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登州的危险性,康熙当然是有充分认知的。但同时他也知道攻打已经构筑起坚固防御体系,而且背靠大海的登州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占据登州的大明还拥有压倒性的海权。
所以康熙在过去的两三年中,只能对登州采取姑息政策——姑息虽然会为将来埋下祸根,但总比一次次的兵败登州要好!
因为每一次兵败,都会消耗康熙所剩不多的威信,一旦威信耗尽,康熙都等不到朱和墭来杀他,他就得让自己人干掉。
这些年康熙之所以要一边想尽办法从汉人、朝鲜人那里刮钱满足新旧八旗的贪欲;一边还要通过扶植儒宗,搞什么饮鸩止渴的乡贤制去拉拢汉人士大夫。不就是因为败仗吃多了,所以威信掉得快没了吗?
他现在得哄着下面人过日子了!
康熙已经觉到下面的人对他这个皇帝已经变得越来越不恭敬了,一个个都在打小算盘,都在抱团结党。
那些手里有兵的,更是在队伍上结党,试图把属于朝廷的兵权捏着自己手里。。。。。。在康熙给下面的新旧八旗兵丁授田、赐田的时候,这种军中抱团结党的苗头就表现的尤其突出!
新八旗军中那些个手里掌握着一个固山兵力的管军大臣(某旗新军的长官)或新军都统(新军某固山的长官),都会想尽办法把自己手下的各个参领及其所部的授田区域集中在一块。而那些个参领又想把下面的佐领聚在一起。佐领们的心思也差不了多少,同样想把自己手下的旗丁聚拢起来抱团。
康熙虽然也知道这么个搞法,八旗新军早晚会变得和太宗皇帝刚刚接手后金汗位时候的八旗兵一样。。。。。。只认各自的大小旗主(现在都统和大臣),不怎么听大汗的话。
但是康熙为了笼络那些手里掌兵的大臣、都统、参领、佐领,同时也为了方便动员集结,减少各旗之间的矛盾。也不得不依着他们的意思,将北京周围的三千万亩土地和盛京周围的几百万亩土地,分给了八旗新军下属的二十四个固山——根据最新的军制,八旗新军每个固山都是一万户,总动员的情况下可以出动一万人。
虽然通过这一系列让步和放权,康熙暂时稳住了大清朝的阵脚。但他也知道,如果他想要真正稳住自己的局面,挽回不断下滑的威信,就必须打出一场能让底下人信服的胜利。
这场胜利还不能从滑不留手的“成吉思跑路汗”身上找,只能从大明这边找。
因为“成吉思跑路汗”根本抓不找,他本来就是个“跑路汗”,康熙把他赶跑了也不算胜利。。。。。。而且,只要清兵一撤,这个跑路汗又回跑回来!
所以康熙为自己找的立威和翻盘目标就是登州!
而为了能顺利拿下登州,特别是为了能自己的八旗天兵以较小的代价打下登州外城,康熙除了会同岳乐、图海、常宁、巴海、费扬古、明珠、索额图、佟国纲等满洲心腹制订了一个突袭登州的计划,还早早的将儒宗和内务府粘杆处的人派进登州充当内应。
而且这伙内应还不知道对方的存在,这样就能避免因为其中一方被大明那边的锦衣卫捕获而坏了大局。
就在李嗣兴和一石和尚等人因为朱和墭、大波玲以及他们率领的数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登州商埠而欢欣鼓舞之时,在登州商埠当中,靠近海港的一栋红色小楼内。康熙在内务府粘杆处里面两大心腹曹玺和曹寅,也正举着千里镜,躲在小楼的一扇窗户后面张望呢!
那个曹玺好像看见什么好东西,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啧啧啧。。。。。。这要是抓进去当奶妈,他娘的一个能顶三五个啊!”
边上的曹寅当然知道自家老头看见什么了?他好这一口,要不然也不会娶他娘亲,没有她娘亲的奶水。。。。。。曹家也不会有如今的富贵啊!
他只是苦笑道:“阿玛,您想多了吧?那个大波玲罪大恶极,要抓了去肯定得凌迟处死啊,哪儿能进宫当奶妈?”
“要凌迟处死,也得先给咱粘杆处审问啊!”曹玺还是没大没小地和儿子说着玩笑话。
“阿玛!您能不能正经一点!咱们可在替皇上办大事儿啊!”
“知道,知道。。。。。。”
说着话,曹玺笑呵呵放下千里镜,然后快步走到了小楼的另外一扇窗户口,猛地推开了窗户,迎面就是带着盐味儿的海风扑面而来。
曹玺又举起千里镜,往登州商埠的港湾中望去。只看见夕阳下的海湾中,泊满了二三百只大小不一的沙船和少量的鸟船、福船。
有些一看就知道是登州水师的战船——这种战船都是桨帆合用,船艏和船艉部还装了六联或是四联的火箭炮!
有一些则是来往于上海——淮安——登州——天津之间的商船。因为江北海岸线的水很浅,尖底的船如果贴近海岸航行很容易搁浅或被滚涂浪掀翻,所以上海往北的海运商船多数平底的沙船。
当然了,尖底船也不是不能来北洋这边,只是不能走沿海,得远离海岸线才能保证安全,这就为海船导航制造了困难。
而现在登州海湾内的船只既有平底的,也有尖底的。既有兵船,也有商船,显然是竭尽所能的搜罗了。
曹玺又看了一会儿,这时候已经有抵达码头的明军官兵开始登船了,另外还有一些明军官兵则开进了登州商港边上的海防要塞当中,似乎准备暂时驻扎在那里。
而那个“大波玲”则登上了一条载重两三千石的大型沙船,看来要第一批过海了。
曹玺回过头看着儿子曹寅,表情已经变得无比严肃,他一字一顿地说道:“大波玲登船了。。。。。。看来朱和墭要率军渡海!大清朝翻盘的机会来了。
儿啊,你赶紧混出登州城,去通知安王爷。。。。。。告诉王爷,曹某已经领着死士混入了登州城,到时候舍了命也要替他抢下一座城门!”
第546章 百万王师魂归处,青山处处有忠骨!
在众目睽睽和几支千里镜的注视下登上登州水师旗舰蓬莱号的“大波玲”当然是假的。。。。。。不过也不是全假,那“Bo”是很有一点的,并不是都靠罩子和垫子。这人是苍井塞乌,是朱和墭在澳门收的侍女,很早就收了房,不过一直没有名分,直到朱和墭入主南京,进位明王,才给了她一个选侍的名号。。。
这回又让她当了大波玲的“影武者”,这次替她招摇过市,吸引眼球,制造朱和墭已经到了登州的假象。
而真正在登州主持这场远征的将领,这会儿也在苍井登上的这条大船上,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人。他们分别是辽东总督刘进忠,登州水师提督江胜,辽东军提督赵鸿逵。
除了他们三人之外,船上还有代替朱慈炯主持登州事务的坤兴公主,还有登州知府王士元,刚刚晋升成为登州镇总兵的朱尚贤,以及锦衣卫北镇府司登州千户所千户王泽辰——这人原是庞公公的手下,祖籍是四川,他父亲就是个东厂番子,跟着庞公公一起南下,现在是锦衣卫缇骑的总教头。
他则打小跟着“小公公”庞思明一起混,在庞思明加入朱和墭的队伍后,他也跟着一起加入了。一开始在军中任职,但他的才能明显不是在战场上,后来就跟着庞思明干起了锦衣卫,是新大明锦衣卫的第一代缇骑。
当苍井登船时,王泽辰这警惕性很高的特务头子,正眯着一对三角眼在注视着即将随军前往辽东的登州知府王士元。。。。。。这个王士元一看就有问题啊!
他和坤兴公主的关系非同寻常,没事儿总往公主府跑。这也没什么,公主现在是寡妇嘛,寡妇门前是非多也正常。可是刘进忠看他的眼神为什么那么古怪?他们俩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另外,这个王士元的眼眶中为什么都是泪花?而且他又为什么对恢复辽东的事儿那么热心?
本来坤兴公主是安排蓬莱知县吴小宝带着登州找来的几个“大农”去对面的旅顺口考察农地的,可是这个王士元非得自己去一趟。。。。。。
正在王泽辰感到古怪的时候,一个上了些年纪的妇人拉开船舱的门,从外面钻了进来,冲着坤兴公主叉手一礼:“长公主,苍选侍已经登船。。。。。。另外,船头报告说现在海面起了西风,可以升帆出海了。”
坤兴公主点点头,目光凝重地在船舱中环视一圈,一脸正色地说:“我家的祸事,归根结底是因为辽东败局而起。。。。。。自万历末年,努尔哈赤造反作乱以来,在辽东战场上殉国的名将忠烈,数不胜数。我家的那点精兵强将,十之八九也丢在了辽东。这辽东之地,真可谓是百万王师魂归处,青山处处有忠骨!
今日六万王师再赴辽东,不仅是为朝廷收复失地,更是为了这百万忠骨可以在大明的土地上长眠,也是为了告慰威庙先皇的在天之灵!
可惜本宫身为女流,又有留守登州之责,不能和诸位一同赴辽。。。。。。不过本宫还可以在蓬莱阁上,三清殿中,为出征将士祈福!”
听她说完这些话,刘进忠、江胜、赵鸿逵三人都起身向坤公主行礼称谢。
坤兴公主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点头向刘进忠、江胜、赵鸿逵三人,道:“现在风向合适,你们快些出发吧。。。。。。此去辽东三百里,如果风向合适,明日就能登岸了。辽东的忠魂等了太久太久,你们还是早些出发吧!”
说完这番话,坤兴公主就带着留守登州的朱尚贤、王泽辰一块儿出了船舱,然后顺着跳板下到了码头上。
这个时候,这条大型沙船上的水手齐声大喊,宽大的竹肋硬帆缓缓升上桅杆,同时两条长长的撑杆从甲板上伸进了水中,将木船缓缓地推离了码头。
长长的登州商埠码头上,还有十几条同样已经完成了登船的大型沙船,也都陆续升帆。
与此同时,在登州水城当中,也有十几条完成了登船的大型沙船,也一样升起船帆,扬帆出港。
在登州外海的水面上,两支船队完成了汇合,然后在夕阳之中,借着西风,往西北方向的辽东黄泥洼海湾(大连湾)而去。
。。。。。。
辽东,黄泥洼,十一月八日傍晚。
枪声零零落落的响起,并不密集,但总也没个停下来的时候。海面上漂了不少薄冰的黄泥洼滩头附近的海面上,上百艘沙船已经直接冲上了滩头,士兵们正忙着将一包包一箱箱的物资往滩头上运。
顶着辽东的寒风,泛海而来的明军上下,都爆发出了最大的干劲,船上船下,一片热火朝天。
由于集中在登州的船只和兵力太多,而登州港口的能力又有限,哪怕商港、水城(军港)一块儿上,一次也只能发出几十条大船。现在集中在黄泥洼这边的百余条大船,是昨天下午发出的两个批次。
而集中在登州那边的二三百条船要全部发出并且抵达,至少得要等到明天清晨了——毕竟大晚上的不方便登船,而且海上的风向也一直在变,如果变成完全的逆风,那就没办法出海了。
而这两三百条船即使都完成了一次运输任务,也只能将不到三万人运到辽东。
因此想要把登州那边已经编成了五个镇的六万多人的大军悉数运来辽东,至少要跑两个来回,如果再要运输一些物资过去,那就得跑三个来回,即便是老天爷帮忙,也得跑上大半个月!
跨海登陆,还真是挺不容易的。
刘进忠、赵鸿逵和王士元都已经登岸了,刘进忠和王士元一块儿,在黄泥洼这里指挥上陆。
而赵鸿逵已经集结好了三个燧发枪营和两个骑兵领的队伍,向旅顺口进发了。
现在明军的步兵营人数已经达到一千人了!下属一个直属领和四个火枪领,每个火枪领又有四个火枪副领和一个长枪副领组成。
而那个直属领则是由掷锤炮兵、散兵和营部组成的,主要负责指挥和支援。
而明军的一个骑兵领的员额也是二百,不过只有极少数精锐骑兵才配备了可以发起冲击的好马,大部分骑兵都只有代步的劣马。
现在跟随着赵鸿逵出击的那两个领的骑兵,就是一些骑着劣马的火枪骑兵,他们基本上不会发起冲击,下马或是骑在马背上打火枪才是他们的主要作战方式。
现在稀稀拉拉响起的枪声,有部分就是这些火枪骑兵打出来的。。。。。。他们应该遇到了少量的清军阻击部队。
刘进忠竖着耳朵听了一会儿,忽然笑了起来:“枪声越来越远了。。。。。。看来赵军门的进展非常顺利,很快就可以拿下旅顺口了!也许今天晚上,咱们就能进入旅顺口城了。”
王士元裹着件很厚的棉衣,但还是冻得瑟瑟发抖,脸色也有点发白,听了刘进忠的话,他微微笑了笑,忽然眼角看见了什么,随后又扭头看去,发现远处的几座山峰上都冒出了一缕缕的黑烟。
刘进忠早就看见那些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