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埋大清朝-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王辅臣能不傻眼吗?
    他能把这信和汪士荣一起往康熙那里送吗?这康熙看了信,再看见汪士荣会怎么想?
    会不会以为王辅臣抓了个不知真假的汪士荣来装忠臣了?
    而且吴三桂在信里面还让他交出兵权去北京当御前侍卫。。。。。。他要真的肯把兵权交出去,康熙皇帝就信他了,哪儿还用得着吴三桂的信和汪士荣?
    他王辅臣又不是关宁军出身的,他是大同明军加上包衣奴才的出身。而且又是先帝提拔上来的,和吴三桂根本不是一路的。
    “杨起龙知道吗?”汪士荣笑着忽悠王辅臣道,“玄烨要抓杨军师的明发上谕你看了吗?他抓不着了,因为杨军师已经到总统大元帅身边。。。。。。他算准了你不敢起兵反清,所以才请总统大元帅写了这封信,这也是你现在唯一的出路!
    我说的,不,是杨军师说的没错吧?”
    杨起龙的大名王辅臣当然知道了!那是如今大清天字第一号通缉犯啊,名头都盖过朱三太子了!
    而且底下人都传遍了,什么起龙三和,两者得一,可安天下!
    那么牛逼的军师说的话,王辅臣可不敢不信。他仔细一想,也觉得他现在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去北京当康熙皇帝的跟班。
    他交出兵权后,那些眼红他的奴才,自然不能再说他不忠心了。而他到了北京之后,康熙皇帝肯定不能把丢一边不闻不问。那么忠心的奴才,又特别能打,怎么可能不要了?
    肯定得让他当一等御前侍卫。。。。。。等他给康熙当过几天侍卫后,他就从顺治的奴才真正转变成康熙的奴才了。
    再放出去当一方大将,那就是他奴才当得好,所以得了小皇帝信任了。别人再眼红也不敢多说什么,要不然就是质疑主子的眼光了。
    而且现在兵凶战危,康熙主子根本不可能留他在身边太久的。所以他很快就会被委以重任,把他派去对抗吴三桂或朱三太子的第一线带兵。
    到时候他就有了“忠臣自由”——给谁当忠臣的自由!
    “高啊!”王辅臣叹了口气,“杨军师果是天下第一军师!”
    汪士荣笑着道:“走吧,马鹞子,我们一起去北京城吧!”
    。。。。。。
    江西省的赣州府城,现在就是一个广东官员的难民营,不,应该是难官营。从康熙十一年的十二月上旬开始,不断有从广东各地跑出来的大清忠臣,成群结队的过来。到和硕定南公主孔四贞那里哭门儿,顺便报个道。
    这孔四贞是两广那堆头面人物当中,头一个跑到赣州来的。她本来想再接再厉,一口气跑回北京去的。可谁知道她才到赣州府就接到了康熙皇帝的上谕,让暂时留在赣州府,辅佐定南将军孙延龄收拾从两广跑出来的残兵和跑路官。
    虽然孔四贞不愿意呆在那么靠近广东的赣州府,但是君命难为。她也只有打叠起精神,在赣州府城内先把定南公主府和定南将军府的招牌支起来——说是公主府和将军府,其实合在一起,就是她阿玛留下的定藩。
    如果不是她男人孙延龄太不争气,新任定南王早就已经有了!
    而康熙皇帝让定藩留在赣州府的安排,似乎也起到了一点稳定人心的效果。
    至少从广东跑出来的那些残兵败将和跑路官们,大多被孔四贞的定藩挡在了赣州府——只有图海、施琅、孙思克、马雄这些人和跟着他们的七八千“精兵”,在到达赣州府后不久,得到了前往武昌、岳州布防的命令,而且在十二月中旬就开拔了。
    至于其他从广东跑到赣州府来的官员和残兵,包括孔四贞的男人孙延龄在内,都被留在了赣州府“候旨”。。。。。。只是谁也不知道这个“旨”先到,还是北伐的明军先到?
    朱和墭的老相识薛章和凤鸣山二人,现在也跑到了赣州府,两个人都已经开了缺。。。。。。他们一个是广东学政,一个是早就被革职的潮州同知。现在广东都“没了”,还有他俩什么事儿?
    好在这两人在任上的时候多少还有点积蓄,而且见机也快,没等图海兵败的消息传来,就已经悄悄派家人心腹把积蓄送到了赣州府。
    不过让他们俩没料到的是,康熙皇帝居然让孔四贞、孙延龄把他们这些“广东官”都拦在了赣州府,不让他们离开。。。。。。看这意思是要在明军打过来的时候,再给他们一个“尽守土之责”的机会啊!
    薛章和凤鸣山因为之前得罪过朱和墭,所以在一群被挡在赣州府的官员中是最不安的。两人也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没事儿就凑在一起,在他们一块儿租住的院子里面借酒浇愁。
    在邻近年关的这一天,薛章正在自己的“出租院”内,品着新出现在赣州府市面上的“潮州白”的时候,就听见屋子外面脚步声错落响起,然后就是薛章的一个凤鸣山的声音:“学台,学台,大喜啊。。。。。。刘总戎的兵到了!刘总戎的兵到了!”


第254章 格格,听说您和吴应熊关系不错啊!
    “刘总戎?那个刘总戎?”
    刚刚喝了一点“潮州白”的薛章似乎有点迷糊了,居然不知道刘总戎是谁?
    “刘进忠啊!”凤鸣山一边说着,一边拿过一壶早已经凉透的茶水,给薛大学台倒上了一大碗,“学台,您先醒醒酒。”
    感到有点晕乎的薛章还真的拿过茶碗猛喝了一口。。。。。。有点透心凉啊!
    不过的确清醒了不少。
    “鸣山,你说谁来了赣州府?”
    “刘进忠!”凤鸣山眉飞色舞道,“带着两万余人浩浩荡荡的从南边开来,马上就要入城了。定南将军和定南公主已经带着人出迎了。。。。。。这下可好了,咱们的转机来了!”
    “咱们的转机?”薛章还是不明白,“刘进忠手底下就几千人。。。。。。现在带过来两万人,应该是包括了许多家眷和民伕的。靠这点人马,根本不可能反攻下广东,能守住赣州府已经是天幸了。我们又有什么转机?”
    “学台!”凤鸣山跺了跺脚,“您还没想明白?那是刘进忠啊!您和他一块在潮州共事多年,他是什么人,您还不知道?”
    “刘进忠是。。。。。。”薛章还是有点迷糊。
    凤鸣山干脆就挑明了,“学台,您难道不知道这个刘进忠心里面一直念着大明吗?他是崇祯皇帝的勇卫营出身,天子近臣啊!
    后来又跟着江北四镇之一黄得功混。。。。。。那黄得功可也是殉了大明的忠烈啊!”
    “鸣山,你怎么说话呢?”薛章被凤鸣山的一番话一吓唬,顿时惊出身冷汗,酒也醒了。
    凤鸣山却一脸的不在乎,“学台,您还不明白吗?现在又是明清吴三国相争的乱世了。。。。。。咱们赶上了!”
    “啊。。。。。。”薛章脸色有点难看,“咱们的确赶上乱世了!鸣山,你觉得这刘进忠已经在暗中投靠了吴三桂和朱三太子?”
    “是吴三桂或朱三太孙!”凤鸣山纠正了一下薛章的说法,“到底投靠谁还不好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不会忠大清的。”
    薛章沉默了一会儿,也点了点头。
    他和刘进忠在潮州共事好几年,当然能感觉到这人身上的情绪不对。而且他身上是贴着标签的——勇卫营啊!等于在脑门上贴了“反清复明”四个字儿。
    大清这边能信他才有鬼!
    如果不是耿继茂、耿精忠两父子一力保举,他连绝对混不上总兵。
    当然了,也正因为耿家的那点知遇之恩,刘进忠才暂时没有倒戈回到朱三太子那边去。
    不过这次他没有跑回福建,而是溜到赣州府来,恐怕已经说明耿家对他的恩已经“用尽了”。
    凤鸣山对薛章道:“学台,这也是咱们的机会啊!”
    “咱们的机会?什么机会?”
    “弃暗投明的机会啊!”凤鸣山咬了咬牙,“学台,咱们可都是熟知广东内情的。我看这天下,要么三分,要么南北对垒,要么就是反清复明了!咱们是不是该良臣择明主了?”
    薛章一听这话就眉头大皱起来了,“咱们得罪过朱三太孙啊。。。。。。”
    凤鸣山摇摇头,一脸郑重地说:“学台,是咱们。。。。。。生造出了朱三太孙!”
    对啊!薛章想起来了,朱三太孙的身份,好像就是凤鸣山生造出来的!
    “你。。。。。。。”薛章又想了想,“你就不怕他杀人灭口?”
    凤鸣山笑道:“学台,这事儿还不简单?咱们一分为二,您拿着刘进忠的信去投吴三桂,我则拿着这位刘总戎的信去投朱和墭!这样咱俩都少不了一份荣华富贵,而且以后咱们还可以互通消息!”
    这办法倒是不错!
    杀人灭口,能灭口才杀人啊!灭不了口,杀人就没用了。而且朱三太子的法统不仅在广东管用,在吴三桂那里也是管用的。如果这个法统没了,保不齐吴三桂自己也发掘出一个“朱大太子”,那朱和墭的麻烦就大了。
    凤鸣山又道:“学台,男儿大丈夫身处乱世,当险中求富贵,搏封侯啊!下官估计吴三桂和朱和墭之间,是少不了一番龙争虎斗的。
    但是吴三桂真的知道朱和墭有多大本事吗?朱和墭又知道吴三桂的底细吗?咱们可以两头吃啊!”
    薛章看着凤鸣山,并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
    “格格。。。。。。听说您在北京的时候和吴应熊关系不错啊!”
    在赣州府城外十里,一处接官亭内,正等着刘进忠的大队人马抵达的孔四贞忽然听见自己的丈夫说了句很奇怪的话。
    她马上扭过头望着这些日子苍老了不少的孙延龄,然后又左右看看,发现接官亭中就他们俩,其他人都在亭子外面候着,这才松了口气。
    “额附,你这说什么呢?”孔四贞一张还算俏丽的面孔上突然浮现出了怒色,“那些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你提这事儿干什么?”
    孙延龄干笑了几声,“我,我只是听说你们关系挺亲近的。。。。。。”
    孔四贞哼了一声:“告诉你也无妨,当年我和吴应熊、尚之信、耿精忠一起在苹果园义结金兰。。。。。。吴应熊年纪最大,是大哥,尚之信是二哥,耿精忠是三哥,我是四妹。不过这不是我们几个的关系有多好,而是四藩之间互相拉近关系罢了。”
    孙延龄满脸赔笑道:“格格,我问的就是这个。。。。。。您看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联络吴应熊的事儿了?”
    “你说什么?”孔四贞的脸色一下变得冰冷了,把孙延龄吓了一跳。
    “格格。。。。。。”孙延龄顿了顿,“您难道不觉得这天下大势已经变了?”
    孔四贞沉默不语。
    孙延龄叹了口气,又道:“我们是不能投靠朱三太子的,毕竟老泰山当年的确把崇祯坑惨了。但是吴三桂和朱三太子不是一条心。。。。。。要不然他也不会自称什么总统大元帅了,如果咱们投靠过去,将来吴家有了天下,应该不会薄待咱们。”
    孔四贞依旧不言不语,这个女人最大的毛病大概就是死心眼了!
    孙延龄对自己这个死心眼的老婆也挺无语的,但是他不能丢下老婆自己去投吴三桂啊!因为他自己不值钱啊,孔四贞怎么都是四藩之一的定藩之主,和耿精忠、尚之信也算平起平坐的人物。他孙延龄算老几?
    想到这里,他又对孔四贞道:“格格,将来吴家未必会有整个天下,但是我看着这三分天下已经稳了。咱们或许可以帮着吴三桂更进一步,促成吴家和爱新觉罗家平分天下。总之,就是不能让朱明再恢复的!否则大清、吴三桂和咱们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孔四贞听见这话,整个人都抖了一下,容色铁青,点点头道:“你这话说的有道理!大清也好,吴三桂也罢,总有我们一份富贵。但是朱明那边,是没有我们孔家的立足之地的!如果朱三太子得了天下,我们夫妇想当一介平民都不可能了!”
    “对对对,”孙延龄连连点头,“朱三太子才是咱们的死对头啊!”
    孔四贞顿了顿,又道:“等迎接完了刘进忠,我就给老主子上折子,和她说说保吴世霖一命的事儿。”
    孙延龄笑着:“格格,再给吴应熊写一封信吧。。。。。。咱们做了救人性命的好事儿,可不能不留名啊!”


第255章 忠臣那么多,大清一定赢!
    康熙十二年,正月十六日。
    已经过完上元节开始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康熙皇帝,现在刚刚用完午膳,正坐在南书房内翻看着这些日子陆续送来的十来份非常重要的奏折和题本。
    其中一部分是请罪的折子。。。。。。罪臣很多啊!年节之前图海、孙思克、施琅、孙延龄等人已经请过罪了。
    过完年,耿精忠、刘进忠,还有一堆湖南官员的请罪折子又到了!
    那些湖南官员的请罪折子没什么好说的。。。。。。他们打不过吴三桂很正常。
    而且他们现在丢地盘的速度还可以接受,长沙、岳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