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声响,接着便是朱和墭掩不住笑意的声音:“平身,平身!”
大家伙儿连忙爬起身,抬头打量朱大监国。就看见朱和墭一身黄袍,头扎黄巾,悬长剑,挂“空锤”,坐在御座上面儿——朱和墭的“原儒朝廷”现在虽然挺有钱的,但是艰苦朴素的精神不能忘!所以不流行华丽的官服,大家还是穿“孔子服”,而且宝剑和手榴锤也不能丢。不过上朝的时候不许带“实锤”,免得发生“事故”,只能携带“空锤”。
看见群臣都已经爬起来就位,朱和墭笑道:“今日请诸位前来,为的是三件大事儿。
第一件自然是孤家就任监国,孤家的父王不愿意为俗务所扰,要全心全意投入报仇复国的大事业中,所以就把监国的位子让给孤家了。
第二件大事儿是关于北伐的,现在诸葛丞相率领的大军已经打到了安庆,目前正在围攻安庆。不过安庆城池比较坚固,急切难下。因此孤家才返回广州,准备再召集一支大军,走福建、浙江北上南京。。。。。。不破南京,孤家誓不班师!”
班师?
啥意思?
破了南京难道不该还都吗?怎么还回广州?
底下的臣子们都是一愣,抬头望着朱大监国,有点迷茫了。
朱和墭接着道:“而第三件大事就是升广州府为承天府。。。。。。并使之为大明海京!”
海京是什么意思?
“圣人,”马上就有人发问了,“您的意思是要把广州府和南京应天府并列为大明之两京吗?”
“正是!”朱和墭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而底下则是一片轻声的哗然。
广州成为京城实在是有点出乎大家的想象了。。。。。。虽然广州现在就是新大明的京师。
朱和墭笑着自设一问道:“广州为什么不能建都呢?”
他接着又说:“广州多好啊,南天一城,工商繁盛,物产丰饶,气候温暖。。。。。。而且还有海珠大学、黄埔军学、广府一二三书院,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连说话的口音都好听,难道不是建都立业的好地方?”
朱和墭可是超喜欢广州的,根本不想去南京,更别说冷得要死的北京城了。。。。。。现在可是小冰河期,而且还没有空调,北京的冬天多冷呢?
“监国,”又有人道,“广州的位置太偏了,不适合为天子之居。”
“偏?”朱和墭笑道,“那是你的心偏吧?广州固然在天下之南,可是北京不也在天下之北吗?南京其实天下之东,西安则在天下之西。。。。。。而且这个天下,其实是不全面的,只有咱们华夏汉土,并不包括草原、西域、东洋、南洋。这不是孤家心目天下,孤家心目中的天下,至少因为包括南洋列国、东洋日本、海东朝鲜、蒙古草原、西域的汉唐之故土。
而南洋辽阔,列国富饶,又是通商西方之要冲,重要程度犹在东洋、蒙古、西域之上啊。。。。。。难道不应该在广州设立一京,用来开拓和掌控南洋吗?”
朱和墭的这套观点,要搁在前明,那是没有什么市场的,康熙那边肯定也不会有什么人赞同。但是广州朝廷的三大支柱就是潮州帮、广州帮、闽南帮。。。。。。都是“南下派”,特别是潮州人和闽南人,向来是华人下南洋的主力。
他们当然是支持大明要掌控南洋的!
“监国圣人,”位列原儒大学士的陈永华这时出班开口道,“臣赞成拓土南洋,昔日延平武王在位时,就想要远征吕宋,只是天不假年,以致大业未成。不过如今北伐在即。。。。。。若是过早窥视南洋,只怕将南洋的西夷都推到清妖一边。”
延平王郑经也道:“监国圣人,最近宁波、定海一带就有许多西夷战船受雇于清妖浙江总督范承谟,恐怕会对我北伐大军构成阻碍,臣与之交涉多日,尚未有结果。若朝廷再公然窥视南洋,只怕。。。。。。”
郑经说的是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战船,大约有二三十条大小战船,现在正在浙江沿海和长江口活动。
当然了,他们并不是以东印度公司或西班牙菲律宾总督府的名义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而是以自由商船的名义受雇清廷,充当海上雇佣军。。。。。。这样既可以避免和新大明朝廷完全撕破脸,又能通过帮助清廷作战的方式遏制新大明的崛起。
而荷兰人、西班牙人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立场,当然是和“滕王阁会晤”有关——朱和墭毫不掩饰自己对南洋的企图,自然引起了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反弹。
所以他们现在也联手起来,还和清廷勾结,一起反对新大明。
朱和墭笑道:“孤家不需要掩饰什么,因为荷兰、西班牙已经落伍了,现在他们才是井底之蛙!
我大明如今拥有全天下最强的火器,而且还将拥有全天下最好的铁器。。。。。。有了这两样东西,我大明的水师战船必然能胜过荷兰、西班牙,况且我中华距离荷兰、西班牙本土何止万里?他们的水师主力也不敢倾巢而来。以区区偏师就敢阻挡我大明北伐,实在是狂妄之极,自寻死路!”
第391章 大明零元购公司
“监国圣人万岁!”
“大明天下无敌!”
朱和墭的话音刚落,九间殿外的欢呼声就响成一片了。
虽然现在的新大明朝廷已经吸收了一批北方武人和东南士人,但是广州朝廷的根基还是潮州、闽南、广府三地的豪强,而这三地的豪强多少都有点海外零元购和海上拦路收费的背景。
而且在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这三大西洋零元购行业的霸主进入南洋之前,南洋的零元购市场几乎已经被潮州人、闽南人和广府人给垄断了。
甚至在前面覆亡的时候,以郑芝龙为领袖的零元购集团依旧是南洋海上的霸主之一。
可是在郑芝龙集团被满清重创之后,南洋的零元购市场就逐渐被荷兰人、西班牙人,还有新崛起的英国人给瓜分了。特别是大清搞了沿海迁界之后,暂时失去了人员和船只补充的潮州、闽南、广府海商和郑明集团,就陷入了吃老本勉强维持的状态,不仅无力染指南洋,甚至连东洋和中国近海的市场都急剧萎缩。
虽然这两年借着新大明再起的东风和天雷、天火两大利器,潮州人、闽南人、广府人在中国近海的势力有所恢复,但是市场也仅限于广东和福建沿海。
而荷兰东印度公司、新西班牙菲律宾总督府则由于在明清战争中站队大清,而得到了大清浙江总督范承谟的支持,可以让他们的战船悬挂上大清的龙旗,以“雇佣夷兵”的名义,进入宁波、定海两港。
范承谟甚至还聘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工程师在宁波甬江口和定海的沈家门修建炮台,建立海军军港。
这帮荷兰人、西班牙人摆明了是要在清廷的支持下抢了潮州人、闽南人、广府人在中国沿海以及东洋航线上的买卖!
而且荷兰东印度公司和新西班牙菲律宾总督府还想以此为要挟,要求新大明不得改变南洋方面的现状,承认他们在吕宋、爪哇、马六甲的权益,不得干涉越南、暹罗、婆罗洲、占婆、真腊等地的内部事务。
这可有点欺人太甚了!
看见底下人士气都很高,朱和墭满意地点点头,然后举起自己的右手,底下的欢呼声很快就停止了。
九间殿外,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抬眼看着高高端坐在御座上的朱和墭。
朱和墭大声道:“西夷的荷兰国本是欧洲大陆上的蕞尔小国,举国上下不过三百万人口,但是却能横行海洋,不仅称霸他们的欧洲大陆边上的大西洋,还能称霸马六甲西边的小西洋,甚至在咱们家门口的南洋海上也能横行无忌。。。。。。你们可知道他们凭得是什么?”
“是船坚炮利!”
马上就有人回答。
“不对!”朱和墭一摆手,“西夷列国大多善于铸炮造船,船坚炮利者并非只有荷兰。然而荷兰却可以屡挫英夷、法夷、西夷、葡夷于海上。。。。。。可见其运用舰船利炮之法度,甚有可取之处。而吾观其所长,无非公司二字!
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合在一起,就是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为公司。荷夷以国家特许之东印度贸易公司为本,合举国商民之财力、人力、物力,打造出足以压服西夷列国之坚船利炮,横行大小西洋,称霸南洋,还染指东洋,插手我华夏近海,以武行商,获垄断之巨利,再分利于荷夷国中之商民。这就是荷夷称霸海洋之法。
而三人之行,必有我师。荷夷纵横称霸之法,吾人亦可行之!”
说着话,朱和墭就扭头看着延平王郑经,笑着道:“延平王,以你一家之力,想要收取吕宋、爪哇,控扼马六甲海峡,尽取东、南二洋之力,恐怕也力有不足。何不效仿荷夷东印度贸易公司,也开设了一个我大明朝廷特许的南洋贸易公司?
这次孤家由海路北上宁波的这一役,不如就由南洋贸易公司的战船打头阵吧!
以后凡是与夷人争利的事儿,都由南洋贸易公司出头。而宣德布道的事情,则由大明朝廷和原儒大学士会议出面。。。。。。你看如何?”
郑经马上就明白了朱和墭的心思,朱和墭是想让郑家牵头组织一个南洋贸易公司,然后用这个公司的名义去和各路西夷争夺南洋。。。。。。而大明朝廷、原儒大学士会议,则在南洋贸易公司搞完零元购后,负责建立秩序,传播道理。
也就是说,脏活、累活郑家干了,好人、圣人朱家负责。。。。。。然后朱家还要和郑家一起分钱!
当然了,朱和墭的这份钱也不会白拿。。。。。。这个零元购的作案工具他会负责提供的。
有了先进的作案工具,郑家的零元购才能迅速做大做强啊!
“好啊!”郑经马上就笑着点头了,“监国,既然您都开金口了,这特许贸易公司的头,就由臣来带吧!”
说着话,他转过身,向九间殿外站着的众人一拱手,笑道:“监国可说了。。。。。。这个特许贸易公司是要合举国商民之财力、人力、物力才能开办起来的!大家伙可得帮衬一把啊!”
好嘛,他这就在朝会上招股了!
朱和墭连忙笑着打断道:“延平王,这买卖再好,你也别在孤家的朝会上招股啊!再说了,这么好的买卖,你还怕没人肯跟?回头你在广州城里开个总商馆,公开招股、招商。。。。。。对了,孤家也有几个闲钱,得投一股啊!”
朱和墭这是在为郑经拉投资呢!
郑经哈哈大笑着:“监国圣人,您放心,郑某最懂海上的买卖了,一定不会让您亏本的。”
朱和墭也应景似的大笑了起来:“带着咱们的糖药火器去海上做买卖,这还能赔了?”
零元购还能赔了?况且还有朱圣人提供的先进作案工具。。。。。。
底下人听朱和墭、郑延平这对君臣一唱一和,心头可都火热起来了。
这个南洋贸易公司可是大有可为啊!
。。。。。。
“监国,臣和邱制军、陈军门商量过了,觉得可以用约战的办法和定海、宁波的洋夷战船队干上一场。。。。。。”
九间殿外的大会已经结束了,而九间殿内的小会才刚刚开始。正在兴头上的郑经第一个发言,提出了一个海上决战的计划。
朱和墭却笑着摆摆手,打断了郑延平的话,“延平王,这事儿回头再说。。。。。。孤家还有好事儿要和大家伙商量。”
还有好事儿?
郑经笑着问:“监国,您说的这好事儿不会又是什么大买卖吧?”
朱和墭一笑:“还真说对了!就是个大买卖。。。。。。易直,快去把好东西拿出来给大家伙儿开开眼!”
易直是颜元的字号,这位和朱和墭“亦师亦友”的大儒,现在虽然还没当上什么官,但是却以圣人弟子的名义跟着朱和墭,俨然就是心腹了。
好东西很快就被颜元拿来了,放在一个木头的托盘内,是一碗灰白色的粉末和块状物体,另外还有一块表面布满了豆状、结核状晶体的石头。
朱和墭笑着一指被颜元放在会议桌上的好东西,“有认识的吗?孤家考考你们,你们谁认得出来?这可是好东西啊!是关系到我大明今后三百年国运的好东西!”
第392章 国运三宝
能够在九间殿内的大会议桌旁拥有一把交椅的,全都是大人物,不是原儒大学士,就是广州朝廷的重臣公卿,其中不乏学识渊博之辈。
但是这些人却没有一个能认出颜元捧来的这两样关系到大明三百年国运的好东西。
“监国,您就别卖关子了,咱们才疏学浅,认不出来。”
“监国,这东西看着好像是石头和什么土。。。。。。这玩意有啥用?”
“难道是宝石?看着不像啊!”
“监国,您块说说吧,这两样到底是什么?”
朱和墭笑着摇摇头,道:“诸位看仔细了。。。。。。这不是两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