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埋大清朝-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正在听吴应熊控诉朱和墭恶行的人,正是大清朝派来吊唁吴三桂的使臣桑额和阿喇尼。
    不得不说,这康熙皇帝的麻脸还真是说不要就不要了。。。。。。大周的黑旗可是在紫禁城上插了整一天的!
    他的正大光明匾和大清门匾,也都是让尚之信、耿精忠这俩“自干周”给拿走了的。
    现在他居然派使臣来吊唁吴三桂,而且还送了原本准备自己盖的陀罗尼经被。。。。。。
    现在康熙的这俩使臣听见吴应熊说朱和墭毒死了吴三桂,还都露出了义愤填膺的表情,看来是真的相信吴应熊的说法了。
    “真是无耻之极啊!”那个特别能侃的一等侍卫阿喇尼已经接着吴应熊的话往下说了,“总统,其实朱三太孙所干得卑鄙无耻的勾当还不止这一件事儿。。。。。。我们大清还发现了朱三太孙勾结元朝余孽布尔尼的铁证!
    布尔尼就是在他的帮助下,才得以偷袭北京得手的!帮着布尔尼打开北京城门的,就是一群收朱和墭指挥的前明余孽!”
    “什么?”吴应熊猛地从总统龙椅上站起来了,“他怎么敢勾结布尔尼?布尔尼可是黄金家族的嫡系,他是要恢复大元朝的!”
    “大元朝已经恢复了!”桑额咬牙切齿道,“布尔尼以先入北京者君天下为借口,在紫禁城登基了。。。。。。朱三太孙这是要把他们大明的祖宗基业卖给元朝啊!”
    “什么?还有这样的事儿!”
    “朱和墭怎么能干出这样的事情?”
    “真是大逆不道、忤逆不孝!”
    “纵然洪武再世,也饶不了朱和墭此贼!”
    “他家祖宗驱除鞑虏,他却引狼入室。。。。。。这新大明果然是个伪朝啊!”
    总统府金銮殿上,顿时一片哗然。
    吴应熊手底下的一帮汉奸都震惊了!
    他们本来以为只有他们才干得出勾结鞑虏那么不要脸的事儿,没想到那个号称圣人的朱和墭原来也那么不要脸!
    这可真是太不像话了!
    “大总统!”阿喇尼看到火候差不多了,就赶紧再加把火,“现在元明已经结盟,要一起对付大清和大周了。。。。。。如果咱们两国再互相敌对下去,要不了多久,元明两国就会平分天下!而蒙古人的铁蹄也一定会再入中原,到时候可就是一场天倾之难!”
    桑额道:“大总统,您是大清皇帝的姑父,和大清皇帝一样都是中国之人,现在理应团结一致,抗元御明。。。。。。保天下,救中国啊!”
    这话说的总统府金銮殿上的人都愣住了。有些人都怀疑了,这个桑额真是康熙派来的?
    吴应熊的心腹洪士铭看见有点冷场,马上接过话头,声泪俱下地说:“总统,这天要是倾了,您可就是亡天下的罪人了!
    蒙古人已经崛起了,咱们汉人眼看就要遭殃了,现在的形势可比当年成吉思汗崛起后的蒙、金、夏、宋四国之世还要危急啊!那个时候你南宋还全有整个南方之地,而现在南方是周明均分,一旦蒙古人一统北方,我华夏必亡!”
    吴应熊的亲家郭壮图也道:“大总统,咱们可不能重蹈当年南宋联蒙灭金的覆辙。。。。。。为今之计,必是联合大清、抗元御明、力保华夏!”
    他俩一带头,底下的吴周大官们全都反应过来了,马上跟着表态,都一边倒的支持“联合大清、抗元御明”的路线。
    其实他们这些人在朱仙镇之战后,就已经倾向于联清抗明了。对他们而言,保住既得利益才是最要紧的,其他的事儿都可以打马虎,唯独这个事不能马虎。现在对他们的既得利益构成最大的威胁的,不是大清,而是大明!
    只是他们苦于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大义”,没法大声嚷嚷。之前吴三桂中毒而亡倒是给了他们一个借口,但还是有点“虚”。
    而当桑额、布尔尼将北京之乱和元明联手的内幕揭露出来以后,这帮汉奸总算是找到理由了。
    吴应熊看到底下大部分人都赞成这事儿,他也就赶紧借着这个坡往下吧,于是就点点头道:“朱和墭毒杀先父,又勾结蒙元,意图效仿石敬瑭。本总统承先总统之遗志,虽无先总统之勇略,但也有保天下之元气不至于尽丧的决心。。。。。。”他说到这里,已经站直了身体,一脸肃然,目光炯炯地看着底下的众人,“本总统之意已决,我大周当绝明联清,抗元御明,以保天下!”


第490章 保大清,保儒家!
    口外已经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了,天空当中万里无云,只是湛蓝一片,显得格外明亮通透。在多伦诺尔一带的草原上,到处铺满了金黄色的牧草,上都河蜿蜒流淌,流经的七片湖泊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金子的颜色。
    就在这片位于察哈尔草原东南部、燕山山脉北部,被七座湖泊环绕的草原之上,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数千顶各种颜色的帐篷,一群群的散布在一座特别巨大的金黄色帐篷周围。
    在这一大批的帐篷区的外围,还有一圈用大车围起来的“古列延”车阵。“古列延”外侧,还摆放着一圈拒马枪,用来防备可能出现的敌方骑兵。而在“古列延”的内侧,则时不时的会有身穿着八旗棉甲的骑兵巡逻而过。
    整个营地,戒备森严,如临大敌。
    而在营地的附近,在上都河边上的一片已经被平整出来的空地上,无数光着膀子的汉子正那里挥汗如雨、夯土为城。。。。。。一座占地颇大,外形看着有点像棱堡的城堡,正在一点一点的成型。
    这城堡取名多伦诺尔城,是大清康熙皇帝“战胜”大元天佑皇帝,并且在元上都故地确立统治权的标志!
    吴应麒猜得没错,康熙皇帝的确在元上都故地扑了个空,没有在这里找到布尔尼的主力。
    但康熙皇帝的这次“扑空”,也不是没有一点意义的。通过这一次在察哈尔草原上的武装示威,康熙至少可以向那些在布尔尼和他之间摇摆的蒙古人证明大清的武力依旧非常强大,是超过布尔尼的!
    另外,康熙皇帝还利用这次出关,在察哈尔草原的东南部设立了张家口厅、独石口厅、多伦诺尔厅这三个专管旗人汉民事务的地方政权。
    康熙还在察哈尔草原上圈好了八旗牧场、御马场、太仆寺牧场、礼部牧场等一系列的牧场。。。。。。他准备从关内招募一些会放牧的汉民,再加上一些零星散落的蒙古人,把他们变成参领、佐领,让他们到那些牧场上筑垒定牧。
    等到这些隶属于八旗的定牧佐领在察哈尔草原东南部扎稳脚跟后,布尔尼和东道蒙古三盟的联络就很难进行了。
    而康熙稍后还会在口外三厅北面的锡林郭勒盟的地盘上布下重兵,这样就能一边控制锡林郭勒盟下属的几个旗,一边还能威胁漠北蒙古,让他们不要倒向布尔尼。
    所以康熙皇帝这次虽然没有能逮住布尔尼,但也不是一无所获,至少保住了大清外藩蒙古的四个盟,而且还让北京城的八旗子弟们发泄了心中的怨气。
    康熙还趁机撸掉了几个和布尔尼关系不清不楚的札萨克蒙古旗,还把被俘的女人分给了那些妻子被布尔尼掠走的八旗子弟。。。。。。这也算是加强了民族融合吧!
    这会儿视察完多伦诺尔城工地的康熙,则在自己的金顶大帐里面,一边吃着烤肉,一边和最心腹的南书房大臣们聊着改革的事儿。
    和以往皇帝坐着,大臣站在和跪着的严肃氛围不同,今儿也不是什么正试场合,而是康熙请客吃烤肉。
    而且还是大家自己动手烤,自己用小刀子把烤熟的肉割下来蘸着料吃。
    这气氛还真是相当轻松的。
    。。。。。。
    “今儿接到桑额和阿喇尼的上奏,说是已经和吴应熊谈妥了结盟的事儿。。。。。。吴应熊也答应吴应麒归咱大清管辖了!不管怎么说,这面子上总是好看了不少,河南的失地,算是恢复了。再加上咱在漠南草原这边也算顺利,保住了四个盟的草场和牧民,还收拾了几个勾结布尔尼的札萨克旗,蒙古这边的问题看来也不大。”
    康熙的语气非常轻松,给人一种朕心甚慰的感觉。但是和他一起吃烤肉的岳乐、图海、明珠、熊赐履、王辅臣却都知道,现在大清朝的形势之所以可以稍安,其实是因为新大明主动停止了扩张。
    而新大明之所以会停止扩张,多半是因为前期一口吃成个胖子,所以需要时间消化吸收,整理内部。
    一旦新大明的内部整顿完成,就会开始新一轮的扩张了!
    不过大明整顿内部的这两三年,对大清而言同样是宝贵的。。。。。。因为大清自己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皇上,”熊赐履道,“奴才这些日子也静下心来研究了一些朱逆的著作。。。。。。主要是原儒方面的。”
    朱和墭的著作是很多的!
    圣人嘛!
    当然是能写的。
    不过他的著作熊赐履大多看不懂,譬如法术类的,算学类的,物理类的。这些书就算摆在熊赐履跟前,他也是读不懂的。何况这一类的书都“防扩散”,高深一些的只有海珠大学、南京新成立的金陵大学,还有翰林院(法术院)里面才有。
    所以熊赐履也只能研究朱和墭的原儒著作了。
    “研究出什么没有?”康熙皇帝笑着问。
    “研究出一些东西了,”熊赐履道,“是之前奴才等都忽略的东西。”
    “什么?”
    熊赐履咬牙切齿地道:“奴才发现,这朱和墭枉称儒家之圣,其实是儒家之敌啊!”
    “怎么说?”康熙追问道。
    “儒家本是教人怎么当君子成圣人的,最重视道德,讲究的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而所以的原儒,处处喊打喊杀,而且还一味鼓动小民与朝廷对抗。实在是违背了圣人的初衷和儒家的精髓。。。。。。奴才觉得这天下儒生很快就要起来反对朱和墭了!”
    康熙皱着眉头:“可孔子总说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吧?”
    “皇上,孔子还说过‘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熊赐履,你说什么?”
    熊赐履的话还没说完,图海已经高声呵斥起来了。
    康熙抬手挥了挥,“图海,今天又不是朝会,也不是南书房议政。。。。。。大家一起吃烤肉,随便聊一聊,有什么不能说的?”
    “皇上,可是。。。。。。”
    “可是什么?”康熙道,“这也是孔子说的话啊!”
    “皇上,”图海摇摇头,“剃法易服是大清国本,改不得的!”
    康熙瞪了图海一眼:“谁说要改剃法易服的规矩了?”
    “可孔子这话。。。。。。”
    康熙又瞪了图海一眼,图海不敢再说话了,只得低头吃肉。
    康熙随后又问熊赐履,“剃法易服有解吗?”
    其实康熙也不见得认为剃法易服比他的大清江山更重要。。。。。。剃法易服是为了巩固大清江山,而不是为了削弱大清的统治。可是他现在丢了半壁江山,已经没有触碰剃法易服这个重大问题的威望了。
    “无解!”熊赐履道,“但是可以在别处把局面扳回来。。。。。。如果现在是大清才入关那会儿,朱和墭靠一个夷夏之辨就能让大清翻不了身。但是现在天下读书人早就把头剃了,朱和墭揪着不放,虽然可以拿到一点理,但同时也让人讨厌,仿佛天底下只有他有道理似的。
    当然了,如果朱和墭不去搞什么均田、均税、均役,不搞什么兴办学堂、渐废科举。。。。。。他的那一套东西或许还有些读书人相信,但是现在他要实实在在的和士大夫争利了。如果有人可以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登高一呼,号召天下读书人站出来保大清、保儒家,一定会群起响应的。”


第491章 保大儒是口号,保大清是生意!
    “会吗?”
    康熙听了熊赐履的话,还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当年大明也算厚待士大夫,虽有阉党、昏君、藩王为祸,但朝堂之上,官场之中,终究是士人的天下。但是后来死保伪明,帮着朱三太子谋逆造反的,却都是闯贼、西贼、海贼。。。。。。士大夫连大明都不保,还能保我大清?”
    图海在旁附和,“对啊,若只是高喊保大儒,再把山东曲阜的衍圣公抬出来和朱逆唱对台,也许还能有点效果。”
    “图中堂,若只有保大儒的旗号,那恐怕就真的没有人响应了。”熊赐履笑着说,“说不定连衍圣公自己都不敢出头了。”
    “为什么?儒家不是他家的道理吗?”图海问。
    熊赐履笑道:“衍圣公居闾里,一呼,天下景从,岂是国家之福?”
    “孔毓圻哪有这等声望?”康熙皇帝笑着道,“他不过是个平平无奇的少年罢了,纵有至圣先师的血统,也断不至于让天下景从的。”
    他的话才说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如果衍圣公有这样的号召力,早就灭族了!
    “皇上所言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