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的散兵。。。。。。如果明军讲一点武德,别总是用填了子弹的燧发枪和人格斗的话!
不过当这些清军马甲兵靠近内荆江后,他们的勇武彪悍就马上没了发挥的余地。因为他们突然遇上了明军骑兵和火枪兵(散兵)的联合阻击。就在距离内荆江一二千步的一个环形区域内,双方的骑兵步兵打成了一片,噼里啪啦的枪声,还有人喊马嘶的声音,还有轰隆隆的爆炸声此起彼伏,热闹得不行,远远听着好像正在发生的不是双方斥候间的战斗,而是一场主力部队之间的交战似的。
实际上,清军的这些马甲兵还真的遇上了明军的主力!只是他们自己还不大清楚。。如果他们可以和方世玉一样登高望远的话,就能发现在清军大队尚未展开的时候,明军早就背靠着内荆江展开了一个口袋阵,而且还有一支人数超过两万的步骑混合部队,正以行军纵队(不是大纵阵)沿着内荆江南岸、西岸向清军的侧后迂回!
而这些清军马甲稀里糊涂撞上的,正是组成口袋阵的那些明军步军营派出的掷弹兵(散兵)和少量担任警戒、侦查任务的明军骑兵。
明军的骑兵当然不多,但是和他们在一起的掷弹兵(散兵)却不少!而且他们还依托田野中的水稻和田埂进行射击,打了清军马甲兵一个猝不及防。
不过还是有一些比较生猛的清军马甲兵冲破了明军掷弹兵和骑兵的阻挡,发现了内荆江岸边稻田中潜伏的大队明军步兵!
但是他们看见的只是几个“点”; 而不是整个“面”,而且他们也没多少时间可以看仔细; 因为对面打过来的铅弹可是要人命的!
所以当这些点点滴滴的信息传回到岳乐那里的时候; 这位久经战阵的宁远平寇大将军还是产生了致命的误判。
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已经被敌人完全掌握——他有那么多的骑兵可以遮护大军; 而且从大军出营到现在,都没有哪怕任何一个明军骑兵靠近过他的行军纵队。
也许有潜伏的明军暗哨曾经靠近过他的大军; 但是这些暗哨如果没有办法骑马飞奔,要靠步行把消息往乌林明军大营里送,那等消息传到了; 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岳乐的判断就是明军在内荆江上的各处桥梁附近布了防,自己的骑兵可能是遇上了守桥的明军。
不过他还是命令大军暂时停止前行,并且下令担任先锋的自家正蓝旗中军固山在大军的正前方先展开一个大横阵,然后又召集各个固山的都统到自己设在一座烧毁的村子里的中军来举行军议。
平心而论,他的这番布置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这时代又他妈的变了!
现在的敌人不仅在地面上; 在水面上; 还能上天了!
从天上往下看; 那还不是一览无余?而且地上的人除了能向空中看看; 就拿天上的敌人没有一点办法了。
而头一个瞧见上了天的大明天兵的人,居然就是老眼昏花的张忠旗。他老人家虽然当了一辈子的旗奴旗兵; 但是却没有混上一官半职,这次入伍后还是当个鸟枪兵——他原先在老八旗汉军里面就干过鸟枪兵; 现在只是换了个燧发枪。因为是老兵,所以他列好队以后也不紧张; 还笑嘻嘻的东张西望。
接过就看见一个灰蒙蒙的球在天空上飘着!
“呦; 这天上怎么又个球?”
他身边一个名叫德全小孩子兵听见这话也觉得新奇; 赶忙抬头张望,还在哪儿问:“哪儿,哪儿有球啊!”
张忠旗就拿手里的燧发枪往天空上一直:“那个,那是个球吗?”
“好像真是个球!”德全这还笑呢; “好玩好玩; 天上怎么会有球?它怎么不往下掉啊?”
“是啊,这球为什么不往下掉呢?这不合常理啊,这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这个球特别的轻?比天上的云彩还轻?”
“有可能。。。。。。可是这个比云彩还轻的球是什么做的?”
好嘛,这爷俩还在战场上讨论起了高深的物理学问题。。。。。。
随着这两个很有“物理学”天赋的清兵开始讨论“飞球问题”; 他们身边的清兵也发现天上有球了!
这事儿可忒稀罕,之前谁都没见过。
而这讨论的人一多,原本挺肃静的战场上就热闹起来了,叽叽喳喳的跟到了个菜市场差不多。
主管岳乐亲领的这个固山的是他的第八个长子,名叫塞楞额的青年——之前七个长子全都夭折了!他命最硬,竟然活到了二十一岁高寿,而且还有幸成为了第一批目睹热气球的大清兵之一。
他看见天球了,而且看得还比别人清楚——他有千里镜啊,所他就看见那个“天球”下面还挂着个篮子,篮子里面还有两三个“神仙”!
“神仙!有神仙,天球下面的篮子里面有神仙。。。。。。这天球是神仙的法宝啊!”头一回上战场的塞楞额这下可高兴的手舞足蹈了。他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看见神仙呢!也不知道这些神仙是不是来“点化”他的。如果是的话,那他是留在人间当大官好呢,还是跟着去修仙好呢?
他这正思考着是追寻仙道还是留在人间为大清尽忠的时候,在他的大阵前方和左右两侧警戒的马甲兵忽然一块儿往他这里飞奔,同时还响起了凌乱的枪声、惨叫声和嘶鸣声。
双方交战的声音一下子就把塞楞额拉回了现实,但还没等他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他身边的戈什哈们就大呼了起来。
“敌人。。。。。。正前方有逆贼的大队步军!”
“右侧也有逆贼的步军!”
“左侧也有。。。。。。”
就在底下人咋呼的时候,塞楞额也听见了明军的战鼓声和“杀清妖、复中华”口号声了!
这可不是一两个人在呐喊,而是不计其数的人在呐喊!
塞楞额听见这呼喊声已经完全懵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幸好他老子岳乐知道他还承担不了指挥上万大军的职责,派了老将赖塔、赵国祚来当副都统。
这两个副都统还是在线的,并没有被天上突然出现的“神仙”给搞昏了头,而是第一时间就下达了两翼向内收缩的命令,试图将横阵变成可以三面迎敌的三边阵。
但是没等清军变阵完毕,猫着腰从借着已经长得很高的水稻的掩护接近清军横阵的明军掷弹兵已经投出了手榴弹和烟雾弹!
与此同时,二十四个明军营级横队也在这些掷弹兵和少量骑兵的掩护下,快速的踩过一片片稻田,从左中右三个方向逼近了塞楞额指挥的清军!
第613章 刀枪不入!
大明陆军第三镇左协副将洪熙官也是个“老兄弟”了,他是在朱和墭进军广州时带着一群一起在佛山厮混的兄弟去投军的。。。。。。一开始并不怎么受重要,在广州光复后才当上个副领。
可是在他被上司推荐去黄埔岛上的军学堂进修后,就开始平步青云了!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位圣人皇太孙好像特别重视他,每次到黄埔岛上讲学,都会找他谈话。等他毕业后,就被直接调去当了侍从武官。后来还跟着朱和墭一起在江西战场上驰骋。
在江西之战结束后,他就当上了营参将。再后来又跟着朱和墭打了江南之战,虽然没有立过什么大功,但还是被朱和墭拔到了协副将的位子上。之后就是去孝陵卫一期念书,然后又是军师府当差,最近才又一次下了部队。虽然还是个协副将,但朱和墭在前两天召见参战将领的时候已经和他说了,要他好好干,只要有了功劳,马上提拔他当副总兵!
这个副总兵虽然也是副将衔,但是却比协副将值钱得多!不仅因为副将升总兵前必须要先当一段时间的副总兵。还因为总兵一旦离队公干,副总兵就能代理总兵的职务。。。。。。现在可是战时,代理总兵是很容易立功的。即便没有机会立功,只要在代理总兵期间表现优异,还是会被记一个小功。。多攒几个小功,再熬上一段时间的资历,晋升总兵衔也就水到渠成了。
而在军界、官场,到了参将、副将这种级别; 每进一步那都是极为不容易的!
所以洪熙官现在的劲头很大,现在更是其自带着麾下四个步兵营中的三个打起了头阵(还有一个留作预备队)。而洪熙官所在的第三镇; 那可是个精锐的“老兄弟镇”; 兵源都来自广东; 其中左协是个广府协,而右协则是个令人生畏的潮州协。
但不论左协右协; 都是有资格唱《爱拼才会赢》的!
这个老兄弟镇除了军歌和别的镇不同之外,他们的训练和装备水平也都是最好的。
这个时代广东的枪支比较泛滥,所以这些老兄弟镇的士兵们在从军之前; 大多都能熟练使用火绳枪了。入伍之后,自然可以很快掌握燧发枪的射击技巧。
另外,老兄弟镇的“第一排”是配备防弹胸甲的!
这个“防弹胸甲”的防弹效果如何不好说,但是“装胆”的效果还是挺好的。
而为了让底下人都相信“防弹胸甲”的效果,洪熙官今儿也豁出去了; 也穿上了胸甲; 拎了根长枪; 走在了麾下的中军营和左军营之间的空隙处。
他这个协副将都身先士卒了; 下面的营参将和正领、副领们当然不能往后缩,全都穿上了防弹胸甲,一起带着队伍向前进。
在这些军官的带领下,三个“老兄弟营”的战士们也都挺起了胸膛; 在很有节奏感的鼙鼓声中; 踏着整齐的步伐,淡定而快速的逼近清军已经混乱的左翼。
。。。。。。
张忠旗这个时候就身处在清军的左翼,他和他的同伴们在变换阵形的过程中被人用手榴弹和烟雾弹炸了一阵,还有明军的掷弹兵(散兵)朝他们打了冷枪。虽然没炸死、打死多少人; 但是也引发了不小的混乱。其中一批个子比较矮的小孩子兵还因为太紧张而拎起手里的燧发枪就胡乱射击了。打空了弹药不说; 还搞得阵前的烟雾更浓了。
张忠旗张老爷子年纪大了; 这两天还在咳嗽; 被硝烟一呛; 咳得就更厉害了。
他这儿还没咳完; 就听见那个小孩子兵德全大呼起来:“逆贼; 逆贼上来啦!”
然后就是带队的参领、佐领们在急叫:“整队,快整队!”
张忠旗也紧张了起来,紧张的居然连咳嗽都给忘记了,赶忙和身边的火枪兵一起肩并肩的站好了。
别看这些清军老的老小的小,不老不小的还是新入伙的八旗兵,但他们的训练水平的确还行。在军官们的命令声中,还真的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还排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横队。
现在清军和明军的横阵虽然都是三列阵,但是只有前两列是燧发枪兵,后一列都是长枪兵。
而张忠旗则位于两排火枪兵的后排,那个名叫德全的小孩子兵这会儿则站在他的前方。他们俩刚刚站好,就发现不对了。。。。。。站得不对,不是正对着敌人,而是斜对着正在逼近的明军。
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是因为他们所在的横队没有完成变阵就挨了炸,之后又在一片烟雾弥漫之中完成整队。
不过要改变队形已经来不及了。。。。。。斜就斜吧,反正打枪的士兵自己会瞄准的。
“装弹药。。。。。。”
张忠旗这个时候已经听见上面的佐领在用汉语下达命令了。之所以用汉语,是因为军中的大部分旗人都听不懂满洲话。。。。。。
张忠旗并没有动,他那么老的兵,当然不会慌里慌张的滥射了。而站在他前面的德全则手忙脚乱的在装填弹药。
就在这个时候,躲在前方草丛中的明军掷弹兵还在不断开枪进行骚扰,清军阵前不时有人被子弹击中,惨叫着倒地。
“枪放平。。。。。。”
军官们的呼喊声又响了起来。
张忠旗赶紧把手里的燧发枪放平,然后用老花眼往前看。这个时候天已经亮了,朝霞射在了前排明军官兵的胸甲上,反射出了刺眼的光芒,张老头赶紧一眯眼。就在这时,军官们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发!”
“呯。。。。。。”
。。。。。。
洪熙官看见前方一阵火光闪烁,就知道对方开火了,于是马上带头一声发喊:“刀枪不入!”
下面的火枪兵、长枪兵跟着一起大呼:“刀枪不入!”
还别说,这一声发喊还挺好用的,清军的第一波齐射真的没打死几个人——这当然是因为清军开火时距离明军太远,而且明军的前排战士都穿上了防弹胸甲。
这种胸甲是用坩埚钢打造出来的,而且还挺厚的,一副胸甲就有二十斤重,在二三十步的距离上,还是有很大的概率可以抵挡住燧发枪打出的子弹。
发现真的自己“刀枪不入”之后,洪熙官也来了精神,他记起了在孝陵卫军学堂上学时听过的“近距离齐射法”!虽然明军正式的步兵条令上不主张近距离齐射,认为那样做很有可能让士兵们过于紧张,反而影响他们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