
    要不然他还真没有办法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把这几个大问题,都摸得一清二楚。
    而现在摆在朱和墭、诸葛三和、郭有德和大波玲他们四人面前的广府、肇庆十一县地图上,就明明白白的标注上每一个乡都的名称,每一座城寨、村镇、码头的大致位置,每一个乡都的耕地和人口情况。
    这样的图,别说大清朝了,就连坐镇广府二十余年的尚可喜,都不曾看到过。
    “世子爷,现在整个广州府只有新会、清远、龙门三县尚未收复,其余十县加上肇庆府的鹤山县,都已经在行世子府的掌握之下了。
    根据清点的结果在这十一县境内,共有三十八座城寨,一百八十六座藩庄,一千零五十八个乡都,两千三百多个大姓和三片界外荒地。。。。。。总共有丁男三十余万,口一百一十余万,熟地三百余万亩,容易复垦的荒地二百余万亩。”
    正在向朱和墭报告十一县清查情况的,就是那个总是“尼了尼了”的郭师爷。这次进军广府的行动中,他和大波玲一起主管三军后勤。大波玲管账管钱,他管打杂跑腿。十一县清查的大工程属于“打杂”,所以就由郭师爷负责了。
    “都查清楚了吗?”朱和墭看着地图台旁堆了满满十一张八仙桌的账本,皱着眉头又问了一句。
    “世子爷,尼了尽管放心,臣已经着人仔细清点了,差不了太多。”郭有得颇为得意地说,“尼了这次用得是各县自查和互查相结合的办法,没有人潮州过来的官吏出头,而是让广府人自己查。
    臣让各县先自查一遍,再随机抽调别的县的人去复查。而且各县的临时县官和差官,又都是从广府和肇庆这边的邻县,还有广府军籍中人里抽调过去的。既熟悉当地的情况,又和地方上没有太多的纠葛,所以办事都比较得力。”
    郭师爷说道“广府军籍中人”,就是朱和墭入主广府的过程中,被他编入军籍的关闸榷场壮丁和广州难民——就是那些被尚之信逐出广州城的“无产者”。
    这些人现在都落户在了广州城内,还编入了行世子府的军籍,还由行世子府管他们的衣食住行,自然也就成了朱和墭的死党了。
    “办得不错!才一个多月,就把这么难办的事情办好了,实在不易啊!”朱和墭似乎非常满意,笑着点了点头,“这广府、潮州、客家素来是有矛盾的,咱们要管好广府根本之地,就得会和稀泥。。。。。。会用广府人治广府。”
    其实跟着朱和墭一起从潮州过来的文职官员本就不多,根本接管不了广州根据地的十一个县。
    朱和墭今生是生在广东,长在广东的“广漂二代”,前世则是世世代代的潮州人。所以他对广东这边广府人、客家人、潮州人这三大族群之间的恩怨情仇是再熟悉不过了,当然也知道这三大族群下面的强宗大族的那些事儿。
    他知道要治理好广东,就得调节好三大族群和下面那些强宗大族之间的利益。一碗水必须端平一些,不能太偏向潮州人。。。。。。而且潮州人太会抱团,如果一开始就用许多潮州人治广府,那以后广府官场上就都是潮州人了。
    所以他才让郭师爷这个天津人当了广府民政的总管,而且还让他大量启用广府本地人去管广府各县的事儿。
    另外,朱和墭和他的行世子府想要和好广府、潮州、客家之间的稀泥,还得解决好两大难题。
    一是土地问题。
    二是学籍问题。
    历史上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族群之间的斗争,基本上就是围绕土地和学籍展开的。
    这土地问题在农业社会,那就是生存权的问题!
    而学籍。。。。。。也就是和科举考试关联的户籍问题,当然就是发展权了!
    而且广东这边在清初的时候还是宗族社会。。。。。。现在的宗族可不是逢年过节祭一下祖宗,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和发展单位。广东这边的土地基本都是宗族集体所有,而每个宗族都会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学田,用来供族中子弟去读书考科举。
    而考上功名的族中子弟,当然也要为本族本宗出头争利益。
    所以朱和墭要拿捏好广府的两千三百多个大姓,就只能从“土地”和“学籍”上下手了。
    想到这里,朱和墭就笑着对诸葛三和、郭有德、大波玲三人道:“既然广府十一县都已经被咱们掌握了,那么现在就可以开始治理了。。。。。。只要能把广府十一县都治理成了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反清复明当不在话下!”
    诸葛军师一听这些,就有点皱眉了,“世子爷,这治国理政之事,万绪千头,该从哪里开始?”
    “当然是教育!”朱和墭道,“先办教育,而后才能有人才,有了人才,再推行咱们的主张,就能事半功倍了。”


第188章 天下为公开始的地方
    永历二十六年,八月初八。
    广州城外南关天字码头一带,在大清开始实行迁界海禁之后,就成了一片僻静荒凉之地,只是在广州城内的百姓被尚之信驱赶出城后,才稍微有了一点人气。但是在朱和墭入主广州三个月后,这里已然变成了一个人流熙攘、尘土飞扬的热闹去处。
    码头及临近的珠江水面上樯帆林立,既有中式的广船、福船、沙船,也有西洋式的软帆大海船。
    明清之间的战火虽然又一次熊熊燃烧了起来,朱和墭劫持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偷袭澳门的事件,又几乎要点燃大明和英葡两国间的战火。。。。。。但是生意还是要做的!
    朱和墭入主广府后,就立即取消了海禁,并且宣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还在六七月份的时候,迁移了一批澳门葡人到广州居住、营商。
    而朱和墭在广府十一县建立统治的过程中,又扩散了“集硝”、“甘蔗酒”、“特别白白糖”等技术。从七月份开始,广府出产的高级白糖和各种口味的甘蔗酒,就开始出现在广州南关的榷场当中了。
    这可是巨大的商机啊!
    莫说大明和英格兰、葡萄牙会不会真打起来还不知道,就算真的开了战,生意就不做了?英格兰人、葡萄牙人真要不做生意了,还有其他各国的商人来做买卖呢!
    同时,朱和墭还利用被他收容的“行世子府中人”中的壮丁,以及在攻克澳门、广州时缴获的白银,在广州城内外大搞基建。
    主要项目有扩建码头、整修道路,建设南关榷场、黄埔榷场、广州外城商市,开办广州黄埔岛大营及军官学堂、天南道法学堂,还有越秀山四方炮台扩建工程等等。
    与此同时,朱和墭的行世子府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广州被围,还开始在广州囤积粮草。而被朱和墭控制的佛山镇的铁商们也加紧储备矿石、木炭,以防大清那边封锁广府。
    这又是高价收粮,又是收购木料石材,又是储备铁矿、木炭的,这可都是好买卖!两广当地的商人们,能不抓紧时间大赚上一票?
    而主持广东军政的那些高官,现在都好像集体遗忘了还有经济封锁的玩法——反正大清朝廷这段时间有点手忙脚乱,好像也忘记这个茬了。而广东的大清官员们因为广州突然陷落,全都损失惨重。。。。。。多年的贪官都白当了!
    现在就趁着康熙皇帝没想起要搞封锁的机会,能捞一点是一点吧!
    所以这段时间,广东的西江、东江、北江之上往来的商船,居然比尚可喜统治广州时还要多!
    而来自两广各地的商人在广州这座刚刚成为大明复兴之地的“天南第一城”中见到的,则是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唔,到处都张挂起了“天下为公”、“人间大同”、“分田地、均贫富”、“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书读、人人有田耕”之类的标语牌。。。。。。一看就很为公,很大同啊!
    这些标语牌也都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木牌,有的是在白布上刺了字,有的则是在房屋的墙壁外面写了大字。
    而在码头上新设的税卡这边,还有几个身上穿着“孔子服”,腰带上挂着长剑和手榴锤,还蓄着大胡子的“原儒”在进行宣传。
    就看见他们手里拎着铜锣,看见有人过关,不管是谁,就先“咣”一下敲个锣,然后开始讲大道理和揭阳朝廷的政策了。
    “乡亲们,圣人世子爷说了,以后要天下为公,要人间大同,要原儒复古。。。。。。”
    “乡亲们,圣人世子爷说了,新开的朝廷乃是天下为公的朝廷,由十一位原儒大学士共掌大权!”
    “乡亲们,圣人世子爷说了,今年秋收以后,广府就要开始均田了。凡是广府百姓,男丁可以均田三十亩,女子及男童减半,女童再减半。所均之田可以为个人持有,也可以为宗族持有。。。。。。”
    “乡亲们,圣人世子爷说了,凡是广府的男童,从明年开始,年满八岁的都要进学读书,学费由宗族拨出的学田负担,朝廷会给予学田免税之惠。。。。。。”
    “乡亲们,圣人世子爷说了,天下为公、人间大同是要天下人拿起刀枪保着才行的,所以凡是广府均田户的男丁,都要全民皆兵!”
    “乡亲们,圣人世子爷说了,今年冬天广州府就要大办会试,读书人都可以参加。。。。。。”
    口号喊得震天响,标语也挂得到处都是,但是往来广州天字码头的客商,却大多眉头微皱,面带愁容。
    这些走南闯北的奸商什么没见过?广东、福建沿海从明朝中期开始就乱哄哄的,直到如今天下其它地方都差不多太平了,广东、福建沿海还卡在明清相交的乱世当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