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来吧。”吴三桂朝他招了招手。
卢一峰进门后,先向吴三桂行了揖拜之礼,然后才把禀帖递上。
吴三桂接过禀帖,同时问了一句:“你来得很急啊,出什么大事了?”
“武昌府上报说,诸葛三和刚刚被封为丞相、录中书事、两江总督!”
“什么?”吴三桂一愣,“丞相、录中书事。。。。。。听着像诸葛亮的官!难道朱和墭真的。。。。。。”
诸葛亮是丞相、录尚书事,不过朱和墭出任监国前的官职是中书令——这个官职在明初的时候准备授予太子朱标,但是后来没有授予。朱和墭借着这个典故,自己就当了中书令,而中书省也就成了实际上的丞相府。
而在朱和墭出任监国后,中书令的官职就空缺了,而且也没有任命丞相或是录中书事。朱和墭这个监国依旧管着中书省的一摊子事儿,现在他却把这个官职授给了诸葛三和。。。。。。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啊!
吴三桂低声嘀咕道:“得派个人去南昌瞧一瞧。。。。。。”他的目光在大殿上一扫,最后落在了卢一峰这个胖子身上,“一峰,你去!就以送还沐家旧人的名义去南昌。”
第387章 一定要为三太孙报仇!
吴三桂说的沐家人是一个名叫沐神佑的青年和他的妹妹沐玉屏。
这位沐神佑是末代黔国公沐天波的次孙,其父是沐天波的长子沐显忠。在沐天波在缅甸遇害的两年之前,沐显忠就在云南兵败投降,被押去北京囚禁起来当奴才了。后了清廷觉得他的奴才当得不好,就给偷偷弄死了。
而这个沐显忠在被抓去北京之前,早就已经在云南娶妻生子。娶得是云南石屏土司龙世荣的女儿,生下了神保、神佑两个儿子一女。
而这两个儿子后来又成了云南沐家余党和一部分反对吴三桂统治的土司造反的旗帜,其中沐神保和他的母亲龙氏被吴三桂抓住,也送去北京城当奴才了,当着当着也当没了。还剩下一沐神佑和沐玉屏两兄妹就被一群沐府余党领着在云南各处东躲西藏,靠着一些受过沐家恩惠的土司的接济活命。
直到吴三桂“奉旨起兵”,当了大明的天下兵马大总统,他们俩才带着人跑出来找郭壮图“要爸爸妈妈”。
郭壮图当然没有“爸爸妈妈”可以给沐神佑、沐玉屏,不过他也没弄死沐神佑、沐玉屏,而是把他们和他们的部下一起骗来了江陵。
吴三桂和这个傻乎乎的沐家兄妹见了一面,觉得他们就是俩没什么见识的乡下孩子,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一刀杀了又显得不厚道,所以就养着算了。
没想到这回倒是用上了。。。。。。沐家虽然不中用,但是对大明还是很忠的。而且跟着沐神佑的沐家人中还有从缅甸跑回来的,他们是知道咒水之难真相的。所以朱和墭如果还活着,一定会亲自接见沐神佑、沐玉屏等人的。即使朱和墭已经不在了,朱三太子朱慈炯也会见他们。
“大总统,若是臣见着的是朱三太子,臣是不是要和他说说报仇的事儿?”
卢一峰也是个挺机灵的胖子,不用吴三桂提点,就知道自己去南昌是干什么的,而且还能想到吴三桂没想到的事儿。
“报仇。。。。。。”吴三桂老眼珠子转了转,连连点头,“这个仇得报!你就和他们说,本大总统听闻三太孙遇难的传言,悲愤焦急,所以就引兵十万东进信阳、光州,准备为三太孙复仇,还请诸葛丞相也发兵江北,会攻清虏!事成之后,两家可以平分安徽,安庆府、庐州府以及皖南四府一州都归大明。”
话说到这里,吴三桂自己也觉得自己挺高明的,还哈哈大笑起来:“本总统率十万兵入淮西,诸葛丞相再发兵数万攻安庆,康熙小儿如何还敢留在淮南?康熙一走,本总统便能东下金陵,抢在诸葛丞相之前把江南给收了。若是金陵在手,南朝必为吾有矣。”
“父亲,”吴应熊面露忧色道,“您真要出兵淮西?您的身体。。。。。。”
领兵出征可是个体力活!
历史上吴三桂起兵后没多久就“宅”在了衡州,多半也和他年老多病有关。
吴三桂麾下虽然有不少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如吴应麒、吴国贵、吴世琮,但他们的威望终究比不了吴三桂,难以统御全军。
而这一次吴三桂虽然拼着力气在建阳水临阵厮杀,大破康熙的大军,但是随后他的身体状况就急转直下了,看着很难再统领大军出征了。
吴三桂听儿子这么一说,就笑着道:“老夫的身子骨虽然不大结实了,但一时半会儿还能支撑,上阵是不大行了,但是坐镇大营却没有问题。老夫听说汉阳府境内的大悟山风景不错,气候宜人,不如就将亲征行营设在那里。前线则让你二弟和你侄子负责。。。。。。他们两父子合在一起,还是可以指挥数万大军的。
而且他们已经在襄阳驻扎了数月,一直在调教老夫的两万铁骑,搞得很不错了,这次正好拉出来试试。也不要等卢主簿回来,就让他们先出兵信阳、光州,吓唬一下康熙!
他们若能迫走康熙,再东下金陵,一定能历练成为可以专治一方的帅才,我们两父子以后就可以放心了。”
放心?
吴应熊可是一点都不放心啊!
虽然他和吴应麒关系还算凑合,但是兄弟二人多年来一直天各一方,很少见面,自然也不可能太亲近了。
而且吴应麒还有个很能打的儿子吴世琮。。。。。。这吴世琮可比他老子能干太多了!
吴应熊正心急的时候,吴三桂又说话了:“应熊,你要历练一下才好啊!不如这样吧。。。。。。你和国相、柱国一起去武昌坐镇!”
吴应熊明白老子的心思,老头子一边想要江南,一边又不想和朱三太子撕破脸。所以才一边打出“为三太孙报仇”的旗号逼康熙,一边又让自己和夏国相、胡柱国屯兵武昌震慑那个诸葛丞相。
同时老头子还不想和清廷大大出手,只想逼走康熙,巧取金陵。。。。。。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实在太精,都快赶上耿精忠了!
想到这里,吴应熊又问吴三桂道:“父亲,是不是让洪士铭给康熙带个话?”
“是要带的,”吴三桂拈着胡须,“自古守江必守淮!南北二朝划江而治是不可能的,划淮而治也许还行。。。。。。老夫年纪老了,没有北上中州的雄心了,能有一个南朝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说着话,吴三桂忽然放沉了声音:“康熙如果不答应,那老夫就派应麒和世琮会同诸葛丞相一起灭了他的八旗新军!”
。。。。。。
江西,南昌,章江门外码头。
正在用“诈死装活之计”的朱和墭,这个时候正在一条很大的官船之中,同诸葛丞相说话。。。。。。他要“托父”啊!
他毕竟不是真死,所以用不着托孤,托个父就行了。之所以要托这个父,则是因为他这次要走海路去宁波。。。。。。从福州出海,那也有一千多里海路呢!
这海上的风浪谁说得清楚?也许就吹灯拔蜡了呢?所以得有最坏的打算,这父子二人不能一块儿出海,得有个先后。
根据计划,朱和墭会先一步到宁波,站稳脚跟后,朱天王再出海去宁波和他汇合,然后再领三四千人北上去天津。
所以朱天王还会在南昌留一段时间,等朱和墭出海去宁波后,再南下广东。
而诸葛丞相当然得一直留在江西“拉仇恨”,一方面吸引住康熙的八旗新军主力;一方面震慑住吴三桂,让他别轻举妄动。。。。。。这其实就是个“小三国恐怖平衡”。
“丞相,”朱和墭说,“这次我只带第二镇南下,其余的五个镇再加上长江水军都留在江西。你得用他们虎视淮南,震慑湖广。。。。。。万万不可轻率啊!”
这话听着不像是朱和墭说的。。。。。。其实朱和墭自己用兵比诸葛三和轻率得多!
如果不是仗着糖药类武器的犀利,他早就坏事儿了!
“监国放心,”诸葛三和笑道,“诸葛一生惟谨慎嘛!臣坐镇江西,绝不会让康熙、吴三桂有机可乘,也不会让康熙的大兵从安庆周围脱身。。。。。。臣一定会吊着他们,让他们进退不得!”
“也不需要吊太久,”朱和墭笑着道,“吊他们两三个月就足够了。”
说着他又对朱天王道:“阿爸,海上行军难保万无一失,吾若有失,反清复明之业就靠您和诸葛丞相了。。。。。。”
第388章 太卑鄙了,你们说真话骗人!
从江陵到南昌一般走水路,先走长江,再入鄱阳,最后入赣江,可以直抵南昌章江门,就是朱和墭离开南昌时上船的地方。这一路有一千三百多里,虽然是顺流而下,但是卢一峰等人也花了整整十天才抵达。
他们是六月十三日离开江陵府的,六月二十三日才到达南昌章江门。
而这个时,朱和墭一行人已经在赣州府境内登岸,开始向广东进发了。
朱和墭可不是一个人悄眯眯南下的,而是领着陆军第二镇的一万两千多人,浩浩荡荡地开出章江门,登上上百条大船一起南下的,而且整个过程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
所以当卢一峰领着沐神佑、沐玉屏两姐弟抵达人来人往的章江门码头上时,随便找几个人一问,真相就大白了。
“监国三太孙去广东了,十二日走的,一万多大军护着,上百条大木船一起走的,现在应该早就到赣州了吧?”
“瞧见了,三太孙是黄衣黄巾,骑着高头大马出的章江门,可神气了!”
“三太子和诸葛丞相还一起去章江门送行呢,我们都瞧见了。。。。。。”
卢一峰可是个机灵胖子,他到了南昌后,没有马上亮明身份,而是先在章江门码头上找了几个扛包的、赶车的,跟他们打听三太孙的事儿。
一打听,马上就知道有诈了。
这是很显然的!
现在安庆大战如火如荼,朱和墭怎么可能不在前线坐镇而南下广州?
而且他还从前线抽调一万多军队跟着一起南下。。。。。。这明显不对啊!
看来朱和墭真的死了!
所以才搞出这么一出率军南下的戏码以安定人心。至于那一万多人,当然是南下去镇守的,得防着有人利用朱和墭之死搞事情啊!
虽然大明还有个朱三太子在,但是一直以来三太孙才是大明的核心,三太子不过是儿子的傀儡。现在真正做主的人没了,这大明内部出点什么状况,也再正常不过了。
心里面有了一点主张之后,卢一峰才拿出吴大总统的照会交给章江门守门的官吏,说明了来意。
守门的官吏一听说是云南沐家的忠良之后,当然不敢怠慢,连忙派人去通报丞相府。没一会儿,几个丞相府的官员就出来把卢一峰、沐神佑、沐玉屏等人接到了城中的馆驿。
第二天中午,就安排了觐见——觐见朱三太子定王朱慈炯。
觐见的地方安排在了定王府,也就是原本宁王府的存心殿。
在朱和墭出兵之后,这座大殿就开始大修了,最近才刚刚完工——加固了柱子和房梁,屋顶上换了新瓦,窗户和大门都换了新的。室内的地砖也都换成了景德镇烧造的高仿金砖(正品是苏州烧造的)。
大殿里面还摆上了崭新的龙椅和御案,两边还摆上了两排太师椅,看着有点气派了。
卢一峰领着沐神佑、沐玉屏这俩傻孩子,跟着个定王府的官员,一起入了存心殿。
存心殿内的人不多,只有一个貌似关爷的大王在御座上坐着,还有个看着有点像庞统的大官摇着鹅毛扇子,坐在“关大王”左手边的第一把交椅上,还有一个白面书生在旁站着。另外还有几个胡子很大的护卫,他们看着和“关大王”都有点像——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关云长一家子勾结庞统篡了刘皇叔的大位呢!
“周国使臣卢一峰恭请大明定王殿下金安!”卢一峰进去之后先给朱天王行了个揖拜之礼,然后又一指身边正瞪着眼珠子东张西望,满脸都是懵懂的少男少女道:“定王殿下,这二位是故黔国公沐天波的孙子、孙女,名曰神佑、玉屏。他们的父母和兄长都被虏去北京了,他们二人靠着沐府旧部保着,这些年都在云南山间躲藏,最近才下山来想投靠大明。大总统见他们可怜,便让小臣送他们来江西,还望三太子、三太孙可以收留。”
说着话,他就嗯咳了一声。
只看见沐神佑、沐玉屏二人双双就给朱天王跪了,还一块儿哭了起来。
这两人年纪都不大,沐神佑才十三四岁,沐玉屏更小,才十一二岁,而且两人也没念过书,就是俩山里的野孩子。卢一峰一路上都在教他们怎么行礼怎么说话,不过这个时候都忘记了,只顾着想爸爸妈妈了,想着想着就哭起来了。
那个沐神佑稍微大一点,哭了几声后,才记起卢一峰教他的话,所以一边哭一边用生硬的官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