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埋大清朝-第3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对; 也有不是小菜的!
    拥兵六万孔圣公就不是小菜,他还在哪儿春风满面的坐着,好像在看康熙的笑话似的。
    “圣公弟弟。”
    孔圣公笑着起身; 冲康熙行了一个揖拜之礼,“太上皇有何吩咐?”
    康熙笑道:“归化城这边毕竟不是久居之地。。。。。。圣公觉得何处是我北清立足建都、休养生息的福地?”
    这个问题问孔圣公还真是问着了。儒宗的几个大佬,除了留守山东的黄植生,其他人都跟着孔圣公。在往归化城撤退的途中,这些人就在商量何处可以建都——他们当时不确定康熙能生还; 所以已经在做儒宗掌控大清的准备了; 自然要考虑迁都的问题了。
    “上策是迁兴庆府; 中策是迁京兆府; 下策是迁往盛京。”孔圣公马上就拿出了最符合儒宗利益的方案。
    他说的兴庆府就是宁夏府; 当年西夏定都在那里的时候; 曾经用过兴庆府的名称。明朝的庆藩也封在那里,所以兴庆府城内有现成的王府可以使用。
    兴庆府周遭的农业比较发达,拥有宁夏、灵州两大灌区; 素有塞上江南之称; 所以兴庆府的土地也足以养活二三十万大清国族。
    而且,兴庆府还靠近河套草原; 附近有阿拉善、鄂尔多斯、察哈尔三部蒙古人的牧地,其中察哈尔蒙古人在布尔尼跑路后再次变成了大清皇帝的直属蒙古。所以定都兴庆府也有利于大清朝廷控制一部分蒙古部落。
    另外; 兴庆府距离雪域、西域也比较近。现在控制雪域、西域的大喇嘛、和硕特蒙古、准格尔蒙古同大清朝廷的关系都很不错。清廷如果定都兴庆府也容易得到他们的支援。
    最后; 定都兴庆府的大清也比较容易向一个和吴周政权差不多的地方割据政权演变。如果哪天胤礽觉得自己无才无德; 不配君临一方,而要让位给孔圣公的话。。。。。。
    康熙皇帝点了点头,笑道:“圣公弟弟的想法和朕差不多啊。。。。。。兴庆府的确是大清朝廷的好去处。
    不过在朕的设想当中,未来的大清朝廷应该有两个首都; 西京兴庆府和盛京奉天府。。。。。。朕当然得坐镇兴庆府了。至于盛京那边; 除了盛京将军之外,朕还打算委任一名盛京留守,由他和盛京将军同掌大局。”
    康熙特别提到盛京; 其实有两个原因; 一是真的重视盛京。盛京那边还有许多新八旗人口,附近还有东道蒙古的四个盟。。。。。。那都是康熙不能够放弃的力量。
    第二个原因则是为了安抚手下那些想要东迁盛京的臣子和奴才——在不少老满洲看来,中原丢了就回老家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至于在老家能不能立足,他们根本不曾考虑。
    而康熙虽然把大清领导成了北清,但他依旧是个明君,所以他是深知失去中原的大清是根本不可能在老家立足的。
    大清的出路。。。。。。只有向北、向西!进入蒙古人的“世界”。所以康熙的大汗宝座,对于满清而言,实在太珍贵了。
    “太上皇圣明!”
    孔圣公当然是支持康熙的。
    他的儒宗虽然可以在朱和墭的大明国内保持一些暗堂,但是要成为显学是不可能的,所以势力一定会衰弱。而他这个不配姓孔的伪儒圣公,在东方也没什么活路,只能向西。
    康熙得到了实力派圣公的支持,底下的大臣们当然也不敢反对,全都齐声大呼圣明。
    而在康熙听了,他们喊出的不是“圣明”,而是“活命”。。。。。。
    现在三个大难题都有了解决办法,康熙的心情好了许多。于是他又想起一个小问题了——就是那个“假康熙”,老让中原那边的人误认为自己投降了,大清没有了,总也不是个事儿啊!
    得想办法澄清一下。。。。。。得让人知道他们抓到的康熙是假的!
    想到这里,康熙就露出了悲伤的表情,“常宁乃是代朕受过。。。。。。虽然他是心甘情愿赴死的,但朕还是要想办法救一救他的。诸位有什么好办法吗?”
    “万岁爷,奴才明珠有办法。”
    明珠拄着拐棍,一瘸一拐的出了班次,就要给康熙下跪。
    “明珠,你不必下跪了。。。。。。”康熙看着被板子打出残疾的明珠; 赶忙摆摆手让他别跪了,“以后你见朕都不必跪了。”
    “谢皇上恩典。”明珠也不客气,直接就谢了恩,“太上皇,奴才可以走一趟北京或南京; 去赎回恭亲王。”
    “赎回?”康熙一听这个办法; 顿时就眉头大皱,“可是现在国用艰难,朝廷没有钱啊!”
    明珠笑道:“太上皇有所不知,这个恭亲王有一笔私蓄存在登州的蓬莱银号里面。。。。。。他可以自己出钱买自己的命!”
    其实康熙明白常宁的命很难赎,但他还是点了点头,笑道:“好,好,明珠,那朕就任命你为议和使,出使明国,议和赎人!”
    “奴才必不辱命!”


第652章 什么?大清没了?
    明珠一瘸一拐旳出了银佛寺,准备去北京城找儿子顺便再坑一把恭亲王常宁的时候。他儿子纳兰性德正拿着一封军师府刚刚转来的加急军报,飞也似的奔跑在武英殿围楼长长的走道之上。一边奔跑还一边大喊:“捷报!捷报。。。。。。圣上,大捷啊!”
    原来纳兰性德已经被能掐会算的诸葛丞相送到朱和墭身边当侍从了。朱和墭当年上学的时候,就挺喜欢纳兰性德的诗词,现在见着真人,当然是很高兴的。。。。。。他在这个时代的“熟人”不多啊!孔四贞是一个——他在北京上大学时常去她“家”(公主坟),纳兰性德也能算一个。现在孔四贞已经死了,就等着往公主坟埋了。而纳兰性德还活着,朱和墭当然也念一点旧。于是就天天带着他跑步锻炼,还和他一块儿骑车。
    几个月下来,纳兰性德这个“肥宅”的身体情况明显好转,脸上的“短命相”也消失了。这会儿都能从武英殿围楼门口的值房(门房)一口气跑到三楼的御书房外了。
    御书房里面,正在召开一场军事会议。朱天王、诸葛三和、杨起龙、于忠贤、于孝谦、苏勇、邱荣、陈上川、刘国轩、邱虎这几个文武大员都在呢!
    而会议的内容,则是讨论发起全面北伐的!
    军师府的“天才参谋”们早就已经准备好了一灭亡大清的“万全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大明朝将在大公二年底之前,取得伐清作战的重大胜利!
    如果不出意外,大清新八旗的主力将会在北京围城之战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军师府的“天才参谋”们认为很喜欢打仗的康熙一定会依托北京坚城和大明决一死战,所以他们就建议突入直隶的辽东军采取“先取港口、再困北京、围而不打,歼灭援敌”的作战方针。。。。。。
    同时,他们还建议湖广军和淮南军在大公二年四月发起全面北伐——因为他们预计在这个时候,河南、山东、淮北的清军主力都已经北上支援北京去了,所以北伐的湖广军、淮南军一定会很容易的夺取大片地盘。与此同时,湖广军、淮南军还应该抽调有力一部,急行北上直隶; 去参加北京围城和反围城作战。
    总之,制定这套计划的于孝谦、邱虎、苏哲等军师府的少壮派参谋们; 压根就没想到康熙会投降; 更没想到大清会猝死。
    于是当纳兰性德嘭一声撞开御书房大门; 然后满脸涨得通红地站在那里,手里抓着一封火漆军报; 大口大口喘气儿的时候。邱虎刚刚念完即将要开始实行的《大公二年北伐方略》,正打算发表一些“优势在我”、“此战必胜”之类的言论呢!
    朱和墭的心情显得不错,看着自己的“好诗友”纳兰性德道:“容若; 什么事情这么了不得?不会是北京城被辽东军打下来了吧?”
    纳兰性德只是点头,神色当中充满了佩服,喘着大气就说:“圣,圣上圣明。。。。。。”
    “圣明?”朱和墭也是一愣,“难道真打下来了?”
    “打; 打下来了!”纳兰性德道; “不仅北京打下来了; 连康熙都已经投降了。。。。。。圣上; 大清没了!”
    “什么?”
    “怎么可能?”
    “这也太快了吧?”
    “还没打怎么就没了?”
    朱和墭的御书房里面一片惊呼。
    从地图上看; 大清几乎还拥有半壁江山。而且八旗新军的实力也不落; 二十四个固山当中,成建制被消灭的仅有三个,倒戈一个。
    所以康熙手中至少还有二十个固山; 其中的一些虽然在之前的作战中损失惨重; 但也有一些保持完好……康熙的新军总兵力怎么都不会少于十五万。
    孔圣公控制的鲁勇也有一定的实力总兵力至少有八万!
    另外,忠于康熙的蒙古人也能拉出不少军队。
    那么有实力的康熙; 怎么可能不进行垂死挣扎呢?
    他怎么可能投降呢?他投降了,大家伙还怎么立功?
    这个投降能不能不算?
    “容若; 是谁的军报?”朱和墭笑着问。
    其实他也不相信大清这就完了。
    “圣上; ”纳兰性德道; “是淮南军转来的清妖山东巡抚黄植生的奏报……这个黄植生是儒宗大佬,他现在已经带着清妖治下的山东各州府一起向咱们投降了!”
    原来辽东军团的奏报现在还没到……辽东军的奏报得走海路南下,啥时候到得看天气和风向。
    这段日子,海上都是东南风。从天津南下的船走得很慢; 现在还没到上海呢!
    而黄植生和大明的淮南军之间有秘密联络; 所以他的奏报先到了。
    “快,快拿来我看!”
    朱和墭连忙让纳兰性德把黄植生的奏报给他看。
    “是黄植生的笔迹,”朱和墭的声音都有点颤抖了; “康熙真的投降了……咱们赢了!”
    朱和墭说着话; 眼眶也湿润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但是黄植生是什么人?他会开这种玩笑?不可能啊!
    御书房内寂静无声,显然所有人都赶到意外。
    但是这种沉默并没有保持多久,就被朱天王的笑声给打破了。
    “哈哈哈,这个康熙真是自投罗网!衰仔……”朱天王做了一个杀头的手势,“你大伯的仇必须要报……这也是你姑姑的意思!”
    坤兴公主恨极了满清,也和朱天王、朱和墭说过报复的心思。而朱和墭父子对这位坤兴公主总怀着一些歉意,所以朱慈烺的仇他们得帮着报!
    朱和墭轻轻点头,低声道:“这个账总是要算的,但不是现在。”他顿了顿,“现在还得给他封个侯,这样才能稳住那些向咱们投降的清国官员……就封一个延恩侯吧。”
    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总是好的,所以朱和墭也不介意给“康熙”过几天好日子。
    等这个当口一过,再想办法弄死也没多难。
    不过朱天王的心比儿子要急,于是就笑着问:“衰仔,你想让谁走一趟北京,去给康熙封侯?”
    “这……”
    朱和墭还在琢磨,朱天王已经开口了,让王士元去吧。
    王士元当过登州知府和金州知府,这段时间正在南京任职御史。
    朱和墭点点头,“好,就他了。”
    朱天王又道:“事不宜迟,快些让他出发吧。”
    “好!”朱和墭点点头,“朕马上让海军放一条快船送他北上!”
    。。。。。。
    冒充康熙的恭亲王常宁,正在瀛台岛上享受他的帝王待遇——帝王坐牢待遇!
    住在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小岛上。吃着四菜一汤,有鱼有肉的饭食。身边还有两个朝鲜小妾日日夜夜的相伴。。。。。。这小日子过得也不比他当王爷的时候差多少啊!
    常宁有时候就觉得这富家翁的生活也不错,如果能一直过下去就好了。
    可他也知道,这好日子终究是镜花水月。一则是因为他的“康熙”是假的!
    二则是爱新觉罗家和朱家的仇不是一般的深啊!
    想到这些; 他就忍不住要发愁了……秋后算账的日子可快来了吧?
    他一想到这些,心里就如刀割一样!
    就在他心里面感到难过的时候; 王辅臣的声音忽然在他身后想了起来:“玄烨,恭喜了,南京钦差大臣已经到了,是来给你封侯的!”


第653章 我是康熙,康熙是我
    南京来旳钦差大臣?还封侯?这真的是好消息吗?
    常宁听见这话,紧张的心脏病都快发了,脑门子上全是冷汗,正想着是不是要向钦差大臣坦白的时候,王辅臣和刘玄初两人已经闯进常宁所在的书斋了。
    常宁瞧见两人,马上从椅子上跳起来迎上前去就要下跪行礼。王辅臣赶紧一把扶着他,笑呵呵道:“你这是做什么呢?你这是要折煞本官吗?本官怎么说也给大清当过几年忠臣的。”
    刘玄初脸上也跟笑开了花似的,“王爷,大喜啊。。。。。。封侯了!这可是皇恩浩荡啊,以后你可就继续安心的吃喝玩乐过好日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