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他的入宫凭证。
周梦臣畅通无阻的进了宫,只是他少见的没有见到皇帝。
皇帝不见他。
这让周梦臣一愣。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过,他在宫中也是有自己的关系网。周梦臣找人通知冯保一声,自己找一个角落等冯保。
冯保知道周梦臣入宫之后,立即过来说道:“师傅您来了。”
周梦臣与冯保找了一个地方坐下。周梦臣犹豫了一下,问道:“陛下可是对我有什么意见吗?”
虽然周梦臣此刻在朝廷之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根基。
他与徐阶有张居正作为中间人,虽然没有多亲近。但也算是盟友。成为气学门人。也继承了王廷相的关系网,在河南,河北一带的士人之中也有些名声了。再加上之前因为解剖的争论,让他名声传遍天下。
还有他自己手下也有一帮朋友。
最少,他不是没有圣宠就无法活下去的人。
即便而今嘉靖死了。周梦臣或许会沉沦一段时间,但是终究会出头的。
只是不管周梦臣愿意不愿意承认。嘉靖与他的关系之间,虽然有一点隔阂,但是依然是周梦臣最大的大腿。他之前来求见,几乎没有怎么拒见的。今天有些奇怪。
冯保听了,有些吃惊说道:“师傅不知道?常安公主薨了。太子也病了。这几日陛下一直在操心这事情。甚至你那妻兄还有很多名医,已经在宫中好些日子了。”
周梦臣听了一愣,说道:“尽有此事?”
周梦臣回忆起来,他与常安公主有过几面之缘,虽然不熟悉,但也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天不假年,这才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这样去了。这让周梦臣不胜唏嘘。
在此之余,心思也放下不少。
毕竟,皇帝不是有意不见他。在子女生病的时候,对于任何父亲来说,其他事情都是小事。
只是周梦臣想起了永宁关的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冯保看出了周梦臣欲言又止,说道:“老师,你这一次进宫可是有事?”
周梦臣沉吟片刻,说道:“是有一事。”随即将永宁关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给了冯保听,最后说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如此大事,岂能如此处置。岂不令忠臣义士寒心?我正想禀报陛下。只是遇见而今的事情。”
冯保沉吟片刻,说道:“师傅,严嵩敢这样做。在我看来,其实也是因为陛下伤心与公主之伤,又担心太子之病。对朝廷上下的关注,远远比不上之前。我听说,陛下一连好些日子都没有怎么动奏折。都是由司礼监负责的。”
“师傅可能不知道,外人看我等内官威风凛凛。但是陛下在国家大事上从来是信大臣,不信内臣。所以司礼监几乎是照准内阁票拟。”
“黄公公一直跟着陛下,很多事情上,自然不如内阁诸位相公。”
“而且…………”冯保压低声音,左右看看,说道:“而且,师傅觉得陛下真不知道吗?”
周梦臣大吃一惊,说道:“你的意思是?”
冯保说道:“而今的陛下,无心朝政,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时候,严嵩既然这样做。肯定是想过,有人在御前告状的。特别是老师是当事人。恐怕他早就与陛下通了气了。”
周梦臣听了,猛地站了起来。他很想厉声斥责,说冯保胡言乱语。但是他不是这个时代的大臣,将君主的形象完美化。而是细细揣摩嘉靖会不会这样做?
顿时周梦臣只觉得好像苦胆被打翻了。一时间整个内腑都是苦的。
似乎真有这个可能。
嘉靖以权术御下,从来不讲什么道义的。
他只是讲效果。
而且嘉靖又是一个极其自私的人。对于嘉靖来说,天下之大,从来不及自己重要。所以边关上一战之胜负,胜多少,负多少,在嘉靖看来,其实并不重要。如果说嘉靖而今有时间的话,他未必不会拿这一件事情来敲打严嵩。
但是从来不是为了下面主持正义。而是觉得严嵩的势力有些大了。
而今,太子病重。嘉靖连见周梦臣时间都没有,在这一件事情上,就是另外一个选择了。就是暂且按下不表。就当是不知道。
当然了,按下不表,不是今后都不说了。而是准备秋后算账。
等有需要的时候,这一件事情翻出来,就能将严嵩置于死地。
从权术的角度来说,嘉靖太有可能这样做了。
毕竟嘉靖实在太聪明了。
只是周梦臣内心之中一口不平之气,却是宣泄不出来的。他不仅仅是为了战死在永宁关的将士不平,也为未来的局势担心。俺答已经磨刀霍霍了,经过这一战之后,在宣大收获不少,俺答的实力又有所增强。
等他将这些劫掠的物资人口消化掉了。明年俺答南下的时候,只会更强。
而今九边局势只会比今年的情况更加糟糕。
明年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谁也不好说。
不得不承认,每一个政权都有他的痼疾,比如蒙古人永远不可能将营地扎坚固了。这是他们民族性决定的。而汉族政权永远是战胜于朝廷,才能战胜于疆场,前有岳飞,后有曾铣,无不说明了这个道理。
周梦臣暗暗下定了决心。虽然他知道而今与严嵩刚正面,未必有什么好下场。但是而今不得不为了。
冯保似乎看出了周梦臣的想法,劝说道:“老师,陛下最近心情烦躁,宫中有好些人都是触怒陛下的眉头,被杖毙了。老师最好不要在陛下面前提起这一件事情。”
周梦臣说道:“我心中有数。知道分寸。”
周梦臣毕竟是现代人,既然下定决心,要与严嵩再次搬一下手腕。也不会草率动手,更不要如什么言官,以死上奏那一套。总是要讲技巧,讲手段。即便不能成功,也会保全有用之身,以备将来。
只是,从什么地方下手。周梦臣一时间还没有想起来。
周梦臣岔开话题,说道:“对了,太子是什么病?”
冯保叹息一声,说道:“这是宫中绝密,很多人都不知道,不过我打听了,据说是娘胎里带得病,不仅仅太子,连常安公主,思柔公主也是。”
“等等。”周梦臣说道:“思柔公主也病了?”
冯保点点头,说道:“今年真的不顺。反正宫中的人连高声说话都不敢了。”
周梦臣一下子理解了嘉靖。
前文说过,嘉靖有三子四女,三子自然是太子,裕王,景王,公主,也就是刚刚去了的常安公主,思柔公主,宁安公主,嘉善公主,还有一个去了数年的归善公主。
一下子一半的子女都生病了。
作为父亲岂不是要急疯了。
但是周梦臣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理解这个时候嘉靖的心情。立即嘉靖在这个时候,不想大动干戈。只是嘉靖是皇帝。皇帝享受全天下人的供养的时候,也承担了全天下的责任。在这一点上,嘉靖实在是难辞其咎。
只是周梦臣忽然觉得有些奇怪,说道:“你确定不是宫中染疾了,比如天花什么的。太子与两位公主都是娘胎之中带病,这也有一些太奇怪了。”
冯保说道:“这一点谁敢开玩笑啊?不要命了。决计不是什么天花。”
周梦臣心中一亮,暗道:“或许有这种可能。”
第三十七章 安置下属
太子到底是什么病?
而今是宫中所有低气压的来源。自然被保密。
周梦臣内心之中有所揣测,但也不敢宣之于口。毕竟这一件事情不确定性很强。
只能等下一次求见再做打算。
不过,宫中可以不将宣大之事当一回事。但是周梦臣却不能不处理。
周梦臣回到家里,就看见等消息的人。
翁万达做事还是有底线的。或者说有分寸的。跟随周梦臣去永宁关的三千人。回来的有两千多人,还有数百伤员。这些人的赏银与抚恤。他都没有克扣。当然了,翁万达也明白,这些人都是根底的。不管是那些想考武举的,还有丰城侯府带来的人。不安抚好了。容易出事情。
都是北京人。人多了容易搞出群众性…事件。在大明最多的群众性…事件就是兵变,对于这一件事情,翁万达是很有经验的。
事实也证明,下面的士卒一般来说目光都比较短浅。一个个都领了银子。他们才不在乎,上面受到了什么待遇。即便知道了,也不过是口头支持几句,让他们做什么事情却是敬谢不敏了。
但是对于跟随周梦臣的人,或者被周梦臣栽培的人。却是另外一个待遇。
李儒不用周梦臣管,丰城侯还没有死。李儒该得的东西,自然一分也不会少。但是对周梦臣,丰城侯也是有几分怨言的。毕竟丰城侯子嗣单薄。成年儿子就这一个有些出息。一旦有个三长两短,丰城侯府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而且仇鸾用事,丰城侯也被压制了。使不出什么力气。对于周梦臣的遭遇,也是爱莫能助。
但是他点出的几个千户,却全部搁浅了。
没有将卢镗重新关进刑部大牢之中,已经是法外开恩了。至于其他的待遇,想都不要想。
这让周梦臣压力很大。
周梦臣给下面人的承诺如果不能兑现,将来周梦臣说话,还有没有信用。周梦臣说话没有人听,他还怎么拉拢人手。戚继光倒是好办。戚继光已经决定在周梦臣门下学习一两年了。
程大位已经对自己这位小师弟进行了第一次摸底考试。反正脸色有些不大好。
不过,程大位都习惯。
可以说周梦臣所有弟子的基础都是程大位给打的。虽然这位小师弟基础差了一点,看上去很激灵,不是傻子。而且师傅对他要求也不高,一两年之间,或许能赶上来。
但是卢镗与王效就不好办了。
周梦臣干脆将两人召到身前,问道:“这一次你二人都是有功之臣,我特别按下了你的赏赐,就是问问你们有什么意愿,有什么想去的地方,我好针对做安排。”
在下面人面前,周梦臣不愿意丢面子。自然不会将内情一五一十的说给他们听。
不过,虽然兵部不给安置。周梦臣这些年的关系也不是白给的。远到边关,深入大内,周梦臣人脉也不浅。如果是两个文职,或许不好安置。但武将毕竟不受关注,周梦臣自信能安排好的。
只是消耗的周梦臣的人情。比起自己的信用来说,这一点点人情也算不了什么了。
王效欲言又止,说道:“大人,真的什么地方都可以?”
周梦臣说道:“你且说说,看看我能不能办到。”
王效说道:“大人,我听说大人与锦衣卫的关系不错……………”
当然,宵禁之中,周梦臣让锦衣卫护送,奔波于城内,有不知道多少看到了。周梦臣也没有想过掩饰,微微一愣,说道:“怎么?你想去锦衣卫?”
王效说道:“让大人为难了,其实不是我想去锦衣卫。而是我本应该去锦衣卫。”王效脸上带了几分黯然,说道:“我本是嘉靖十一年的武状元。按照惯例,我本来就该进锦衣卫,结果,被人看中这个名额,不仅仅夺了名额,还顺便剥夺了我武状元之名,我多次从军,多有功劳,但是每每我的名字,就被人抹掉。这才沉沦至今。我而今已经五十有三。年岁已老,孙儿都大了,本不该在京师求富贵。只是这一口气,我实在是咽不下。想到锦衣卫为儿孙求个前程,已经是执念。还请大人成全,不需要千户,哪怕是百户也是可以的。”
周梦臣听了,内心之中也不由有几分慷慨。在锦衣卫之中立下一些功劳,很容易得世袭的资格。有锦衣卫这一层虎皮,在地方上也是很有用,这恐怕是王效对进入锦衣卫之事,念念不忘,遗恨如今的另外一个原因了。
虽然永宁关之战,王效似乎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但是周梦臣的命令,王效都能做到位。与戚继光夺关的时候,也是冲杀在前,宝刀不老。
对于王效能否胜任更高的军职,周梦臣不知道的。但是有一点,周梦臣还是确定的。王效为一军之部将,一地之镇守,还是可以胜任的。其他方面只能观其后效了。
大明朝廷的诡谲就在这里了。
一边觉得将才青黄不接。一边只需稍稍一筛选。都是将才。
周梦臣说道:“当年夺你名额的人是谁?说来听听。”
王效说道:“大人放心,已经不在了,就是寿宁侯。”
周梦臣自然知道寿宁侯是谁?就是弘治张皇后的两个弟弟,正德皇帝的舅舅,有名的嚣张跋扈的外戚。只是在嘉靖十几年早就被掀翻,并踩上一万只脚了。周梦臣有些奇怪。说道:“寿宁侯已经倒台了?难道没有对你进行一些补偿?”
王效苦笑说道:“朝廷哪里记得这些小事啊。”
周梦臣忍不住有一丝感叹,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