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在此地鏖战近日,不分胜负。
    虽然周尚文兵少,但是在周尚文老将的带领之下,可谓韧性十足。而俺答一天打下来,折算数千,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他没有一口吞下大同镇主力的好牙口。
    而且即便周尚文战事不利,随时可以撤退。
    一日鏖战之后,俺答叹息一声,兵退三十里扎营。
    此刻俺答进退两难。
    进,战事艰难,即便胜利折损必多?如何面对明年战事。毕竟蒙古人少,想要恢复元气。不是一年两年了。退,无功而返。不仅仅无法面对明年的战事,他的威信也受道影响。
    只是在俺答进退两难之间,却有人一望无前。
    这个人就是马芳。
    马芳带着周尚文抽调各部的五千精骑,这五千骑虽然不多,却是大同镇精华所在。
    他绕行一百多里,从鞑子大军后面缓缓的靠近鞑子大营。
    鞑子大营在下水海,乃是草原上的一个湖泊,这样的湖泊在草原之上,并不少见。湖泊附近水草丰盛,是一个能够屯驻大军的好地方。而且此地距离边墙近百里,距离鞑子的核心要地,丰州滩不过三百里上下。
    已经算是脱离了双方交错的边境地带。
    这一番征战,虽然短短数日,但着实辛苦,各部都忙着放马,养膘。再加上这些年来大明出塞之战,少之又少,再加上在边墙下一场大战,俺答觉得自己啃了硬骨头了,而明军损伤也不在少数。
    他们大多数人也不觉得明军有追过来的勇气。虽然对东南方向,放了不少探马,但是在自己背后,也就是西北丰州滩的方向,就没有安置多少人了。
    再加上鞑子扎营一向是很烂的。
    当然了,这是明军眼光。
    马芳在后半夜靠近鞑子营地,他将带来的所有将领叫在身边,说道:“我们现在处于鞑子大军之间,一旦被发现,今日必死无疑。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从鞑子大营之中杀出去。”
    马芳说道:“而今距离日出大概有半个时辰。是鞑子防备最松散的时候,我为锋矢,你们都跟在我后面。有进无退,凡是落马,掉队,大军不会回顾的。诸位保重。”
    这些被挑出来的将领都是精兵强将,此刻依然有些口干舌燥。
    与鞑子正面厮杀是一回事,而今突击十倍之敌,是另外一回事。这种在钢丝绳行走的刺激行为,也让很多将领觉得心脏承受不住。不过,这个时候,也知道后悔也不行。只能跟着马芳杀回去,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于是齐声答应一声。
    马芳在前,牵制战马,走在满是露水的草地之上,天空还是黑的。远处的火把,火堆都是有气无力的散发最后的热量,甚至有好些火堆都熄灭了,大抵是鞑子觉得天马上就亮了,一不值当再添柴火了。
    天空泛出一丝鱼肚白。
    马芳对这里的天色太熟悉不过了。
    因为正要说起来,这草原才是他的故乡。
    在他十五岁之前,都在草原上渡过的,只是而今想起来,都是满腔恨意。汉人牧奴在草原上能有什么好日子过。整日天不亮就要起来,日落了也未必能休息。
    不过,正式这样的经历,让他太清楚草原上的日出是什么样子的。在第一丝鱼肚白出现的时候。
    马芳立即知道时机到了。
    翻身上马,纵马直冲鞑子营地。
    鞑子营地外面只有草草支起的栅栏,连壕沟都没有挖。里面更是一个个帐篷延绵数里之远。
    马芳根本没有对这栅栏做任何事情,仅仅一夹马腹飞一般的冲进了鞑子营地之后,他身后的亲兵才将栅栏拉开,推倒,让五千骑兵跟随他杀了进去。
    如果说,鞑子没有发现马芳是不对的。
    因为,正如同马芳熟悉草原一般,大部队老鞑子都是在马背上渡过一生的,故而他们对马的一切,太熟悉不过了,其中包括马蹄之上,几乎在马芳率队急驰的一瞬间,不知道多少鞑子反应过来了。
    有大队骑兵冲了过来。
    只是,鞑子反应速度太慢了。
    当然了,也不算慢,如果鞑子外围营地,能为他们争取一点时间。哪怕一两刻钟,就是另外一个模样。
    只是万事都不能假设。
    如果鞑子营地,戒备森严,城楼林立,不管周尚文与马芳都不会尝试这一次冒险出击。
    所以,马芳冲进鞑子营地之前,已经做了不知道多少准备,才铺平这一条胜利的道路。不过,即便如此这一条胜利的道路,也是不好走的。鞑子营地杀进去容易,杀出去却难了。


第九十章 马王爷三只眼
    太阳按照自己的节奏,与往日一样,在地平线上挣扎,还没有冒出头来,就已经将大片的天空都渲染成血色。正如地上的颜色一般。
    马芳的外号,就是马王爷。
    有叫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
    那么马王爷这个外号,到底是什么意思?是马芳有封王之才?自然不是。在大明对武将的祝福都是公侯万代,而不是封王。
    马王爷乃是天上神邸,传说众多,有说是马天师,有的说是马元帅,又有人说是马祖。这里流派众多,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但是有一点是一定的,这个神邸是道教护法神,凶悍异常。
    有一句俗语都听说过:“不给你点厉害瞧瞧,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就是说这位神邸有三只眼,特别第三只灵光神眼。
    而马芳的外号,就是这个马王爷。
    而马芳在战场的表现,也就可想而知了。
    他带着几十个亲兵,与后队脱节,冲在大军之前,但是他的将旗成为全军的信仰所在。当然也成为了所有鞑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虽然一时间鞑子不能完成集结,但鞑子之中不乏勇士与猛将。他们都一个个或者孤身冲上来,或者带着亲兵围上来,阻挡马芳前进的脚步。但都不是马芳的对手,而马芳的马术更是高超之极。
    不管什么样的情况,都如履平地,根本不会落马。
    不过马芳虽然势如破竹,但他内心之中依然清醒之极。知道他现在所有优势,都是建立在突击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优势越来越弱,所以不能恋战。就在太阳从地平线下挣扎而出,最后大放光芒的这一段时间之中。
    马芳带队冲鞑子营地一段杀到另一端,这中间,不知道掀翻了多少帐篷,撞飞杀死多少鞑子,并放出了多少马匹,总之将鞑子大营打得一踏糊涂。马芳冲出去之后。他们才反应过来。
    俺答看这满地狼狈,只觉得与周尚文大战一场,虽然伤亡不少,但绝无今日之憋屈,一时间怒不可遏,立即点起几支刚刚聚集起来的兵马去追,绝不可放马芳回去。
    其实俺答也知道,未必能做到。毕竟马芳有备而来,说不定前面还有明军接应。追击很可能无功而返,只是受此偷袭,他不下令追击,都觉得自己的内心之中一口气过不去。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马芳还给他一个惊喜。
    马芳杀出不久,就发现敌人追来。
    他眯着眼睛看了看日头。又看了看一侧一个丘陵。立即下令不逃了,在丘陵之上列阵。鞑子追过来,见马芳阵势严谨,一时间不敢追击。却不放马芳忽然杀下来。
    而这个时候,早晨的太阳光才脱去了清晨的纱衣,变得炙热起来。
    而马芳从东向西杀。这些鞑子看向马芳的方向,顿时觉得一轮太阳在马芳背后,光芒刺眼之极。弯弓瞄准比较困难。
    而瞬息之间,马芳就杀到跟前,先是一阵箭雨,随即透阵而出。
    鞑子聚集的人马并不多,毕竟而今大营还一片混乱,一时间能聚集万把骑兵已经不错了。而且他大多以为做了如此事情的明军将领定然猖狂逃窜,不敢回顾。万万没有想到,马芳胆大包天。又心细如发,杀了一个回马枪。
    鞑子根本没有准备好恶战,顿时溃退而去。
    不过,马芳也没有追。
    因为与蒙古人打仗,万万不可将他们溃退当成真的。蒙古人从来不以逃遁为耻,随即都可能反身回击。
    马芳看着他身边的将士,虽然不能说是全须全尾,但伤亡也不多,唯一可惜的是人数有些少,马芳暗道:“如果全军在此,我都想再走一趟鞑子大营,可惜了。”
    不管打仗有多少奇计,最后还是实力的对决。
    马芳手中实力比起鞑子还是太弱了一些。
    只是退去。
    不过,这一战就是鞑子南下的终局了。
    经此一战,俺答清点人数,此番入关则损万骑上下,对鞑子来说已经伤筋动骨了。更重要的是,联系的失败动摇了俺答的地位,俺答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在内部之中。
    而周尚文也算是用尽浑身解数了。
    毕竟大明与鞑子相比,大明强。但是鞑子与大同镇相比,强得是鞑子。
    周尚文战前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骑兵,这一战折算五六千骑之多,对大同镇来说,也是压力很大,甚至最大压力不是人,毕竟大同民风尚武,甚至可以说全民皆兵,几乎是一个成年男子,拉出来就会一些军事技能。
    毕竟在大同的民户,大多都是迁过来的,祖上都是军户,即便不是,也在军中讨过生活。所以,不敢说拉一个大同人都是精兵,但是稍稍训练却是合格的兵员。
    最大的问题是马。
    大同镇折损的战马数量,要比人多一倍。但是这战马的补充,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战马的折损,还是周尚文要面对诸多事情的一项。关于战事的善后有太多太多事情要处理了。
    都需要周尚文去那些文官太监们力争,尽可能保障将士们的权力。
    有时候,真是打得好,不如报捷文书写得好。
    且不提周尚文与大同巡抚,镇守太监之中,勾心斗角,恩怨情仇。单单说此刻的拒羌堡之中,伤员遍地。
    此刻李时珍带着来自湖广的师兄师弟们,还有军中选出来的学徒们,正在忙碌之中。
    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惠民医院之中也是如此,惠民医院的郎中分为两支,一支是薛已门下,一支是李家门下的。总体上来说,薛已门下大占上风。这倒不是薛已自己有什么想法。薛已一心扑在医学之上,根本没有想那么多蝇营狗苟的事情。奈何,薛已的弟子不这么想。
    虽然有周梦臣在。还有周梦臣与李云珍的关系,薛门弟子对这些来自湖广的乡巴佬们,不会做得多过分。但是一些区别对待,也是很明显的。这些湖广来的李家弟子自然去找李时珍出头。
    毕竟李时珍医术精进特别快,在年轻一辈之中,几乎无出其右。薛家之下,也就一个薛九针,能与李时珍争一时之短长。不过薛九针而今在曾铣军中。不在京师。
    李时珍在诏狱之中走了一圈,对官家厌恶之极,如果没有周梦臣的劝说,以及新医术的诱惑,他根本不想在北京待下去。哪里受得了这个气。
    再加上薛九针医术发展很快,在大医精诚之上,发表好些文章。开创出不少手术。而薛九针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进步,就是因为在边关,几乎每日都有受伤,而且对于鞑子尸体怎么处理?将士们丝毫不在乎。
    甚至有大胆的将士,在薛九针解剖的时候,还在一边指指点点,讨论从什么地方下刀,杀人更有效率。
    因为薛九针在当地救了很多人,当薛九针没有尸源了,有将领就带着家丁去塞外兜一圈回来就有了。哪里像在北京。死囚的数量也是相当有限的,而且不能大张旗鼓的搞。
    想要解剖练手,很难的。
    有这样的资源堆积,薛九针医术不进步才怪。
    于是,在周梦臣搭上周尚文的线之后,李时珍很快就带着湖广一批师兄弟来到了大同镇,毕竟李时珍也学了刘天和的医术,虽然没有定下师徒名分,但是却有师徒之实。再加上李时珍的医术已经摔打出来了。救死扶伤,让全军上下,都非常尊重李时珍。薛九针在曾铣军中待遇,李时珍在大同军中,只多不少。李时珍自然觉得如鱼得水,不想回去了。


第九十一章 外科手术的进步
    帐篷之中,李时珍看着一个将领,只听他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嘴唇发紫,脸上发白。
    李时珍面无表情,说道:“他伤在胸前,给他将衣服脱了。”
    立即有两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将这个将领的甲胄给脱了。李时珍看看了这个将领的护心镜,上面有明显的凹陷,这是被重兵器砸在胸前了。很多将士远远在帐篷之外看着。不敢进来。
    这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在这个时代已经不能算是孩子。他们都是战争孤儿,父祖辈都是戍边将士。而今养在军中,大军一旦交战,伤亡太多,单单凭借李时珍以及他十几个师兄弟,根本支撑不下来。
    李时珍自然要收了一大批学徒。
    如果按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