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找木匠的事情,就这样安排好了。
周梦臣与赵九细细商谈一番,了解了一些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就设计出第一代木工车床。
只是周梦臣限制这个时代的水平,也做不出什么好东西。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坐锯。
只有动力系统比较复杂,是一个类似于自行车链条结构。
让人用脚蹬驱动圆锯。
只要固定好,即便是对木匠手艺一窍不通的人,也能完成木材初步处理。
只是这里面也有不少的问题。
周梦臣之所以选择这样做,是因为这都是这个时代的成熟技术,周梦臣并没有做什么创见,而是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整合而已。
固定齿轮的运用,实在太早了。
最少在宋代天文仪器杰作水运天象仪,就有非常多的运用,至于链条驱动。
在很多水车之中都是有运用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到古代发明自行车并不是不可能。只是会遇见材料学的问题。
没有轻便的材料,即便基于原理造出来,也不是什么人能骑动的,并没有多少实用性。
周梦臣再次画好了图纸,不过很多东西,都不是赵九这边能够搞定的,一些零部件,需要用铁,甚至用铜。
此刻周梦臣忽然想起来了,说道:“李姑娘这几日没有来吗?”
赵九说道:“没有来。上一次李家大郎来过之后,就没有来过了,须是李姑娘年纪大,要谈婚事了。”
周梦臣之所以想起问李姑娘,却是因为他的图纸,李姑娘是能看懂的。更重要的是,李姑娘能够解释给这些人听,如果让周梦臣自己解释,思维都不在一条线上。
不是说不能解释,而是要多费口舌了。
不过,此刻周梦臣听了李姑娘要成亲的事情,心中一阵烦躁,从情理上来说,这再正常不过了。
虽然在周梦臣看来,李姑娘才十几岁,正是一生之中最美好的年华,后世大概在上高中,结婚是有些太早了。
但是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
的确是谈婚论嫁的时候了。
不比小时候,不能随意出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不知道怎么了,周梦臣感到不舒服。
周梦臣深吸一口气,将自己内心之中其他的情绪压制下去,专注于工作之中。
说道:“我好吧,我跑一趟吧。”
张叔大说道:“我陪周兄吧。”张叔大顺手将周梦臣的图纸拿了出来。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
张叔大是天下第一等的聪明人,又有数学基础,看懂这图纸并不是什么问题。
可以说周梦臣从计算到设计,最后形成图纸,都被张叔大看在眼里,张叔大可以算是博文广识,见多识广,天下第一等的工匠,张叔大是见过的,在数学上有专长的人,张叔大也是见过的,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如同周梦臣一般。本来寻常的东西。并不复杂的道理,在周梦臣的手中,似乎花腐朽为神奇。
这让张叔大对周梦臣越发好奇。
张叔大表明之上平静如潭水,但是内心之中早已有了波澜,暗道:“周梦臣之所为,似乎暗合阳明先生,行知合一直理,似乎又暗合泰州学派之中,日常即工夫。日用即道理。”似乎却有不同。
这也是人与人的不同的。
寻常人只能看见表现,就是周梦臣造了一个新奇的工具,而张叔大这样的人才关注,周梦臣说做这些事情后面的逻辑与理论。
周梦臣所做的虽然简单,但其实却包含了很多后世科学逻辑与演绎。
这才张叔大着迷的地方。
所以张叔大主动提出帮忙。并且推荐了一处去处,却是湖广总兵府下辖的军匠。
虽然有明一代,官造粗陋,但是这个时代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多也是在官府之中,之所以造不出来好东西,并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将好东西给造出来。而是大明体制之中种种弊端,不能将经费用到实处。自然也不可能造出好东西了。
而这些工匠为达官贵人私人打造东西的时候,却是非常卖力了。甚至寻常人都找不到这里。
即便周梦臣有一个官身,但是江夏县与军方不是一个体系之中,周梦臣区区一个小官,怎么可能找上去。
也只有张叔大的关系,周梦臣才有资格登门。
不得不承认,军方的工匠高手比赵九厉害多了。用了一日功夫,就造出了周梦臣想要东西。
只是整整花了二十五两银子。
东西不多,只是比较复杂精密,当然这也难不倒这些大匠们,只是需要加钱而已。
周梦臣微微牙疼。不过现在有钱了,并不是太在乎的。
唯一让他无可奈何的是,他感觉这个圆锯虽然外面用了钢材,但是钢的质量并不是太高。
估计高强度锯木的话,更换的频率会比较多,而且每一个锯都不便宜,一个锯片要一两多。
锯片消耗速度还是未知的,如果消耗太快,估计还比不上多增加几个工匠的人工。
毕竟一个木匠,一个月也有一两银子上下,这还是大工,至于一些学徒,管饭给几百铜板,也就算得上仁厚了。
周梦臣叫了一辆马车,将这些东西拉了回去。
在养济院之中,先是打造了一张木床当工作台。就开始组装了。这时候周梦臣干脆自己下手。
好一阵子,周梦臣弄得自己很是狼狈,才将东西组装好,上了油。
周梦臣叫道:“大壮上来。”
周梦臣设计的脚蹬机构,并不是后世自行车脚蹬,而是如同水车一般。前面有一个木杆,下面一个滚轮,只要蹬起来,就会带动一侧的齿轮,经历齿轮传动与放大之后,将力量通过链条传导到圆锯上面。而且为了保持速度,周梦臣设计让两个人的空位。
周大壮力气很大。
他上起之后,刚刚几下,还有几分沉重。不过一会儿功夫,圆锯就开始缓慢的转动起来,慢慢的越来越快,直到圆锯外面的锯齿,就变成道道虚光,就好像没有一样。
也发出了嗡嗡的声音。
周梦臣一声令下,几个人帮手之下,将棵原木放在车面之上,固定好之后,缓缓的推动。与圆锯接触。
一瞬间嗡声大作,木屑飞扬。
周大壮这边也觉得吃力起来。
还好张叔大立即上去,帮了一把力气,才能这一项工程继续下去。
片刻之间,整个原木就从中间给裁开了。
“这………………”赵九有几分目瞪口呆,说道:“这么快?”
周梦臣却暗自摇摇头,暗道:“这么慢。”
速度慢了,就容易将锯卡在木头之中,更容易损坏锯齿。周梦臣即便进行了精密的计算,以求最大化的转化力量。
但是依旧弄成这样不上不下。
周梦臣心中暗道:“如果有一台电机,不,一台蒸汽机就好了。”
不管怎么说,勉强能用。
周梦臣问赵九道:“按这个效率,十日,不,八日之内,能不能将五十台造好?”
赵九说道:“时间还是不大够,大概一十二日就够了。”
周梦臣算了算,说道:“这样吧,人我也给你了。你先造出十台,给总兵府送过去。不能让丰城侯那边等久了,剩下的也能慢慢来。”
“是。”赵九说道。
周梦臣长出一口气,说道:“那就抓紧时间吧。”
赵九如何下去安排,自然不用提了。周梦臣心中暗道:“我现在缺人手。”
整个水钟制造过程,周梦臣可以不用多管,让赵九来管。但是一些商业交接与往来,周梦臣却要亲自接手。
还有一些账目计算。
周梦臣不耐烦这样的事情,一时间却也找不到可用的人手。只能将这一件事情记下来。
慢慢从街坊邻居之中找个合适的人。
周梦臣起身准备回去,却将张叔大愣愣的站在哪里,一时间有几分失魂落魄。
这让周梦臣大为惊奇。
张叔大虽然才二十岁上下,却少年老成,为人处世老练稳重,似乎二十岁的身体之中,塞了一个四五十岁的灵魂。
周梦臣从来没有见过张叔大这么失态过。
一时间,好奇心大起,用手在张叔大眼前晃晃说道:“张兄,你这是怎么了?”
张叔大这才回过神来,说道:“周兄可有科举之心?”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本朝弘治年间就下令,各地阴阳官不得科举,我自然也是不能科举的。”
张叔大说道:“这不是问题,周兄乃是冬官之才。岂是区区九品可以限制的?”
第二十六章 冬官之才
明代人说话,喜欢用古称,特别是在官制上面尤其是这样的。
所谓之冬官,就是工部尚书。
在张叔大看来,周梦臣的才华是足以胜任大明工部尚书的。
这个推断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有事实依据的。
周梦臣刚刚处理的木料加工的问题,其实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古代很多东西都是木制的。可以说古代中国称之为木材社会,也是合适的。
船只,房屋,各种器物,大多都是木材做的。
所以,对木材加工。是很多行业都要面对的问题。
古代砍伐木头,并对木材进行初步加工,是一个很艰难的苦役,死的人是非常多的。
周梦臣仅仅是数日工作,就将这个难点给攻破了。
如果不是张叔大亲眼所见,也不会相信的。
更让他觉得不敢相信的,不是别的,是周梦臣验算手稿,还在他手中。
虽然有一些东西,张叔大还看不懂,就是为什么周梦臣确定齿轮按照这样的安置。
这一点需要用到渐开线函数。周梦臣是直接省略过程。
但是张叔大可以确定的是。周梦臣能力,不仅仅在于解决这些小问题上面。
张叔大对周梦臣冬官之才的判定决定是负责的。
在这个基础之上,张叔大才有意让周梦臣走科举正途。无他,因为这不是明初了。
明初一直到正统前期,还有工匠出身的工部尚书。
但是而今天下只将科举当成正途,想要当工部尚书这样的高官,不是进士出身,简直是不可相信的。
甚至不要说工部尚书,就是工部之中当一个正堂官,没有一个进士出身,也是不可能。
这就出现一个悖论。
在张叔大看来,周梦臣的才能足够担任工部尚书。但是周梦臣必须考一个进士才可以。
这也是张叔大想要让周梦臣走科举正途的原因所在。
为官最重乡情。
如果周梦臣在朝廷之中步步高升,对张叔大也是很有帮助的。
周梦臣却不知道张叔大心中是如何想的?周梦臣心中暗道:“我?考科举?我上辈子,就是一直学学学,考考考。这一辈子,绝对不让别人考我。而且什么四书五经,让我更是讨厌,我好歹是新时代四有青年。谁想学这些老古董。”
周梦臣哈哈一笑,说道:“谢张兄吉言。”
半个月后。
总兵府之中。
丰城侯李熙正在与巡抚车纯说话。
两人先是商量朝廷新下来的命令,咸宁侯仇鸾上奏朝廷要求拨给军粮。户部下令,要求从湖广拨给了。
这事情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不管涉及军民两方,车纯自然要与李熙商量一二。
车纯已经六十多岁了。年老体衰,不过倒是一个清官,凡是以清静为务,与民休息。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巡抚,似乎都没有什么概念了。总体上来说,也算是一个好官,这种不受贿,不折腾,不乱搞的官员。对百姓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
两人商量完了。
车纯随意问道:“李侯,你对这个咸宁侯有什么看法?”
李熙冷笑一声,说道:“我家与他家不对付,少年得志,一点都不安分。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维持家门不衰。”
车纯也能理解李熙对仇鸾的不对付。
首先,仇鸾的咸宁侯这个爵位,并非开国靖难所封,而是正德年间,平定安化王之乱,正德皇帝所封。新旧勋贵彼此之间不和睦,也是非常正常的。
其次,就是仇鸾的作风问题了。
提起仇鸾的平步青云,不能不提大礼仪之事。在二十年前,刚刚继承爵位的仇鸾,在大礼仪之中,旗帜鲜明的支持嘉靖皇帝,得到了嘉靖皇帝恩宠,这才有现在的地位,在郭勋倒台的情况下。仇鸾几乎是勋贵之中代表人物了。
但是这种做法,与老勋贵们的作风完全不一样。
大部分勋贵包括丰城侯李家自己,都是以明哲保身为要旨,毕竟勋贵爵位已经与国同休,只要不犯什么大错,就能世世代代富贵相承。很多浑水也就不用多参与进去了。所以不会轻易站队的。
所以在大礼仪初期,大部分勋贵都没有站嘉靖这一边。
这也是李熙鄙视仇鸾毛糙,不懂传家之道。而仇鸾未必不鄙视这些老勋贵们都是一群酒囊饭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