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埋大清朝-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就要由刘进忠出面卖耿精忠。。。。。。玄烨如果得知耿精忠反了,又发现刘进忠是真忠,一定会抽调武昌、九江的大军去设伏。以求在最短时间里扑灭耿精忠这个祸害!”
    朱和墭笑道:“这样武昌就空虚了!吴三桂如果抓紧时间奋力一击,多半就能打到武昌城下。不过能不能打下武昌,就要玄烨派去江西打耿精忠的兵能不能及时回援了。”
    杨起龙道:“回援不了。。。。。。接下去就该刘进忠坑玄烨了!
    他如果在耿精忠被清妖围剿的时候,再来个反戈一击,和咱们一起奇袭九江,切断清妖回援武汉之路,吴三桂总归能打下兵力空虚的武昌了吧?”
    “那是一定的!”朱和墭笑道,“吴三桂可不是无能之辈,而且武昌、汉阳得失又干系吴家的存亡,一定会全力以赴的。”
    说到这里,他又忽然皱起眉头,“可是延平王该怎么坑耿精忠?又该如何请他出面?刘进忠又是耿精忠的老部下,他又怎么肯把耿精忠往火坑里推?”
    “世子爷,”杨起龙正色道,“延平王得世子爷出面,臣陪着世子爷一起去潮州一趟,再约延平王来潮州会面,那就一定能说服延平王了。
    而刘进忠那边,就得定王殿下出面,请他到边界上密会了。他是耿精忠的人,更是威宗先帝的旧臣啊!”


第276章 朱三太子,有点心虚
    鼎湖山,庆云寺。
    自从广州城进入炎夏模式之后,大明监国定王朱慈炯就带着他越来越庞大的后宫队伍,在数量不多的心腹陪伴下来到这出处风景宜人,气候凉爽的避暑胜地,继续他的躺平而治了。
    对,这已经不是垂拱了,而是干脆过起了隐居加躺平生活了。
    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比他更逍遥的估计也是没有了。
    哪怕是靠儿子打江山的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前,还是要牺牲不少个人享乐的时间处理政务的。
    而这位朱慈炯自打来了广州,那直接就是人生赢家,躺平等着当皇帝了。而且他梦寐以求的三宫六院也开始逐步置办了。。。。。。三宫是没有的,不过六院的额度已经满了。可不是像在揭阳那边一样,用几个青楼女子应付一下事儿了。到了广州以后,朱和墭治下的百姓直接过了百万,到如今已经有三百万了!
    因此可以帮着这位朱三太子挑几个大家闺秀了当小老婆了。。。。。。当然是小老婆,嫡出的儿子有朱和墭一个还不够吗?
    虽然朱和墭从来没说过这事儿,但是中书省的官员和大学士院的大学士都自心里有数。
    而这位朱三太子只要每天晚上都能和中意的女人促膝牵手,再牵出一窝儿女,也就心满意足了。
    嫡出庶出什么的,他也不讲究了。
    至于国家大事,他就更不放在心上了。反正朱和墭会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哪怕朱和墭不在广州,中书省的左侍郎于老爷子、右侍郎郭有德,还有下面的六个尚书、十二个部侍郎等人,也会按照朱和墭的嘱托,把政务处理的丝毫不乱。就算出了什么事儿,也不会来麻烦躺平而治的朱天王,而是会给人在黄埔岛或海珠岛的朱和墭上折子请示。
    所以朱天王也就乐得清闲,干脆不待广州,去肇庆鼎湖山避暑,过他的躺平生活了。。。。。。人生赢家,不过如此!
    人生赢家昨晚上和两广总督邱辉、司礼监秉笔太监庞公公、广东巡抚赵忠义一快儿打麻将,玩到了深夜,还输了好几千两银子。今儿一大早起来的时候还有点晕晕乎乎的,正用手撑着头一边打哈欠一边看着一桌子的点头没胃口的时候,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儿响动。朱天王还没来得及发问是谁,就看见门口的侍卫把帘子一掀,庞太监和一个名叫王士元的定王府师爷,一前一后迈步进来。其中那个王士元走得急切了,在进门的时候还被门槛拌了一下,差点摔了。
    “监国,监国。。。。。世子殿下上鼎湖山了!”
    说话的就是那个王士元,他是庞太监替朱天王找来的师爷。。。。。。据说是河南人,三十多岁年纪,长得欣长玉立、眉清目秀,少时还在凤阳府当过和尚。能说一口流利的河南话和凤阳话,还知道不少明末乱世时的事儿,和朱天王非常谈得来——朱天王觉得他是个人才,还想把他推荐给朱和墭,混个大官做。不过这家伙对做官没兴趣,就给朱天王当个师爷,抄抄写写,混个日子,就非常满足了。
    就这么一个混日子的人物,今儿不知怎么显得非常慌乱,说话的声音都发颤了。
    这下朱天王也慌了,这是出什么事儿了?衰仔打败仗了?不能啊。。。。。。没听说出兵啊!
    而且衰仔打仗又不讲武德,开砍之前先用神雷一顿猛炸,这么打怎么可能会打败?
    这个时候庞太监终于气喘吁吁地跟了进来。
    朱天王看见他赶紧就问:“厂公,出什么事儿了?”
    “没,没什么。。。。。。就是世子爷上山了。”庞太监说,“是骑快马过来的。”
    “那,那就有点事儿了。。。。。。”朱天王说到这里,又指了一下神色慌张的王士元,“和他有什么关系?”
    “没,没关系。”庞太监似乎也有点心虚,连连摇头,“一点关系都没有。”
    朱天王摸着大胡子笑道:“那就好。。。。。。叫衰仔一起过来吃早饭。”
    。。。。。。
    朱和墭风尘仆仆的赶来鼎湖山,当然是来请朱三太子出面去和刘进忠见面的。
    他在来鼎湖山的途中,在路过广东的时候,还派凤鸣山带着自己的亲笔信疾赴赣州府,请刘进忠到南雄府和南安府交界处的梅关见面密谈。
    “什么?你想让刘进忠坑死耿精忠?可是耿家对刘进忠有恩啊!”朱天王一听朱和墭的话,马上就摇晃起脑袋了,“刘进忠不是那么不讲义气的人。。。。。。你要迫他倒戈,发兵逼他一逼,多半就成了。可是你要他这样坑耿精忠,为父怕他下不去手啊!”
    在庆云寺内的一间客堂内,正在用早餐的朱天王听完儿子的谋划,马上就摇晃起脑袋了。
    “耿精忠对他那点恩算什么呀?我爷爷威庙皇帝对他的恩才叫大呢!阿爸,你是朱三太子,你出面他一定肯听咱的话。。。。。。唔唔,这云吞不错啊!”
    朱和墭赶了一路,今儿天蒙蒙亮就胡乱吃了点,然后趁着气温还没上来骑马进山了,这会儿早饿了,所以一边说话,还一边大口吃着云吞。
    看着吃起东西狼吞虎咽的儿子,朱天王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那崇祯皇帝是你爷爷吗?要真是的话,那倒是没问题。耿家的恩对刘进忠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他当不上总兵,副将还是有的。
    但崇祯对刘进忠的恩那可就是等同再造了!没有崇祯皇帝提拔他当个勇卫营的小官,明末清初的乱世他怎么熬得过来?他的“进忠”之名还是那时候改的呢!
    而且耿家提拔刘进忠的恩,刘进忠已经报了不少了,他早年可替耿继茂打了不少硬仗。可崇祯的恩呢?他报了没?
    “衰仔,为父这个朱三太子。。。。。。”
    他的话没说完,但是意思已经在脸上写了——虚啊!
    虽然朱天王的身份已经进攻多重认证了。可问题是刘进忠是勇卫营出身,是天子家丁,见过崇祯皇帝本人的,说不定还见过真正的朱三太子!
    而且刘进忠的队伍就是勇卫营的老底子,里面勇卫营出来的老兄弟好有不少,其中难免有人见过真朱三太子。
    朱天王这副尊荣说是唐王家的,那一点问题没有。说是崇祯的儿子,实在是“返祖”返得有点厉害了。
    “阿爸,他投靠咱们可以当开国功臣啊!”朱和墭又是一口一个吞下两个云吞,笑着道,“再说了,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孙,忠谁不是忠?”
    朱天王的朱三太子身份不真,但是朱元璋子孙的身份却是一点不假。
    他顿了顿,又笑道:“咱们就许他个世袭罔替的侯爷。。。。。。再不行就加钱,给他十万两银子,这总行了吧?”
    朱天王皱着眉,“那他要死活不答应呢?”
    被朱天王这么一问,朱和墭一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难道发兵打死刘进忠?正发愣的时候,边上作陪的庞太监忽然发话了:“三太子,难(我)陪着拟(你)一起走这一趟吧。难和刘进忠也算是老相识了,难义父当年可是御马监的大珰,他的恩主黄总戎见了,也得喊一声老祖宗的。”
    “对了,”朱和墭一拍大腿,“还有个黄得功。。。。。。追赠他一个靖国公、谥忠武!”


第277章 都是至爱亲朋啊!
    定王监国二年,七月初十,澄海县,苏湾都。
    朱和墭坐在一辆摇摇晃晃的敞篷四轮马车里面,皱着眉头,心思沉沉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马车里面,只有大波玲和邱淑真两个女人,还有一个八九月大的胖大小子。邱淑真显得非常兴奋,东张西望看着官道边上的风景。大波玲则把朱和墭和邱淑真的儿子,取名为怡鑫的小胖子借去“撸”着玩了。她自己其实也快当妈了,在朱和墭特别、加倍、努力地牵手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五月份的时候诊出了喜脉。
    正是因为邱淑真带着孩子,大波玲又诊出了喜脉,所以朱和墭才想起弄了这台四轮马车。
    而他之所以要领着怀孕的大波玲和带孩子的邱淑真,大老远的溜达到潮州,主要就是为了在和郑经碰头的时候,顺便去澄海县苏湾都朱厝村祭一下祖——祭潮州朱氏的先祖朱元璋!
    唔,朱元璋的一部分子孙现在变成潮州人了!
    不过这也是反清复明的需要啊。
    原来在朱和墭入主广州之后,时不时的就有人自称是朱元璋的子孙前来投靠,虽然大部分都是冒充的,但也有货真价实的。
    譬如从新宁县、阳江县来了一群大胡子,“人均胡长”超过一尺,而且个头也比寻常的广东人大一号,还能操一口河南南阳的口音,说起话来都是“中中”的。朱和墭看到他们,都不用查族谱,就知道一准是亲戚了。
    那个天王朱早就和他说过,唐王家“十男九胡”,而且都长得比较大只,而且脾气都比较暴躁。。。。。。那个隆武帝就是个脾气火爆的大胡子,在崇祯九年他当唐王的时候居然用棍子敲死了涉嫌毒杀其父的一位叔父,还重伤一位。
    后来清军在当年八月入关烧杀,这个火爆脾气的唐王居然在上疏请勤王不被准许的情况下,私自招兵买马,率兵三千北上。后来被崇祯勒令返回,在途中又遇到农民起义军,一阵乱打还都打赢了。当时的勤王军中就有不少唐藩的大胡子宗子。其实他们根本不会打仗,就是长得太凶,把对面的农民军给吓着了。
    而在认了这些新宁、阳江过来的大胡子亲戚后,成功认亲的朱家人就越来越多了——当年广州沦陷时,广州城内共有藩王、郡王二十几家,朱家的将军、中尉更是不计其数。就算被清军杀了不少,但还是有些跑掉了。这些人也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日子过得有多艰难,当朱和墭在广东的统治趋于稳定之后,就纷纷来归了。
    而在认下了这群穷亲戚后,朱和墭就“不大仗义”了,没恢复他们的爵位和世职,也没有用朝廷的财政给他们发俸禄。
    不过他还是从卖香水的收入中拿出不少钱发给这些“穷亲戚”,然后还给他们在潮州分了块好地——把澄海苏湾都这边,原属于潮州五虎之一,后来被清廷抓去北京当满洲人的许龙及其宗族的产业,都给了这帮穷亲戚。还请邱辉和大波玲的族人帮着照顾一下这帮落难的朱家人,好让这些朱家人能尽快在潮州扎根,然后再开枝散叶。
    朱和墭之所以这样安排自己的远亲,也不是他真舍不得那几个银子。
    毕竟经过明末清初的大乱,现在还能找到朱和墭的朱家人也没多少了。而且在朱和墭的整理下,广东朝廷的财政那是相当宽裕。真要把这些人再当猪养起来也不算什么。
    但是明末朱家子孙被人当猪羊一样屠宰的教训历历在目,朱和墭又怎么能重蹈覆辙呢?
    所以朱和墭不会再让朱家子孙,包括他自己的子孙当“猪”了。。。。。。当然了,他也不会让朱家子孙去干和自己能力太不相称的事情。
    对于的确有能力的朱家子孙,他当然会尽量提拔重用,而对于年纪幼小,还堪培养的朱家人,他也会出钱为他们办学。但是对于那些没有什么本事,只能混混日子的朱家人。对不起,他们的使命就是回潮州乡下扎根了!
    之所以要这样安排,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朱和墭就是从潮州起家的,底下潮州人巨多。潮州人对于朱和墭,就如同凤阳人对于朱元璋一般!
    可是潮州人喜欢同乡抱团,又比较排外。而朱和墭这辈子却不是土生土长的潮州人,他祖籍凤阳,祖上封在南阳,自己则在广府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