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句话了。
第四十五章 周家村
地下水的压力很大。
刚刚挖掘出来的水井,已经形成了一个喷泉。
不过看样子,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压的衰减,喷泉的高度,也在一点点减低,估计几天之后,这个喷泉,也会消失掉。赵九指挥人在附近挖出一片小池塘,也算是为了养济院这个大院子,增添了一点新鲜的颜色。
周梦臣此刻正对着喷泉这沉思。
目光游移且没有聚焦。
周梦臣的心思,都没有在喷泉之上, 而是在思考之前老者提出的两个问题。
周梦臣长叹一声,不得不承认,即便他有很多后世的见识,但是在很多事情方面,还是有局限的。现实很多问题,都不是用高科技可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并不是真空的科学空间,并不是单单用数据可以计算出来的。
他勉强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但是想造出一套能在大多少土地之上迅速打井的机器,却有一点难了。
在此之外,还有考虑工艺与成本问题。
周梦臣忽然转过头,说道:“大壮,你去过城外吗?”
周大壮口舌不便,很多时候都是默默的站在周梦臣的身后。大多数时候,都让人忘记了。
周大壮张嘴,说道:“小时候…………………”
周梦臣说道:“我知道,你小时候,就在城外住着。我们去看看如何?”
周梦臣虽然在对周大壮说,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在征求周大壮的意见,而是一个决定。周梦臣意思到,他自己一个人在这里空想,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周家虽然世居武昌城中,但并不说,在武昌城外,就没有根基的。
前文说过,周家本来是有些土地的,只是因为周父生病,全部卖掉筹钱治病了。在古代土地也不是能够随便就有的,周家的土地,大多在周家村附近,也是村里人看管的。这个周家村,大半都是周姓,虽然与周梦臣家中,早就出了五服,但是毕竟是一家人。
每年祭祖的时候,周父也是回去一趟的。周梦臣也是跟随的。
只是周父几年前生病了,缠绵病榻。就不能动身了,周梦臣也就没有回去过。
而今周梦臣想对农村做出详尽的调查,自然是首选周家庄了。
周梦臣回去之后,向周母禀报这一件事情。
周母眼睛一亮。说道:“再好不错,现在家里有了钱,能不能将家里的地给赎回来。这五百两银子,你带上,只要有地,多少钱不是问题。”
周梦臣对周母的心情很能理解。
如果看大明耕地的价格,可以说从大明开国以来,到而今,只要不出现什么兵乱。土地一般只会涨价,而不会降价。
所以,土地本身不仅仅是生产资料,也是金融工具。还不单单如此,还是权力的一种衍生品。同样是拥有土地本身,也是一项权力。
总之,土地在古代的特殊性,即便是写一部四百万字的专著,也未必能完全能说得明明白白的。
所以,土地从来是不愁卖的,但是却愁买。
很多人手里有钱,却买不到地,所以才有那么多达官显贵,要干一些强买强卖的勾当。
周梦臣一也知道,这地一出手,想要再卖回来,那么是想要加价再买回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倒是今年如果大旱,收成不好,或许有很多百姓不得已出卖自己的土地。只是这样的事情,周梦臣也有一些不忍心去做。
周母既然说出口了,周梦臣只能先答应下来,说道:“好,我回去看看。”
但凡出城,周梦臣都不会一个人走。
在城外码头,乃至金沙洲,鹦鹉洲等地方,虽然是在城外,但是街道林立,与城内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周梦臣并不用多担心,但是其他地方却不是这个样子了。在乡间的小路之上,死个人就地埋了,或许就是一个悬案。
大明各地府县城池外面,虽然不能说是法外之地,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太平地方。
于是周梦臣一行五六人,用了两辆马车。
周梦臣带了周大壮,程大位,还有两三个程家的活计。也算是临时借用一些人手。
武昌城水道非常密集,官道也很方便,算是水陆之要冲。只是一出官道,周梦臣就决定下马车,步行。
无他,实在太颠簸了。
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因为这么多天没有下雨,道路倒是不泥泞。只是坑坑洼洼的,走路都是一脚深一脚浅。而且,马车在这里的道路上,并不比人走得快上多少。
这一路,走得好生艰难。
在这个时代,走路全部靠走,周梦臣觉得自己体力,比之前好上了太多太多了。但是即便如此,这路走起来,还是艰难无比。周梦臣虽然嫌车子颠簸,也只能坐上车子一会儿。
在车上,颠簸的心肝脾肺肾都要飞出来,整个人都感觉头里大脑在前后左右的晃动。下车走的话,只觉得双腿僵直,又酸又痛,甚至不觉得自己的腿是自己的了。
很多苦楚,是后世人不可想象的。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有很多人都是承受不住旅途上,奔波劳碌之苦,生病甚至去世的。
周梦臣还没有到周家村,就远远的看见了不少小孩子。这些小孩子不认识周梦臣,却认识周大壮。又蹦又跳的说道:“大壮哥回来了。”
于是,周梦臣还没有回到村子里面。就见到好几个老人家已经在村口等着了。
周梦臣立即快行几步,说道:“几位叔祖,有劳远迎。”
几个老人说道:“梦哥儿,回来了。也算是村里面的大喜事。”
这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村落。
周梦臣虽然是一个九品官,也算是周家最有出息的人了。村里面有什么事情,比如争水了,争田了,缴纳赋税了,都会通过周梦臣的关系。这样一来,就能免去不少胥吏的黑手。所以周梦臣这一脉,虽然不在村里居住。
却也是相当有影响力的。
周梦臣旅途劳顿,先去祭拜了祖宗,随即就休息了一日。
第二日,周梦臣就与周家的几个主事的人说起了周母交代的事情。果不其然,几个老者面露难色。
在古代,土地是特殊的财产。一般来说,都是同姓之间交易,好让祖宗之田,不落于外人之手。当然了,如此一来,价格也就不大高了。
周梦臣而今想要再买回来,却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只听族长咳嗽两声,说道:“这些地本来就是你家的,按理来说,梦哥儿你而今继承了你爹的位置,也缓过劲来了,还给你家也是应该的,只是这土地总就不是其他的东西,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也不好处置啊。”
“这样吧,我去村里问问,看看谁家想要卖地,也为梦哥儿留意一二。你看如何?”
周梦臣说道:“全凭叔爷做主了。”
周梦臣也知道,这一件事情不大好办。土地从来是农民的命脉所系,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买地的。对于每一户人家来说,买地都是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周梦臣本就知道,这一件事情,并不是太好做。
周梦臣本来就没有太在意的。
毕竟,周梦臣从后世来,对土地并没有太多的在意。
说了两句在完成周母的嘱托之后。就问起了周家村的旱情。
周家族长听了,紧紧皱眉,说道:“难啊。今天不好过。”他满脸的褶皱就合在一起,拼凑出一脸的苦相,说道:“村南边的那一条小河,已经干了大半,为了争水已经与南边的村子,狠狠的干了一架,还伤了几个人。五房两个还在床上躺着的。”
“村里有一口井,根本不够用。”
“今年的收成恐怕………………”
一阵沉默。
周梦臣说道:“叔爷,要不让我试试?”
周家族长有些疑惑说道:“梦哥儿的意思是?”
周梦臣说道:“如此下去,也不是办法,如果叔爷同意,让周家的壮丁听我的,我也许有办法,从老天爷里面抢回来一些收成来。”
周家族长沉吟片刻,说道:“好,死马当成活马医吧。”
在他看来,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毕竟庄稼人最不怕的出力气。
周梦臣又不是外人,虽然周梦臣这一脉,一直在这武昌城中居住,但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周字。他也不担心周梦臣骗他,最多是徒劳无功而已。
周梦臣说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今天就开始吧。还请叔爷派一个后生,让我在村里好好的转转吧。”
周家族长说道:“这没有问题。”
随即周梦臣围绕着周家庄好好的转了一圈,顺便测量一下各地的高度,以及周家庄附近的水流与水井。
当一切都摸清楚之后,周梦臣挑灯夜战,整整一夜,才设计出初步的方案。虽然这个方案,有很多不确定的地方,就像是养济院那一口井一般无二。只是很多事情,不做一下,是不知道能不能做成的。
周家村改造计划,正式开始。
第四十六章 旱情解除
“铛铛。”与“哒哒”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前者是马脖子上挂着的铃铛,后者是马蹄铁敲在石板路上。
这石板路自然不是别的地方,而是武昌城中。
也只有武昌城中,一些地方有石板路铺设。
周梦臣再次出现在武昌城内,已经是两个月后了。
随着一场雨的到达,武昌的旱情大为缓解。
湖广之地,毕竟不是北方。涝多旱少。今年的旱情也不是什么大旱情。
周梦臣并不是没有收获的。
他在周家村待了两个月,这两个月之内,见识了最底层百姓的生活方式,造了最简便的水车,以及各种提水装置,并且在周家村之内,不同位置,用不同的办法,打了好几口井。有几口井能够直接浇地。
虽然打水还是好耗费力气,但是总体上来说,让周家村比之前好上太多了。
周梦臣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厚厚的一箱子的图纸。
这些图纸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其中有些是周梦臣错误的思路,当然也有正确的思路了。虽然一场大雨缓解而今的旱情。但是未来绝对还是还有旱情的,而这一次,让周梦臣对于如何抗旱,已经有了很多想法与实践。
将来再遇见这样的事情,周梦臣也不会手足无措了。
周梦臣一行人架着马车,忽然听见前面锣鼓喧天。似乎是谁家办喜事,只能避让在一边,让他们过去。
周梦臣发现这办事的人,有很多人是楚王府的人,还有楚王世子在其中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几分耀武扬威之态。似乎后面还有一台花轿,但是从架势上,却有几分像娶亲,但是整体上,又有很多地方不是。
比如,王府的侍卫随从,身上的衣服,还是常服。
如果正是世子娶亲,定然都换成吉服,甚至还有王府的官员出面主持。不会这个样子,看上去热热闹闹的,但是那是寻常百姓家看的,对于王府来说,却是太小家子气了。
有些不伦不类。
而且周梦臣依稀记得,而今的楚王世子是已经有了楚王妃,连侧妃之位,似乎也是满的。
周梦臣见了几个街坊邻居一问才知道,这是最近武昌城中最大的热闹。不是别的,就是楚王世子大闹楚王府,非要纳武昌花魁陶元儿入门,与老王爷大闹一场,最后自己带着人迎接陶元儿入府。
这整整绕着武昌府走了一大圈,到处发喜糖。
据说,老王爷都气病了。
至于这些人说,老王爷做了那么多恶死,而今却是恶人自有恶人磨云云。却是八卦重重,各有观点。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
周梦臣在一边看了,心中默默祝福,他倒不是祝福楚王世子。
他对楚王世子并不是多喜欢的。他祝福的是陶元儿,他与陶元儿说是素未谋面,却也不是,当日在教室的窗户为面,却是晃了一眼,而今只记得是一个美人,但是具体摸样却是忘记的。
周梦臣之所以如此,就是当日解围之恩,周梦臣不记在楚王世子身上,却记在陶元儿身上。
他心中暗道:“只愿陶姑娘能有一个好结果,脱离苦海,平安喜乐。”
只是他隐隐约约有一种感觉,而今这局面,陶元儿即便在楚王府之中,也未必有好日子过。只是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周梦臣作为外人,也只能默默祝福而已。
周梦臣回到家里之后,却是拿出了三百亩的田契。让周母大喜过望。
周母也知道,这土地卖出容易,想要再买回来就难了。而且是乡里乡亲的,还真能仗势欺人不成?
此刻见了田契,心中疑窦从生,说道:“我儿,你这是怎么弄来的?”
周梦臣说道:“这两月我在村里做了一些事情,叔爷觉得对不住我,特别开祠堂,各家挪了几亩,这才有这三百亩。只是土地不大好。几乎全部是旱田。不过,请母亲放心,等有时间了,孩儿定然将