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嵩,冲击内阁首辅的好机会。
可惜,翟鸾小心翼翼了十余年,被他儿子给牵连了。呜呼哀哉。
严嵩与夏言之间的争斗,让这些高层大员,犹如走马观花。根本没有几个能在资历上,权力上可以为两者之备的人选。
或许这是严嵩与夏言一点点小默契。
毕竟,一个随时可以代替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潜在的对手。
而闻渊算起来,倒是比较合适。而今大明朝廷高层已经进入了嘉靖时代,之前各级高官,正德年间的进士居多,但是在这三五年之内,除却少数之外,都是嘉靖年间的进士居多了。而闻渊是少有的弘治年间的进士,这三朝元老的名头,还是值一些钱的。
其次,闻渊虽然没有在北京担任多长时间尚书,但是在南京当尚书,可以是有十几年之多,从资历上也勉强够了。
再加吏部权力,是勉强能与严嵩争一争的人物。
严嵩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土都埋到脖子上的老尚书这个时候,居然与他争上一争。一时间心中急转,额头微微见汗。他素来谨慎,很多事情都预先打过腹稿。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老不死的会来这一手。
一时间居然没有想到什么办法,可以拿下闻渊。
毕竟倚老卖老,很多时候真让人没有办法。不过缓急之间,倒是想出来一点什么。就是从这个“老”字上面做文章。
嘉靖问道:“老尚书,年纪大了,朕不忍心老尚书如此操劳。还是让年轻人来吧。”
闻渊说道:“陛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臣虽老,但是精力还算旺盛,而且臣以为内阁常年只有三四人,失乎太少了,臣觉得,应该增加内阁人数。多选几个年轻人入阁,也算是为陛下分担政务。”
“毕竟,夏阁老告老,内阁之中只有严阁老一个主事。虽然严阁老愿意为朝廷效力,不言辛苦,但是总是不合适的。臣请陛下三思。”
如果张治在这里,估计要说,他张某人难道不是人,难道没有在内阁之中,为什么闻渊说的时候,根本没有将张治算在其中。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张治在内阁之中表现已经被闻渊看透了。不是一个当首辅的料。
第一百二十九章 给严嵩的耳光
张治在内阁之中权力已经被夏言与严嵩分割完毕了,张治留到手中的,只是一些杂务。
而今夏言倒了,内阁大权更是全部被严嵩抓在手中了。
就好像夏言被嘉靖召回,回到内阁仅仅是与严嵩平起平坐,但是朝廷上下都视夏言为首辅。同样的原因,严嵩在内阁之中,上下浮沉十几年有余了。张治才进来一两年,不过从资历,威望,手腕上,都争不过严嵩。所以张治只能被动的变成一个闲人了。
这其实并不符合嘉靖一向政治原则:那就是内阁不能放在一个人手中。
严嵩哪里有那么多例外。
所以,而今的严嵩取代的夏言的位置,那么谁又会占领原来严嵩的位置?
这是一个嘉靖正在思考的问题。这也是闻渊看到的机会。所以闻渊的自荐,并不是胡来的,而是看中时机的提前卡位。
嘉靖听了,心中也在思量。
严嵩在内阁一家独大,总是不对的。但是谁来做这个制衡严嵩的人?
嘉靖内心之中一时间并没有人选。不过他看看了闻渊,心中暗暗摇头。如果闻渊年轻十岁,嘉靖可能会选闻渊,原因很简单,严嵩与夏言这个组合,嘉靖已经用了好些年了。
而闻渊这个年纪的人了,说不定那一天就晚上脱掉的鞋,第二天就穿不上了。
如果闻渊有一个三长两短,嘉靖岂不是又要麻烦一阵子。
而且即便闻渊能活到八十多,而且精力旺盛。嘉靖又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严嵩年纪也不小了六十多的人了,两人到时候前后脚去,嘉靖岂不是要收拾烂摊子。
所以,他是毕竟倾向于一个年轻一点的大臣,来制衡严嵩。
但是嘉靖对这一件事情,其实并不着急。
原因很简单,夏言是嘉靖掌控不了的人,而严嵩是嘉靖能掌控的人。而且夏言虽然去了,满朝之中,还有很多夏言的支持者,严嵩即便独霸内阁,也不能做到独揽朝政。
而且年轻一辈的人才,嘉靖而今没有人选,但他有一套挑选人才的手段。说起来,张璁,夏言,等大臣,都是嘉靖一手提拔的。他之前没有费心思在这上面,如今他只需在朝廷四十五多岁五十五岁上下,有资历的年轻大臣之中,好好琢磨一番,定然能找出人才的。
毕竟,很多时候,上位者从来不担心没有人才可用。只是没有位置可以安排而已。
嘉靖说道:“老尚书所言极是,是该挑选一些人。给内阁增添一些人手。只是老尚书毕竟老了,而且祖宗成法,吏部尚书不得入阁。这样吧,老尚书为朕挑选一个名单给朕?”
闻渊听了,心中咯噔一下,知道他今日所有努力就都失败了。相比于严嵩而说,他见嘉靖一面很不容易。今日掀不翻严嵩,今后就更难了。
至于吏部尚书不能入阁的规定,是有的。
那是因为吏部尚书的权力能与内阁大学士平起平坐的时代。但是而今已经不是了。吏部尚书见皇帝都这么难。朝廷大权自然向内阁集中。吏部尚书虽然号称天官,但是终究在内阁之下了。
闻渊管心中怎么想,此刻都不能与嘉靖唱反调,说道:“老臣遵旨。”
嘉靖似乎想到了什么。说道:“对于夏言的处置,老尚书有什么想法吗?”
闻渊说道:“陛下,汉有成法,将相不辱,不管夏言如何,他都是大明内阁首辅,老臣请陛下给大明留些体面。”
嘉靖说道:“此乃是汉之成法,非大明之成法。大明之成法,刑不避公侯,公侯尚且不避,区区一个内阁首辅算什么?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况且而今还没有到白刃的地步?这又怎么能不算体面啊?”
嘉靖说的时候,语气平静之极。
这其实也是嘉靖的真实想法。
说嘉靖一定要杀夏言,那是未必。但是嘉靖一定不想杀夏言,那也未必。
对于嘉靖来说,夏言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夏言的生死,并不在嘉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只是考虑而今局面。既然选了严嵩,就要为严嵩站台,甚至他也愿意为严嵩站台。
因为他需要的是一个一直依靠自己的内阁首辅,而不是一个手腕极盛,可以将朝廷上下整合起来,与自己对着干的内阁首辅。
夏言失败的最大的原因,是他太强势了。
严嵩看出来嘉靖的需要,夏言未必没有看出来的。但是夏言有建功立业之心,他这是首辅,不仅仅是给皇帝当的,也是给天下当的,给大明当的。给自己当的。而严嵩知道自己短板。他想要的也仅仅是内阁首辅之位而已。
仅仅当皇帝大明首辅,也未必不可。
性格决定命运。
而今此刻严嵩拿不下闻渊,嘉靖自然要帮忙让闻渊低头,给严嵩建立起威信。最好,今后严嵩既能处理朝廷上下事务,又事事离不开嘉靖自己的影响力。这就比较完美了。
闻渊低头行礼说道:“陛下,说的是。”随即起身,上前几步,重重一耳光打在严嵩的脸上。
严嵩根本没有想到,闻渊居然敢在皇帝面前动手。
刚刚开始的时候,根本不知道闻渊想做什么。等耳光落在脸上的时候,才知道闻渊要打他。想躲闪已经来不及了。
严嵩挨了这一巴掌,顿时满脸通红,双眼几乎要瞪出来了。六十岁的人了,何曾受过如此奇耻大辱。而闻渊就在严嵩面前一步之遥,语气有些轻佻的说道:“严阁老的确是够体面的。”
严嵩手指握拳。很想一拳打出去。但是生生忍住了。
闻渊见状,心中暗道:“严嵩还是有几分城府的。”
“闻渊,你在做事吗?”嘉靖有些恼怒的说。
闻渊跪下,将官帽放在地面之上,说道:“臣实在见不惯严阁老,以陛下之命残害忠良之士,想以当头喝棒,将起唤醒,可是严阁老脸皮之厚,非臣能及。臣弹劾严阁老,贪污枉法,残害忠义之士。臣以为官职担保,句句属实,请陛下详查,如有不实之处,甘当王法。”
其实闻渊知道,这弹劾是没有用的。
因为严嵩做的事情,都有嘉靖的默许。
他之所以故意打严嵩一耳光,并不是生气是的。而是想让严嵩还手。他老人家而今不告老,一两年间,也要告老。早一年,晚一年,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他毕竟资历老。今天严嵩只要一动手。
闻渊就能以互殴为由,想办法将严嵩一并拉下来。毕竟,闻老爷子八十岁的人了,不管情况怎么样?严嵩一旦动手,就是严嵩没理。
虽然这手法不地道,对,就是街头巷尾倚老卖老的碰瓷手法。但是明朝大臣在殿上动手,也是有传统的。
只是奈何,严嵩是有道行的,都气得目眦欲裂。但是硬生生的一动不动,大有打了左脸,将右脸送上去的样子。这种唾面自干的态度,让闻渊实在没有什么办法了。
嘉靖说道:“今天这事情,谁也不准外传,一个吏部尚书如此作为成何体统。我看你是老了。回去之后,上表致仕吧。”
嘉靖也不好对这个老臣做些什么?打不得骂不得,毕竟要尊老爱幼,干脆踢回家吧。
对于闻渊来说,这是意料之中的。毕竟错过了今日,严嵩有的是办法,将闻渊给搞下来。闻渊今日来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要么今日内阁,与严嵩在新的战场斗下去。要么就告老还乡。
反正他已经快八十了,也该回乡看看了。
只是他不甘心,不甘心,年轻的时候,没有干翻刘瑾,而今却又不能弄掉严嵩。
第一百三十章 夏言下狱
严嵩恨不得将闻渊大卸八块。
但是不能。
即便这消息传出去,在外人看来,闻渊已经付出代价了,吏部尚书都没了。八十多岁的老糊涂了。还真能要了他的命不成。毕竟是朝廷上仅存的三朝元老。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太过分。
不过,严嵩不能拿闻渊怎么样。但是闻渊一下台,对付夏言的阻碍再也没有了。
严嵩立即下令,将夏言下诏狱。
夏府。
之前门第煊赫,门外车水马龙排不到头。而今冷冷清清,连门口的落叶,也没有人清扫。似乎要堆积成软软的一堆,唯有几个锦衣卫在这里站岗。
随即陆炳亲自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而来。
陆炳在门口抬头,看了一下夏府的牌匾。叹息一声,一挥手。立即有锦衣卫一马当先,冲了进去。他们在每一个角落站定,将整个夏府都层层把守起来。
陆炳进去之后,问道:“人在哪里?”
下面立即有人回答说道:“在书房之中。”
陆炳点点头,大步走了进去。来到书房之中,却见夏言靠在太师椅上,手中卷着一本书,正在细细品读。见陆炳来了,轻轻一笑,说道:“陆少保来了?看来外面的事情,严嵩弄得差不多了。”
陆炳不接夏言的话,说道:“阁老,在下奉命行事,身不由己,若有得罪的地方,还请见谅。”
夏言将手中的书合起起来,封皮上写着《太祖实录二百二十四卷》。夏言将书轻轻放好,说道:“阶下囚而已,哪里有什么见谅不见谅的,陆少保,也无须叫我阁老,如果陆少保,还念老夫一丝旧情,还请对小儿高抬贵手,我艰苦半生,唯有这一丝骨血,年方九岁。什么也不懂,还请陆少保开恩。”
一辈子硬气无比的夏言,少见的服软了。
也不是为了他自己。
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一条小命,夏言宁肯挺着脖子,让嘉靖来砍,也不会低头的。但是人一辈子岂能仅仅为了自己。夏言从不惧死。而且他也很清楚,严嵩决计不会放过自己的。
无他。如果严嵩有放过他的想法。早就将夏言远远放逐出京师。而不是扣在京师, 不闻不问。其中深意夏言岂能不知道。
夏言愿赌服输。只是他一辈子子嗣艰难。唯有一个小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他可以不在意妻妾,但是不能不在乎这一丝骨血。
陆炳心中叹息一声,说道:“夏阁老的意思,我明白。而此事,非上谕不能行。下官也无能为力,不过请夏阁老放心,虽然在诏狱之中,但没有陛下明旨,在下不会加一指于阁老,以及阁老的家眷。阁老就当换一个地方读书。而且,进了诏狱之后,复出的大臣,也不在少数。阁老大可宽心。”
夏言叹息一声,说道:“而今不是国初,今日不同往日。罢罢罢,走吧。”
是的,锦衣卫诏狱之中,有很多大臣都常住过,之后又被起复了。特别是成祖年间。那是牵扯到当时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