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藩王们发动潜势力,弹劾夏言的奏折,与雪花一般飞进大内,各种罪名都有了,贪污受贿,这是基本操作,骄奢淫暴,这是少少升级了一点,至于说夏言图谋不轨,内连群臣,外掌诸将,天下只知夏言而不知陛下云云,也有好多。
    按大明制度,谁遇见这样的弹劾,都要避位待勘。
    但是嘉靖将这些奏疏全部反驳,并下令再如此弹劾,司礼监不受。
    夏言受之不疑。一副礼法岂为我辈所设的摸样。
    让各地藩王惊惧非常,知道这一件事情,夏言仅仅是执行者。也同样让夏言失去了更多的人望。
    因为很多士大夫,觉得夏言做的太不留情面了。这些藩王毕竟是宗室,即便有所小过,也应该考虑亲亲之道,而不是闹得如此之大。甚至严刑酷法待之。
    毕竟宗室犯罪之前,都是送到凤阳高墙之中而已。
    甚至连武昌的武冈王也坐不住了。写信给周梦臣打听情况。
    周梦臣与武冈王的交情虽然好,但也不敢在这一件大事上私自透漏给武冈王。只能安抚武冈王,这一次陛下整治有罪宗室,实在是宗室无法无天,乃至于天下人生厌,伤及皇室名声。只要安分守己,当无大难。
    周梦臣而今想想,不知道楚王藩是不是因祸得福。
    在此之前,楚王世子案,让嘉靖大怒,将整个楚王藩查了一底朝天,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都得到了处置,武冈王这个人虽然有些书生意气,但是总体上来说,也不是一个坏人。
    他掌管楚王藩之后,在很多事情上约束很严,唯恐楚王藩子弟重蹈覆辙。
    当然了,武冈王这样的约束,终究会越来越轻,最后尽复旧观的,但是好歹能支撑几年,而今御史查证,大体是找不出楚王府什么大事的。
    虽然楚王府未必能躲过未来的宗藩条例改革。但是最少在这一场风暴之中,楚王藩的损失恐怕是所有藩王之中最少的一个。
    而最倒霉的是鲁王。
    鲁王玩得太开了。他找了一些男女搞天体盛宴,骄奢之状,简直如同酒池肉林,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虽然品行不端,但很难以这一件事情来处罚一个藩王。
    但是下面的事情就太过分了。
    他不仅仅玩酒池肉林,还玩炮烙。
    玩得时候,只要有一人不合,动则刀斧,或者就是炮烙。反正是一边是酒池肉林,一边是血肉模糊。
    让商纣王见了,一定会说:“我辈中人也。”
    历史上的鲁王,仅仅是犯俸三分之二而已。但是而今不巧,他撞到了枪口之上了,被夏言下令锁拿进京,并大做声势,上书以鲁王无道,要废除鲁王藩。
    当然了,周梦臣暗地揣摩,夏言未必一定要将鲁王藩给废掉,但是一定会拿鲁王案做眼,成为推动宗室条例一个重要砝码。不过,即便鲁王藩不废,一定会大伤元气的。
    再次不得不承认,楚王世子运气真好。如果他的案子撞到这个风口之中,以他的罪名,而今的楚王藩还有没有。还是两可之间的。
    不过,在满朝上下因为鲁王案为首一系列宗室案件搞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连周梦臣都不知道,夏言所言的时机,正悄悄的发生。
    鞑子入关了。


第八十三章 中头奖
    边墙烽火,一处接着一处。
    周尚文满头白发,头顶头盔,站在城墙之上,看见了却松了一口气。
    自从三个月之前,周尚文已经察觉到了鞑子主力离开板升,去向不明。很可能就在边墙以北一二百里的距离之内。
    毕竟而今大明骑兵已经不如当初了,当初边墙以北三百里之内,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
    而今能掌控的距离不到一百里了。在鞑子探马压制之下,边墙以北几十里外,就处于战争迷雾之中。
    大明边墙之外,上好的草场有很多处。能容纳大量骑兵在此休养生息。周尚文也无法判断,鞑子主力在什么地方。
    这一段时间,大明夜不收屡屡冒死深入草原,都是为了这一件事情,找到鞑子主力。
    只是都是徒劳无功。只有几个似是而非的消息,甚至周尚文最得力的部将,马芳亲自带百骑深入草原之中,最后折损一半回来,依旧无法判断鞑子在什么地方。而且鞑子主力位置未必一成不动的。
    周尚文不得不下令禁止各路兵马出塞探查鞑子了。
    毕竟,敢深入草原的骑兵,都是明军精锐,不能损伤太多。
    他只能以静制动。
    将步卒分配在边墙各堡,封锁要点。骑兵分散布置在,第二线。最后周尚文自己掌控大同最精锐的一支骑兵,用来与鞑子决战用的。
    这种布置,就等于还没有开战,周尚文已经丧失了主动权。只能被动招架。
    但是这也算是边地的常态,面对大队骑兵,就是这样郁闷。
    此刻,鞑子出招了。
    不管出什么招,对周尚文这员老将来说,都不足为惧,毕竟,他一辈子都与鞑子打交道,什么花样没有见识过。就怕他这样在边墙外一动不动。他只要动了,周尚文都有应招。
    周尚文深吸一口气,按剑道:“击鼓聚将。”
    “咚咚咚”的鼓声在大同城头想起。不一会大同总兵府之中,就聚集了大批将领。
    周尚文坐在主位上,冷声说道:“诸位鞑子来了,老夫也不说,按照之前说话的做,传令各卫,步卒谨守城池,各部骑兵,向北巡查,找到鞑子主力,立即向最近的城堡靠拢,倚城为战。然后烽火传信。”
    “一旦各部得到鞑子主力位置,不惜代价,不问死亡,向所在城堡汇合。按路程,一日三十里,必须到打达城下。”
    “闻敌不进者,斩,逾期不到者,斩。逗留不前者,斩。”
    “所有人包括我,只有两个下场。要么冲到城下,倚城列阵,与鞑子决战。要么战死在路上。”
    “各军相遇之后,以官职高低重振队伍。官职高者为主将。我死之后,也是如此。”
    “诸君听明白了吗?”
    周尚文还是留有余地的,一日三十里,作为步卒都能行进的。作为骑兵突袭起来一日百里都有可能。这多出来的时间,就是留给各部与鞑子交战的时间。
    这一战周尚文只有一个重预案,那就是引鞑子攻城,然他顿兵于坚城之下,各路援军一齐并发,突击鞑子主力。
    看似很简单的预案,其实要求很高,既要求被包围一方,在鞑子大军之中,坚守到最后一刻,才能让鞑子做到顿兵不进。而鞑子入关,可不是来旅游的,他们是来劫掠的。
    而边境的财富都在城池之中。鞑子一定会攻城的。
    只是大明在边境有太多城堡了,很多城堡根本容纳不了多少人。鞑子猛攻之下,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所以守军要死守,也要守死。
    而各路骑兵,从各地突击鞑子本部,却是一个以少击多的战法,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约定一个时间,因为没有马上计时工具。而且大队骑兵也根本没有隐瞒的可能。
    即便明军骑兵不打鞑子,鞑子就不打他们了。
    所以,这就要考验骑兵的执行力。
    最先到的骑兵,面对鞑子的优势兵力很可能一个回合都招架不了,很可能一队一队被鞑子主力吃掉,就成为添油战术了。这就要求各部,都保着必死的决心,坚定完成任务。
    先到的为后来的骑兵用生命争取时间。而后来的骑兵不会坐怀观望,直接投入战斗。
    这就要求,指挥这一场大战的将领,有让全军上下信服的威望。
    而周尚文这位老将,就有这个威望。
    能得将士死力,说得就是周尚文。
    “是。”诸将起身行礼。
    周尚文目光在其中三个人身上微微停留,不是别人,就是周尚文的三个儿子,周君仁,周君佐,周君佑。
    周尚文不能说是大功无私。却也知道,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公平,这一战最危险的,并不是后面支援的骑兵,而是此刻就派去与鞑子交锋的骑兵,每部千骑上下,却要与鞑子主力交战。
    鞑子主力说十几万骑是夸张,但是七八万骑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这才是最有可能全军覆没的命令。
    不过,各部方向不一样,有可能扑空。也有可能中奖,此刻谁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活着回来。
    周尚文此刻也不知道是祝福几个儿子,能找到鞑子主力,并牢牢的牵制住,建立此战首功。还是让他们主力插肩而过,在这一战中打酱油。
    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一挥手。
    诸将一行礼。随着铠甲铿锵之声,一个个都出去了。
    周军佐向北行不远。就有收获。
    周君佐发现一队鞑子游骑,大概有几十骑,刚刚屠戮了一个庄子。
    虽然周尚文多次要求大同百姓都避居城堡之中,但是实际上这个根本做不到,毕竟而今大明百姓口粮都在地里,住在城堡之中,没有粮食照样饿死。而且鞑子骚扰边关多年,大明百姓早已适应战争,熟悉战争了。
    他们到时候有自己的办法。
    只是有时候,也有失手的时候。比如这个庄子。因为战事爆发的太突然,根本来不及跑,就成为刀下亡魂。毕竟知道大战将起的,是军方高层,这些老百姓们是不会清楚其中来龙去脉的。
    周君佐将村民的尸体聚集在一处大房子之中,看样子是祠堂。堆积柴火,将这些村民与他们祖先的牌位一并烧了。
    面对熊熊的大火,周君佐翻身上马,说道:“为乡亲报仇。”
    大同兵或许军官有外地的,比如周尚文,他就是陕西人。但是低级将士都是本地人,说不定与此地的百姓,还沾亲带故,纷纷说道:“为乡亲们报仇。”
    周君佐跟随周尚文打了老仗了,也不是愣头青。
    他根据骑兵留下的痕迹,死死的咬住了他们。
    只是一时间拿他们也无能为力,盖因骑兵的战场与步卒的战场是不一样的,骑兵的战场很大,一队骑兵如果想要逃,是很难抓住的。而今周君佐就是这样的,追到第二日,乘着夜色周君佐带队突然袭击,才算是将这几十名骑兵斩杀一半。
    鞑子骑兵很惊醒,一半在交战之后,纷纷向北逃。
    周君佐二话不说咬牙追。这一追一逃,追了一大半天。周君佐马上弯弓,手上一松,长箭飞驰而去,将最后一个鞑子骑兵射死。他骑兵来到死去鞑子高地之上,正要收拾一下鞑子的尸体,看看有没有什么情报。
    但是他一抬头向北一看,顿时愣住了。
    在此地居高临下,似乎能极目看见远处的山岚,而在山色之下,却有一大片营地,一眼看不到头。周君佐只觉得头皮发麻。暗道:“中奖了。”


第八十四章 茨林堡
    就在周君佐发现鞑子营地的同时。鞑子营地边的游骑也发现了周君佐。
    虽然周君佐距离营地还有数里,但已经是鞑子骑兵的警戒线之内了。
    周君佐一瞬间觉得自己头脑清醒之极,心中暗道:“父亲,要我牢牢引住鞑子主力,我现在掉头就走,或许鞑子会派一队人马来追,绝对不会起大兵来追。所以我不能在这样走了。要冲一下。”
    周君佐二话不说,点起一个哨炮。却见这个哨炮冲天而起,在空中炸开一团白烟。
    军器监,不,而今还是军器局。军器局出品,皆是精品。这哨炮,其实就是二踢脚。周梦臣还在里面加了一点金属粉末。只是在白天不醒目而已,但是声音却是震耳欲聋。
    这就是周君佐的进攻命令。
    他身先士卒。冲到最前方。身后骑兵纷纷翻上高地,一看连忙不知道多少里的大营。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但是见周君佐已经先冲了十几步,一个个也顾不得许多了,纷纷冲了下来。
    鞑子根本反应不过来。
    虽然外面有一百多游骑报警之余,纷纷来阻拦。
    但是哪里是周君佐所部的对手。
    毕竟,周尚文虽然将自己儿子都放在最危险的位置上,但并不是一点照顾都没有的。周尚文将跟随自己的老将军,分了不少跟随儿子。都是精锐敢死之士。即便俺答近卫亲兵,也不过如此了。
    而鞑子骑兵普遍不如明军骑兵精锐。鞑子没有三倍的数量优势,是不可能挡住周君佐的。
    周君佐就这样势如破竹,直接冲到营地外面。
    周君佐本来冲到这里就走的,忽然发现,鞑子营地扎得太不负责了。
    或者说,鞑子的兵法比起汉人的兵法松散太多了。他们安营扎寨的办法,很多时候都是按照游牧时候的营地来的。虽然有一个简单的栅栏,根本挡不住精锐突击。更不要说,鞑子也没有想到,明军居然敢突击营地。
    毕竟明军在找鞑子主力的同时,鞑子也在找明军主力。
    不过比起明军找鞑子主力的无从下手,鞑子找明军主力就简单多了,毕竟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