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埋大清朝-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宗羲和万斯大一块儿叹了口气,心说:“你们俩这也算父慈子孝吧?”
    朱和墭捋了捋胡子笑道:“阿爸,儿子我也不是很好女色的。。。。。。倒是阿玲这段时间迷上了织丝纺纱,想在紫禁城里面搞个织女宫。如果搞成了,以后咱家的衣服就不必麻烦那几个织造衙门了。”
    朱和墭现在可是创业达人,他办的可不是衙门式的商行和工厂,而是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资本主义企业。
    在朱和墭这回北上南京之前,这批商行和工厂之最强的“东南西北内”五厂,全部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和员工持股,朱和墭还从邱家、郑家、于家和自己的学生中挑选了一批忠诚能干的青年,让他们和庞太监一起接管了“东南西北内”五厂,所以已经不怎么需要他参与管理了。
    这五厂当中的东银钱厂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中央银行和官银号,实力自然是很强的。
    而内火药厂生产的颗粒状黑火药和军用白糖独步天下。
    南兵器厂的火箭炮、铁拳、手榴锤、小型臼炮等武器装备也都非常给力。
    北酒厂的大明春酒、大明皇家御酒、大明香水竞争力更加强大,特别是香水,几乎没有对手,根本就是躺赚!
    西厂则和臭鱼烂虾和各种大粪干上了,不仅成了大明最大的火硝供应商,而且还涉足鸟粪开采。。。。。。挖出来就是银子啊!
    五厂之中,除了由朱和墭其中掌握的北酒厂的香水业务已经迁来了南京,其余的厂子都把主要业务留在了广东。
    不过朱和墭创业的脚步是不会停下的!
    他手里还有核心技术!
    一个是在广东黄埔岛上的试验工厂探索出来的白云石耐火砖、炼焦技术、石墨坩埚钢。。。。。。他现在已经派人在应天府和太平府境内寻找铁矿、煤矿,一旦找到,就可以马上开始建设钢铁厂了。
    第二个创业项目当然就是织女宫了!
    朱和墭相信自己掌握的染料可以帮着织女宫的产品打出市场,顺便把江南的丝绸、棉布都带起来。
    所以他办织女宫的目的,真的是进军纺织工业。。。。。。
    朱天王当然是相信儿子的,于是就扯开嗓门对底下的咨议官们道:“你们都听了。。。。。。监国不好女色的,所以你们回头选来的织女一定要精通纺织,不能只看美色,一定要色艺双全!”
    什么叫“色艺双全”?朱和墭听了都有点误会,赶紧嗯咳一声道:“诸位,织女宫只是小事情。但眼下有三件大事情要办!”
    黄宗羲和万斯大终于也松了口气,现在总算可以讨论一点正经事了。
    只听见朱和墭放沉语气道:“第一件大事就是均田!均田抑兼并乃是国之根本。。。。。。现在广东的均田已经基本完成,福建还在继续,南直隶、江西、浙江还没有开始,但很快就要开始了!
    第二件大事是兴学堂。。。。。。渐废科举!
    兴学堂一是为了有教无类,要人人都有书读,至少可以入蒙学读书习字,不至于当文盲。二是为了让民间天姿聪明之童,可以一步步的考入小学,升入中学,最后成为大学、军学、法术学、律学、医学、商学等诸学之生。
    学堂大兴之后,取士之道当然也会为之一变。。。。。。科举取士将会逐渐改为学堂取士、公吏考试和兵部推荐等诸多方式相结合的办法,以宽取士,以严用之!”
    朱和墭的话说到这里,底下人这些咨议官,特别是来自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咨议官们都已经有点色变了。
    一个均田,一个兴学堂废科举。。。。。。要这么搞,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士大夫还这么混?
    南直隶、浙江、江西的人口密度要比广东、福建高,而且那里的宗族也没有广东、福建那么紧密。
    广东和福建的宗族其实还处于不断开拓当中——虽然他们已经把广东、福建开拓得差不多了,但南洋还大有可为!
    所以这个时代广东、福建的宗族内部没那么“卷”,也就容易抱团。
    土地宗族共有本就是常态,除了那些满清的官僚之外,基本就没什么大地主了——广东、福建那边争土地、争水源都靠宗族械斗,没有很强大背景的大地主拿什么去打?
    而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士大夫地主主要考功名保住和侵占土地,不怎么依靠宗族,虽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族田、学田,但远没有广东、福建那么多。
    所以均田抑兼并就是割他们的肉啊!
    另外,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士大夫地主上升路子窄。不像现在的广东、福建,出了一堆军功贵族,而且出海的路还宽了。
    他们就憋着劲儿想在科举上翻盘,把大明朝廷从广东人、福建人手里“考”过来!
    可是这科举渐渐的就不考了。。。。。。如果科举不考,改用学堂取士为主,那广东、福建的大学、军学、法术学、律学、医学、商学等诸学堂肯定不会比南直隶、浙江和江西少啊!
    到时候官场上通过学堂上来的各省官员人数肯定差距不太大,而军功贵族又是福建、广东人多。。。。。。
    就在这时,朱和墭突然又说话了:“而第三件大事,则是要逐步推行一套新税制,要加强在商品的流通环节征收间接税!”
    还要加强征税!
    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咨议官们脑海中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想大明、盼大明,大明来了更遭殃!”


第438章 报告皇上,朱三父子已经腐朽了!
    “监国,什么叫在商品的流通环节征收间接税?”
    黄宗羲听到一新名词儿,不明白是什么,于是就不耻下问了。
    “间接税就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主要就是指在营商贩卖过程中被抽走的税金。
    新税制设计的非常巧妙,使得逃税难度大增!不过这套税制必须分步实行,过程将会比较长。。。。。。诸位不要着急,耐心等待就是了。”
    朱和墭前世那可是诚信经营的高仿品商人,他的高仿品已经做得上轨道了,是开了公司、办了工厂的。对于什么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的,还是比较懂行的。
    所以他也为未来的新大明设计了一套相当巧妙的流通环节税收办法。
    具体说来,就是用一种类似增值税的收税方式去收流通环节的关卡税——凡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商人,都必须要登记在册,领取执照,并且获得一个专用的阿拉伯数字税号。
    有了执照和税号,这买卖才能开张!
    当他们准备将一批商品贩往他处时,他们就要去所在府县的关税司报价、接受评估,并且领取拥有相应税号的税票本。
    这个税票本的每一页都可以敲上两个完税图章——其中第一个完税章肯定是在本县关税司缴税时敲上的。
    后面的完税章则是每过一个税卡敲一个。
    当然了,缴税的额度都是很低的,大宗商品就抽个评估价的百分之一,而且还有封顶的上限,交够数后再过税关、税卡就不用交税了。
    而小商贩不必登记在册,也不需要领税本,他们过税卡的时候缴纳一次最低定额税并且领一张税票就可以。。。。。。小额贩运一般不会通过两个以上的税卡,一张税票通常就够了。
    而这些税票和税票本,在商品运输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多次查验,最后还要交到下家手中。
    下家拿了这些税票、税本可以去当地的关税司换新的税票本或是办理商税——商税就是进店销售时或是当成原材料进行再加工时需要缴纳的税收,税率不高,而且还可以用上家缴纳的税额抵扣。
    如果上家过税关的时候交得税已经达到了上限,那下家就不用再交商税了。
    如果再要往远处贩卖,只要有在关税司换来的标注了“上家已完税”的税票,那就不必再缴税了。
    另外,如果商品通过海运或长江进行长途运输,中间不过税卡的话。那么这些商品上岸时,就得拿着出发地的税票本去当地的税关办税——税关会根据运输距离远近进行收税。
    当然了,这么一套复杂的税收体系要建立起来也不大容易。。。。。。得分几步慢慢搞,没个三年五载的估计也搞不完。
    但是为了将来可以开开心心的收税,这新税制的事儿,就得从现在开始一点一点的搞起来。
    不过对南直隶、江西、浙江等地的士大夫而言,这种新税制可不是好事儿!
    不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交税,更是因为他们如果不去新式的商学中好好学上一阵子,他们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收税、缴税和逃税了。。。。。。给整不会了!
    。。。。。。。
    徐州,云龙山,兴化寺,大清皇帝行在。
    “皇上,奴才敢用项上人头担保,朱三父子真的已经腐朽了。他们入江宁后和入江宁前那就是判若两人啊!奴才在明孝陵做苦工的时候听人说,朱三父子入江宁前那真是和下面人同甘苦、共患难的,虽然各有几个伪王娘,但也不算太好色。但这回到江宁后,这两父子算是彻底不装了。。。。。。”
    正跪在康熙皇帝面前,如泣如诉地在娓娓叙述着朱和墭、朱天王入主南京之后的种种腐朽行径的,正是那位在孙思克自杀时带着他的遗折混出战场的岳升龙。
    岳升龙当日冲进树林之后,就先找了个地儿把孙思克的密折找了地方给藏了,然后才下山去向明军投降。
    他本以为投降后可以马上领到十两银子的路费,谁知道却被告知要“劳动赎罪”,先把孝陵清理干净,再力所能及地修一下,才能给放了。
    岳升龙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干起了苦力。不过在孝陵干苦力也有好的地方,他很容易就找回了之前被他藏起来的孙思克的遗折。
    在干了两三个月的苦力之后,他终于康熙十三年的腊月到来前,领到了十两银子,还被送到了出长江北岸已经被明军控制的瓜步镇释放。
    离开瓜步镇之后,岳升龙马上就去了尚在清军江北大营控制下的扬州。拿着孙思克的遗折找到了当地的清朝官员,然后就被送到了康熙皇帝驻跸的徐州云龙山。
    在云龙山上见到康熙之后,康麻子并没有马上看孙思克的遗折,而是问起了南京的情况,还有朱慈炯、朱和墭这对父子在忙活什么?
    岳升龙当然是知无不言了。。。。。。他虽然一直在明孝陵干苦力。但因为他识文断字,又能说一口谁都能听懂的官话,而且待人接物也比较不错。
    所以他就经常被派去接待来孝陵参观的咨议官——从这些人的交谈当中,岳升龙听说了许多关于朱慈炯、朱和墭父子已经腐朽的传闻。
    什么盖宫殿啊!什么选秀女啊!最夸张的是,有消息说朱和墭还在玩织布。。。。。。
    “什么?织布?”康熙皇帝愣了愣,“织布有什么好玩的?而且他一大男人。。。。。。玩织布?”
    这场面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啊!
    一脸大胡子的猛男朱和墭,现在坐在纺机之前“唧唧复唧唧”?
    “皇上,朱和墭也许是在韬光养晦吧?”南书房大臣熊赐履跪下说,“当年刘备困在曹孟德那里的时候就种过菜。”
    “种菜和织布能一样吗?”康熙说,“如果刘备来个‘唧唧复唧唧,皇叔当户织’,关羽、张飞都得另投明主去了!”
    说着,康熙又问边上的南书房行走周培公,“培公,你怎么看?”
    周培公赶忙跪下,“皇上,奴才觉得朱和墭这是在和织女们荒淫无道。。。。。。他们朱家经常出些荒唐主公,朱慈炯、朱和墭这对父子和他们相比,还不算太荒唐。”
    康熙点点头,不置可否。
    周培公接着分析道:“皇上,朱和墭这么一搞,有一点是可以确定了。。。。。。他暂时不会大举北伐了。咱们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的北伐大军了!”
    “吴三桂的大军会在冬天北伐?”康熙问。
    周培公道:“皇上难道忘了,您曾经以掘开黄河大堤相威胁。。。。。。吴三桂可不敢当您只是说说!”
    康熙这才想起来,他的确说过这话!
    而且的确不是随便说说,如果吴三桂敢在黄河水挺多的时候出兵,把康熙逼急了,康熙什么事儿做不出来?
    康熙想了想,道:“冬季在中原大战一场也好。。。。。。朱和墭的军队都是广东人、福建人,耐不了寒。多半不会北上,咱们就能有几个月的时间和吴三桂好好打一场!
    只要能打败吴三桂。。。。。。这天下就还有咱们大清一半!”
    “皇上圣明!”
    “皇上,只要咱们能集中全力,吴三桂必败无疑!”
    康熙皱着眉头:“可是朕手头的兵力还是有点薄啊!”
    周培公则小声提醒道:“皇上,您还有北京城的几万大军没动呢!”


第439章 康麻子,手别抖,梭哈了!
    “什么?要动北京的兵?那可是我大清的根本啊!”
    康熙皇帝一听要动北京的兵,眉头马上就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