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埋大清朝-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是清军的糖药配方稍微有点不对,炸出来的烟还真有点大,很快就把明军的“土壕防线”笼罩在灰白色的烟雾当中。浓烈的硝烟气味充斥在战场上,缓缓流动,呛得人喘不过气儿来。
    从远处看去,明军的阵地就仿佛被硝烟淹没了似的。
    清军的这次炮击真的是下了血本,整整打了一个时辰外加三刻钟!前前后后打出了将近两千发糖弹,从未时一直打到申时三刻,炮击才戛然而止。
    当炮击进行的时候,大队大队的清军已经在大金门内直到孙权墓之间的神道上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方阵。
    这些清兵刚刚上阵的时候士气并不太高,但是连着一个时辰又三刻钟的炮击,却把他们的士气吊到最高了。
    当炮击进行到差不多一个时辰的时候,这些排队等待投入进攻的清妖已经开始发出一阵阵欢呼了。
    他们也没想到自己这边会有那么强大的火力。。。。。。挨炮炸的明军应该损失惨重了,都死光了也没一定!
    所以当炮声停止,前进的鼓声响起时,这些排队等待了快一个时辰的清妖,就呼喊着“打逆贼、抢江宁”的口号,一阵接着一阵,通过早就进行了清理,已经畅通无阻的大金门的三个门洞,进入战场。
    而大金门外的第二条壕沟已经用沙袋填出了三条通道,挡路的拒马枪也都挪开了。
    在明军的“土壕”之中,陈永夏正抱着脑袋在“土壕”里面蹲着,满头满脸都是土。炮击一停,已经穿上了布面甲的陈大参将就跳了起来,在自己负责的“土壕”战线里走来走去,大声呼喊:“都起来,都给我起来。。。。。。清妖要来送死了!
    打赢这一仗,咱们就都是新大明的开国功臣,人人都有重赏!都给老子站起来,组成三列射击队形!”
    陈永夏喊出这番话的时候,心肝其实是提着的,因为他也不知道清军的炮击到底造成了多大的伤亡?不过当绝大部分缩在“土壕”里面避炮的燧发枪兵都在骂骂咧咧的千总、把总催促下站起来组队的时候,他的心终于放下了。
    很明显,“土壕”的放防炮效果不错!
    现在就看燧发枪的近距离齐射和刺刀突击行不行了?


第422章 向着太祖皇帝前进!
    三个营的燧发枪兵很快就依托这“土壕”摆出了三列射击队形!
    长达一个半时辰的炮击并没有给他们造成太大的伤亡。。。。。。“土壕”的避弹能力那是经过历史检验的。
    而且两千发“糖弹”看着挺多,但是这年头的开花弹因为引信质量存在问题,能有三分之一在落地后或即将落地时爆炸,那就算是很靠谱了。哪怕朱和墭亲自研发的糖药木管引信,也就能把落地爆炸率提升到四成多不到五成的样子。
    而威远将军炮的准头又比较差,用来对付面积较大的目标还行,如果目标是一条“线”或一个“点”,那威远将军炮的精度可就很悲剧了。在“落地炸”的炮弹中,通常情况下连百分之一的命中率都没有。
    所以在差不多六百枚“落地炸”的炮弹中,仅有几枚炮弹落入土壕之并且发生了爆炸,虽然也炸死炸伤了几十号人,但是对于三个燧发枪营的一千五百余人而言,伤亡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毕竟能第一批入选燧发枪营的,都是经验丰富、信仰坚定的老兵。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参加过平定广府之战。。。。。。亲眼见识过“大蒜神药”,都把朱和墭当成半神半圣的存在!
    在军官们的指挥下,没有被打死打伤的一千几百人很快就排列好了三列射击队形,然后开始手脚麻利的装弹。
    燧发枪兵使用的都是纸壳定装弹。这些定装弹不是在工厂里加工的,而是枪手们自己制作的,有些经验丰富的枪手还会用丝绸包裹铅弹,以增加气密性——气密性高意味着更高的精度和有效射程!
    而在完成装弹后,所有人都采取了跪姿,以减少中弹的概率。傻站着挨枪毙的战术对于糖药时代的步兵而言是不可取的。
    这不是勇敢,而是送死了!
    所以步兵们必须接受更多的训练,最好还能接受教育。。。。。。
    看到麾下的士兵们都在“土壕”内外蹲好了,陈永夏也在土墙后面半跪着,扶着土墙,揉着眼前朝对面看。一开始的时候烟雾还浓重,啥都看不清,只能听见对面清妖的呼喊。他们好像在喊“抢江宁”什么的!
    又过了一会儿,从长江上吹来的江风终于将烟雾吹散了大半,陈永夏他们终于看清楚了即将要交手的敌人。
    就看见大金门的三个门洞内,戴着枪盔的八旗新军犹如三道洪流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出,然后又从大金门外第二条壕沟上填出的三条通道通过,最后就在“第二壕沟”外面汇集在一起,组成一排排很长,同时又不太整齐的横队。
    走在前面的三排横队都是由鸟枪兵组成的,现在清军的鸟枪兵也不用九进十连环的战法了。而是用上了火力更密集的“三段击”,也就是将鸟枪兵分成比较密集的三排,第一排负责开火,后两排负责装弹。
    在这三排鸟枪兵后面则是三排弓箭手,都带着满洲长弓,这些弓箭手腰里面都挂着仿造的手榴锤,蒙着头前进。
    三排弓箭手之后,才是扛着长枪的步兵,也是三排,人人都扛着一丈三尺的长枪,还背着一包用来填壕的泥土。枪尖在午后的阳光照射下泛着吓人的寒芒,随着兵士的前进上下起伏着。
    而在这九排清军背后,还有源源不断的清军从大金门内涌出来!
    这一幕,不仅让身处前沿的明军燧发枪兵都有点目瞪口呆。连远在孝陵卫城墙上的朱和墭看得也有点发愣。
    他甚至还有点佩服孙思克了,“他妈的,这姓孙的还真有两下子,形势都这样了,他还能把那么多人动员起来。。。。。。他这是要替孤家省银子啊!”
    旁边的左春秋笑了笑:“监国,这不正好?省了银子又立了威。。。。。。以后等您进兵北京的时候,清妖就不敢拿天寿山皇陵做文章了。”
    朱和墭沉默着点了点头,并没有接着往下说,而是举起千里镜,屏气凝神地看着前方。
    。。。。。。
    “轰轰轰。。。。。。”
    清军密集的队列当中,突然就腾起来一团团的烟柱!
    这是布置在明军“土壕线”后方的小口径臼炮打出的超口径弹落在了他们的头上。
    这些超口径弹虽然打不远,但是火力很猛,弹片四下飞舞,每一声爆炸,就能炸出一片血肉。
    火力毫无疑问是猛烈的,不过清军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加快了前进的脚步,仿佛他们已经认定了前方的明军阵地上已经没有几个活人了!
    转眼间清军的队列已经顶着超口径弹的轰击,靠近了那道位大金门内第一道壕沟内侧的木栅栏。
    这道木栅栏也被威远炮的开花弹打中过,炸出了好几个口子,不过大部分还算完好,可以阻挡一下清军的推进。
    这个时候清军的鸟枪兵也发现前方明军盘踞的土墙后面,还有许多闪闪发光的碟形盔在晃动!
    于是他们就在军官的指挥下停止了前进,举起手里面的鸟枪开时射击。
    陈永夏手里拿着个唢呐,趴在土墙后面仔细观察着靠近的清军,发现对方距离自己这边大约有三十几步。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吹响唢呐,而是等着清妖先开火。
    清妖的第一排鸟枪兵并没有让他等待太久,就放平了手里面的鸟枪,随着一面位于清军军前的大旗放平,清军阵前就闪起一排大大小小的火光!
    一排子弹顿时就扫过明军据守的“土壕”,七八个明军燧发枪兵中弹倒地,还有人发出了凄厉的惨叫。
    不过陈永夏却安然无恙,他不再等待,马上吹响了唢呐,而位于前沿的另外两个营参将,也跟着他吹了唢呐——陈永夏是今天位于前沿的三个燧发枪营的总指挥!
    随着几声唢呐响起,三个营的燧发枪兵们马上组成了三排齐射的队形——第一排“壕中跪姿”、第二排“壕中站姿”、第三排“壕外站姿”。
    看见部下们都摆好了姿势,陈永夏立即扬声发令:“举枪——瞄准——射击!”
    口令的余音还没有散去,一千多支燧发枪就几乎同时打响,发出了“轰轰轰”的声音,就好像在开炮一样!
    随着一千多枚铅弹横扫过清军的前沿,清军的鸟枪兵们马上就遭了殃,惨叫着、抖动着倒下一大片。
    不过剩下的清军鸟枪兵们还是勉强反应了过来,乱纷纷地举枪还击。
    而明军这边则盯着清军的火力,低头装弹!
    燧发枪相比火绳枪就两个优势,一是可以组成密集队形,二是装弹快。
    所以燧发枪和火绳枪在战场上的对射,大多会以燧发枪的胜利而告终!
    明军的一千多燧发枪兵还是用“土壕齐射”的打法,一千多支枪几乎同时打响,又把三十几步开外的清军鸟枪兵打倒了一片!
    然后,趁着清军鸟枪兵被打得晕头转向的机会,他们又用极快的速度完成了一次装填和齐射。
    挨了三轮齐射的清军鸟枪兵终于崩溃了,他们已经有几百人死伤,战场前沿都是尸体,再也无心恋战,只得乱纷纷地后退。
    不过位于鸟枪兵后方的弓箭手这个时候却顶了上了,他们似乎还想用弓箭和燧发枪对射。
    真是勇气可嘉啊!
    而就在大金门这边的激战全面打响的同时,在紫金山比较陡峭的西面山坡上,数百名轻装上阵的明军战士,正在祖大祖老爷子的带领下,在茂密的山林间努力向前……


第423章 朱元璋得救了!
    枪声仍然如爆豆一般的响着,弹如雨下,再加上威远将军炮和小口径臼炮的炮弹炸开的烟柱,在大金门外的山坡上升腾起一团团的烟雾。
    枪声稀疏了一些之后,喊杀声就随之而起。
    穿着蓝色布面甲的清妖长枪兵举着长枪,背着土包,在弓箭手的掩护,再一次向明军的“土壕线”发起了一波扑击!
    孙思克麾下的一万正蓝旗新军官兵,以参领为单位,如惊涛骇浪一般,轮番冲击着大金门外的“土壕线”,一波方退,一波又至。随着黄昏降临,清军的攻势已经变得更加疯狂了。他们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伤亡,穿着蓝色布甲的清军尸体,横七竖八的倒在山坡上面。大金门前的第二道壕沟里面,更是层层叠叠,触目惊心。可是后续的部队,仍然是一波一波地涌来。
    孙思克的将旗又一次插在了大金门上,他本人也带着手底下的两个都统,两个参赞,还有十余个奉旨督战的一等侍卫到了大金门外。
    十几个一等侍卫都穿上了黄马褂,挎着腰刀,带着孙思克的戈什哈在大金门外的第二道壕沟后面站了一排。
    溃退下来的清兵到了他们这里就被堵住了,带队的军官一个个都被揪出来,押到了孙思克跟前。如果孙思克认为打得不好,那当场就得掉脑袋。
    大金门上,已经插起了一排排长枪,每一根长枪上就挂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而退下来的士兵,则会被重新编队,由孙思克指定的戈什哈或是御前侍卫带着,退到后面去重新排队,等待下一轮攻势。。。。。。虽然天色已经越来越暗,但是包括孙思克在内,清军江南大营中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不愿意放弃。
    因为他们很清楚,今天下午的这场血战一旦打输了,下面的新八旗兵丁就是再没见识,也知道没机会去抢江宁城了。而且孙思克为了发起这波攻势,已经把能发出去的银子都发出去了。可以说已经是倾其所有,如果还堵不赢,那就只有一死报君王了!
    在靠近前沿的地方目睹了两三个时辰的血战,孙思克的脸色已经非常难看了,他一动不动地站在大金门外,完全不在意时不时飞过来的明军火箭弹,只是死死盯着前方。
    他的部下已经竭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们被银子哄着,被督战队逼着,被洗劫江宁城的希望刺激着,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冲锋。
    但是却根本没有办法攻破明军据守的那道看似单薄的“土壕防线”。。。。。。他之前做梦都没想到战壕加上土墙会有那么好的防弹效果,也没想到燧发枪的密集火力竟有如此威力,更没想到还可以把长长的刀子套在燧发枪的枪管上,将之变成一柄短矛。
    虽然这种短矛在当成冷兵器与敌人格斗时的威力比不上长枪和大刀片子。但是。。。。。。逆贼是不讲武德的,他们这辈子都不可能讲武德,他们会在燧发枪的枪膛内装上弹药再杀出来打肉搏!而且他们身上还挂着那种拉根绳就能炸的天雷锤。发起刺刀突击前就先砸一波手榴锤,然后再端着上了子弹和刺刀的燧发枪冲锋。
    这么个打法,别说孙思克手底下的新八旗扛不住,你让当年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老满洲白甲兵来,一样会给打崩啊!
    在孙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