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不自在的时候,康熙皇帝的“天语”已经从南书房内传出来了。
“马鹞子是朕的好奴才,最忠心了,不必搜身,让他进来吧。”
王辅臣是顺治的奴才,自然早就认识康熙,两三年前他还入觐过一次。不过那时大清的天下还算安稳,而如今则是一片风雨飘摇。所以王辅臣也有点好奇,这位“大清小圣主”现在还沉得住气吗?
带着这样的心思,王辅臣就跟着噶布喇一块儿进了南书房,然后一边行三跪九叩觐见礼,一边偷眼打量康熙帝。只看见康熙皇帝比几年前更显成熟稳重了不少,一张麻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仿佛一切都在掌握。
康熙含笑看着王辅臣叩头完毕,才笑着道:“马鹞子,站起来给朕看看。”
“嗻!”王辅臣响亮地答应一声,立起身来。
“好一个虎背熊腰的大将军,理应配得上一个巴图鲁!”
巴图鲁是满语“勇士”的意思,也被清朝皇帝们当成“勇号”封赐给下面的有功之将。虽然只是个空口白话的“勇号”,但是在历史上的清朝咸丰年以前,却是非常难得的。从天命年到咸丰年的二百余年间,得赐“巴图鲁”之号的仅三十三人。不过咸丰朝后,大清的巴图鲁勇士就多了去啦。。。。。。成百上千,真是“勇不可当”啊!
正因为这“巴图鲁”的勇号在康熙年还非常难得,所以王辅臣一听康熙要给自己赐号巴图鲁,马上就给跪了,感激涕零道:“皇上,奴才得先帝器重,委奴才以重任,寄奴才以腹心,待奴才之恩如天高海深,奴才虽有微功,但不足以报万一。如今国家有难,奴才尚未立下杀贼灭敌之功,怎敢当得巴图鲁名号?请皇上收回成命,待奴才斩杀吴三桂、朱和墭之后,再赐奴才以勇号!
皇上。。。。。请给奴才一支精兵,让奴才替您去杀贼吧!”
看见王辅臣被自己的只言片语就哄得感激涕零,康熙皇帝也显得有点激动,赞许地点点头道:“朕要的就是你这样的汉子!这个巴图鲁你先拿着,就当朕提前预支给你的赏赐。。。。。。你立功的机会马上就要来了。”
他一边说,一边从跟前的案几上拿起几份奏折,对王辅臣道:“这是图海、勒尔锦和耿精忠的奏折,都说了一个事儿,吴三桂那个逆贼要过长江了!”
“怪不得康熙一见面就拿出了个巴图鲁收买人心,”王辅臣心想:“原来是吴三桂要拼命了。。。。。。真没想到这老家伙那么猛。还好我没一刀劈了汪士荣,要不然就真的没退路了。”
想到这里,王辅臣又给康熙皇帝叩了个头道:“皇上,这可是好事儿啊!吴三桂这老小子要是一直躲在长江南岸,咱们八旗天兵的铁骑还施展不开。他胆敢过江,那便是死期到了!奴才愿为先锋,替皇上斩杀这个老贼!”
“好!”康熙一拍巴掌,又环视左右,“诸位,现在有王辅臣这样的猛将为先锋,朕可以御驾亲征了吗?”
周围的大臣听他这么一问,全都出班下跪,叩头发言了。
在图海走后成为头号大学士索额图头一个表态支持:“皇上御驾亲征,吴朱二逆,一定肝胆俱裂!”
刚刚补了个大先生的明珠明中堂也跟着发言:“皇上天威无敌,吴朱二逆,一定望风而逃!”
汉奸大学士的头头金巴泰也道:“皇上天兵一到,二逆必败无疑!”
熊赐履的话最多,长篇大论道:“万岁爷所见至圣至明。臣以为,吴三桂已是三鼓而衰,被图海、施琅阻挡在岳州寸尺难进,才冒险渡江,妄想一搏。依臣之见,主上亲征,必能一举成功!”
大臣和大奴才们当然一片支持了。虽然历史上康熙皇帝假惺惺表示要去湖南岳州打吴三桂的时候,底下的大臣们都哭着喊着拦着不让去。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现在的问题不是康熙该不该御驾亲征,而是他必须得把御驾亲征的架子先端起来了。
吴三桂其实也没真的过长江,只是在长沙摇旗呐喊,宣称自己要过江了。
这就相当于某个黑老大在赌桌上嚷嚷着要梭哈,但是手还没把筹码推出来。。。。。。这就是在探对手,也就康熙皇帝这个“麻老大”的底。
如果康熙皇帝表现得稍微有一点怂,那大清的人心就得散了一地。
如果大清人心先散,吴三桂后过长江,那可就是打顺风仗了。。。。。。现在大清国中又没鳌拜那种镇得住场子的人物。那怕康熙把岳乐从江宁调到湖北代替勒尔锦当平南将军,吴三桂也有把握可以大获全胜。
如果康熙昏了头,真的让勒尔锦这个毛孩子和吴三桂在湖北打决战,那吴三桂可就要笑晕了。
可惜康熙这个“麻老大”没那么怂。。。。。。至少在打嘴炮的时候一点也不怵吴三桂。在确定吴三桂放出了准备过江的消息后,马上就在南书房的重臣会议上也宣布了要御驾亲征的消息。
不过打嘴炮的时候不怵,不等于上了战场就能赢了。
现在吴三桂已经把他要过长江的事儿嚷嚷开了,如果嚷嚷到最后这个江他又不过了,那他的反也就造到头了。
所以在康熙开始明确表示要御驾亲征之后,吴三桂接下去一定会正式渡过长江了。
由于长江的荆江段江面也没多宽,大部分地方就是两里左右。集中个几十门大炮,搞点火船,甚至搞点投石机扔点糖药弹、猛火油弹也能封锁上一大段江面。
而且荆江南北两侧的支流很多,这些支流的通航能力也很强,所以很容易搞到木船和水手。
因此要在荆江这边挡住吴三桂不让他过江,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康熙在吹完牛后,就得认真考虑怎么和吴三桂当面锣、对面鼓的打一架了!
第268章 国难思鳌拜
想到真的要和吴三桂打,康熙心里还有那么一点虚虚的。于是他就看着好奴才王辅臣问:“王辅臣,你在吴三桂手下当过好几年总兵,还和他一起征缅甸、杀永历,应该知道贼军的虚实吧?”
“什么叫我和他一起杀永历?”王辅臣被康熙这话“夸”得那叫一个心虚啊!
不过“活吕布”还是挺善于掩饰内心惶恐的,略一沉吟,就说道:“万岁爷,奴才的确知道吴老贼的底子。这吴老贼在谋逆之前有五十三个佐领的旗兵,还有四镇加十营的绿营。账面上有兵三万两千多人,而实际上的兵力还要多一些。因为吴老贼藩下的旗丁、旗奴人口挺多的,老贼镇守云南之后都给他们分配了土地,让他们学着明朝军户和隋唐府兵的办法,平时为民,战时为兵。
永历伪帝底下的贼兵陆续归顺老贼的也有几万人,老贼挑选其中精锐编了十营新军。但余下的也没有遣散,同样分了土地,寓兵于民。
奴才当时暗中调查过一番,发现一旦有事,老贼可以发动的精壮当在七八万之间。这些人就老贼的老本!”
“有七八万啊。。。。。。”康熙一边说话,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吴三桂可能带着过江的兵力。
这是王辅臣又接着说道:“除了这些老本,贵州、四川、湖南境内还有不少附逆的绿营兵,奴才估摸着不下两三万。如此老贼的总兵力当在十万左右!”
“十万?”康熙吸了口凉气儿,心说:“老贼的兵挺多的!朕手里的天兵有点少啊。。。。。。”
王辅臣一边说话,一边也在偷眼打量康熙皇帝,发现康熙皇帝脸上滑过一丝忧色。
兵部满尚书明珠也发现康熙的脸色稍微有点难看,连忙叩首道:“万岁,吴逆现在占据的地盘也不少了,云贵两省虽是后方,也不可能一兵不留。真要那样,云贵两省的土司就该起兵闹事了。兵部估计,吴三桂至少要在云贵两省留兵万余。
日前山陕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莫洛上奏说吴逆已经派遣麾下骁将王屏藩率兵万余入川,以支援郑蛟麟、谭弘、吴之茂等贼抗拒天兵。
而吴逆起兵至今,都以总统天下兵马大元帅的伪官传令三军,而此官并非广东的伪朱三太子所封。而且吴逆所用的年号是崇祯四十六年,而伪朱三太子则用定王监国年号。可见二贼并非一体!吴三桂至少要以兵万余提防伪朱三太子。
另外,岳州、长沙、衡州三府正对着湖北和江西,吴三桂至少有在三府留下两万嫡系人马。
所以他的十万大兵当中有五万是不可能过江的,能跟着过江的最多只有五万。”
五万。。。。。。也不少啊!
康熙皇帝还是有点发愁。
这些日子,他已经派出去不少八旗天兵了。
岳乐、杰书、勒尔锦、莫洛、图海他们五个一人发了三千八旗兵,一共就是一万五千了。
另外,盛京将军、宁古塔将军、江宁将军、西安将军这四个驻防将军手下还各有三两千八旗兵,加一块儿也上了万。
以上这些加一块儿,就是两万五千八旗兵了!
现在八旗兵的人数对外号称二十万,但实际上远远没有那么多。其中满八旗就五万六万的样子,八旗蒙古一万五左右,八旗汉军三万余人。。。。。。加一块儿,满打满算也就十万几千不到十一万。
这人数和吴三桂目前拥有的兵力也差不多。。。。。。虽然大清还有二十万人左右的绿营兵。但是这些绿营兵相当的靠不住,最近已经反了许多了,剩下的都在“反与不反”之间。
而且现在反清的也不止吴三桂一家,还有个朱三太子呢!
这朱三太子的兵也许没吴三桂多,但是战斗力肯定不在其下。。。。。。幸好这两贼是各怀鬼胎,否则的话,大清搞不好真的要完!
可现在就算集中兵力打吴三桂一个,好像也不太够啊!十一万八旗兵扣掉那两万五,再留个一万五守北京,能用的最多七万。
七万对五万,优势有点小啊!
盘算了一番之后,康熙皇帝麻脸上的忧色就怎么都遮掩不住了,同时他又斟酌着开口道:“吴三桂一旦过江,就表明其志在天下,必然会摆出有进无退的姿态。所以荆州会战,事关大清存亡,绝对不能失利,必须厚集兵力,方可无虞。今日朕就想和你们议一下,应该派多少军队去荆州,朕的御营又应该摆在何处?”
听见康熙的问题,底下跪着的一群大学士都有点傻眼——虽然他们平时“说三国”的时候都头头是道,议论起军国大事也是一套一套的。
但是现在要玩真的了!
他们这人不是进士就是笔贴式,不会打仗啊!
唯一一个出身和军事沾边的居然是纳兰性德他阿玛纳兰明珠,他是蓝翎侍卫出身。。。。。。要不怎么让他当兵部满尚书呢?
可是一个蓝翎侍卫的军事经验也不足以打败吴三桂啊!
看见底下人都愁眉苦脸的不说话,康熙不知怎么就想到鳌拜了!
真是国难思鳌拜啊!
现在鳌拜要还在,那该多好啊!鳌拜兄弟仨,卓布泰、鳌拜、穆里玛,个个都能打,还不是一般的能打,而是特别的能打。从临阵冲锋一直打到一方将帅,虽然跋扈了一些,但关键时刻靠得住啊!
要他们仨现在还在,广东的朱三太子早灭掉了,吴三桂那个老贼也不敢反,大清天下更是安如磐石!而且他们仨都是老头儿了,就算跋扈也跋扈不了几年,弄死他们实在太不英明了。
想到这里,康熙居然叹了口气:“假使鳌拜尚在,吴三桂又算得了什么?”
“皇上,您说什么?”纳兰明珠不知道想起什么了,忽然一脸喜色的看着康熙。
康熙也是一愣,脱口就道:“明珠,朕说假使鳌拜尚在。。。。。。”
“皇上圣明!”
明珠叩首就拜,把康熙吓一跳,心说:“难道鳌拜真的没死?这怎么可能?朕亲自验尸的!”
“皇上,”明珠说,“鳌拜和穆里玛虽然都不在人世了,可是他们的兄弟卓布泰还在啊!”
啊。。。。。。康熙也想起了来,鳌拜三兄弟当中还留了一个卓布泰没弄死,果然英明啊!
卓布泰这老家伙可是从黑龙江一直打到缅甸境内的猛人啊!吴三桂在磨盘山被李定国伏击的那一回,就是卓布泰带兵及时赶到,才让清军反败为胜的。
鳌拜倒台的时候,卓布泰也跟着一起吃了瓜落。本来是要弄死的,但是太皇太后发了话,才饶了一死。去年传鳌拜造反的时候,康熙为了安抚人心,给鳌拜的党羽都免了罪,卓布泰也就跟着复了世职,现在正闭门养老呢!
虽然正在养老,但他实际上也不是太老,他比吴三桂还小一岁,刚刚过完六十大寿。
既然吴三桂这年纪了还能造反,那比他小一岁的卓布泰,当然可以出山来帮着大清朝廷平叛了。
想到这里,康熙皇帝倒也干脆,马上就对纳兰明珠道:“明珠,你马上走一趟卓布泰家,去传朕的旨意,朕要给他官复原职,让他当镶黄旗满洲都统,还要让他当大学士和议政大臣!”
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