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埋大清朝-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打天津州,不过并没有得手,然后又转去打了海边的塘沽、大沽。因为塘沽、大沽的守军都到了北京,所以那两地就给他们拿下了。本以为他们要走海路逃跑,却没想到几天前有一支船队从海路过来。。。。。。而且还打着天王三太子的旗号!”
    布木布泰悠悠道:“皇帝,现在北京是国门了。。。。。。你啊,现在是天子守国门,这就是天天御驾亲征,都不用出北京城就能御驾亲征了!”


第472章 大清要破产,康熙怎么办?
    乾清门外,净鞭声声。
    二月初八大清早,就在康熙皇帝返回北京的第三天,随着一阵鞭鸣,乾清门外的御门听政又一次开始举行了。
    所谓的御门听政就是规模扩大了的早朝,除了各部院堂官外,在京的中下级的官员也要参加,可谓规模宏大。因为参加这种“大早朝”的官太多,乾清宫大殿里面根本挤不下,所以就只能挪到室外举行了。
    这种大早朝在明朝的时候也流行过好些年,朱元璋和朱由检这两个工作狂皇帝更是早朝天天有,满京城的官员一大清朝天不亮就得起床,打着灯笼去上朝,还得风里来雨里去,冬天西北风吹着,夏天大太阳晒着。官当久了,一个个都皮肤黝黑粗糙,看着就跟后世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同志们一样。。。。。。可能还差一点,古代没有防晒霜啊,而且上朝也不让戴个草帽遮阳,墨镜肯定也是不能戴的,就这么干晒着吧!
    清朝刚刚定鼎北京的时候不怎么搞大早朝。。。。。。顺治皇帝的多阿玛起不来,有那功夫搂着“布大妈”多睡一会儿不好吗?而且顺治也挺懒的,亲政之后只能勉勉强强五日一大朝,其余时间都在乾清宫里面随便处理一下朝政就行了。
    而康熙皇帝则是个堪比朱元璋和朱由检的工作狂,十四岁亲政后,除了遇到一年三节和朝中大丧等一些必须要中断御门听政的时候,他都是坚持每天御门听政。
    这努力程度,真是堪比崇祯了!
    而他努力的效果。。。。。。似乎也快赶上崇祯了。
    这个崇祯年号到十七年可就没了,而康熙年号今年也已经数到了十四年。。。。。。看着有点危险啊!
    而且看着危险的可不仅仅是年号,还有战场上的节节败退!
    虽然清军在河南战场上勉强抵挡住了吴周的北伐军,用割让四府三州之地换来了暂时的和平。但是北京被布尔尼偷袭造成的严重后果,又让大清朝的国势又一次下滑!
    而更加糟糕的则是南方那个似乎要“自绝于天下读书人”的新大明的二号人物朱三太子的旗号,现在又出现在了天津海口那边。而且还有数万漕工和漕工家眷跑去投靠!
    现在天津海口这个大清国门,已经被新大明的水师给敲破了!
    不过和这些个军事上的失败相比,真正要命的还是财政的崩溃!
    江南没有了,湖广没有了,江西没有了,浙江福建也没有了,广东更是没了好几年了,眼看着江北也要丢,连河南都丢了一半!
    即便军事上的溃败能止住,大清朝也只剩下直隶、山东、陕西、山西、甘肃、淮北、半个河南,还有关外盛京将军和宁古塔将军的辖区,还有一些依附大清的蒙古盟旗。
    地盘看着是不小,但是收不上几个钱啊!
    关外和蒙古人的地盘都是赔钱货,甘肃基本上也是赔钱的,剩下的陕西、山西稍微能有点钱,山东、直隶和半个河南情况尚可,淮北因为总发大水,又位于抗明前线,也就指望不上了。
    而靠陕西、山西、山东、直隶、半个河南这么一点并不怎么富裕的地盘,大清朝一年能收多少税?折成白银能有五百万两吗?
    这分明就是马上要破产的节奏啊!
    这大清的财政如果破了产,抗明抗周抗元。。。。。。还抗得下去吗?
    眼下这形势,仿佛要坚持到康熙十七年都困难啊!
    想着这些心事,人在北京,还够资格参加朝会的大清官员们,还依着礼制,给康熙来了个三拜九叩。
    “平身,平身!”
    康熙皇帝宏亮而且轻快的声音响了起来。
    靠近乾清门的那些官儿都是一愣。。。。。。这是怎么了?是真有好事儿,还是在强颜欢笑?
    大家伙儿一边爬起来,一边偷眼朝上瞧。就看见康熙皇帝一身朝服,坐在乾清门外的御座上面,笑吟吟地看着大家。看见大家都爬起来了,康熙这才笑道:“今儿一清早就收到了淮南大营转来的某人密报。。。。。。吴三桂死了!”
    他说的“某人”,当时是指某个受命潜伏在吴周阵营中的人了!
    康熙接着又道:“吴三桂是一月二十三日午时死去的,被人毒死在了他的总统府内。。。。。。说是朱和墭在卖给吴三桂的大蒜素里面下了河豚毒,把吴三桂给毒死了!这死法疑点颇多,但人肯定是死了,这一点毫无疑问!”
    “皇上洪福齐天!”
    “奴才等为皇上贺,为大清贺。。。。。。”
    底下的大臣们都知道康熙皇帝前段时间一直在设法和吴周讲和,还往吴周那边派了不少人。所以这回应该不会在吴三桂死活的问题上再出岔子了!
    想到这里,底下的大臣们就一起给康熙皇帝道喜了!
    不管怎么说,吴三桂死了终归是好事儿。
    如果那个吴应熊可以在吴三桂死后即位,那么周清联盟反大明的事儿多半就能成了。
    不过。。。。。。财政的问题怎么办?
    吴应熊就算当了吴周的主子,他也不可能向大清交税啊!
    这吴应熊多半自己要当皇帝的!
    康熙再开口道时候已经放沉了语气:“吴三桂一死,伪周那边暂时就不会为祸了,兴许咱们还能和吴应熊联手。。。。。。他毕竟也是我爱新觉罗家的女婿,而且他有多少斤两,朕还是知道的。
    可是我大清的危局并没有过去。。。。。。现在长城外面的蒙古人都被布尔尼这个伪汗所蛊惑,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诸旗都已经投靠了布尔尼,漠南蒙古的形势刻不容缓!
    而与此同时,朱三太子的旗号已经插在了天津州的大沽口和塘沽。。。。。。伪明已经拥有了泛海北上,直捣我大清京师的口岸!
    北京,现在已经成了国门,成了抗击伪明的第一线!如果咱们不能同心协力过了这个坎,让伪明拿下了北京。。。。。。呵呵!”
    康熙“呵呵”了两声,没有再往下说。
    但这意思,大家都明白!
    现在吴三桂死了。。。。。。吴应熊看着也没本事北伐打来北京城。而朱三太子则从海路过来了!
    如果大家不努力、不团结,等朱三太子入了北京,怕是统统要没下场了。
    现在站在乾清门外的这些人,有不少是存在投吴之心的。。。。。。譬如王辅臣!
    但是投朱。。。。。。呵呵,王辅臣敢吗?朱和墭正愁抓不到他呢!
    康熙皇帝淡淡地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现在是困难,但是比起还没入关那会儿,咱们总是多了大半个中原和整个西北,一年的税银也总有几百万两。不比那时候强多了?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再把入关这些年养成的骄奢淫逸都丢了,现在这点困难能算什么?根本算不了什么!
    而且朕也相信,你们这些大清的好奴才,好臣子,是一定能和朕和大清同舟共济的!
    咱们君臣同心,一起努力,把朱三太子从天津卫那边打跑了如何?”
    下面的奴才和臣子们听到这里,已经有点明白了。
    康熙多半是要改革财政、厉行节约了。。。。。。而为了获得大家伙的支持,就把跑到天津卫海口的朱三太子抬出来了。
    想想朱三太子他哥当年是怎么一刀刀凌迟的,大家伙谁还敢不努力不节俭?
    现在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命的问题了!


第473章 你们以为康麻子是光绪?其实他是明治!
    “奴才愿和大清和皇上同舟共济!”
    “奴才愿和大清和皇上共存亡!”
    “皇上,奴才可以死,但大清不能亡,皇上您更要保重啊!”
    “皇上,奴才什么都听您的!”
    “皇上,奴才从今天起,一天只吃一顿饭,省下的银子都用来办新军!”
    “皇上,奴才家都没了,还要银子干什么?奴才愿意捐银子!”
    “皇上,奴才也有银子。。。。。。”
    “皇上,奴才愿意捐献家产!”
    不得不说,这清初的奴才和后清末的八旗贵胄,以及明末的那些藩王、勋贵、文官士大夫,还真是不一样的。他们还知道自己的命运和大清的命运是牢牢捆绑在一起的。
    如果大清亡了,他们有再多的银子也白搭!
    而且这年头也没外国银行给他们存银子,有点钱还不在自家宅子里面埋着?布尔尼打进北京的时候,那些银子有什么用?根本没用!
    所以一些个家里人被布尔尼抓走,银子却没有被挖出来的大清好奴才这个时候都急了眼,个个都肯毁家纾难了!
    实际上这种爱大清胜过爱银子的情况,在历史上的康熙年间甚至雍正年间偶尔都会出现。。。。。。那个孙思克不就肯自掏腰包给大清天兵添置火器?而他也不是个例。肯这样干的大清好奴才还不少呢!
    不过这种好奴才也就是到奴二代、奴三代为止,再往下就真的少了。
    之所以会少,其实就是大清朝由初兴慢慢步入了垂暮。。。。。。人会衰老,国家当然也会有衰老的时候。
    而一个衰老之国遇上一个野心勃勃的初兴之国,结果往往是一边倒的。
    譬如历史上搞洋务运动的大清对上明治维新的日本就是如此——其实明治维新前的倒幕运动就是一场以旧换新的革命!
    靠武力推翻德川幕府的新政府,实际上把日本“格式化”了一遍,让日本国处于朝气蓬勃的初始状态中了。
    而隔壁的大清朝则已经垂垂老矣、暮气沉沉。
    但是垂垂老矣、暮气沉沉的是光绪朝的大清,不是康熙朝的大清。。。。。。大清入主中原到如今还不到三十年,还处于朝气尚未耗尽的壮年期呢!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大清君臣怎么可能不拿出全部的力量来挣扎?
    康熙看见这帮大清忠臣好奴才的表现,那是相当的感动,眼眶里面噙着热泪,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
    “有你们这样的好奴才好臣子,朕的大清绝不会亡。。。。。。不,是咱们的大清绝不会亡!这大清不是朕一个人的,也不是爱新觉罗一家的,是咱们所有人的大清!”
    康熙装模作样地擦了擦眼泪,又道:“不过朕也不会白拿你们的银子,你们的银子甭管怎么来的,归根结底都是为大清朝卖命换来的。。。。。。不是你们自己卖命,就是你们的父亲、爷爷卖了命!既然卖了命,就该分银子!”
    他这番话,就等于承认了底下人贪银子的合法性!
    贪一点怎么了?都是大清的功臣啊!大清朝都是他们或者他们的爸爸、爷爷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他们难道不应该贪吗?
    底下人听康熙怎么一说,都纷纷点头——他们的这个主子虽然不大会打仗,但关键时刻还是很会笼络人心的。
    康熙接着又道:“你们的银子来得不容易,所以这银子朕不能白拿。。。。。。虽然朕将来也很难还上这些银子,但朕还有地,朕有的是土地!
    朕在关内有皇庄,有八旗都统衙门管着的旗地,还有地方衙门经营的官田,还有塞外草原和关东的黑土田。。。。。。你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有马出马。
    而朕就把这些土地拿出来封给你们,让你们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都能有一份大大的产业,这样可好?”
    底下人一听康熙的话,多少就有明白了——大清要变法图存了!
    之前圈养八旗子弟的老法,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因为康熙靠着手头的这些地盘,再怎么折腾,也折腾不出可以养活二三十万新八旗、旧八旗的旗饷和铁杆庄稼了。
    康熙能够搞到手的钱粮,能够给上番服役的新八旗、旧八旗兵将们开一份钱粮,再救济一下实在没饭吃的新旧八旗,再剩余一点搞点军工厂、火药厂什么的,已经是极限了。
    而且大家伙也知道,这事儿。。。。。。已经没得选择了!
    朱三太子都到天津卫了,而新大元的天佑皇帝就在长城口外。
    这两伙人,明显是有勾结的。也许用不了多久,明军就会西进,元军也会东征。。。。。。如果现在不努力挣扎,到时候就真的要亡国灭种了。
    而且康熙也不是不给不补偿,而是倾其所有。。。。。。把土地都拿出来分给大家伙儿。
    甭管这土地现在值不值钱,但是这个要带着大家一起奋斗的态度是到位了。
    而且大清要能过了眼前这一坎,康熙拿出来的土地可就值钱了!
    如果大清过不了眼下这一关,大家伙大概也没活路,银子有什么用?
    “臣等愿意!”
    “皇上这么说,奴才们就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