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梦臣并没有出来,只是写了一封书信给殷正茂,让殷正茂主持大局,凡是与杨继盛商量着办,如果实在处理不了,去找孟冲孟公公,或者藤祥藤公公,给他传信便是了。
    似乎没有人注意。
    陶仲文非常低调的从宫中走了出来。
    低调到,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
    而陶仲文出宫之后,一个信号就传到了严嵩府上。
    严世蕃急忙忙来到严嵩书房,说道:“父亲,陶仲文传话了。一切顺利。咱们这位陛下此刻已经在想自己的劫数是什么了?”
    严嵩脸色不变,依旧是那种温和的好像很真诚的假笑,假的如同真的一样。说道:“陶仲文还有一点用。”
    严世蕃说道:“父亲,您该给我说说,您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
    严嵩的城府有多深,恐怕连严嵩自己都不知道。
    如果按他自己的意愿,这一件事情没有道图穷匕见的一天,是不会对任何一个人说清楚的。
    但是这个人不是别人,是自己的儿子。自己唯一的儿子,总是与别人不同。而且很多机要之事,严嵩也信不过别人,只能让自己儿子来做。总体上来说,严世蕃做得好不错。
    严世蕃或许没有大智慧,但是很多小事情,却能处理的天衣无缝。
    在一些阴私事情上,严世蕃已经是严嵩的得力助手。很多事情已经离不开他。此刻虽然不到图穷匕见的时候,但已经到了开始发动的时候,自然要给严世蕃说清楚,免得他误了大事。
    严嵩说道:“你觉得我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什么?”
    严世蕃说道:“倒夏。不将夏言掀翻,我父子不得安枕。”
    “不错。”严嵩说道:“夏言是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盛气凌人,不知收敛,从来不知道包容。当年南巡之事,我迎合陛下,恶了他,就受到他的打压,之后送他回老家休息了三年,如此深仇大恨,夏言一刻也不会忘记的。而今是他顾全大局,不能对付我。一旦局势有变,你我的下场,未必比户部尚书王杲好到什么地方。”
    “所以,严夏不两立,有严无夏,有夏无严,就是老夫将昧着脸给夏言端夜壶,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严世蕃听严嵩这样说,立即说道:“那么父亲一年怎么?”
    严嵩说道:“怎么对夏言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几乎是夏言的跟屁虫?”
    严世蕃说道:“我一开始,也以为是父亲的麻痹夏言之计?后来这时间太长了一点,其中有无数机会,比如户部尚书王杲一事,如果父亲伸出援手,夏言那有那么容易立威?比如而今各地宗室藩王案,父亲只需点点头,就能让夏言焦头烂额。”
    “只是父亲都没有做?还给夏言擦屁股?”
    严嵩说道:“我即便翻脸又如何?最多让夏言焦头烂额而已,我要的是他焦头烂额吗?”
    严世蕃说道:“我知道,父亲要得是让夏言滚回江西老家。”
    严嵩心中暗道:“不,我要夏言死。”
    严嵩对付夏言并不是没有胜利的,之前所言,夏言因为大不敬,被嘉靖赶回老家,闲居三年。其中就有严嵩的手笔。但是结果如何?三年之后,夏言又起复了,一入内阁就将严嵩挤兑的无路可退。
    从这一刻期,严嵩就明白,单单是将夏言给搞回家是不行的,必须送佛送上西,送他回老家,否则打虎不死,反受其害。
    只是这样的话,却不是这个时候对儿子说的。
    严嵩说道:“夏言傲气大,口气大,心气大。一心想搏一个青史留名的名头,复套就是他夏某人大明名臣的注脚。只是夏言最大毛病,就是言过于实,口气比能力大。复套这一件事情,就是勒死夏言绳索。”
    “为了这一件事情,夏言有进无退,只能硬撑着。”
    “我厚着脸皮舔夏言,你一开始就不相信,你觉得,而今夏言相信吗?”
    严世蕃沉吟片刻,说道:“应该相信了吧。毕竟都小一年了?”
    严嵩摇摇头说道:“夏言一个字都不信,但是而今他不能不信了,因为已经没有精力对付我了。之前夏言的力量在中枢,而今却不是。曾铣在北,朱纨在南,更有几十路御史在天南地北,山东赈灾,治理黄河。哪里不要人。这一件事情那一件出了问题,对而今的夏言就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他挑选出来的,都是精兵强将,最得夏言信任的后辈。唯有这样他才能安心。”
    “再加上王杲案,以霸道御下,寒了很多人心。”
    “单单在京师,夏言的势力已经不如我了。”
    严世蕃说道:“那么我们可以发动?”
    严嵩淡淡一笑,说道:“发动,还早着?用他夏言自己的话怎么说?有他夏某人,京城的魑魅魍魉就翻不了天。虽然口气大了一些,但也不算错。”
    严世蕃说道:“父亲,何必涨别人士气,灭自己威风。我看夏言也不过如此。”
    严嵩淡淡一笑,说道:“你是看人挑担不腰疼。我与夏言多年老对手了。如果夏言那么好对付?你爹岂不是一个废物?即便我斗倒夏言,也要知道夏言凭什么能纵横官场这么多年?”
    严世蕃说道:“还请父亲指点。”
    严嵩说道:“夏言脾气大,找到机会,训斥二品大员,如训一狗,很多人都有怨言,乃至陛下也不是没有受夏言的气。但是细细说来,论得士林之心,我不如夏言。论任将御敌之能,我不如夏言,论理财之道,我不如夏言。有此三不如,这是为什么陛下受了夏言不少气,也要留任夏言的原因。”
    “朝廷离不开夏言。”
    严嵩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严嵩污名,士林之中谁不知道。
    其实这个时代的明代社会,也不是多崇尚廉洁的。比如夏言自己也不是太干净的。但是有一些贪污,不过是惯例。而严嵩的贪污就是特例。特例到什么地步,就是嘉靖自己都知道严嵩是一个贪污犯。
    这样的严嵩能在士林之中有什么好名声?
    至于御将之能,理财之道,更不用说了。
    必须承认,夏言也不是历史第一流名臣之选。否则也不会因为一场复套之战,弄得狼狈不堪。但是即便如此,夏言的能力还是远朝严嵩的。否则夏言死的时候,大明南北内外,还过得去。结果不过一两年,北虏南倭,南北交战,军民皆疲。
    这就是严嵩与夏言之间的能力差距,简直不是一个段位的。
    当然了,严嵩并不觉得他们相差这大。只是觉得稍稍不如而已。
    严世蕃说道:“如此说来,夏言岂不是永远倒不得了?”
    严嵩哈哈大笑,说道:“朝廷离不开夏言?但是你觉得你爹与夏言抗衡这么多年的根本何在?”他随即自问自答,说道:“不是别的,就是陛下离不开我。当今陛下,想要安坐西苑操纵天下,但是夏言这等人是他能操纵的吗?朝中大臣众多?陛下不担心,他一旦放手,就多一个杨廷和吗?”
    “唯有我,事事恭敬,从来不敢擅做主张。从陛下之所欲,善陛下之所善,恶陛下之所恶,以天下之物力,结陛下之欢心,朝廷离不开夏言?陛下眼中朝廷到底有几分?谁都不知道?”
    “陛下一旦离开我,对下面这些士大夫,就不顺手之极了。这就是我之所以能屹立不倒根本所在。”


第一百零四章 张弓
    严世蕃沉思片刻,说道:“父亲,如此说来,你与夏言之间,其实是陛下特意安排。彼此制衡,异论相搅,以陛下之意,自然不会让你们任何一个人倒下来,那这夏言,怎么弄?”
    严嵩听了,微微一笑,说道:“孺子可教?如果倒夏,只想着倒夏,就落了下层,这夏是绝对倒不了的,必须考虑陛下的心思,我舔着脸给夏言当了这个长的狗,而今复套之事,少不了我的支持。我回戈一击,这是上书抽梯之计。不过这一计,会让夏言很狼狈,甚至复套事败,曾铣下狱,但是却未必能拿下夏言。必须从里面配合着打。”
    严世蕃说道:“怎么打?陶仲文今日做的事情?”
    严嵩说道:“一个引子而已。只有陛下信了,下面才好做文章。其实陶仲文一时间做不成也无所谓。陛下从小好神仙之术,那里是一时半会能改的。只要多安排几次,陛下自然会疑神疑鬼的。”
    严世蕃若有所思,说道:“父亲,是要将劫数往夏言身上引吗?”
    严嵩说道:“不用引,你觉得当今天下能威胁到陛下地位的人有谁?”
    “从宫禁来说,是黄锦与陆炳。宫禁一直在两人手中掌握。”严世蕃说道这里,摇摇头说道:“黄锦无根之人,在外没有根基,能成什么事情,陆炳更是如此,他已经位极人臣。除非自己做皇帝,否则即便换一个皇帝也未必能有今日的地位。不要锦衣卫威风凛凛,但其实不过是寄生内廷,每有了内廷,反手可灭。”
    “至于京城领兵勋贵?即便有几个有能力的人,也做不成这样的事情?”
    严世蕃想了想去,叹息一声,说道:“父亲,朝廷法度严谨,本朝达官贵人想造反,反而不如平头百姓。我也想过夏言。但是夏言在京师没有一兵一卒。估计朝廷一声令下,不用锦衣卫,顺天府的衙役都能将他拿下。”
    严嵩说道:“我们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怎么想?曾铣手中大军云集,大同周尚文与夏言的关系不太亲密,但也不差。而且夏言身为大学士,想要巴结他的人,数不胜数,找一个地位敏感的也不大难吧。”
    “你难道没有听过疑邻盗斧?”
    严世蕃听了,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他对父亲用计的手段,佩服之极,简直草蛇灰线,伏行千里。从来在不起眼的地方,轻轻一动,剩下的事情就自动完成,似乎根本不用他接下来多做什么了。严嵩在为政上大有失措之处,但对人心的揣摩,却是独步天下。
    特别是对皇帝心思的揣摩。他甚至比皇帝本人还了解皇帝。
    严嵩不用自己在皇帝耳边进谗言,说夏言的不好,这样的动作太大,而且效果也不会太好的。毕竟嘉靖疑心病重,严嵩这样说,甚至可以适得其反。但是只需不断加强皇帝内心之中,他有劫数的感觉,增加皇帝的危机感。
    本来就疑心病重的皇帝,会更加疑心所有人。
    严嵩只需顺势激化夏言与皇帝的矛盾。在关键时候加码一两次,就足够了。夏言也不是好脾气的人,有时候软不下身子。其中有太多让严嵩上下其手的地方了。
    严世蕃说道:“父亲。这能成吗?劫数这东西,实在太虚了。到底是什么劫数?什么不是劫数?陶仲文一面之词。陛下能信吗?”
    严嵩淡淡一笑说道:“你知道内阁一天处理多少奏折吗?皇帝一天看多少奏折吗?下面人可以报喜不报忧,我也可以报忧不报喜?我不猜陛下内心之中对应的劫数是什么?”
    “反正天下之间,这么多破事,都让陛下知道不就行了。”
    “我毕竟是大学士,总不能一直粉饰太平。”
    严世蕃听了,说道:“父亲高明。”
    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可以说是官僚的本性。严嵩之前从来是好好先生,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钱给到位了,好好先生不是不可以做的。所以嘉靖自以为明察秋毫,其实是建立在下面粉饰太平之上。
    即便是锦衣卫东厂也是如此。
    毕竟,皇帝是想知道什么的时候,让锦衣卫东厂去查,他们的调查,也不过是在这张大网上修修补补而已。甚至虽然陆炳与黄锦对皇帝忠心耿耿,但是东厂与锦衣卫下层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
    这可不好说了。
    严嵩而今扯了这张遮羞布。绝对给嘉靖很大的刺激。嘉靖本身又是信奉神神鬼鬼的,有陶仲文暗示在下,各种变化在后。嘉靖不对自己有劫数这一件事情,深信不疑才怪。
    严嵩说道:“你知道我要怎么办就行了。最近断绝与陶仲文一切联系。告诉陶仲文,剩下的让他自由发挥便是了。总之,让他记住,而今不是找周梦臣麻烦的事情,周梦臣的靠山夏言,夏言倒了。周梦臣就死定了。”
    严世蕃轻轻一笑。明知道严嵩在哄陶仲文。
    什么周梦臣的靠山是夏言,周梦臣的靠山明明是皇帝吗?
    不过,这些在大明高层一目了然的东西,对于圈外人,却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陶仲文在皇宫的时候,就是一个政治边缘人。更不要说而今脱离政治中心这么长时间了。
    对于一些门道更是搞不清楚了。
    严嵩这样说,他也只能这样信了。
    严嵩想起什么了,说道:“还有一件事情你要留心,那就是鲁王案。”
    严世蕃说道:“鲁王妃已经送来不少东西,我们…………………”
    严嵩说道:“这一件事情我们不能插手。陛下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